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意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完整版)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从小就被寄养在姥姥姥爷家里长大,姥爷是个老革命,他身上有很多那个年代的优秀传统,而勤俭节约、绝不浪费是姥爷最常跟我说的,也是我们家的“家风”。
记得小时候我最喜欢粘着姥爷让他给我讲打仗的故事,他曾跟我说我解放战争的时候粮食短缺,一口炒熟的糊糊面嚼上大半天也舍不得咽下去,仿佛多嚼几口就能少挨饿一阵,什么时候能吃上块正正在在的红薯那真是要“美上了天”!后来中国解放了,开始了计划经济,吃饭要凭粮票,家里孩子又多,有时候得拿白面大米的票子去换更多的杂粮粗粮回来才够一家人吃的,高粱米棒子面是我妈妈小时候最好的“饭”了。可是从小被姥爷姥姥宠爱着的我,那时候还不明白什么是浪费,上小学后大家都在学校吃早点,记得有次周五的早晨是馒头咸菜条和小米粥,我一点都不爱吃,就偷偷的把馒头藏在书包最底下,想着放学路上就扔了,谁知和同学一路上玩的太开心就把这事抛在了脑后,等到晚上睡前姥爷帮我整理书包才发现了早已经馊掉的馒头和咸菜,那是姥爷唯一一次冲我发了火,还打了我的手掌心,我不服的哭诉“大家都扔的,又不是只有我”!姥爷听到这里,深深叹了一口气,转过身不再理我。到了第二天,姥爷早早就把睡梦中的我叫起来,带我去他战友的菜地里体验生活,一开始我兴奋的手舞足蹈,可是干了没一会就累到汗流浃背,我开始撒娇耍赖,姥爷却一反常态非常严厉的对我说“不把活干完中午没饭吃”!我被严肃的姥爷吓到了,只得一边哭一边继续拔草,再用小桶一点点从水缸里提水浇到菜园里,等到了中午我狼吞虎咽的吃下了三个大馒头!姥爷看到这里,才缓缓对我说“今天累吗”我不敢吱声只是用力点了点头,姥爷继续说道“孩子你知道吗,你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千千万万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每天这样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只是干了一个上午就这么的累,想想那些天天辛勤劳作的人,你浪费粮食对吗?”我惭愧的摇了摇头,姥爷往我碗里夹了一块肉,仿佛在对他的老战友又仿佛是在对我说道“现在真是好日子了,想什么时候吃白面饺子大馒头就什么时候吃,顿顿都能吃上白米饭,还能炖猪肉喝小酒,这在咱小的时候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这样的好日子,得珍惜呀!”
“好日子是辛苦奋斗出来的,得珍惜呀!”这句话从此深深的烙印在我心里,通过这次的体验,也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家里吃饭还是到餐厅聚餐,我都坚持做到不浪费一粒粮食,即使姥爷已经离开我多年,这个家训我一直都不曾忘记。
受姥爷的影响,我从小就喜欢看军旅题材的电视剧,在《激情燃烧的岁月》这部电视剧中,被送去参军的石林因为乱扔粮食被开班会批评,他的战友张永厚的那段话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我是从穷山区来的,我们那边的人把粮食看得跟命差不多。没有参军之前我从来没吃过一个馍,也不知道一个馍需要多少粮食来做,后来班长告诉我,四两玉米磨成面可以做一个窝窝头,我数了数四两玉米就是二百五十颗。我从小在地里种庄稼,能知道一滴汗水都换不来一颗粮食,那二百五十粒需要多少汗水来换呢?你们比我都有文化,比我都会算。小时候我妈做饭,我帮着烧火,有一次我往灶里填玉米棒子,刚填进去她就把手伸了进去,拽了出来,把上面没有剥干净的玉米扒了下来然后填进去,当时她手上就烫起了一个大泡,我们那里的人为了填饱肚子起五更爬半夜地在地里干活,从来没有一个人敢小看一颗豆子一粒米”!就是这段话让原本娇生惯养的石林不再浪费粮食,也让每每看到这里的我就想起被我浪费的那个馒头还有姥爷严肃的表情。
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下馆子吃大餐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了,铺张浪费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在吃自助餐的时候,固定的消费但美食不限量的诱惑,让很多人把“海吃海喝”“浪费才是不吃亏”的行为当做的“理所应当”,“勤拿少取”反而只是成了一种“无奈的呐喊”!《墨子·辞过》里写到“俭节则倡,淫佚则亡”,尤其在今年的疫情影响下,让我深深体会到屯粮、惜粮、爱粮有多么的重要,一个国家只有重视节俭才能长久的昌盛。现在随着国家大力提倡节约和“弘扬勤俭节约传统美德”、“光盘行动”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国民也越来越注重节能减排、爱惜粮食,“轻生活”更是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我坚信只要我们注重教育、大力宣传,总有一日我们会让“舌尖上的节约”成为习惯!
(作者:张家口国泰通信有限公司 李晓洁)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