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一九三七演员表电影「电影三原一九三七开机仪式在咸阳举行」
电影《三原·一九三七》讲述了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掀起全民抗战热潮,以原锡鹤为代表的三原各界民众集国仇家恨于一身,送子孙投身抗日战场,倾其家产支援抗日武装的故事,展现了三原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勇于担当,共赴国难,续写“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壮阔篇章。
据悉,该影片将全程在三原境内的李靖故居、文峰木塔、城隍庙、宏道书院、周家大院、柏社地坑窑等地取景,渭北高原的风土人情将在片中一一展现,该影片还将作为建国70周年献礼片于明年在全国院线上映。
咸阳三原县的地名是怎么来的?
《元和郡县图志》为唐李吉甫撰,是现存最早的古代地理总志,全书创作完成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故名。它是一部中国唐代的地理总志,对古代政区地理沿革有比较系统的叙述。
《元和郡县志》卷1京兆府三原县这样记载:“以其地西有孟侯原,南曰丰原,北曰白鹿原”,故名。
三原地名和辖制区域在历史上也发生了多次更替。前秦苻坚于县西北今淳化县固贤镇置三原护军,以其地南有丰原,西有孟侯原,北有白鹿原故名。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改置三原县,永安元年(公元528年)三原县治由今淳化县固贤迁今城关镇西北15公里清水谷。
经过北周、隋唐、五代时期,到了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原县治迁唐高祖献陵附近。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移龙桥镇,即今三原县治。
明、清时期三原属西安府;1913年属关中道;1939年属第十行政督察区;1953年,县改隶渭南地区;1956年10月改由省辖;1984年,咸阳地区改市后,三原县为咸阳市辖县至今。
三原县史称“甲邑”,古称“池阳”,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是陕西关中“一线两带”建设的经济腹地和省会西安的北大门,西咸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八个“卫星新城”之一。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