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家春我用十年时间写下了对父亲的怀念

时间:2023-05-13 01:00:43阅读:1439
纪念父亲魏家春|文我从来不过西方的那些节日,可是,在第100个父亲节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父亲。我必须把我的缅怀变作文字,记录下来。我所说的父亲并不是我自己的父亲,他是我丈夫的父亲,我的公公,…

纪念父亲

魏家春|文

我从来不过西方的那些节日,可是,在第100个父亲节即将到来的今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父亲。我必须把我的缅怀变作文字,记录下来。

我所说的父亲并不是我自己的父亲,他是我丈夫的父亲,我的公公,女儿的祖父。一个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纪念的人。

父亲名叫李泽安,于1928年农历8月21日出生在富顺县城郊区黄葛乡一个贫苦的家庭。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在河边拉纤的父亲,我们的祖父,一个人把他拉扯大,父亲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父亲读的书是不多的,我们所说的学历他肯定是不够高。父亲首次参加工作是在富顺县摊贩联合会,后来被选为摊贩联合会主任,参加过木桥沟水库的最初兴建,曾经被选为富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相当于现在的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六十年代父亲在政协担任过什么领导职务,后来就在政协做一般的中层干部直到六十岁光荣退休。这些都是断断续续听婆婆和大舅讲的,今天我才惭愧自己对父亲的知之甚少。

父亲和母亲一生养育了六个儿女,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最小的儿子是他们四十五六岁时意外怀上的,因为母亲身体的原因不能流产,不得不生下了他 。如今,这个儿子已经成为我女儿的父亲。所以,2000年元旦节在我跟丈夫结婚的时候,父亲已经是一个进入古稀之年的老人。而他对我的影响,也正是他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的谦虚谨慎,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真诚,做事的执着,在疾病面前的顽强毅力……这些影响,将是我一生受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我和丈夫结婚后,小家安在乡下学校的宿舍。周末就会回城里父亲的家中。因为母亲身体不好,父亲退休后没多久就包揽了家里所有的家务。记忆中每次回家都是他在厨房忙前忙后,我们要去帮忙也会被他叫出来。 他不愿让我们帮忙是怕我们用水,用气不知道节省,他也喜欢一个人按自己的要求做好一顿饭,我们也就听他的不去打扰他,只是饭后收拾一下碗筷。父亲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饭后的午休,午休之后端上茶缸去工会俱乐部与老朋友聚会,聊天。到了该做晚饭的时候,他一定会准时回家。这样很有规律的生活让父亲的身体很健康。

父亲喜欢养花,阳台上四季都有父亲培育的各种花儿。有的花很香,有的花很美。我经常都去欣赏,却从没想过学学父亲养花的手艺。如今父亲已经长眠于地下,他养花的手艺,我是不可能学到了。

记忆中父亲对人非常热情,和善。从来不抱怨别人对自己的误解。他们退休后工资是回单位领取,那时政协已经搬到了小转盘行政中心。每个月父亲都会准时回单位领取工资。院子里好几个都是政协退休的老人,就委托父亲把工资带回来。父亲从无怨言,每次都认真的记好账目,带回大家的工资。有一次,楼下一个婆婆自己弄错了,竟然破口大骂说父亲帮她带的工资弄错了,意思就是父亲吞了她的钱。我记得当时婆婆气得不行,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侮辱,要去和那个老人理论。可是,父亲呢,他一点也没有着急,很耐心的叫那人大姐,叫她好好想想,还去找了个证人,结果,她最终还是想起了父亲是没有弄错的。儿女们都抱怨父亲太老实了,叫他以后不要再帮别人带工资了,可是,父亲还是依然故我,一直到后来工资每个月上卡。

父亲对我,一直是很看重的,也许在他所有的孩子中,我作教师的职业算是最好的。每次回家,他都会问起我一些事情,什么学校的升学率,工资涨没有,我的声音长期嘶哑,不想多说话,于是很不耐烦他的问话,真的很后悔那时对他的态度。他是一个关心自己的父亲呀,我们做晚辈的怎么能那样不耐烦长辈对自己的关心。

就是这样,我们毫不客气的享受着有老父老母关爱的生活,一直到2006年五月初母亲79岁生日那天。我看到父亲好像消瘦了许多,就问母亲:“爸爸这段时间胃口不行吗,怎么他好像瘦了。”母亲说:“没觉得呀。”我也就没有多想。父亲一直是很健康的,感冒都很少有过。他唯一的嗜好就是抽叶子烟,丈夫每次回家闻到他的烟味道就会叫他不要抽了,父亲的回答是:“不抽了,那饭都不要吃了嘛!”那意思就是只要能吃饭,就一定要抽烟。我也背地里劝过丈夫,不要叫爸爸戒烟了,他都这么大岁数了,又没有其他爱好,这唯一的爱好都要丢的话,他活着有什么乐趣?其实,母亲生日那天的父亲已经是肺癌中后期了,没有人知道,包括他自己。后来,大姐、三哥带他去自贡检查,然后又回富顺检查,医生就宣布了这个噩耗。父亲没有被击垮,他首先想到的是不能让母亲知道这个事情,要我们一定瞒住她。他怕母亲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他也非常配合治疗,先后去了重庆四次接受化疗。在这期间,从来没有听他说过有什么难受的地方,每次我问他疼不疼,他就说只是觉得手脚没什么力气,其他都还好。

就是这样的父亲,在他患上癌症之后人生的最后三个月,一直没有卧床不起,一直陪着母亲买菜做饭,一直没有让母亲知道他的病情。

2006年的夏天是百年不遇的酷暑,父亲又最怕热,就在那个夏天,父亲终于没能敌得过可怕的病魔,在8月27号那天,他全身病发感染,高烧不退,被送进了县人民医院。我接到电话后把女儿带到母亲家里,就去了医院。我真后悔,应该把女儿就放在同学家里,带上母亲,让她去医院见父亲最后一面。就这样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二十多分,我发现父亲好像眼珠动了一下,嘴巴张了一下,有点不对劲,连忙去叫医生,医生过来父亲已经停止了呼吸,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天是2006年新历8月28日,父亲即将78岁。在电视剧里见到过很多生离死别的场面,临死的人都会交代一番才肯离去,可是父亲,就这样默默的一句话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对母亲说,他就走了。我们该怎么对母亲交代?我后悔中午回家没有带母亲同来医院,因为她要在家里带着五岁的孙女,还是因为我并不知道你这么快就要离开我们!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快四年了,母亲已经83岁高龄。她失去了自己相伴半个多世纪的丈夫,那种痛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够体会。母亲就这样孤独的活下来,儿女们都不愿在她面前提起父亲,只有我,每次母亲来我家,我都会和她一起谈到父亲,回忆过去的有父亲的日子,谈到他的好,谈到我们的懊悔。

女儿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十月小阳春”,父亲说,“就叫李阳吧。”我们怕太多重名了,就在中间给她加了一个秋字。嗯,很好听的名字呀。从此,我就有了一个叫做李秋阳的女儿,我就是李秋阳的母亲,丈夫就是李秋阳的父亲。父亲母亲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下去。但是,父亲的优良品德能够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吗?

2010-6-1写。修改于2020-6-20

注:文首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花

魏家春(富顺县北湖实验学校教师)

去年今日,女儿高考第一天,因为她的不愿意,我们没有去泸州陪考,但在家也是如坐针毡,心乱如麻,于是洗了一天的窗帘,靠忙碌来麻痹自己。转眼一年过去了,我的心,不再会为了高考、等成绩、填志愿、盼录取、计划远行,订机票酒店等等事情而忧虑。所以今年的高考首日,可以不焦不愁在家里悠闲地过着这个周末,也不去管窗帘又应该洗了。本来今天也没有在高考,疫情的原因,十多年来第一回更改时间,推迟一个月。于是我有空闲开始回忆。

女儿从小就喜欢小动物,一直想养一只小狗,或者小猫也可以。从来就没有答应过她,后来大一点再提这个要求,就说等你以后有了自己的家,愿意养什么就养什么,愿意养多少就养多少,加之初中高中学业紧张,慢慢地就再也没听她提过了。高考回家的暑假,她又说要养猫,家里有皮沙发,皮床,有十多盆花草,才入住不到两年的房子崭崭新新、干干净净的,又没有阳台,怎么养?在哪儿养?而且开学之后她上大学去了,他爸在工地上,我早出晚归的,谁来管它?直接告诉她不得行。但和闺蜜闲聊时,还是说了女儿想养猫的事,闺蜜的婆婆刚养了一只猫,才断奶。

等录取的同时,女儿去读驾校了。闺蜜打电话来:她的婆婆答应把猫借给我们养一段时间,但要再等几天,打了狂犬疫苗之后。女儿学车回家,我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沉稳的大姑娘,虽万分欣喜也未见表露,她很快在网上订了猫粮、猫窝、猫沙、猫的厕所,还有宠物专用洗发香波,甚至猫喜欢的玩具――两个小花球。买的东西陆陆续续搬回了家,让我们去接小猫的电话打来了,我和女儿不顾红火大太阳,拿上早就准备好的纸箱去领小猫了。

很快走到了闺蜜的婆家,小猫怕生躲起来了。爷爷奶奶费好大的力气才把它找出来,女儿问奶奶:“小猫叫什么名字?”奶奶笑着回答:“那天打预防针的也问我小猫的名字,是女的,就叫她小花吧。”小花一身橘黄色的毛,乱七八糟的,颈子一圈是白色,肚子和四条腿也是雪白的,小得太可爱了,声音也很娇气,我是马上就喜欢上了她。奶奶给她洗澡,并让我们在旁边看怎么洗,又教我们喂食、喂水、上厕所,不要弄到她的腰杆等等各种注意事项,然后用绳子套住她的颈子,放在纸箱里面,我们抱着纸箱回家了。在路上我问女儿:“你看出来没有,爷爷奶奶好喜欢小花的,我们这不是夺人所爱吗?好不好得哟?”女儿说:“哎呀,拿都拿走了,反正过二十天要还回去的。”我们早就算好了日子,还有二十天我送女儿去北方上学,小花可以和我们共处二十天。

把小花带回家,门和沙窗全部关好,把她从纸箱里面取出来,再把颈子上的绳子取下来,她又跑去躲着了,一躲就是一晚上,第二天跑出来之后就再也不怕我们了。衣柜里面臭气熏天的便便告诉我,她昨晚是躲在那里面的,命令女儿马上收拾,她毫无怨言把便便清理干净了,后来的小花,每次拉大小便都是在女儿为她准备的厕所里面,女儿每天晚饭后帮她铲出来,再铺上一层干净的猫沙。皮沙发早就用旧床单包好了,皮床边边没有想办法包,后来就被她抓了很多痕迹,沙发上的床单被她弄下来,沙发也遭了秧。十多盆花,客厅的墙布都未有幸免,被她的脚爪给祸害了。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关系,我们只把她当成一个调皮的孩子。

刚来的两天,小花总是要在我们吃饭的时候跳到饭桌上来,估计在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是被允许了的,但是我不允许。我大声呵斥她下去,听不懂,把她提下去,一会儿又跳上来,我就用筷子打她的头,很轻的。女儿心疼了,直叫我不要打,好好说。“说了她听不听嘛?小动物和孩子一样的,不能惯着。”又把筷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多两次之后,小花终于知道了在这个新家是不能上桌子的,也就不再上来了,我们吃饭的时候,她就在客厅里面玩,和花花草草玩,抓沙发,玩自己的尾巴,洗脸,抓头,饿了也去吃她的饭。

炎热的天气,等待录取的心烦意乱的每一天,因为有了小花的陪伴,一点也不觉得难过了。白天,姐姐在家时,她肯定是和姐姐一起玩的,姐姐学车去了,她就来我房里陪我。调皮得很,最喜欢四只脚抱着你的手或腿,头向后仰,再用两只后腿使劲蹬。或者我把手,脚藏在夏凉被里面逗她,她就跳过来又抓又咬,牙齿还没长齐,肚子肉乎乎的,软绵绵的,让人感觉非常舒服,我最享受这样的时候,但有时候她分不清轻重,会一下子给你把皮肤抓一道口子,严重点的时候伤口还有点深,想着她打了狂犬疫苗的,也就没有担心。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不让她上桌子,对她要求更严格,感觉小花更喜欢她的姐姐。女儿开始学科三了,连续十天下午六点练车到晚上十点。姐姐学车去了,小花肯定是陪我的,听到外面钥匙开锁的声音,我会对小花说:“幺妹,快去,姐姐回来了。”小花马上跑出去迎接她的姐姐,然后就再也不来理我了,直到第二天姐姐又去学车的时候,有时候估计是姐姐嫌她太调皮了,把她赶出来的吧,她会在我房里玩,一会儿又跑过去了。最明显的是上厕所或者洗浴的时候,我在卫生间呆多久小花是不会管的,但姐姐进卫生间关上门,小花必定是一直守在外面的,如果时间久了没有出来,她就会在那儿烦躁地叫唤,我想她是有点嫉妒她的姐姐了。

花来了之后,我紧张的心情轻松了很多,每天买菜做饭洗衣,唱唱哼哼的感觉生活太美好了,睡眠也明显改善,上网一查,养猫对治疗抑郁症有奇效(我一直不确定自己是否有这个病),后面还详细介绍了专家分析出来的原因和科学依据。不管有没有科学依据吧,小花的确是帮我赶走了寂寞,带来了无尽的愉悦,虽然我们母女的手脚,家里的花草,沙发,墙布都受了伤。小花自己每天也是高高兴兴的,毛发变得很柔顺光滑(闺蜜说是因为吃的猫粮),她早就忘记她的爷爷奶奶了吧。

一直觉得这句话很残忍又很现实:人生就是无数的相聚加别离,而相聚是奢侈,别离才是常态。第二天一早我们就要去泸州坐飞机北上了,女儿一直到临行的头一天晚上,才肯把小花还回去,没有还到爷爷奶奶家,而是送到了闺蜜家,她的儿子材哥也想养小猫。把小花和她的所有物品搬到闺蜜家,像奶奶交代我们的时候一样交代了一番,我们才依依不舍地走了,和小花的分别,成了永别。

在北京旅游,长城故宫颐和园,累,新奇,严重睡眠不足,但一空下来就想念小花。微信上与闺蜜联系,就想知道小花的事情。小花刚去的那天又是躲了一晚上怎么都不出来,第二天就出来了,不怕人了,肯定也把我们忘了。太调皮了,把材哥抓伤了,硬要上材哥的床(我们家是允许的),没两天就把她送到爷爷奶奶家了。女儿说小花的洗发香波忘了拿过去,让我回家之后记得送去爷爷奶奶家。

北京天津成都,耽搁了整整十天,回家的时候差不多开学了。第一周肯定是很忙的,周末约上闺蜜去她的婆婆家,送洗发香波过去,再看看我日思夜想的幺妹长什么样了,还记得我吗,见到我还会躲起来吗?进到奶奶家,没有见到小花,奶奶说:小花昨天调皮,被爷爷打了,正好家里来了人没有把门关好,她就跑出去了,现在都没有回来。很内疚,小花的调皮一定是被我们母女惯的,爷爷这么和善的老人都受不了,可见她有多调皮了。怎么好意思开口寒假女儿回来的时候还要借来养。很失望,这次是见不到小花了。

继续忙忙碌碌上班,也没忘抽空打电话问闺蜜小花回来没有,闺蜜说太忙了,没有给婆婆打电话问。不知道又过了多久,周末和闺蜜在一起了,她说小花死了,就在婆婆家出门的楼梯间下面,大家闻到臭才发现的,不知道是被人打死的还是吃了死老鼠,就是那天跑出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后悔,自责,要不是来我们家,小花应该不会这么调皮,不调皮,爷爷就不会打她,不打她,她应该就不会离家出走――她应该也没有真正想出走吧,死在了家门口,我可怜的小花!

很久了才给女儿讲了小花已经不在的事情,她的难过肯定是比我过之而无不及。她已经准备了寒假回来还要继续养她的。小曾的妈妈养了一只母猫,刚生了六只小猫,想去要一只来养,已经物色好了那只纯橘黄色的猫弟弟,朋友们都说养猫容易得一些病,又臭,最好别养,想到被抓烂的沙发,床和墙布,刚重新种上的十多盆花,尤其是想到和小花的永别,算了吧,退了小曾妈妈的信,另外有人也很喜欢那个橘黄色猫弟弟的,小曾妈妈马上就送给他(她)了。

2020.6.7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