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科幻片分析「浅析阿凡达流浪地球等科幻电影在服饰造型上的魅力」

时间:2023-05-12 12:45:40阅读:2802
前言科幻片是大众主流影视文化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服装造型设计是科幻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它对于影片人物角色的塑造、影片主题的呈现乃至服饰时尚产业潮流引领均有着重要的意义。服饰可谓人类文化乃至…

前言

科幻片是大众主流影视文化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服装造型设计是科幻电影创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它对于影片人物角色的塑造、影片主题的呈现乃至服饰时尚产业潮流引领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服饰可谓人类文化乃至审美文化最早的物态化形式之一,是人们心灵深处的审美文化心理、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等外化或直观化的审美形态之一。

一、科幻电影与服饰造型设计概述

服装造型设计是指由款式、色彩、面料等造型要素共同构成的总体服装艺术效果,借助人体之外的空间,利用面料的特性及工艺手法将面料与人体相合而构成了立体的服装形象。

服装造型设计在整个服装设计的流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既要贴合人体,又要保证其功能性,还要紧跟现代社会的时尚潮流。因此设计师们要擅长运用创新思维,将服饰的材质、款式、色彩等部分进行综合设计。

科幻电影是影视艺术中的一种主要类型形态,服饰造型设计是科幻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幻影视服饰是设计师依据剧本中角色的文字描述,契合导演的传播理念与风格设定,针对人物的年龄、外貌、气质、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习惯以及所处年代、环境等进行服饰的设计。

其中包括衣服、鞋帽和饰品的样式与色调的内容设计。在科幻电影中,为了更好的表现人物性格特征、体现影片的时代背景,服饰的造型设计往往成为创作者尤为重视的环节,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

科幻电影主要以科幻元素为题材进行故事的创作。故此,科幻电影中所使用到的服饰道具大都有“想象”、“未来感”、“超现实感”等艺术特质,从而满足观影群体的审美心理需求。

服饰造型设计与电影之间相辅相成。一方面,精致而得体的服饰造型设计有利于科幻电影角色塑造,增加影片的表现力,促使影片取得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另一方面,一部科幻电影的成功也能够极大的推动服饰造型文化的广泛流行,甚至起到引领服饰设计潮流,展示民族文化,推动产业化发展的作用。

服饰作为一种具象手段,它能够直接地反映出穿着者的喜好与性格特征,这也成为了影视作品中塑造角色的一大重要手段。清晰的角色性格能够更好地彰显一部电影的品质,而服饰造型设计正是可以辅助人物进行最佳的形象的塑造。

一般来说,科幻电影中好的服饰造型设计能够明显地表达出人物角色的生物特征和社会特征。比如角色的性格、地位、所处时代等等,因此更好地推动电影中的剧情发展。

例如《阿凡达》中的纳美人作为编剧所创设出来的新物种,他们的服饰在造型设计上要与人类服饰产生较大的区别。

《阿凡达》的服饰主设计师Mayesc·Rubeo为了突出纳美人的特性,将他们的服饰设计成独特的部落外观,使用的面料柔软且均由手工编织而成,最终的成品像极了美丽的有机物,反映了海军人所向往的乌托邦般的生活。

科幻电影的出现,让大众对未来有了更广泛的认知。科幻电影中的服装通过影片叙事的方式映射入观众的眼帘,独特的服装廓形、未来感十足的面料设计,引发现实生活中设计师们的纷纷效仿,他们将未来主义风格更多地融入建筑、环境、服装、饰品等领域,消费者们也改变以往的固定思维模式,更快速地接纳超前设计的产品。

例如以《黑客帝国》中崔妮蒂的穿着为灵感设计的紧身皮衣,一经推出就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一度成为时尚界的顶流。现如今服装市场上金属质感面料、科技发光面料、情绪感知服饰等也愈发流行。

每个国家的服饰文化都是经历过长期的时间积淀形成独有的风格特征与审美认知,这些服饰文化将会被融入到娱乐性产业中,其中科幻电影作为传播媒介更易将作品中出现的文化思想扩散至大众之中。

科幻电影的出现正是人们对未来的想象与憧憬,表面上视觉炫技是创作者们思维跳跃后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实际上其中的构成元素能更好的展现国家的文化底蕴和技术高新。

例如2019年由郭帆导演执导、中国科幻大师刘慈欣编写的文学作品《流浪地球》中,前期出现的中国式校服,以及演员雷佳音穿着的街头风服饰等等,都是中国历史沉淀已久的视觉输出。

二、中国科幻电影服饰造型设计发展现状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科幻电影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内容丰富、创作新颖而深受大众喜爱。但由于技术的落后、制作经费的欠缺以及后期处理的局限等原因导致当前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

中国电影作品的发展近年来愈加繁盛,在世界的影片排行榜中也占据很高的地位,但是科幻类型的电影作品依旧处于短板状态,这也导致了依附于其的科幻电影服饰的发展速度变得极其缓慢。

建国之前,由新华影业出品的科幻喜剧片《六十年后上海滩》在上海上映。该片讲述了想象中的六十年后的上海景象,创作者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未来的世界用电影语言描绘出来。但由于年代久远,片源已失传,这也成为了一大遗憾。

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者们涌现,中国的科幻电影领域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各类经典作品层出不穷。

与此同时,八十年代后的中国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大众开始追求时髦的潮流,尤其是很多青年人首先开始行动,脱掉了军装和中山装,学习港台明星与外国人的穿搭,带上墨镜,穿着宽松T恤与喇叭裤,服饰样式愈来愈丰富。

在此阶段,叶伟民导演执导的科幻喜剧片中牢牢地抓住了时代的特点,他创设的人物角色个性幽默形象有趣,且在服装的造型设计上,也是经过了设计师们的细致考量,造型丰富多变,让穿着的演员立变故事人物本身,且带有科幻色彩。

比如他执导的《百变星君》中生活环境多变的李泽星的服装,在整部影片中变化了十余种。该片讲述了一个富豪公子哥经历重重变故变身成为了“变形金刚”的故事。

周星驰饰演的李泽星在影片中的身份多变,每次穿着打扮也是大不相同。影片一开始的李泽星作为公子哥穿着绿色西装,内搭网纱透视的黄色衬衫。

到影片33分05秒处,他得知了亲生父亲不是富豪男人的时候,落寞的坐在教堂里,上身的网纱内搭衬衫变成了蓝色。这两款衬衫在1995年的影视服装材质表现上充满了先进感,且设计师细心地使用了对比色来表达公子哥的不同心境。

后期化身为“变形金刚”的李泽星穿着过初成型时的白背心加白短裤、生活落魄后的普通棉质衬衫、成为老师时的灰色西装套装、西人牙膏上的黑礼帽加黑西装、魔术师身份时的斑马纹套装、做体育老师时的运动套装以及化身成为杨婆婆时的缎面旗袍等,十分丰富。

中国科幻电影中,人物的服装造型设计在色彩上是成系列的。所谓色彩主调,是指一部作品中同一个角色的所有服装都拥有的统一的多个主要色调,并且每套服装需要在主色调中选取核心色,其余的色彩可以辅助核心色在服装的不同位置上进行表现设计,例如图案装饰、细节展现等等。

1986年由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科幻影片《错位》在豆瓣上获得了8.1分的高分好评。2019年由宁浩执导的喜剧科幻片《疯狂的外星人》中,人物的设定主要有两大类:中国人、C国人。

服装的饰品能够在细节上增强人物的身份的信服感,它们是影片中跟随人物的不可或缺的动态性元素。在中国的科幻电影中,饰品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装饰人物、增添人物丰富度的,作为重要的道具它们还能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长江七号》中周铁在工地上干活时脖子上的毛巾,和胖老板脖子上的金项链形成鲜明对比,让观众通过饰品一眼能看出两人之间的财富差距。

中国“硬科幻”的代表作品《流浪地球》于2019年春节档期间在各大影院火热上映。整部影片里无论是场景的设定还是道具的设计等等都让观众大为震撼。其中,空间站里的宇航服和地表层上人们身穿的机械骨骼服等等,都由MDI工作室制作完成。

在影片推撞针的戏份中,根据现实逻辑的推理,人类的双手无法承受如此强大的推力。因此,工作室额外制作了指骨骼,既美观又能够完整剧情中的逻辑性。

再比如空间站中刘培强使用的气囊管的道具设计,是可以喷气的互动式装置。这一设计增加了演员在表演中的真实感,同时也提升了画面的信服力。

总结

刘培强的宇航头盔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点之一,为了能够让演员在表演中的面部表情被清晰拍到,头盔内部安装了柔光灯,且创作者为了还原NASA宇航服的真实感设计,将头盔的密封性制作的极好,这也产生了演员呼吸困难的问题。

针对此问题,MDI的设计师们在头盔与宇航服的内部均安装了通风系统,以保证演员的呼吸顺畅。

一切的繁复设计都是为了在还原真实感的画面的同时保证演员的顺利表演。由此可见,中国科幻片中,带有强大功能性的饰品道具是必不可少的。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