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全国县域医改和基层党建的大旗王茂生和他的高州健康梦

时间:2022-08-16 16:40:11阅读:4109
导语:2016年以来,广东省深化医改工作风云激荡,顶层设计如羚羊挂角屡出奇招妙招,一线改革先锋也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茂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少年时梦想参军入伍,却转身学医,多年锤炼成为…
  • 国家话剧院著名国家一级演员。曾在《红色摇篮》、《井冈山》、《开天辟地》等三十多部…

导语:2016年以来,广东省深化医改工作风云激荡,顶层设计如羚羊挂角屡出奇招妙招,一线改革先锋也如雨后春笋应时而生。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茂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少年时梦想参军入伍,却转身学医,多年锤炼成为心外科“王一刀”,后来为了高州市人民医院浴火重生呕心沥血,近10年砥砺前行,树起全国县域医改和基层党建的一面面大旗。

高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王茂生(右)和钟南山院士在一起。

2013年1月,王家卫筹备10年的《一代宗师》上映。这是一部充满文艺气息的武侠电影。

电影上映后2个多月,茂名市人民医院的武术家——被称为“王一刀”的王茂生北上高州,开启了他的“一代宗师”之旅。

救心:从“王一刀”到王院长

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地处贫困山区的高州市人民医院,通过药品和绩效改革实现低成本运作、高质量发展,并推行平价路线,“高州模式”声名远扬。“有钱上广州,没钱上高州”被粤西群众津津乐道。

然而,《一代宗师》上映第4天,2013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药单背后的秘密》点名曝光高州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收受药品回扣等问题。

此后半年时间里,内有患者不信任,外有他院趁机挖人,尤其王牌科室心外科人才陆续出走,各项业务跌入低谷。一切如电影里的描述,风雨飘摇,人心涣散,大家都期待能有个“叶问”救大家于泥淖。

帮患者救心换心,王茂生从未有过退缩;帮一家医院救心换心,他也有足够信心。“医院作为典型的根基仍在,最需要的就是重振信心。”王茂生说。首先,他在过渡委员会帮助下,完成党委、支部全部换届,选拔出一批有担当、有能力、有群众基础的中层干部。院长朱秀龙、医务科主任张健生等都是从此开始临床到管理角色转变,分别成为高州医院未来发展的核心和骨干。

他策划出台一系列举措,特别是探索建立高水平、透明化的薪酬激励制度,实行分配方案向一线倾斜、编制内外同工同酬,引导医护人员提升技术服务能力和工作积极性,涣散人心逐渐回归。“我就按两句话去做,一是病人要满意,二是职工要幸福,只有职工幸福了,才能把幸福感传递给病人。”他说。

随着医院各项工作回归正轨,王茂生又开始润物细无声的改造。通过思想建党、文化建院,重塑信仰,并将支部建到科室,制订双带头人制度,构筑支部战斗堡垒和科室主心骨。随后,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学科建设、医共体建设等相继展开,一场雪耻战争越打越酣,综合服务能力稳居全省县级医院榜首。

2014年,医院通过三甲评审,成为全省第二家县级三甲医院;2015年,广东首次发布县域内住院率,高州排名全省第一;2016年3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题刊发“高州医院探索山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新路子”的经验,肯定“高州医院平价治大病,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经验值得推广”。

决心:从游击军到正规军

王茂生来前,心外科是医院龙头科室,但央视的曝光批评对其冲击也最为明显,不少专家出走,技术能力严重滑坡。作为心外科专家,王茂生决定从最熟悉领域出发,重新打造一支心外科王牌队伍,然后带动其他科室发展。

谁来带头?必须物色一位新的带头人。

留人尚且不易,何况引进?王茂生托了很多人,打了很多电话。几经打听,找到曹勇。王茂生“三顾茅庐”,许诺给平台给空间,还专程去四川看望曹勇父母,最终打动了曹勇,从海滨城市转战山区小县。刚到高州,曹勇一家人挤在招待所里。王茂生得知后,又悄悄把医院原本分给自己的专家楼住房让出来,自己带着简单行李去了招待所。

曹勇迅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入职当年,心外科病患总数就提升30%以上,2014年完成2571例心脏手术,稳居国内前列。“目前科室开展的新技术至少超50项,从常规手术到复杂微创介入瓣膜手术,患者从新生儿到80多岁的老人家。”他说。

除了曹勇,王茂生邀请来的专家还有产科重症专家何进球,她从茂名而来,如今是高州产科的“灵魂主任”。2018年开始,她主攻高危妊娠,取得很好成绩,经常有广州等地产妇慕名而来。

一代宗师需采百家之长,王茂生同样擅长此招——人才培养“一借一长”。“借”,即请进来,通过软性引进,让人才“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他推行特聘专家制度,从北京安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软性引进各领域专家“传帮带”,为医院输送前沿技术,培养专业人才。“长”,即送出去,加快培养本院人才。“我是医院全额资助攻读博士学位的,期间还去了哈佛医学院进修。”骨外科博士李小川说。2014年他考上南方医科大学在职博士,王茂生不仅表示支持,还在班子会上提出系列补贴政策获一致同意。从此,在职人员外出进修或攻读硕士、博士,不但学费、差旅费可报销,还能享受全额工资和奖金。

通过引进人才、外借专家和内部培养的“三板斧”,高州医院打造了一个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产生了良好磁力场,19名博士、139名硕士从大城市陆续倒流而来,形成拥有高级职称475人的人才队伍。

雄心:从“包围城市”到“超越城市”

2018年年末,两位患者误食百草枯,因双肺纤维化生命垂危,只能通过ECMO维持生命,肺移植是唯一治疗手段。王茂生提出做肺移植并力排众议。医院没有移植资质,他就向省卫生健康委申请特批;没有人,他就请来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学科带头人何建行教授;他还再次穿上手术衣,全程在手术台旁担任助手,协调各种资源。最终,手术顺利完成,两位患者3个月后陆续出院。

经此一役,医院技术水平大幅提升,全院职工的信心也进入最好状态。

同时,在医院变革助力下,高州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也迅速取得成效。2021年高州县域住院率达到96.4%,连续7年在全省排名第一,全市能开展232种常见病疑难病和211种关键技术手术,占省卫生健康委确定的病例手术总数的97%,技术能力排名全省县级第一,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王茂生和何建行是老朋友,他曾和何开玩笑:“你是国际何,我是农村王。农村包围城市,未来我要包围你。”

没想到,高州医院在王茂生带领下风生水起,推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于2021年3月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名单,与广医一院站在同一队列,不仅在“包围”,也在追赶、超越。以此为契机,王茂生推动医院专科建设迭代升级,提出建立“急救-护心-强肾-壮肺-促健”五大优势专病中心的发展战略。

同月,60岁的史伟加入高州医院。他是我国慢性肾脏病规范化诊治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国家卫健委肾脏病质控中心专家组专家。来高州前,他还是省医肾内科行政主任,曾一手将寂寂无名的小科室快速建成国家重点专科。

很多医院都想邀请史伟加入,但他最终选择了高州。史伟说,和王初次见面就相谈甚欢,一聊就是一个上午,“我们对基层医院发展的理念很一致。”2021年2月底,史伟退休;3月1日就带着行李,驱车4小时,入职新单位。

史伟带来的变化是巨大而迅速的,他牵头把肾脏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泌尿外科的五个病区组合成为肾病中心,带着团队成员不断成长,2021年中心门诊量就升至3.4万人次,其中高州以外住院患者占比47%,且患者中危急重症比例高达97%,诊疗水平跃居全省前列。

“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打造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王茂生介绍,智慧医院实现互联互通四甲、电子病历五级,智慧服务主要表现为线上线下便捷服务,床边出院结算达40%;智慧管理主要表现为大数据、闭环式、无纸化的临床路径管理。

2019年,高州市人民医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合作,完成我国首场5G远程心脏腔镜手术直播,成为我国智慧医院改革实践的代表作。

在不同阶段打出不同招式,王茂生迅速让医院脱胎换骨,从只有1个省级专科,发展到如今已拥有心外科、胸外科、骨科、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等5个省级专科、2个高校重点学科、6个省级研究基地。

高州医院院领导带领全院党总支部书记和支委学习党史,重温入党誓词。

暖心:从免费救护车到价值医疗

高州地处丘陵,山路崎岖,群众就医出行困难,经常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救治延误。王茂生逐渐有了个大胆念头:如果120救护车免费呢?

真心换来信任。截至2021年底,医院已免费出车共11万车次,总里程可绕地球100圈。救护车越跑越远,医院和患者的心却越走越近。

到高州首个暑假,王茂生就把这个活动带到高州,并将救助范围扩大到全国贫困心脏病学生儿童。“救一个孩子就是救一个家庭。”王茂生说,因为信誉受损,医院当时很难得到外界支持便自己承担费用,对四种常见先心病免费手术,其他复杂心脏手术每例减免1万元。活动开始仅3年,就为1000多名儿童治愈了心脏病,很多来自安徽、湖南、海南和广西等地,累计为患者减免790万元手术费用。

延续至今,这项活动已成功治愈2352个先心病患儿,并带动不少医院陆续开展类似活动。随着大家的积极性提升,王茂生决定,将三甲医院挂牌日定为医院公益日,密集组织下乡义诊和免费白内障、心脏病复查,为茂名地区福利院孤儿免费做矫治手术等。

一系列公益活动背后,不仅要有医者仁心,还要算可持续经济账。比如在药用和设备上要求实行“四用四不用”,能用简单的就不用复杂的,能用便宜的就不用昂贵的,能用国产的就不用进口的,能用基药的就不用非基的。

这个策略也是“价值医疗”的体现。“县级医院最缺的就是管理理念。没有高质量的医院管理,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医疗结果和效率。”他说,为此他始终坚持坚持改革与管理并重,坚守“成本控制、治疗效果和患者需求”的价值医疗理念,推动医院进入“从大到强”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2018年12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入选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单位,是广东5家医院之一,也是唯一的县级医院。

同时,“得益于此医院坚持公益性和价值医疗,在为民减负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王茂生说,通过提升医疗质量和效率,患者平均住院日从10.47天降到7.42天,“按3000张床位计算,平均住院日少3天一年约等于增加800多张床位,而医护比不增加,相当于减少了几亿元的人力成本。”

恒心:从和谐医院到有序有情怀的医院

王茂生还将视线投诸乡野,试图构建一个更系统、全面的健康服务网络,让优质、高效、平价医疗资源真正触达大山的每一个角落。

2018年,高州医院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决定由43个党支部分片承包全市439个村,每村建一个微信群,由2名医生负责管理常驻,每天宣传党的卫生健康政策、健康科普知识,还提供免费问诊服务,村民拿起手机就能问诊解惑,村医也不时在群里求教。

依托“互联网 ”技术,高州医院建成覆盖县镇村的“云端医院”,并将互联网医院与医联体建设融合升级为“互联网 医共体”,建成独具高州特色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市共享优质医疗资源,真正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我们将把高州市人民医院打造为有序、有情怀的医院。有序是要有制度,有规矩、有底线,不能乱来;有情怀就是要有爱心,有大爱,无私奉献。”王茂生曾如此描绘心目中的高州医院,如今梦想已无限接近现实。

而从最初的“和谐医院、从心做起”,到“思想建党、文化建院”再到“有序、有情怀”,串联起医院发展的三个阶段,也勾勒出王茂生的10年人生。

岁月倥偬,虽然已到退休年龄,王茂生依旧斗志昂扬。

甚至,他还在布局一些新计划,比如基于茂名现有“两病”救助模式和医院“救心月”活动,探索整合县域医保基金与财政资金,在高州推动开展针对本地医保恶性肿瘤患者的免费医疗试点,“这一探索将为未来试行单病种免费乃至全免费提供宝贵经验,希望能尽快落地。”

为什么茂名和高州一样是市?

广东省高州市原来是茂名市高州县,1993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成立为广东省高州市,归属茂名市代管。

高州市,茂名市代管县级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近南海,总面积3776平方千米,下辖23个镇和5个街道。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设立高州府,为广东下四府之首,民国撤府留县。1993年6月撤县设市(县级)。高州城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从唐代至民国时期,高州一直为粤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高州境内有文化遗址250多处,拥有木偶戏、山歌、版画、八音锣鼓、冼夫人庙堂文化等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高州市是“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的故里、岭南道教先驱潘茂名、唐代名宦高力士、清末工部左侍郎杨颐、新中国首任中国农科院院长丁颖,以及著名画家丁衍庸的故乡,“三个代表”发源地。

高州是山多田少,丘陵地带为主,人口众多的山区县级市,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有荔枝,香蕉,龙眼,芒果,黄皮,番薯,水稻,花生,北运蔬菜等经济作物,也是南药生产基地。

高州是全国水果第一市,民间有句话中国荔枝看茂名,茂名荔枝看高州。高州根子荔枝闻名遐迩,大井桂味荔枝荔枝中的精品,沙田的储粮龙眼闻名省港澳。

高州是茂名年例的发源地,民间为了纪念“巾帼英雄冼夫人”广建冼太庙,每年农历正月至二月,以乡村庙境为中心,一乡一景一年一例,请神出来游神、拜神、送神、求神、打礁,祈祷太平盛世,国泰民安,人民安康。

高州人勤劳好学,崇文崇武。高州有四大高中,高州中学,高州一二中,高州四中,他们是茂名市高考分数的发动机,名传粤西地区。高州也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高州都有大量的劳动力活跃在珠三角城市打工,做营生谋求生活。

高州现在交通发达,有包茂高速,汕湛高速直达高州南部东部乡镇,有高州客运火车站,高州汽车站、高州城东汽车站每天都有几十班车到达珠三角城市,广西、海南等城市。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