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34铁路梦34作者徐雪荣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W076】
我的"铁路梦"
徐雪荣
我从小生长在江南水乡,这里河网纵横交错,星罗棋布,父辈是以摇脚划船为生。在这泽国水乡中,船就成了当年的主要交通工具。以船载客,用脚运桨,行驶极速,方便快捷,可以与如今的"的士" 媲美。
解放初期,有一年的正月十五硖石(今海宁市)举行灯会,我随父坐船去硖石游玩。清晨,下船从天仙河走于城庄柴河转百步马腰河,穿过一孔孔千姿百态、瑰丽多彩的石桥,远眺硖石蒙蒙东山宝塔,两个多小时便到达目的地。
趁着观灯机会去了沪杭铁路上的硖石火车站。生平第一次看到两条铁轨从远处延伸过来。怀着一颗童心,时而瞭望远方期盼梦寐以求的火车出现;时而俯下身子在铁轨上听听列车声。一会儿,一辆火车带着一阵巨大的轰隆声风驰电掣般地冲过来,机车喷出的一团白雾,罩住了小树丛,接着是震耳欲聋的机器摩擦,从车底卷出的疾风,吹得树丛直旋转。我站在月台上半天喘不过气来,当年"沪杭铁路"和飞驰的火车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梦幻般的印象。
经历真正的"铁路梦"是我当兵后融入的。1961年,17岁的我应征入伍,当了一名铁道兵战士。在部队我们经常唱一首"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背上了(哪个)行装、扛起了(哪个)枪,雄壮的(哪个)队伍浩浩荡荡, 同志呀!你要问我们那里去呀,我们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的歌永远震撼着我们铁道兵的心!这首歌概括了我的青春岁月,终结了作为铁道兵战士的全部历程。入伍后经过三个月的新兵集训,从最初参加杭长铁路(杭州–长兴)建设开始,经历了1963年江西修建运送铀矿的"向乐铁路"(向塘–乐安)和南昌郊区的专用线;1964年下半年又开赴云南参加"成昆铁路"大会战,直至1970年7月1日全线通车。
梦在不断伸展,对铁路有梦一般的情怀,退休后的十多年来与几个老战友结伴而行,从最初乘坐普通绿皮火车,后来换乘动车,再到坐高铁周游全国。赴曾经战斗过的铁道线上,访当年朝夕相处的铁道兵老战友。印象最深的是奋战在成昆铁路与在江西筑路的岁月里。
50年后,我与几个战友回到曾经奋战过的云南禄丰县敦仁公社(成昆铁路通车后改名广通车站),唤起了我们对那段艰苦岁月的回忆,记起了"铁锹洋镐烂棉袄"的峥嵘岁月,激起对当年奋战在成昆铁路战友的敬佩之情!在黑井烈士陵园,深深地为牺牲在成昆线上的英烈而感动敬仰。
成昆铁路从广通穿镇而过,曾经是成昆线上重要的枢纽车站,也是广通到大理的广大铁路的起点站。虽然广通只是一个镇的级别,但不愧是滇中著名的交通要道。位于楚雄州禄丰县西部,距县城56公里,西距州府楚雄34公里。
如今的广通镇焕然一新,当年七屯山上我们用土坯建造的铁八师医院早被新建的广通医院代替。成昆铁路大会战最热闹之时,七屯山周围驻有八师39团、修理营、给水营、发电营、土方机械营、材料厂等。部队给小镇带来了生机,随处可见军车与军人。远眺山对面的郭家冲村,我们曾经居住过的民房已荡然无存,乡亲们也早已脱贫,取代的是一座座崭新的楼房。
站在高高的七屯山上心潮澎湃,当年我们铁道兵奋战成昆线时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千军万马会聚成昆线,为了早日修通成昆线,吃大苦、耐大劳,为共和国铁路建设奉献了青春年华和一腔热血。我们铁道兵战士那里需要那安家。不但修建了成昆铁路,还修建了新中国最早的"黎湛、鹰厦铁路",和遍布大江南北的"襄渝"、"贵昆"、"嫩林"、"南疆"、"青藏"铁路,还修建了北京地铁。我为曾是铁道兵感到骄傲,为曾经的"铁路梦"画过一笔而光荣。
2012年,在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里,伙同海宁几位战友去南昌蛟桥,在江西藉的"老铁"战友陪同下,重返当年修建过的"南昌拖拉机配件厂铁路专用线" 。这条铁路线是1963年开始修建,起点从厂区沿线接轨南昌北站。后延伸至湾里,全长21多公里,用于战备运输及其铁路道砟的石料运输。最初铁路专用线的施工是由我们铁八师给水营二连担任。江西的夏天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全连战士们冒酷暑、顶风雨,在工地上挖土方、筑路基,每天开展挑土竞赛,争先进、夺红旗,三个月完成路基任务。铁道线上洒下了辛勤汗水;专用线上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在去蛟桥的一路上,我感觉南昌变了,蛟桥镇更是发生了巨大变迁。首先映入眼前的是新建的八一大桥。记忆中的老桥仅12米宽的双车道,两边人行道狭窄,交通拥挤,汽车过桥往往要半个小时。如今的八一大桥,挺拔雄伟,气势恢宏,宛如巨龙横卧在赣江之上,与江两岸旖旎风光连成一体,交相辉映,形成南昌一道新的旅游风景线。是江西省第一座斜拉桥。全长约6公里,桥面宽度26米,双向四车道。
过桥不久,远远望去一列动车飞速而过。江西藉战友说:南昌北站到了,这里原是南昌至九江的起点,也是专用线接轨的站点。回顾历史,这条南浔铁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1962年,赣江大桥建成,南浔铁路与浙赣铁路相连;1996年,京九铁路全线开通运行;2010年,江西首条高铁昌九城际高铁开通运营。随着昌九城际高铁开通运营,南昌、九江两地的时间距离将缩短为45分钟,这是两地间铁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过了南昌北站进入蛟桥,沿途道路平坦宽阔、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模样,蛟桥已是南昌经济开发区中心地带,这里成了江西高校集中之地,原工大总校早已更名为江西农业大学,路两旁的江西财经大学、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华东交通大学,江西机电职业学院飞驰而过。而原拖拉机配件厂也已演变为江西齿轮厂。当我们望着曾经战斗、生活过的铁道线上时,很难想象五十年多前有一个贫穷落后地区,一条通往南昌的泥石公路、一个郊区的公社演变而来……。
我们国家的铁路在梦幻中变得越来越强盛,铁路营行里程达14.万多公里,位居世界第二;高铁发展更是迅猛,达3.6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更让我惊喜的是,在喜迎我们党百年华诞之时,喜闻我的家乡也要通火车了。一条沪平盐城际铁路即将在2021年开工。铁路东起金山卫站,经平湖终至海盐,县内设开发区站和海盐东站,实现海盐至上海南站1小时铁路交通圈,接轨大上海、助推长三角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引擎,魂牵梦绕了几十年的"铁路情"终于圆梦。让海盐人可以在家门口坐火车,从此结束了我们海盐不通铁路的历史。
如今我们正站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伟大的时代孕育着伟大的梦想。在这追梦的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必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图强复兴之梦。
简历:1961年8月应征入伍于铁道兵八师给水营。1968年退伍,1968年至1988年县水产公司工作;1989年至2004年县农业局(后为农业农村局)。
退休后至2018年曾在县党史办、县委统战部受聘。编撰海盐县志、党史专题及海盐县《统战志》等。
你做过的最特别的梦是什么?
本人60岁以前尽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也做过一些尴尬难堪的梦。60岁以后,睡梦迭起,混乱无序,最近则大部分梦与《今日头条》有关。
60岁以前,做过的梦有点异想天开。常梦见自己一蹦入云3000丈,腾云驾雾800里。还有经常在水上漫步,如履平地,总也沉没不下去。醒来可叹,何来这特异功能?也有时做的梦境特惊险,从房顶上掉下来,手抓住房沿,上不来,又不敢跳下去,岌岌可危,醒后吓出一身汗,或呼救声把睡伴吵醒:
"怎么了?"
"差点没掉下去。"
反复回味梦境,再无睡意。
还有时又第二次,第三次参军入伍,重回军营,和战友一块摸爬滚打。正在训练,首长来到现场检查,大家都在原地立正,我跑过去,向首长敬礼:
"报告首长,我们正在操练。请首长指示!"
"继续操练!"
″是!"
回原地传达首长指示:
″全体注意,继续操练!"
全付武装越野10公里。练"夜老虎"累的够呛。反复喊:
"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又把睡伴吵醒:
″哪儿流血了?″
″做梦哩。我又当兵了。这把年纪,还做军营梦。"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