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令妃到底有多厉害(历史上的令妃是好是坏)
于正出品的电视剧大都会被吃瓜群众强烈吐槽,可是一部《延禧攻略》却改变了人们的看法,里面的女主——令妃,也走入大众视野,以另一种方式走上人生巅峰。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令妃的逆袭成长之路。
令妃的出身并不好。据记载,魏佳氏(即令妃),生于清雍正五年(1727)九月初九,比乾隆小16岁。其父魏清泰为内管领,是清朝内务府下设的内管领处管理事务的一个小官,属于正黄旗包衣(中国历史上满族社会的最下等阶级)。
在众多的妃子中,令妃这样的家世显然过于寒酸了。如果按清朝选秀标准,令妃这样的出身可以说是一个实打实的底层"灰姑娘",因而令妃在刚入宫的时候也只不过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贵人。
但就是这么一个身份低微的姑娘,在佳丽成堆、美女如云的六宫粉黛中脱颖而出,得到乾隆帝的垂青,不断得到晋封。三年间,魏佳氏便由贵人晋升为妃。出身没有成为她的阻碍,凭借着姿色娇美、品行端正以及极高的情商,魏佳氏在乾隆的后宫上演了一出逆袭大戏。
令妃可谓是传说中拿了一手烂牌却能最终取得胜利的人。她的晋升之路可以整理为一条线:乾隆十年(1745),为魏贵人;乾隆十年(1745),为令嫔;乾隆十三年(1748),为令妃;乾隆二十四年(1759),为令贵妃;乾隆二十五年(1760),生嘉庆帝;乾隆三十年(1765),为皇贵妃;乾隆四十年(1775)逝世,获封令懿皇贵妃;乾隆六十年(1795),被尊为孝仪纯皇后。
在乾隆十年(1745)的正月,魏佳氏受封为嫔,位居三嫔之首。此时她不过才19岁,却早已超过了后宫绝大多数妃嫔。乾隆皇帝以"令"字册封,封其为"令嫔",寄托了自己对她的美好期待。
"令"取自《诗·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岂弟君子,四方为纲。"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注释曰:"人闻之则有善声誉,人望之则有善威仪。"用"令闻"、"令望"盛赞古人之文常见于史书典籍。无疑,"令"体现了乾隆皇帝对她的喜爱程度。
令妃从小小的贵人到掌握一宫主位,仅用了3年时间。很多嫔妃一辈子最多也就熬到妃位,而她却转瞬即做到。因为魏佳氏几乎每隔几年就会受到晋封,很多人都以为她是"母凭子贵",其实不然。她在生下皇十五子(嘉庆帝)之前就已达到了后宫除皇后外的最高地位——贵妃。
因为清朝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皇后在位时不册立皇贵妃。换句话说,当时的贵妃确实是常规情况下除皇后外的最高位了。而且,后来她在晋封为皇贵妃时,当时的皇后还在位。乾隆为她破例,显然是因为对她分外喜爱。
令妃在宫中的突出表现,让她和她的家人从中获益颇多。清朝典章制度规定,东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宫中举行大典时才能佩戴。而令妃却得到特许,以皇贵妃的身份佩戴东珠朝珠。乾隆皇帝在魏佳氏生前还将其娘家升为满洲镶黄旗,并编为世管佐领。在她死后,乾隆皇帝又将其原有的仪仗增加了18件。仪仗总数达到76件,仅比皇后的仪仗少了1件。
从乾隆二十年(1755)到四十年(1775)长达20年的时间里,在暗流涌动、明争暗斗的后宫争斗中,令妃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与其宽阔博大的胸怀、机敏灵活的头脑是分不开的。
令妃三次随驾南巡、一次随驾东巡泰山,成为陪伴在乾隆身边的重要妃嫔。她还为乾隆共生育四子、二女,其中一人更是继承皇位。可惜的是,乾隆四十年(1775)正月初十,令妃所生皇七女病逝,年仅20岁。令妃深受打击,在长女去世后的第19天,令妃追随女儿而去,享年49岁。
同年二月十一日,乾隆加谥皇贵妃为令懿皇贵妃。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乾隆帝宣示颙琰为皇太子,同时下令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乾隆皇帝亲自为其拟定谥号为"孝仪皇后"。嘉庆四年(1799)九月,嘉庆皇帝为其母追封尊谥曰"孝仪恭顺康裕慈仁翼天毓圣纯皇后",就是后来常称的"孝仪纯皇后"。自此令妃达到人生巅峰。
要达到人生巅峰,光有美貌不行,自然要聪明勇敢,无疑,令妃就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人,这样才能越走越顺、越走越远。
历史上的令妃到底是怎样的?
在《延禧攻略》中的令妃,叫魏璎珞[ luo ],她聪明机智、睚眦必报;而到了《如懿传》中,又叫做魏蕪婉,她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历史上同样一个人物,却在两部剧中性格截然不同,一个白脸、一个红脸形成巨大反差,这就难怪会引起大家争论不休。
剧中人物的表演很精彩,而历史有时候比电视剧中的表演还要精彩。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令妃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她是如何赢到最后的?
历史上真实的令妃,原本姓魏,生于雍正五年,小乾隆十六岁。魏氏家族世代为正黄旗汉军包衣,属于奴才这一等级,而且还是当时被视为低旗人一等的汉人血统。
她的父亲只是内务府的管领,一个不太起眼的小官员。出身如此卑微,所以当年令妃是不可能通过正常的选秀进入宫里的,毕竟当时的选秀,选的都是上三旗的名门闺秀,凭令妃当时的家世,是不够选秀资格的。
令妃当初入宫时,是在乾隆四年,年仅12岁的她是以内务府选送宫女的身份入宫的。在重视出身和血统的后宫里,这位出身包衣的少女就好比一上手便抓了一副烂牌,赢的可能性极小,输的可能性很大。
但好在她进宫伊始,就直接被分配给了富察后调教。
这一点对她未来的后宫生涯非常关键。
清朝的惯例是,凡是选送入宫的宫女,都要先分配在后妃宫里学规矩,然后再进行册封。这里面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对于帝看上眼的宫女,就会分配给后,将来学成、到了被册封的年龄时,会直接被册封为贵人;而分配给嫔妃的,将来都肯定是要从位分很低的常在开始。
从令妃当年曾经在富察后身边被调教学规矩这一特殊经历来看,她这个通过选宫女入宫、出身卑微的女孩子,其自身条件还是很出色的,她卑微的出身反倒赋予了她善解人意、知足常乐的性格,而没有名门大小姐的那种欲望和任性。性格即命运,所以她才被乾隆帝看重,直接分配给了富察后调教。
我们都知道,富察后是乾隆帝一生的最爱,她温柔贤惠、娴于礼法,当年的令妃能够直接分配在富察后宫里学规矩,可以说是很幸运的,尽管她出身低微,但后宫生涯的起点还是蛮高的。俗话说:近朱者赤,天生丽质的她,加上后天遇见贵人调教,就有望将原有的一手牌,打出不一样的成色来。
果不其然,乾隆十年开春,年仅十八岁的她就被封为贵人,此时距她入宫也就不过六年的时间,而且到了这年冬天,她又被封为令嫔。一年之内两次提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荣宠。
尤其是乾隆帝封她为令嫔,表明乾隆帝对她很是喜爱。令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美好的意思,她本人容貌秀美、心地善良,属于人美心善的那种女人,让帝听到和看到的都是善良、美好的一面,所以她才会得到这个封号。从此之后,她不仅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号令这个字,而且还成为了令嫔宫里的一宫之主。
三年后,也就是乾隆十三年,暮春之时,富察后病逝,一代贤后如花一般凋零了;而就在这年初夏,令嫔再度被晋封为令妃。
当年的她,一没有家世、二没有子嗣,前后仅三年时间,她就从令嫔做到了令妃的位置,而其他嫔妃的升迁速度大多是六七年,甚至还有八年之久的。而她能以最浅的资历、在最短的时间内跻身妃位,这里是有富察后临终前对乾隆帝的托付,后来,乾隆自己也道出了这个秘密。不过在当时,继后乌喇那拉氏正上位得宠,所以乾隆也就是仅仅将她晋封了个妃子而已,并无额外的宠幸。
直到又过了七八年,从乾隆二十年开始,已经45岁的乾隆,开始厌烦了那个已是徐娘半老而又自大话多的那拉后,并由此慢慢地冷落了那拉后,也就在这个时候,他这才开始注意到富察后生前托付给自己的、那个小自己16岁的令妃。
而令妃自从18岁进入后宫起,整整十年都没有生过孩子,直到29岁这一年,她才与乾隆生下第一个孩子。虽然是个公主,但从那时候起,却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乾隆二十一年到乾隆三十年这十年间,令妃先后为乾隆帝生下四子ニ女,几乎是每年都在生育,足见她受宠之隆。
乾隆二十四年,令妃再度被晋封为令贵妃。一年之后,也就是乾隆二十五年令贵妃在圆明园天地一家春,为乾隆帝生下了十五子永琰一也就是后来的嘉庆帝。
乾隆三十年,她更是一跃成为了贵妃。乾隆还让她搬进了原先由富察后所住的寝宫,并在14天后就举行了册礼,正式册封她为贵妃。
此时继后那拉氏因失宠而被打入冷宫,不废而废。乾隆帝从此再也没有立过后,昔日的令妃则以贵妃之尊统摄六宫之事,代行后之责,成为后宫实际之主,而且长达十年之久。然而,令贵妃魏氏虽然位高权重,但待人处事依旧平和如初,因为她深知宫廷斗争的险恶,她亲眼看到那拉后失宠并在冷宫之中抑郁而终的惨景,所以统摄六宫之后,她更加小心谨慎,并且行节俭,从不干预政事,后宫自然是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条。
乾隆曾在诗中称赞她为兰宫领袖。兰宫即指后宫,兰宫领袖即后宫领袖。这个评价可是相当高。
晋升为贵妃后,她又为乾隆生下了十七子。终乾隆一朝,她是为乾隆帝生儿育女最多的一位后妃。俗话说,宫门一入深似海,在这不简单的后宫之中,令妃靠着美貌、善良和聪明,还有争气的肚皮,最终能浮出水面实属不易。
乾隆三十八年冬,她生的十五子琰被秘密立为储。
但不幸的是,在儿子被秘密立为储之后的仅仅两年,令贵妃病逝,时年四十九岁。
尽管她没有亲眼看见自己儿子登基称帝的那一天,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乾隆在她弥留之际,会将秘密立储之事暗中告诉给她,所以,她是满怀着希望和满足走完今生今世的,她既不会像富察后那样因痛失爱子而满怀悲伤,也不会像那拉后那样因痛失尊宠而满腔悲愤。
直到令妃去世后,乾隆这才在他的一首诗中透露了那个秘密:令妃当年是嫡后,也就是孝贤后富察氏亲自教养的,是孝贤后成全给他的伴侣。
这倒像《延禧攻略》所演绎得那样,直到魏璎珞去世前,她才将当年富察后临终托付告知了乾隆,即富察后望她陪伴在弘历身边,辅助他做一个有为明君,乾隆终于知道了富察后用心良苦,而魏璎珞呢,也终于用自己的一生,实现了她对富察后的承诺。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服富察后的眼光,当年,她并不看好正忙着精彩上位的乌喇那拉氏,而是更看好了自己身边这个默默无闻的宫女,希望在自己走后,这位人美心善的女人能陪伴在弘历身边。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乾隆帝于在位的最后一年,当众打开早年立下的密诏,庄重宣布册立他与令贵妃所生的儿子琰为太子,同时追封令贵后,并上谥号为孝仪后。
尽管令妃魏佳氏生前没有成为后,但她的一生已经很圆满了,她出身不高却受到帝的宠爱,由贵人逐步晋封到贵妃,她的儿子永琰在她生前就已经被秘密立为储君,她在去世后20年又被追封成了后,不管生前还是身后都享尽了黄恩浩荡!
综上所述,历史上的令妃,她聪明机智,但从不睚眦必报;她也不是心狠手辣、野心勃勃的那种女人。本人独家观点是:她是在一代贤后富察氏去世后,在后宫里最具富察后风范、因而得到乾隆宠幸的女子。
《延禧攻略》和《如懿传》,尽管剧情不太相同,但有一点都说对了,那就是令妃在帝王家的游戏中能笑到最后,绝对是凭一手烂牌却能打到最后的人生赢家。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