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和森和向警予1920年结婚却在6年后和平分手最后双双就义

时间:2022-08-16 21:34:21阅读:4514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缅怀红色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蔡和森和向警予剧照蔡和森与向警予都是我党早期的主…
  • 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都市频率 主持人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

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

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缅怀红色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

蔡和森和向警予剧照

蔡和森与向警予都是我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他们的爱情也曾一度被无数革命青年奉为楷模,但他们爱情的帆船在航行中也遇到了暗礁急流,以至终究未能抵达生命的彼岸,婚后第6年,他们便和平分手了,这是为什么呢?

1913年秋,蔡和森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学校,他和毛泽东、萧子升三人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在毛泽东的倡议下,三人一起约定“为寻求救国真理,甘愿终生不娶”。1918年4月,他们一起组织成立了新民学会。

蔡和森

向警予则出生于富商家庭,1916年,她从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故乡湖南溆浦,开办了新式学堂“溆浦女校”,并且亲自担任校长。她在学校里要求女生放脚,并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开放了女子放脚的先河。

此时驻扎在溆浦的湘西镇守副使兼第五区司令周则范看上了向警予,于是派人来向家说媒,向家慑于周则范的权势,只好勉强答应。向警予为了断绝周则范求婚的念头,又不连累家庭,于是只身闯进了周公馆,当面拒绝了此事,并对她说:“以身许国,终身不婚!”

此后向警予不得不离开家乡,来到长沙,住进了周南女校的同学蔡畅家里,在这里,她认识了蔡畅的哥哥蔡和森。

向警予

1919年底,蔡和森、向警予、蔡畅等50多人乘坐“盎特莱蓬”号法国邮轮,从上海启航,前往法国勤工俭学。此前蔡和森和向警予虽然认识,但并没有过多的交流,此次在海上的航程长达35天,这给了他们充分的了解和接触的机会,两人经常一起观看日出,讨论学习和政治问题,当船到达法国马赛港的时候,他们都发现自己已经爱上对方了。

到达法国以后,蔡和森和向警予分别被华法教育会安排在设在距离巴黎100多公里的蒙达尼城的男子中学和女子中学补习法文,他们在这里公开了恋情,得到了同伴们的一致支持。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正式在法国的蒙达尼城举行了婚礼。蔡和森的母亲葛健豪见向警予平时衣着朴素,专门给她赶制了一件旗袍,向警予高兴地对婆婆说:“我不习惯穿这样的衣服,但是为了你,今天我就穿上,哪怕就一个小时。”

葛健豪

葛健豪见向警予穿上旗袍以后,反而显得有些不自然,便告诉她不要勉强,于是向警予没有在婚礼上穿这件旗袍,但她一直把旗袍珍藏了起来。1928年,她在就义前换上了这件旗袍,从容地走向了刑场,尽管此时她已经和蔡和森分手,但她仍想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往日爱情的眷恋。

婚礼上,蔡和森和向警予分别朗诵了两人在旅途中写给对方的诗篇,这些诗篇被编成诗集,取名《向蔡同盟》,这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

婚后向警予给父亲寄了一张印有一对十分可爱的小孩的明信片,她在明信片上写道:

“和森是九儿(向警予的小名)真正所爱的人,志趣没有一点不同的。这画片上的两个小孩也合他与我的意,我同他是一千九百廿年产生的新人,又可叫作廿世纪的小孩子。”

蔡和森和向警予

蔡和森也给远在湖南的毛泽东写信,告知他和向警予的婚事,他在信中说:“我与警予有一种恋爱上的结合。”

毛泽东得知这一消息后,并没有责备蔡和森背叛了“终生不娶”的约定,反而为他们感到高兴,他认为两人的自由恋爱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在向、蔡的影响下,后来毛泽东与杨开慧、李富春与蔡畅也先后结成了伴侣。

1921年10月,蔡和森因参加留法的学生运动,被法国当局强行遣送回国,不久以后,向警予也因为怀孕而回到了国内,4个月后,他们的长女蔡妮出生,夫妻俩既高兴又犯难,他们既没有金钱也没有精力照顾女儿,他们只好住租金最低的房,吃最省钱的饭菜,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对党的工作中。

在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宣传部长,向警予也担任了中央妇女部长,夫妻俩更加忙碌了,向警予只好将蔡妮送回老家湖南,托付给家人抚养。

向警予

1924年5月25日,向警予又在湘雅医院生下了儿子蔡博。孩子出生不到1个月,就交给了蔡和森的姐姐抚养。

在当时的党内,“向蔡同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吸引了无数进步青年向党靠拢,他们也成为了当时中国政治舞台叱咤风云的革命人物。

但在1925年,两人看似牢不可破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当时党内有一个叫彭述之的人,以中央委员的身份接替多病的蔡和森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他还和蔡和森夫妇一起住在了中央宣传部的寓所。这年6月,中央安排蔡和森离职去北京疗养,向警予因工作需要,脱不开身留在了上海。

彭述之

彭述之是一位风流才子式的人物,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与蔡和森迥然不同。蔡和森是把生命完全奉献给事业的革命家,他工作起来非常忘我,经常顾不上吃饭和睡觉,所以才会患病。而且他也不太注重个人卫生,在他的住处找到虱子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向警予因为工作繁忙,并没有精力来照顾蔡和森的生活,而且她本来也不擅长家务,以致于家庭有时发生断炊之事。两人之间的感情虽然非常崇高,但总让人感觉少了点浪漫。另外“向蔡同盟”的经典故事也使向警予感到很大的压力,她必须尽量显得庄重。

彭述之到来以后,不仅主动要求兼管妇委的工作,而且在生活上给予了向警予很多的关照。蔡和森到北京以后,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了,对向警予来说,彭述之的出现令她耳目一新,仿佛打开了另一扇情感的窗口,两人很快坠入情网。

这年9月,蔡和森病情好转,和陈独秀一起回到了上海。向警予觉得愧对丈夫,于是坦然地向她承认了一切,蔡和森知道以后,大受刺激,木然无语。

蔡和森

陈独秀知道此事后,为了挽留“向蔡同盟”,他对彭述之进行了批评,并安排蔡和森和向警予一同前往苏联,向警予进入中山大学学习,蔡和森则参加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六次扩大会议。

但两人到苏联以后,经过几个月的相处,都觉得他们已经回不到从前了,于是在1926年,他们在莫斯科选择了和平分手。

“六大”会议结束以后,蔡和森留在了莫斯科,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此时他孤身一人,迫切需要有人来照顾。于是一位叫李一纯的女同志主动承担起了这份使命,两人慢慢地相爱了,并在1926年底正式结婚。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蔡和森和向警予虽然分手,但他们的理想、事业和友谊的同盟却延续到了他们生命的终点。

1927年4月,向警予在长沙最后一次见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她在蔡和森父母的安排下,全家人一起拍了一张“全家福”。向警予专门给孩子们写了几首儿歌,其中一首写道:“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里成长!”

向警予和家人拍的全家福

1928年3月20日,留在武汉组织地下斗争的向警予不幸被捕,敌人对她严刑拷打,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表现出了崇高的气节。

蔡和森听说向警予被捕以后,马上委托旧友萧子升相救,但未能如愿。1928年5月1日,向警予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33岁。

蔡和森得知向警予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不已,他亲自写下了《向警予同志传》,并在文中末尾写道:

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向警予的雕像

泣血之辞,痛怛彻骨,读后令人动容。

1931年春,蔡和森被中央派往香港恢复广东省委,他和李一纯为了节省开支,只租了一间小房子,没有另租办公室,很不安全。更危险的是,党内的大叛徒顾顺章也到了香港。

6月10日,蔡和森不顾广东省委的劝阻,坚持要去参加一次很重要的海员工会会议。临街前,他对李一纯说:“这个会我不去不放心,下午1点钟前我一定回来,如果没有回来,那就是被捕了。”

蔡和森进入会场后,果然遭到了顾顺章的指认,当场被捕。不久以后,他被香港当局引渡给广东国民党,8月1日,蔡和森英勇就义,年仅36岁。

蔡和森和向警予虽然都牺牲了,但他们的几个子女都成长成才:

蔡博在1939年赴苏联学习冶金专业,1949年回国,被安排在鞍钢炼铁厂工作,由于他技术出众,很快被任命为鞍钢厂长,他后来成为了我国第一批冶金专家,在他的带领下,鞍钢成为了我国钢铁行业的扛把子。

蔡博

蔡妮也在苏联生活了多年,她从莫斯科医院毕业回国后,成为了一名医生。1976年,国家急需俄语翻译人才,她又被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担任教授,培养了很多人才。

蔡转是蔡和森与李一纯所生的女儿,于1938年赴莫斯科学习,在1953年学成归国,也成为了一名奋战在医疗战线上的高级知识分子。

相信蔡和森和向警予泉下有知,看到如今的新中国繁荣昌盛、儿女们成长成才,一定会觉得非常欣慰!

近代史上哪个省出的名人最多?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内,整个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在这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完整,民族独立,不惜撇家舍业,投笔从戎。无数先烈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好多人更是在如花的年纪便慷慨就义。

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祭奠与缅怀。

这些爱国志士遍布整个华夏大地,其北至蒙古草原,南到天涯海角,东抵宝岛台湾,西达戈壁边疆。

若以省份出名人数量论,尤以湖南、广东、四川三地居多。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

说的就是湖南在近代中国历史中的特殊地位。

湖南是自晚清1840年以来,出名人最多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面的人才尤其居多。可以说,若无湖南人,一部中国近代史便无从下笔。

另据《辞海》统计,近代中国政治人物中。湖南以44人,高居全国之首;其次为广东,38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在10大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中。湖南籍共有元帅3人;大将6人;上将19人。这些数据亦是历压其余各省。

事实上,在中国近代这段时间内,湖南的确诞生了许多优秀青年才俊。他们中不少人成了“国家之柱”、“民族脊梁”。

以下试举几例:

▪毛泽东,湖南湘潭人。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毛主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中国的主要缔造者,20世纪影响世界历史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毛主席少时即立下宏图大志,以拯救家国,力挽社稷为己任。故很早即离开家乡,投身革命活动。

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彻底翻了身,使中华民族从此站立起来,不再受列强欺压。

他的丰功伟绩堪比日月!

(毛主席)

▪刘少奇,湖南宁乡人。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生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建立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刘少奇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刘少奇)

▪彭德怀,湖南湘潭人。

彭德怀,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卓越领导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奉先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事业,更为此立下了不朽功勋。

彭德怀亦是抗日战争时期著名战役——“百团大战”的直接指挥者,更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朝鲜战争的中方总司令。

(彭德怀)

▪曾国藩,湖南长沙人。

曾国藩出身地主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后以科举进士身份步入仕途。在此后的几十年时间内,曾国藩先后创办湘军,受洋务思潮影响创建新式学堂等。

曾国藩一生充满传奇,作为汉族大臣,他本人深受晚清实际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的信任与赏识。故其在官场平步青云,先后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职,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可以说曾国藩为清王朝这座即将倾倒的大厦耗费了毕生心血。设想若无曾国藩,清王朝亦有可能在与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提前瓦解。

他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四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

▪左宗棠,湖南湘阴人。

“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可见左宗棠在湖南历史上的地位。

左宗棠,少时即博览圣贤之书,本想以科举入仕,无奈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而是继续学习,努力增长自己的才识。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左宗棠凭借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入仕为官。先后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左宗棠的一生恰逢晚清乱世,其一生先后参与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等战斗。

左宗棠最大的历史贡献就是收复新疆,推动新疆建省。

此外,左宗棠还积极响应历史潮流,兴办洋务。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这是左宗棠23岁结婚时写的一副对联,其一生也忠实的诠释了这段话。

由于其对晚清曾做出突出贡献,故左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并列为“晚清四大中兴之臣”。

无论怎样评价左宗棠,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左宗棠的一生是有功于中华民族的,是应该被一位中国人所铭记的。

(左宗棠)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位,近代湖南名人还有:

魏源,湖南邵阳人。著名学者,近代启蒙思想家。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清末戊戌变法,“戊戌六君子”之一。

胡林翼,湖南益阳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

蔡锷,湖南邵阳人。中华民国初年杰出的军事领袖。

黄兴,湖南长沙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与孙中山被时人并称“孙黄”。

宋教仁,湖南常德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的主要缔造者。

齐白石,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绘画大师。

沈从文,湖南凤凰人。中国著名作家

左权,湖南醴陵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抗日将领。

任弼时,湖南汨罗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

贺龙,湖南桑植人,中国十大元帅之一。

粟裕,湖南会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10大大将之首。

李立三,湖南醴陵人。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李富春,湖南长沙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卓越领导人。

李维汉,湖南长沙人。优秀共产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王震,湖南浏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建者。

灿若群星,辉映神州

洞庭湖畔,岳麓山下。

纵观整个中国近代史,在湖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知名的历史人物。他们如星辰般闪耀在这片潇湘大地之上,闪耀在华夏大地之上。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