深夜读史记苏秦列传有感赏析(史记苏秦列传翻译摘抄)
啧啧,当今社会经济、科技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然中国几千年来的人情世故——嫌贫爱富、媚上欺下;达则门庭若市,穷则门可罗雀。绵延赓续而不变。屌丝一旦逆袭成功,则周遭亲戚朋友必恭也。且看苏秦喟然之叹:“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一个人自己不努力铸造自己,砥砺前行,拼搏进取以获取尊荣,而寄望于亲戚朋友帮扶,只能是自取其辱,缘木求鱼。然而苏秦话锋一转:"且使我能佩六国相印乎?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农耕文明,英明的统治阶级和纯朴的黎民百姓都把“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作为其政治信念和毕生追求。 二顷负郭之田,是束缚不了一个胸怀天下、志在四方、匡扶社稷的韬略之才的,同时对于一些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也是枷锁,他们会想方设法把它卖掉换点酒钱,或抵还赌债。可见庸人与能人的某些人生轨迹是一样的,只是归途差之十万八千里。
从不治产业、力工商,而专事口舌,在常人眼中舍本而逐末,最后身佩六国相印,苏秦是怎么做到的?首先:你得读书、学习,《史记·苏秦列传》开篇就有交代:"苏秦,东周洛阳人也。东事师于齐,而习之于鬼谷先生。”可见读书是几千来中国底层子弟改变命运、实现人生逆转的不二途径。其次:你得“术业有专攻”,年少的苏秦仗着是鬼谷子的徒弟,意气风发,出游数岁,大困而归,于是闭门不出,出其书遍观之,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以为!”于是得周书《阴符》,伏而读之。可见专业对一个人多么重要,行走社会,最忌做什么都懂一点,又啥都不精的“杂家”。第三:你得少年立大志立长志,并且有为实现自己理想而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勇气和毅力,这就是所谓的志气吧!光有志还不行,还得有气。
今天之社会,老有人说:“阶层已经固化,资源配置掌握在同一批人的手中,底层将永远游走在底层。”我们无需抱怨,不攀比,不发牢骚,毕竟青史留名的寥寥无几。姑且莫论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人文,光看现代民国的一些所谓精英、大家,乃至于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们,有几人不是高官巨贾之子,最起码也是有几十亩良田的地主之后吧!年轻的朋友们,生逢太平盛世,我们注定会在和平安宁中了却一生。虽说某些人通过控制资源、运筹关系,老早就在对岸纳凉休养,但独木桥还是有的,门也没关死还留着缝,就看你能不能闯,敢不敢挤。中年的底层人们,成为社会精英已无可能,但遵纪守法、俯仰无愧,是做得到的。上孝敬父母使之安度余年,下抚养子女,培养他们不虚度光阴,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此而已,如能做到,也算是人生赢家。 啰嗦了一大堆肤浅的感想,晚点接着读接着谈 !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