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杨五郎的结局(杨家将第四代是干什么的)

时间:2022-08-15 18:09:13阅读:3493
杨四郎是杨业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不过杨四…

杨四郎是杨业四子,天生俊朗,武艺高强,据说是当时京师众多少女心中的理想郎君。杨四郎年少叛逆,他的父亲和母亲时常对他不认可,这也使得杨四郎有了忍辱负重的性格,而杨四郎也是七郎八虎中唯一长寿的人。不过杨四郎只是民间传说人物,他的真正原型是宋朝官员王继忠,如果了解王继忠一生的经历就会发现他和杨四郎有很多相似之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王继忠,一起来看看吧。

“杨家将”故事里,在宋辽“金沙滩之战”中,杨四郎被辽人俘获,招为驸马。十五年后,杨四郎过关探母,助宋破辽。这个故事,被京剧改编为 《四郎探母》。但杨四郎的历史原型并不姓杨,而是促成了澶渊之盟的王继忠。

被俘娶了辽国贵族女子

按《宋史》记载,杨业七子之中,无一人被俘,且只有幼子战死沙场。而宋真宗赵恒藩邸旧人王继忠的经历,与杨四郎颇为相似。

王继忠自幼与赵恒相识。相传赵恒为开封府尹时,曾经叫来算命者,给他的几名亲信摸骨。当算到王继忠时,算命者道:“此人可讶。半生食官禄,半生食胡禄。”真宗笑而遣去。

宋真宗即位后,王继忠迅速得到升迁,终至定州副都部署。咸平六年(1003年)四月,辽军围攻定州,定州都部署王超命王继忠率1500名步兵侦察敌情,结果被辽军发觉。

王继忠部被围困,而王超却拒绝支援(潘仁美曾拒绝支援杨家将),致使王继忠部全军覆灭,王继忠本人被俘。随后,王超向朝廷报告军情,言“副总管王继忠陷没”。宋真宗以为王继忠阵亡,非常伤心,下诏追封王继忠为大同军节度使,又恩荫王继忠的四个儿子为官。

次年,辽圣宗大举兴兵南侵, 宋真宗决定御驾亲征。这时,真宗收到一封从辽营中辗转送来的密信,写信人正是王继忠。宋真宗这才知道真相:王继忠被俘后,萧太后得知他是宋真宗藩邸旧人,便招为己用,授官户部使,还将一名契丹贵族女子许配给他。王继忠表示,将尽心效忠辽国。

与宋真宗通密信议和

这次王继忠给宋真宗写信,是为了说服真宗跟辽国和谈。宋辽两国征战日久,谁都讨不到好处,反而承受人力、物力的巨额消耗。到了宋真宗、辽圣宗一代,双方都有了厌战之心。因此,尽管辽圣宗此番大举兴兵南下,但同时接受了王继忠的提议,通过私人渠道向宋朝表达和谈之意。而宋真宗皇帝尽管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决定御驾亲征,但他内心深处渴望和平。

只不过,双方既未建立正式的沟通机制,也缺乏基本的政治互信,和谈便无从开始。这时,身份特殊的王继忠,成了最合适的宋辽高层通信中介。

接到王继忠密信后,宋真宗没有马上派使者议和,但很快复信,交待王继忠:可向辽主转达宋朝亦有停战之意,若辽方有诚意,可通过“边臣闻奏”。“边臣”指的是与王继忠私交不错的莫州将领石普。

于是,两国一边在前线厮杀,一边通过王继忠、石普这一私人渠道,保持着最高层的间接秘密通信,许多前线将领都不知情。

“天波府”是怎么来的?

在宋朝正式遣使抵达辽营谈判前,双方停战议和的愿望,以及怎么和谈的细节,都是靠王继忠、石普这个私人渠道来沟通。如果没有王继忠的建议和牵针引线,很难有后来的“澶渊之盟”。

王继忠也因促成“澶渊之盟”有功,受到宋辽双方的一致褒奖。辽国方面,辽主“以继忠家无奴隶,赐宫户三十”,又给王继忠封官晋爵,先后封其为琅邪郡王、楚王、南院枢密使(南院大王的手下,《天龙八部》中萧峰曾任南院大王)等,并“赐国姓”,因此王继忠又叫“耶律宗信”。

宋朝方面,宋真宗每次遣使出使辽国,都不忘记带一份厚礼送给王继忠。继忠每接到真宗礼物,“对使者亦必泣下”,也会托使者给宋真宗带回他回赠的礼物。

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宋真宗“赐王继忠诸子天波门外官第一区”。有意思的是,小说“杨家将”故事中,杨家的府邸就叫作“天波府”。

按宋朝方面的史料记述,王继忠实际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曾经委托宋朝使臣“恳请 (宋真宗) 致书国主,召己归”,但真宗犹豫再三,没有答应他,因为按“澶渊之盟”约定,宋朝不能要求辽国遣还降将。宋真宗只能告诉王继忠,“国主若自许卿归,则当重币为谢”。但辽主并没有批准王继忠之请。

杨家将满门忠烈先后战死,为何四郎会叛投敌国成了驸马?

问题问得葫芦,我也来个葫芦答。

为什么杨四郎要当辽国驸马,很简单就四个字:“挟辽自保”。

杨家将的位置在北宋是很尴尬的,因为这个将门居然和三个皇室有关联。

第一、北汉刘氏

杨家将的老祖宗杨信是一个小军阀,虽然占领一块地,但只能说浮萍无依,真有人想搞他肯定抵挡不了,所以杨信想了一个办法,他归附了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把自己的长子杨崇贵送到刘崇身边当人质,为了避讳改名杨重贵。

没想到后汉小皇帝自己作死,逼反大将郭威,郭威建立后周,作为后汉皇族的刘崇则在太原建立北汉,与后周作对,并收杨重贵为养孙,取名刘继业。

刘继业在北汉一干就三十多年,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

也就是说,北汉是杨业的故国,而且杨业在北汉还属于皇族(虽然没有血缘关系),这是赵家要提防杨家将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后周柴氏

后周和后汉一样也是个短命王朝,先后两任皇帝都死得早,剩下孤儿寡母被大将赵匡胤篡了位。赵匡胤爱面子,所以对柴家很照顾,把周世宗柴荣的女儿收为自己的养女,封为金花郡主(小说家言)。

柴郡主与杨六郎,杨家唯一一对白头偕老的夫妇

柴郡主长大以后,嫁给了杨业的第六个儿子杨延昭,这下杨家将就有了让赵家提防的第二个理由:后周皇室的姻亲。

第三、就是赵家自己的事情了

柴郡主是赵匡胤的养女,与赵匡胤第四个儿子赵德芳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如同亲兄妹,所以赵德芳特别照顾杨家将,是杨家将在朝堂上的靠山。

但是赵德芳自己的位置也很尴尬啊。赵匡胤暴亡,本来皇后让大太监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继承皇位,谁知道王继恩早就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勾结,所以他直接通知赵光义入宫,让赵光义继承了皇位。于是赵德芳从有可能当皇帝,变成了现任皇帝最忌惮的皇侄。

而杨家将实际上就是赵德芳手里唯一一支武装力量,这就是赵家提防杨家将的第三个原因。

杨七郎万箭穿心

所以杨家将为什么立了那么多功劳,还是经常被陷害,这不是明摆着的事儿吗?潘仁美不就是皇亲国戚吗,没有皇帝的默许,他敢不发援兵坐视杨业兵败身死吗?他敢乱箭射死杨七郎吗?

铁镜公主

杨家将只有四郎最聪明,在父亲和兄弟们惨死后,看穿了这一切(其实杨五郎也看出来了 但是他选择了遁世逃避,懦夫一枚),于是利用自己的容貌迷住了铁镜公主,成为赵家最害怕的辽国的驸马。就是要为杨家将找一个可以依托的外援!

赵家一向是内残外忍的。他们知道杨四郎成为辽国驸马以后,就不敢置杨家将于死地了。你看潘仁美最终被问罪,不就是因为赵家害怕了?他也怕逼急了杨家招来辽国大军啊,所以只有忍痛抛弃这枚棋子了。但又舍不得完全抛弃,所以潘仁美没判死刑。

而杨六郎则利用赵家这种心理,知道杀了潘仁美赵家也不敢杀自己,于是在黑松林宰了潘仁美为父报仇。

杨家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靠谱的亲戚是多么重要!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