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不能实现永生(人类无法永生的方法)

时间:2022-08-15 18:49:18阅读:962
永生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人类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但限制寿命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网上有一个事传了很久,就是说在2009年,俄罗斯的一名科学家阿纳托纳·布朗科夫,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里发现了一具猛犸象的遗骸。阿…

永生这个话题,可以说是人类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但限制寿命的因素到底是什么?

网上有一个事传了很久,就是说在2009年,俄罗斯的一名科学家阿纳托纳·布朗科夫,在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层里发现了一具猛犸象的遗骸。

阿纳托纳·布朗科夫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个猛犸象的身体里居然传来生命的迹象。然后他们就在猛犸象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古代细菌,名为芽孢杆菌F,距今大概有350万年的历史了。

这名科学家就认为,西伯利亚地区的人普遍比较长寿,可能就是喝了溶解带有这种细菌的水。

于是,布朗科夫博士先将这种细菌在老鼠身上做了实验。结果注射完了之后,衰老的老鼠有了生育能力。紧接着,他又在一些农作物上做了实验。被注射了芽孢杆菌的农作物不仅没有枯萎,反而更加生机勃勃。

阿纳托纳·布朗科夫

准备妥当之后,布朗科夫才敢在自己身上注射这回宗细菌。到了2015年,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比以前更有活力了。有一个德国模特听说之后也注射了这种细菌,结果她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那是不是说,人类已经找到实现永生的办法了呢?很遗憾,这件事情大概率是假的。

首先,在网上被吹嘘成大名鼎鼎的科学家布朗科夫(Anatoli Brouchkov),在网上很难找他关于他的确切信息,只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图片和文章。

冷冻人

另一方面,一种细菌在永久冻土层里休眠了350万年,并不意味着这种细菌的寿命就能达到350万年。有关冷冻人的技术世界上也都在进行着,目前还都没什么成果。

不少人都说,人类只要克服了癌症,就可以极大限度地延长寿命。抛开所谓的冷冻实验不谈,现在科学界关于永生的说法主要有端粒酶假说和自由基假说两种。

龙虾

第一种假说就是有人拿龙虾来举例,说龙虾的细胞中有端粒酶,理论上可以实现永生。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端粒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损耗,这也就限制了细胞的分裂次数。

而这种端粒酶则是一种核蛋白的逆转录酶。可以用DNA复制,将损失的端粒填补起来,使端粒能无限修复延长,从而增加细胞分裂的次数,达到近乎永生的效果。

事实上,早在2015年科学家就发现了这种端粒酶。然而,即使是人为地将DNA递送的肌细胞延长端粒,也只能将这个极限增加28次。但是,细胞往往在端粒还没耗尽的时候,就已经不再分裂了。

端粒酶

所以,端粒酶和永生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因为激活端粒酶之后一旦发生变异,这另一个极端就是滋生癌细胞。癌细胞的确可以无限分裂,但相信没有一个人喜欢这样吧。

另外一个自由基假说则认为,人在衰老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可控问题,主要是因为细胞正常代谢中产生了有害物质。

在这过程中,自由基就是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这种物质的性质很活泼,能让细胞发生氧化,损伤人体,影响正常功能。

想要延长寿命的话,则需要自由基抑制剂以及抗氧化剂,来限制自由基的产出,这样人体细胞就不会受到损伤了。

图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两项假说已经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并加以研究。但技术难关迟早都会被攻攻破,而阻碍人类实现永生的是一个更严峻的问题。

在科幻电影里,通常人们会在肉体濒临死亡之前,将意识上传至云端。可这样做真的就是永生吗?

把意识上传到云端之后,然后再给你配一个机械身体,妥妥的赛博朋克风。身体能够修复,意识在电脑里能更高速地运转。

《上载人生》剧照

但你有没有想过,你所失去的除了生老病死之外,还有肉体所分泌的各种激素。

没有了这些原始的冲动,当你看到一个漂亮的姑娘或者是一个迷人的帅哥时,你的内心也不会出现一丝涟漪。

与此同时,你也失去了求生欲、求胜欲以及那份积极进取的心理。这样一来,你就真的变成一副机器了。

人人都惧怕死亡,但客观地来说,死亡是一件对个体有害,对种群有益的事情。

想象一下,如果秦始皇真的实现永生了,他能够带领他的子孙世代强盛下去吗?即便当年的恐龙实现了永生,也不能改变人类成为地球霸主的现实,结果只能是出现在我们现在的动物园里。

实现永生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其实像电影里的那种拷贝意识、冰封人体这些操作,以我们现在的科技就可以实现。

想要实现永生,就必须要找到一个比更新换代更简单有效的升级机制,让那些拥有永恒寿命的人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永生是否是一种酷刑?

2013年,一名俄罗斯科学家将350万年前的永生细菌注入自己体内。让人意想不到的是,6年之后,当这名科学家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不仅没有变老,甚至比从前还年轻了几分。

永生,从古至今都是人类热衷的话题。当年统一天下,雄才大略的秦始皇,为了获得永生,派遣徐福带领童男童女三千人,到海外寻求长生不老药。就连千古一帝都如此迷信,我们普通人又如何能免俗。

如果说,在你面前有一个获得永生的机会,你是一笑而过,还是抓住这个机会?如果你真的选择“永生”,那么在未来你将面对怎样的后果呢?

俄罗斯科学家发现350万年前的永生细菌

早在2009年以前,关于永生,人们还只是停留在幻想上。但是到了2009年,这种停留在人们脑海中的幻想出现了转机。俄罗斯一位地质学教授阿纳托利·布劳奇科夫博士,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层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保存完好的猛犸象尸体。

这头猛犸象的尸体并不是重点,重点是阿纳托利博士在猛犸象的大脑中,发现了一种至少存在350万年的细菌—芽孢杆菌F,人们称它为永生细菌。

虽然这种细菌跟随猛犸象的尸体,埋在冻土层350万年之久,但永生细菌依然保持的强大的活力。因此,科研团队认为,永生细菌可能是打开人类长寿的钥匙。

在最初的实验中,阿纳托利博士将细菌放入培育植物的土壤中,观察了一段时间后,放入细菌的植物,比没有放入细菌的植物生长速度更快,长势更好。这说明永生细菌对植物生长有积极作用。

光有植物实验当然不行,阿纳托利博士将目光放在动物身上。他先给果蝇注射该细菌,发现果蝇的繁殖能力大大提升。之后,他有把细菌注入到小白鼠身上,惊喜的发现那些已经没有繁殖能力的小白鼠,在注入细菌后,重新恢复了繁殖能力,并且比以前表现的更有活力。

通过这些实验,阿纳托利博士得出一个结论:永生细菌能够修复和激活生物体内已经失活的细胞,让生物变得更有活力,失活细胞被重新激活,也就改变了细胞的衰老状况。所以,这些细菌有让生物抗衰老的能力。

于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博士脑海中形成:如果把细菌注入到人体内,会不会增加人的寿命,甚至和细菌一样获得“永生”的能力。

世界上只有两名人类注入了这种永生细菌

为了印证自己的猜想,博士在全球范围内征求志愿者,这些志愿者一听说要注射350万年以前的细菌,没有任何人愿意尝试。

无奈之下,阿纳托利博士以自身为实验载体,在2013年的时候,将永生细菌注入到了自己的体内。在注射永生细菌两年后,博士称自己比以前更健康,身体的抵抗力比以前更强,每天的工作量即使再大,也不觉得疲惫。

在2019年,阿纳托利博士再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人们惊奇的发现,几年的时间并没有在阿纳托利博士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甚至显得比以前更年轻。

阿纳托利博士并不是唯一一个注射永生细菌的人类。2017年,一名45岁的德国模特在听闻阿纳托利博士后,主动联系博士,要求给她同样注入永生细菌。

这位模特也是世界上第二位注入永生细菌的人类,不过对于这名模特的资料很少,目前她的状况如何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永生真的实现,那么这是否会成为一种酷刑?

我们先不去讨论永生细菌是否有长生不老的作用,单说在未来的某一天,人类社会真的实现了永生,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地球,都是一种灾难。

第一,个人获得永生,既要伪装自己,又要承受丧失亲人的痛苦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你获得永生的能力,自己的容颜定格在三四十岁的模样,30年以后,你的样子和以前一样,脸上连个皱纹都没有,到那时别说周围的邻居了,就连自己的家人都觉得你是怪物。

当你获得永生的能力,在漫长的岁月中,你的配偶、孩子、孙子等后代,一个个在你眼前逝世,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丧失亲人的痛苦一遍又一遍的在你身上重演。

最主要的是,你能保证自己永生的秘密不被发现么?人们一旦发现了你永生的秘密,马上就会有一队科研人员抓住你,去做切片研究。

要知道现代社会,到处都有监控,去哪里都离不开身份证,想要保住自己的秘密,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换个名字,换个地方重新生活,但名字好换,身份证怎么换?网络大数据的更改,不是个人就可以做到的。

当然,你也可以躲在深山老林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是,这样的你终日与动物、植物为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见不到社会的变迁与科技的发展,这样的永生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全体人类实现永生,对地球来说就是灾难。

假设有一天,科技的发展使全体人类都可以获得永生的能力,我觉得这更是一场灾难。

目前,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拥有70多亿的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每天产生的废弃物和垃圾难以估计。如果全体人类得到了永生的能力,那么地球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空间,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植被遭受破坏,地球的环境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等到了地球无法容纳更多人口的那一天,我们人类是不是要禁止生育,才能缓解地球上的压力?如果真是这样,永生对人类来说,不是美好的愿望,而是一种囚笼。

说在最后

在我看来,永生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是一种酷刑。人们有着永生的幻想,那是因为没有得到,才觉得永生是美好的。换个角度来思考,当你真的拥有永生的能力,几百年后仍然活在地球上,将会过着提心吊胆、枯燥无味的生活。

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永生的问题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