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幼子朱文圭(建文帝两大谋士)

时间:2022-08-16 07:05:51阅读:4206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的叛军攻破明帝国都城南京,皇宫中一片大火,合法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几百年来,出于对建文帝的同情,以及对朱棣篡位的不满,人们总是对朱允炆最终的结局充满好奇和关心。殊…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率领的叛军攻破明帝国都城南京,皇宫中一片大火,合法皇帝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几百年来,出于对建文帝的同情,以及对朱棣篡位的不满,人们总是对朱允炆最终的结局充满好奇和关心。殊不知,相对建文帝自己,他的家人和后代的遭遇才更悲惨、更值得同情。

在朱棣推起的这场浩劫中,身在风暴漩涡中心的建文帝朱允炆,最终不得不家破人亡。朱允炆的妻子马皇后,在宫中大火里被活活烧死,年仅33岁。

朱允炆有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次子朱文圭。朱文奎出生时正好发生日食,因此恨不得曾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但是作为嫡长子,朱文奎还是在建文元年就被册封为太子。如果没有叔祖朱棣的反叛,朱文奎基本上就将沿着太子—皇帝的路一直走下去,成为一个太平天子。

但是很可惜,朱文奎没有那么幸运,他和母亲马皇后一起,葬身在熊熊大火之中,仅仅7岁。当然,也有一种更浪漫的说法,那就是朱文奎和他的父亲建文帝一起,逃出了皇宫,从此逍遥四海不知所踪了。

而朱允炆的第二个儿子朱文圭遭遇,则更加让人唏嘘,更值得为大家详细说道一下。

建文帝次子朱文圭,一般被称为“建庶人”。朱棣夺位时,朱文圭只有两岁,在纷乱的皇宫里,他的父亲建文帝、母亲马皇后,几乎没有时间来照管他。他没有被带走,没有被烧死,幸运地活了下来。

然而,活下来也成了朱文圭一生最大的不幸。当朱棣的军队冲进皇宫,发现了两岁的朱文圭时,他就已经成了囚徒,而且是永远的囚徒。朱棣下令将朱文圭废为庶人,称其为“建庶子”,也称“建庶人”。

不久之后,朱棣为了断绝忠于建文帝的人心,把两岁的朱文圭迁往中都凤阳,单独囚禁在高墙大院之中,完全与世隔绝。时间一晃,沧海桑田,55年过去了。高墙之外明朝的皇帝已经换了好几个,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钰都死了,就连明英宗朱祁镇都已经梅开二度,再一次当了皇帝。

有感于自己被弟弟囚禁的那几年悲惨遭遇,朱祁镇突然大发善心,想起了凤阳城还有两个关了几十年的废人,一个就是“建庶人”朱文圭”,还有一个“吴庶人”(可能是建文帝弟弟朱允熥的后人)。

朱祁镇决定把这些本来无罪被囚禁的庶人释放出来,居然有人表示反对,朱祁镇颇为自得地说道“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其实,这些关了几十年的庶人,跟废人没什么两样,哪会有什么威胁?朱祁镇不过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还被大学时李贤捧为尧舜一般的圣人。

朱文圭被放出来以后,仍然住在凤阳,身边有朝廷赐给的宦官二十人,还有十几个供使唤的婢女。由于囚禁太久与世隔绝,朱文圭连牛马都分不清楚,被放出来没多久,就病死了。这让人想起西汉末年的孺子婴,孩童无罪、身份有罪。

让一个无辜孩童从不谙世事的年纪,一直被囚禁到花甲之年,朱文圭的悲剧究竟应该由谁来负责。

毫无疑问,第一责任人是乱臣贼子朱棣。正是因为他利欲熏心,权力欲太盛,才会不顾人伦道德,公然叛变挥军南下,使得建文帝家破人亡,朱文圭成为囚徒,以及成千上万的生灵涂炭。

也是朱棣为了自己的权位更加巩固,选择将一个两岁的小孩关进深墙大院,把他变成了一个白痴。

除了朱棣,建文帝朱允炆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做事优柔寡断,不分轻重缓急,迂腐地讲求礼仪道德,而忘记了作为皇帝身负天下苍生和多少人身家性命的天大责任,最终把自己逼上绝路,也还了身边的人,包括朱文圭。

其实,还有一个人也有脱不开的干系,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作为开国帝王,缺少应有的气度,过于迷信家天下。他把自己的儿子们培养成了一头一头的饿狼,固然是为了防范北方蒙古人,但是他却忘记了平衡,忘记了治国最重要的这个原则。

朱元璋把王爷们的权力放大,却把皇帝身边的文臣武将清理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些迂阔文人和酒囊饭袋,帝国权力严重失衡,是造成朱棣敢于反叛、成功夺位的根本原因。

明朝惠宗让皇帝朱允炆的两个儿子,朱文奎和朱文圭的下场如何?

一般来说,夺权者一旦成功,都会对政敌进行斩草除根。尤其是政敌的儿子,绝对不能让他们存活下来。因为存活下来,就意味着他们可能会报仇雪恨。即便他们不报仇雪恨,也难保有许多别有用心的人,会打着这些后代的旗号,起来造反闹事。

比如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政变”中,李世民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后,立刻就把他们两人的后代抓起来,杀得干干净净。

(靖难之役)

那么,朱棣在靖难之役中杀到南京,推翻了朱允炆的统治,强占了朱允炆的皇位以后,他是怎么对待朱允炆的两个儿子的呢?

朱允炆一共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朱文奎两岁的时候,朱允炆登基当皇帝。朱允炆当了皇帝以后,立刻就立朱文奎为太子。次子朱文圭在建文三年的时候出生。

当朱棣在建文四年打进南京城的时候,朱允炆才7岁,朱文圭才2岁。

朱棣在谷王及李景隆等一众叛乱大臣的帮助下,不费吹灰之力,就打进了南京城里。那时候,朱允炆还在宫中。不过这时候,朱允炆生活的宫中突然燃了起来。等朱棣赶到现场的时候,只看见了几句烧焦的尸体,太监说,那是皇帝朱允炆、皇后马氏及皇太子朱文奎的。朱棣也以这个定了案。

可以确定的是,朱文奎和马皇后肯定是被烧死了的。毕竟一个是孩子,一个是女人。就算烧死了,特征也很明显,可以从尸体上辨认出来。但是朱允炆究竟到哪里去了,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谜。很多史学家都推断说,朱允炆应该当时是逃走了。只不过逃到哪里去了,并不确定。

(朱允炆画像)

不过,我倒觉得,朱允炆逃走的可能性小,很可能他真的就在那时候死了。那几具烧焦的尸体,很可能有一具就是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朱棣虽然打进南京城了,但实际上,他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他想要当皇帝,并没有那么容易。当初他之所以造反,是按照《皇明祖训》上的说法,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进行的。也就是说,是皇帝身边出现了一些奸臣,他需要进京,把这些奸臣给除掉。如果他杀进京城后,把皇帝给杀掉了。别说杀掉,哪怕替代了朱允炆当皇帝,他都没办法交代。

所以,他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见到朱允炆之前,必须先让朱允炆死掉。

要怎么让朱允炆死掉呢?派人杀他,当然可以。但是杀掉他后,天下人必然怀疑他。要想让天下人不怀疑,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让他“自焚”。

由此可见,皇宫中的那把火,很有可能就是朱棣的人放的。毕竟当时谷王和京城的守将李景隆已经和朱棣勾搭在一起了。谷王和李景隆要害朱允炆,或者放朱棣的人进去害朱允炆,也是很方便的。

而且,为了避免朱允炆乱跑乱叫,朱棣的人很可能先杀掉朱允炆夫妇及太子朱文奎,然后再放火烧。那时候没有法医,不可能检查出朱允炆等人是先被杀死后再放的火。

(朱棣夺权)

后世的史学家出于一种美好的愿望,觉得朱允炆不能就那么死了,因此才有朱允炆已经逃掉的猜测。

朱允炆死了,太子朱文奎肯定也活不了。因为朱允炆去世,就意味着该太子当皇帝。如果是那样的话,朱棣就没有机会了。

朱允炆的另外一个儿子朱文圭还活着,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朱文圭在奶娘手里,没和朱允炆在一起。没在一起,如果也被害死的话,那就露馅了。所以朱文圭活了下来。

不过,朱文圭虽然活了下来,但其实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一来他不是太子,二来他还小。

当然了,就算他还小,朱棣也不可能让他逍遥快活。朱棣把他废为庶人(他也因此叫做“建庶人”),随即,朱棣把他送到凤阳,关闭在一个宫殿里,周围派重兵防守起来。就这样,朱文圭从2岁开始,一直在那个小小的宫殿里,活到了57岁。其间没有读书的机会,没有见人的机会,乃至于没有认识大自然花草树木的机会。史料上说,当他57岁被放出来时,他甚至连牛和马也无法分辨。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禁锢啊!

朱文圭57岁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明英宗偶然想起来,出于怜悯,把他放了出来,同时还让他结婚生子。朱文圭被放出来的时候,“且悲且喜”“无限感激”。不过,这样的日子他没过几年,很快就去世了。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