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乡情「遥远的乡愁当年少林寺上映时农村大人孩子都为之疯狂」

时间:2023-05-12 09:43:19阅读:367
《遥远的乡愁》之145直到有一年,村里有一两家买了黑白电视,是屏幕最小的14英寸的黑白电视。即使这样的电视,也让全村轰动了好长时间。孩子们更是早早就吃了晚饭,跑到人家蹭着看电视。农村里刚有电视那几年,正好…

《遥远的乡愁》之145

直到有一年,村里有一两家买了黑白电视,是屏幕最小的14英寸的黑白电视。

即使这样的电视,也让全村轰动了好长时间。

孩子们更是早早就吃了晚饭,跑到人家蹭着看电视。

农村里刚有电视那几年,正好播出黄元申饰演的《霍元甲》;每晚看这部电视的人,都是拥挤不动。

谁家有这么一台小电视,比什么都体面。

屋里实在坐不下了,主人就将电视搬到院子里来。

整个院子里挤得到处都是人,连上茅房都挤不出去。

孩子们看电视剧上瘾,就连上茅厕的时间都舍不得。

实在憋急了,就溜到墙根,一边对着墙根撒尿,一边还回头盯着银屏。

等大家看完电视回去了,这家的主人才发现,院子的墙根下到处是孩子们撒的尿,不由拍着大腿骂半天那帮该死的孩子。

等改天那帮孩子来了,除了数落孩子一顿,还是得让孩子们看电视。

《霍元甲》之后,就是《陈真》和《霍东阁》,这些电视剧简直让孩子们着了迷。

不但每晚上都去看蹭电视,还都会比划电视里的几下子;没事就讨论那些剧情,为此还经常会吵起来。

孩子们碰在一起,也张嘴就是:“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睁开眼吧,小心看吧……”

后来,村里陆续添了一些电视,孩子们看电视的地方也多了。

当然,这些事情都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发生的变化。

有了电视,孩子们对电影的热情,才稍微减弱了一点。

到后来,村里再有演电影的,也都是些老掉牙的片子。

大家逐渐看的人也就少了,家家几乎都坐在自己的炕头上看电视。

但有一年,农村里曾再次掀起看电影的热潮。

那一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少林寺》开始上映,这是中国大陆正式意义上的第一部武侠电影。

影片的武打动作,不但让孩子们着迷,连大人们也惊叹不已。

很多人甚至不停挥舞着旱烟袋,高呼:“打,使劲打那个坏小子……”

喊得嗓子都干了,才想起来一晚上光顾着看电影了,都没往旱烟袋里放烟丝。

那时候,村里有个露天电影院,平时很少有人光顾。

但那一阵子,每晚上连续放映三到四场《少林寺》,还是每场都爆满。

然而,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还要残酷。

很多孩子更是看了多次后,还流连忘返。

看露天电影虽然票价便宜,但毕竟还是要花钱的。

大人不给钱买票了,就跑到电影院隔壁的人家,翻墙进去,趴在墙头上,在荧幕后面再看一遍。

虽然看到的字幕都是反的,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兴趣。

而孩子们嘴里,每天哼着的歌曲,也都换成了《牧羊曲》。

当时,电影《少林寺》的票价仅有一毛钱。

但就是在这样便宜的票价情况下,这部电影依然创造了过亿的票房纪录。

《少林寺》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的先河,也提振了中国人的精气神。

从那以后,中国的武侠电影接连不断;村里的那个露天电影院,也一直异常火爆。

但是,真正的功夫是一种精神,而不是赚钱的工具。

数年后,直到“武侠热”渐渐冷却下来,那个电影院也冷清了不少,后来土院墙逐渐颓塌。

偶尔扒着墙头往里瞅一眼,空旷的院子里,早已是衰草戚戚、雀鼠游走。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

无数个春秋过后,农村电影院早已经成为历史。

即便城市的电影院,已经发展到5D、7D,但还是吸引不了多少观众时,更多的年轻人则是在家中的电脑、电视上的电影频道,甚至是在手机上看电影。

而我,却很少再被荧屏吸引。

那时候,不知是我年纪大了,还是很难再有好的电影出品,我只好一遍遍地翻出老电影来看。回味着儿时电影带来的最初的快乐、真实和质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襄阳一战名千古,英雄西去扬烛泪。”

2018年10月30日,著名武侠大师金庸去世。

从此,武林又少一豪杰,《笑傲江湖》成绝唱!

古龙走了许久,江湖少了份快意……

这回金庸也走了,武林添了几分落寞……

年少时那些快意恩仇、笑傲江湖的精彩文章,有人把它们活成了人生的实相。

如长年居住在南山之中,大岳之上的修行人们;有人把它们活成了文化理想,如在传统文化的世界中寻觅江湖的才子佳人们;还有更多人们,在各自天赋才华的领域,开疆辟土,成就了人生志业……

影响一代人文化审美的大师远去,传统文化复兴的时空中,我们依旧有笑傲江湖的传说……

大师远去的时代,也祈愿新时代有更多的大师出世。

也愿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智者,从容行走世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