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片段「不吐不快电影狙击手中的那些逻辑硬伤」
前几天,写了一篇关于电影《狙击手》的影评,引起了许多朋友的关注。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国师级的人物,票房号召力自不待言。那么,为什么这部电影为什么没有像《长津湖水门桥》一样引发轰动效应,市场反响也不及抗美援朝电影。今天白羽就跟大家谈一谈电影中的那些逻辑硬伤。
老白在上一期的文章中就已经介绍过故事背景为“冷枪冷炮”运动,此处不再赘述。
影片的开头,就是刘文武率领全体5班战士,在冰天雪地的情况下,埋伏一支美军车队。这就是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出动小分队到敌我阵地中间地带实施的“狩猎行动”,俗称“抓舌头”。
此时,镜头照在一片空白的雪地上,只听见班长指挥的声音。班长刘文武为每个人都分配了射击目标,接下来全班一轮齐射,从雪地上发出的烟雾,以及从枪声整齐划一的程度来看,这是一支作战经验丰富的部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但是,接下来就出现了重大漏洞。既然五班战士能够趴在雪地里射击,那就可以继续趴在原地观察战场。
没想到,五班全体就这么直挺挺地站起来,全体暴露了目标。
此时,一名漏网的美军从第四辆卡车中跑出来,抄起第一辆吉普车上的重机枪反击时,不仅全班战士都没有任何反应地愣在原地,就连全片中的狙击之王,枪法入神,歼敌战绩第一的刘文武也放弃了狙击的机会,而是大吼:卧倒!
刘文武在雪地上作出连续翻滚的战术动作之后,再出枪歼敌。虽然这一幕展示了刘文武枪法入神,却显得“冷枪5班”的战术像是一群刚上战场的“新兵蛋子”。
换言之,这不像是威名赫赫的“冷枪五班”真实水平。如果影片能够改成:战役过后,伤亡过重的5班,刚刚补充到一批四川新兵就会显得合理许多。
刘文武带新兵们熟悉战场,言传身教地进行“传帮带”。老战士为了保护新同志,新战士在战火中成长,这样才显得逻辑更加合理。
二、亮亮的疏漏在整部电影中,侦察兵亮亮的出现是推动整个影片进程的关键。在当时的战场上,敌我双方在彼此前沿阵地中间的伏击与反伏击、渗透和反渗透斗争一直都非常激烈。
作为侦察兵的亮亮遭遇敌军伏击很正常,不太正常的是,亮亮身上居然一直穿着志愿军的服装。
此时,已经战争已经进行到1952年,联合国军已经不是当初乱成一锅粥的初期了。美军有可能允许一名身穿军服的侦察兵,一直渗透到己方纵深,与潜伏在韩军或者编入美军的朝鲜劳动党党员接头,取回敌军内部阵营的重要情报吗?
那么,只剩下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摸到敌方前沿阵地,通过抓俘虏来获取情报。稍有军事常识的都明白,从驻军前沿阵地敌军处,是得不到全局重要情报的。换句话说,亮亮的情报,肯定不是重要情报,因为重要的情报,身穿军服的侦查员必然拿不到。
接下来,亮亮受伤被俘之后,美军抢救了他大半夜,最后在凌晨时分将其放回中间地带,还设下了埋伏。
问题来了,志愿军一方是怎么接到消息的,居然还知道亮亮受伤没牺牲,并且确定他的手中握着重要情报的?
片中,高深莫测的连长(张译)不仅仅知道以上情况,居然还知道亮亮的具体位置。唯一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我方观察哨发现的。
既然我方观察哨能够发现亮亮受伤,那就必然能观察到美军先将亮亮抓离了战场,折腾大半夜之后又抬回原地,肯定也看到了美军设下埋伏。
退一万步讲,就算观察哨在美军搞小动作的时候没有看到。那么,连长的思路应该没那么乱来才对。影片直接舍弃了连长布置作战的镜头,改由刘文武宣布。
但凡是个正常人,都会明白这次任务就是个圈套。按照任务指示,两个侦察兵遭遇伏击,我们去把人抬回来。
连长如果想要将计就计,应该计划周详,组成明确的火力压制队、支援组、突击组、抢救组,并联系我方炮兵给予支援,而不是派出一个班的建制,跟敌人较量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连长才带着一大队人急吼吼地赶来支援。
最令人意外的,就是出现在战场上的朝鲜小孩柱元。重伤的亮亮把所获得情报黏在柱元头发里,应该是当时情况下最好的转移情报方法。
既然精通朝鲜语的亮亮已经完成了情报转移,为什么不让他赶紧到志愿军那边交回情报呢?更令人不解的是,后来匆匆赶来的威廉上尉又是如何得知亮亮是侦察兵,身上有重要情报的呢?
从片尾大永从糖块中找到的那份情报来看,展开来只有巴掌大小,画了些符号的小纸片,应该是敌军战术进攻的态势图。实际上,抗美援朝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敌军对我军阵地战术进攻从来没有停止过,类似于上甘岭那样的战役级别的进攻也不在少数。
所以,再次印证亮亮手中的情报价值并不大,起码没有影片最后总结的那么大。
片尾,陈大永终于全歼了美军狙击手,在小孩的搀扶下往回走。迎面就撞见连长乱哄哄带着一群人赶大集一样跑来。如果按照战场形势,连长明知道5班解救亮亮,这都过了一个小时了。
此时连长应该带人以战斗姿态,摆出三三制队形前去增援才是。
更奇怪的是,大永带着哭腔问连长,有没有找到班长遗体。张译回答:只找到了帽子。我们不禁要问,连长你不会是跑错路了吧?难道是我军从阵地前沿到中间地带有两条路?
即便如此,连长带人打扫战场时没有发现陈大永,那也应该是从后面追上来才对。
这种情况下,连长居然还带着从师部前来采访刘文武的两位记者。最离谱的是,连长与大永汇合之后,应该是尽快返回我军基地,而不是站在雪地里依次大声喊5班牺牲战士的姓名。
难道连长觉得美军战场侦察手段都是摆设?这么多人站成一排,一轮炮火覆盖下来打不着?就像刘文武之前说的,如果不是亮亮,一发坐标炮早就打过来了。都折腾这么久了,美军不会全体都开小差了吧?
白羽点评:虽然《狙击手》的逻辑伤有几处硬伤,细节上也出现疏漏。但是,瑕不掩瑜,该片在情节上相当紧凑,在单一场景下依然做到了情节严密,扣人心弦,跌宕起伏,令人回味无穷。敌我双方都展示出高超的战术素养和灵活的战场应变能力,除了老白发现的几处之外,绝大多数细节还是经得起推敲的。这也是张艺谋影片的魅力所在,升华所在。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