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 冯太后「北魏冯太后一朝为奴两度临朝称制辅佐三代帝王」

时间:2023-05-13 08:14:57阅读:3075
"女主"二字原本指什么,你知道吗?绝非是影视剧、小说说的女主角!女主:古代非正式称谓,广义女主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或皇后,狭义指主宰朝政、威盖君主的"女强人"。出自《荀子·强国》:"相国舍是而不为,……则女…
  • 冯矗1987―)四川成都人,现役中国体操队队员。1994―1999年,在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

"女主"二字原本指什么,你知道吗?绝非是影视剧、小说说的女主角!女主:古代非正式称谓,广义女主多指临朝执政的太后或皇后,狭义指主宰朝政、威盖君主的"女强人"。出自《荀子·强国》:"相国舍是而不为,……则女主乱之宫,炸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

我国古代临朝视事的太后较多,"女主"主要有:西汉的吕雉、东汉的邓绥太后、北魏的冯太后、唐代的武则天、辽朝的萧绰、清朝的慈禧太后等。虽然各个女主命运各异,但却在男尊女卑的男建社会里书写了女性浓墨重彩的篇章。

今日此文的"女主"是这位传奇的北魏冯太后!

北魏冯太后

生于公元442年,卒于公元490年。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曾主持北魏政权多年,为北魏王朝的政局稳定做出贡献。

一朝为奴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国君,其父为冯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燕后,冯朗归顺北魏。后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按照惯例,冯氏因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为拓跋氏的婢女。

北燕

存于公元407-436年,十六国时期鲜卑化的汉人冯跋建立的政权。冯跋本为西燕将领,西燕亡,东徙龙城,为后燕禁卫军将领。407年,冯跋灭后燕,拥立高云(慕容云)为天王。409年十月,慕容云被其宠臣离班等所杀,冯跋又杀离班等,自称燕天王,仍以燕为国号,都龙城,史称北燕。430年九月,冯跋病死,其弟冯弘杀冯跋诸子自立。436年,北魏军入占龙城,北燕亡。

长乐冯氏

中国古代著名门阀家族,长乐郡(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望族,西汉左将军、光禄勋冯奉世之子宜乡侯冯参之后,为北燕皇室。409年,冯跋建立北燕,北燕亡国后,冯弘孙女文明太后执掌北魏朝政数十年,冯氏出王爵数人,极度尊崇,冯氏家族成为北朝时期权倾朝野的外戚家族。

两度临朝称制

第一次临朝听政

452年,被选为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贵人,时年十一岁。456年,被文成帝册封为中宫皇后,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北魏时宫中嫔妃要得正位中宫,必须先要手铸金人,“以成者为吉,即若铸造成功则视为吉祥如意,若是铸不成则不能立为皇后。显而易见,当时的冯氏则是铸成了金人。

乙浑

公元465年,拓跋濬长子拓跋弘即位,是为北魏献文帝,尊她为皇太后。拓跋弘即位时年仅十一二岁,车骑大将军乙浑上台,看皇帝年幼,趁机借用献文帝的诏令,大肆排斥异己,诛杀大臣,建立独裁统治。很快,乙浑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并被封为丞相,位居诸王上。当时朝廷内外,事不拘大小,都由他断决处理,自封太原王,后他准备伺机发动宫廷政变。

锦绣未央中女主角的历史原型则为冯太后

面对乙浑,年纪尚幼的献文帝拓跋弘没有办法,政局动荡,冯太后定策诛杀权臣乙浑,后下诏临朝听政,处理所有军国政务。拓跋宏未生之时,献文帝的嫡母冯太后临朝,献文帝皆听命于母后。等到拓跋宏降生之后,后依据北魏祖制,冯太后才归政,并亲自抚养皇长子宏。471年,献文帝下诏传位于皇太子拓跋宏,群臣上奏以新帝拓跋宏年幼,不能处理朝政,让献文帝亲自处理朝政,并为献文帝上尊号为太上皇帝。

影视剧中的拓跋弘

再度临朝称制

476年,献文帝拓跋弘离奇驾崩于永安殿,年仅二十三岁,时人称冯太后毒杀。拓跋宏即位时(471年)仅5岁,年纪太小,由祖母冯皇太后执政。直到公元490年,二十四的孝文帝拓跋宏才正式亲政。所以,在公元476年至公元490年的这十四年间,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

辅佐三代帝王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第五位皇帝,公元452年-465年在位。13岁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选中冯氏册封为贵人,后被封为皇后。皇后,一国之母,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这是女子最高地位的象征。她更有条件熟悉和了解国家最高层的政治运作了。文成帝的施政举措,对日后冯后当政期间吸收汉法、重用汉人、推行汉化的措施,无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公元465年,文成帝英年早逝,年仅26岁,冯皇后为此悲痛不已。

北魏献文帝拓跋弘

文成帝驾崩的第二日,年纪尚幼的皇太子拓跋弘即位。献文帝即位后,车骑大将军乙浑阴谋篡位,北魏政治中枢面临严重危机。冯太后进行秘密布置,定下大计,下令收捕乙浑,镇压叛乱。很快乙浑便被捕杀,夷灭三族。平定乙浑之乱,稳定政治局势,冯太后表现出果敢善断的政治才干。接着她再露锋芒,宣布临朝称制,掌控朝政大权。这次临朝听政,前后有十八个月,她凭借多年宫中生活的阅历和非凡胆识,稳定北魏政局。后决定停止临朝,不听政事。

拓跋宏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公元471年,献文帝拓跋弘禅位于年仅5岁的长子拓跋宏,但已移居崇光宫的太上皇并没有放弃权力,仍掌握北魏朝政。476年,献文帝拓跋弘离奇死亡。冯太后被尊为太皇太后,再度临朝听政(476年-490年),成为北魏政治核心。此时的冯太后,年过而立,无论才识、气度还是政治经验,都更加成熟。

在长达十四年里,这位冯太后都做了什么?

整顿吏治,培植亲信

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等都因贪赃被处极刑,长安镇将陈提等被罚徙边。还有一些为官清正廉洁者,则得到表彰和赏赐。此外,冯太后为充分施展其政治抱负,还特别培养扶植一些贤能之士做亲信,组成效忠她的政治集团。其中有拓跋氏的贵族,也有汉族名士,有朝廷大臣,也有内廷宦官。而其中的汉族名士,不少则是她的宠幸之臣。

政治、经济、风俗等改革

483年十二月,她下令禁绝“一族之婚,同姓之娶”,从婚姻上改革鲜卑旧俗。此外,冯太后十分注意厉行节约。临朝之初,下令取消鹰师曹,禁止各地上贡鹰之类的伤生鸷鸟。平日穿戴,皆是没有花纹装饰的丝织品,膳食方面,也厉行节约。

自从拓跋珪开国,北魏各级官吏皆无俸禄,平日多依靠贪污、掠夺来获取财富。484年,在冯太后主持下,下达“班俸禄”诏书。规定在原来户调之外,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发放百官俸禄的来源。为切实贯彻俸禄制,她还派使者分巡各地,纠举犯赃者。

485年十月,颁布“均田令”,从而开始在社会经济方面进行变革。均田令:指国家对无主荒田以政府名义定时、按人口分给农民,从而增加朝廷控制的劳动和征税人口,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486年,实施“三长制”。北魏建立后,任命豪强地主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权力,这就是宗主督护制。

这一制度下,户口隐匿现象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一邻,五邻为一里,五里为一党,邻、里、党各设一长,合谓三长。由本乡能办事且守法有德望者担任,负责检查户口、催征赋役、管理生产、维护治安等。如此,北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既便清查户口,又明确课征赋税的统一准则,从而削弱地方豪强经济实力,增强国力,提高中央政府之权威。

冯太后的诸多改革措施,对于促进北魏的封建化起到推动作用。此外,为使鲜卑族逐渐适应汉族的生活方式、礼仪制度等,她兴教育,尊儒法,禁断卜筮、谶纬之学,从而开始鲜卑族的汉化过程。为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大规模的汉化措施打下基础。

她在改革与临朝称制时,尽可能让孝文帝拓跋宏参与,使其得到锻炼。孝文帝自小便在冯太后的亲自教育与监督之下,冯太后也悉心培养,孝文帝逐渐真正成熟起来,亲政后继承了冯太后的改革事业,将“太和改制”推向高潮。

去世

公元490年九月,49岁的冯太后死于平城皇宫的太和殿,谥号文明太皇太后。临终时,曾降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遗旨说:她死后,逾月即行安葬。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陵内不设明器,至于素帐、缦茵、瓷瓦之物,亦皆不置。

关于争议

后世认为影响深远的北魏太和改革,是北魏政府群体智慧的结果,并非冯太后一人之功。例如:485年,孝文帝采纳李安世建议,实行均田制,而这项政策冯太后从头到尾就没有发表过看法。另外,486年,李冲建议仿古制立党、里、邻三长,用以代替宗主督护的统治,当时反对者很多,冯太后站了出来,支持三长。

古往今来,例如:武则天等,深宫寂寞,晚年都会豢养宠臣男侍。这位冯太后也不例外。自文成帝死后,年轻的冯太后不耐守寡的孤寂与冷清,再加上北魏是少数民族政权,风俗不似中原汉族,冯太后就选择那些美貌男子来消磨寂寞,其中以李弈为代表。

李弈是官宦子弟,长得仪表堂堂,风流倜傥,又多才多艺,善解人意,兼之有朝政之望因而深得冯太后宠爱,经常入侍宫中。献文帝甚是不喜,后借机诛杀李弈与其兄李敷、堂兄弟李显德等人。冯太后因此大怒,逐渐对献文帝拓跋弘无法容忍。后献文帝禅位于子和最后的离奇死亡,恐怕都与之有些干系。

小史个人之见:

无论如何,冯太后凭借女子身份入驻北魏政治最高统治层多年,她以个人智慧推动北魏政权的顺利交接与鲜卑的汉化进程,前后辅佐北魏三代帝王,为北魏王朝的政局稳定做出贡献。

读史明志,翻翻书,看点儿历史~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