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甜蜜的16岁片中有200多处粗口在英国18岁以下禁看

时间:2022-08-15 18:58:19阅读:285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日本版海报肯·洛奇Ken Loach从没让人失望过,这个多产的英国蓝领导演的片子总是那么富有一种人性的关怀,在他电影里的底层人物总是带有肯·洛奇式的复杂性。你总是可以在这些底层人物身上…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日本版海报

肯·洛奇Ken Loach从没让人失望过,这个多产的英国蓝领导演的片子总是那么富有一种人性的关怀,在他电影里的底层人物总是带有肯·洛奇式的复杂性。

你总是可以在这些底层人物身上找到生命的信念和能量,甚至是人性的光辉与正能量。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剧照,马丁·康普斯顿(右)和安玛丽·富尔顿Annmarie Fulton

在今天、没有晦涩的电影哲理,扣人心弦的情节和惊人的特效。纯以人文关怀为角度的片子还是不多见的。

他的作品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而这部《甜蜜的16岁Sweet Sixteen》(2002)曾经同时获得夏纳电影节、欧洲学院奖和法国学院奖的表彰。

马丁·康普斯顿在电影《甜蜜的16岁》(2002)中的影像

《甜蜜的16岁》犹如一杯苦咖啡、非但不太甜蜜,还稍嫌苦涩。故事的发生地是肯·洛奇一贯钟爱的苏格兰大陆,莱姆(马丁·康普斯顿Martin Compston 饰)将在16岁生日那天迎归获释的母亲,母亲的男友斯坦(加里·麦科尔麦克Gary McCormack 饰)是一个以贩卖毒品为生的混混,为了能让母亲重新开始生活,莱姆期望在河边买一座无人打搅的小木屋。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中的影像

于是在好友“弹球”(威廉·鲁尼William Ruane 饰)的帮助下,他们开始靠盗取并贩卖斯坦的毒品来筹钱,这引起了黑帮的注意,莱姆也逐渐陷入黑帮的漩涡。他的希望终究实现了,甚至还变得更好:小木屋成了一套安静而舒适的公寓。

然而自从他踏上了那条不归路以后,生活就不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了,16岁的生日对于莱姆来说终将是一个无法忘却的苦涩回忆。

马丁·康普斯顿(右)和威廉·鲁尼在电影《甜蜜的16岁》(2002)中的影像

影片中无法忽略的是那个一再出现的道具——刀,刀的每一次出现都揭示了影片中的一次转折。

在第一次干起了违法的勾当后,莱姆拒绝用刀,甚至在遭到小流氓的围殴时,他用的也只是一对拳头,他始终单纯地认为贩毒仅仅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赚取足够的钱去买那幢小木屋。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剧照,马丁·康普斯顿

天真的想法使他试图与另一个世界保持距离,他的拒绝正是对自己道德观的捍卫。

然而事情的发展让刀再一次出现,随着与黑帮的接近,菜姆看到了更安全也更快捷的致富方法:加入黑帮并成为它销售网络的一部分。

这尝试换来的是一场考验:拿起刀去杀一个人在厕所幽暗的灯光下,当犹豫不决的表情最终成了咬牙刺出的一刀,莱姆那在电影前半部分尚显稚气的面容已是一脸无奈的沧桑。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英国DVD版封面

即使一切都只是虚张声势,那一刀并没有要了人命,但在众人的起哄中,莱姆却截断了自己最后一丝道德束缚,从此事情不再由我们16岁的少年控制了。

“弹球”由于难以忍受黑帮的侮辱和好友的离弃,偷了老大的汽车还捣乱了老大开的健身中心,更过分的是他还烧了莱姆刚买来的小木屋。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剧照

黑帮老大以给莱姆一套新的公寓为条件要他教训一下“弹球”。莱姆对火烧木屋的元凶还蒙在鼓里,他找到“弹球”时,出发点还是对好友愚行的愤怒;然而当一切真相大白,面对“弹球”拿着弹簧刀对他挑衅时,莱姆已无法调和友情与亲情间的矛盾了。

“弹球”在自己的脸上刻下了两道血淋淋的伤痕,莱姆叫来了救护车,却再也无法弥补友情上那触目惊心的伤疤了。

马丁·康普斯顿在电影《甜蜜的16岁》(2002)中的影像

失去友情,自我的背叛,莱姆现在拥有的唯一寄托是亲情,是来自姐姐的关心和母亲的爱。

16岁的成年仪式到来了,姐姐和母亲间貌合神离的谈话似乎弥补了亲情中最后的遗憾,快乐结局是可期待的。

然而梦醒的时候,母亲做出的选择是放弃莱姆安排的新生活,重新回到旧时肮脏的生活里去。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宣传照,马丁·康普斯顿(右)和米歇尔·阿伯克龙比Michelle Abercromby

一瞬间,所有的希望都成为泡影,连自己都成为了这个肮脏的世界的一部分。整个生活的意义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莱姆终于拿起刀去结束这些不幸的根源。

看到莱姆捅向斯坦的那一刀,让人不禁想起《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1991)中的小四(张震 饰)给小明(杨静怡 饰)的那致命几刀。

马丁·康普斯顿在电影《甜蜜的16岁》(2002)中的影像

两个人所针对的都不是个体的毁灭,而是那夺去了他们希望的罪恶。对于莱姆是自我道德的困境与堕落生活的诱惑,对于小四则是个人面对社会的无力。

片尾,莱姆站在海边,无助地朝海中走去,手机响起,传来姐姐的声音,这个唯一的血脉亲人可能是他重新走进生活的依靠,但是结果如何没人知道。

马丁·康普斯顿在电影《甜蜜的16岁》(2002)中的影像

这个结局让人想到了《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想到了努力奔跑却找不到方向的安托万(让-皮埃尔·利奥德Jean-Pierre Léaud 饰),幸福总是相似的,悲惨也总是相似的。

肯·洛奇经常被冠以“社会写实主义”的头衔,原因很简单,他的影片总是在描述普通大众在日常生活里的遭遇,那种远离好莱坞的电影语言使他成为英国电影史上颇受尊敬的导演。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外景地,导演肯·洛奇(右)给马丁·康普斯顿讲戏

生于1936年6月17日的肯·洛奇,原本在牛津大学学习法律,却被大学里的实验戏剧社所深深吸引(大学里的社团真是一个“玩物丧志”的地方)。

他的职业生涯开始于地区戏剧社的表演,在1961年肯·洛奇成了BBC电视台的导演,在那儿他与制片人托尼·加内特一起制作了一系列纪录片类型的电视节目。

电影《凯西回家》(1966)英国录影带版封面

其中1965年拍摄的《凯西回家"The Wednesday Play" Cathy Come Home》(1966)描述了伦敦无家可归者的境遇和慈善事业的弊端,成了BBC历史上制作过的最富有社会批判意味的影片,该片还直接促使当时的英国政府修改了相关的法律条文。

电影《可怜的母牛‎》(1967)英国蓝光版封套

肯·洛奇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导演工作始于1967年,在他的处女作《可怜的母牛Poor Cow‎》(1967)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以残酷的社会现实为题材,杂糅了写实主义和新浪潮风格的叙事特征。

此后直到现在,他的这种独树一帜的电影风格愈发显得鲜明,共创作了60余部电影及电视电影。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英国版海报

《甜蜜的16岁》摄影平实,表演自然,节奏控制恰到好处,没有眩人的技法而纯以故事打动人。对于肯·洛奇而言,这种将观众拉回到一个模拟现实的效果就足够了,现实的残酷性正是他的影片的力量所在。

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一下幕后英雄了,有必要提一下的是编剧保罗·拉弗蒂Paul Laverty,本片在2002年第55届戛纳电影节获得的也正是最佳剧本奖。

电影《天使的一份The Angels' Share》(2012)外景地,导演肯·洛奇(左)和编剧保罗·拉弗蒂

保罗·拉弗蒂为肯·洛奇一共写了13个剧本,其中包括我们熟悉的《我的名字是乔My Name Is Joe》(1998),事实上《甜蜜的16岁》的创作意图正是在《我的名字是乔》摄制过程中诞生的。

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两部影片在主题上的相似点:毒品、一个深爱着的女人、道德困境,只是肯·洛奇这次把焦点对准了一个更为敏感的年龄。

马丁·康普斯顿在电影《甜蜜的16岁》(2002)中的影像

本片中的演员绝大部分都是首次触电,可表演却都相当出彩,特别是主角的扮演者马丁·康普斯顿令人眼前一亮。

原因可能正如马丁在访谈中所说的,故事背景正是这些演员从小生活的城市,所以尽管没有经验,演来却也自然流畅。别忘了启用非正式演员也正是写实主义电影的一大特色。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宣传照,马丁·康普斯顿

发行商也曾反复要求肯·洛奇将方言润饰成标准英语,以打开商业市场,但他以保持作品的真实性为由拒绝了这一提议。

尽管《甜蜜的16岁》是英语对白,影片却加了英文字幕,这也许也是肯·洛奇电影的大特点吧,因为浓重的苏格兰口音就连普通英国观众听起来也有困难的。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剧照,马丁·康普斯顿(左)和(威廉·鲁尼

这种独特而又迷人的语言想必大家在《猜火车Trainspotting》(1996)和《光猪六壮士The Full Monty》(1997)里也体验过,而《甜蜜的16岁》里的另一个语言特征却使它在英国遭到18岁以下禁观的分级命运。

根据英国电影分级机构的计算,全片共有200多处粗俗表达。

电影《猜火车》(1996)剧照,伊万·麦克格雷格Ewan McGregor

对肯·洛奇而言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电影里的语言就是我们在大街上听到的,年轻人有时一天要用上好几次这样的表达”。

其实相对于他早期的那些带有更浓重政治批判色彩的电影的命运,仅仅18岁以下禁观已经是值得庆幸的了,在他尚在BBC作电视节目时,有许多作品根本就上不了电视。

电影《甜蜜的16岁》(2002)剧照

而这正是许多此类导演的共同窘境。然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我们才跳出了自己的“甜蜜”生活,来看看别人的“甜蜜”生活。

这种不带虚情假意的人文关怀在今天这个动不动就讲宏大、讲内涵、讲先锋的电影时代是缺乏而又必要的。也许这种真正反应现实的导演永远不会存在另一个地方。

你是因为哪首歌喜欢吕方的?

歌曲名:血像火

歌手:吕方

一生起伏 浮沉云雨里

谁愿 长伴相随

一生的梦 若随时间去

谁愿留在我梦中

真的心假的意

假的心真的意

朦胧俗尘世事

千变际遇 这心永坚持

智勇中送情义

血像火 心绪激昂

四处风涌云荡

爱像火 千串光芒

照四海永未忘

崎岖的路 漫长无捷径

同步留下恩情

牺牲只愿 为求能做证

名字如像朗日清

得失不想多理

对错一生谨记

毋忘立场坚定

真理正义 一生永不离

永远不会回避

血像火 心绪激昂

四处风涌云荡

爱像火 千串光芒

照四海永未忘

血像火 心绪激昂

四处风涌云荡

爱像火 千串光芒

照四海永未忘

我个人最喜欢的电影,一刀倾城的电影歌曲,喜欢的很,电影也喜欢,歌也同样喜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