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到底有什么用处「看电影到底有什么用」
电影犹如一场梦境,而梦境,可以看作是人类的一种心理补偿。人需要通过做梦来“辅助”现实的进行,只是梦在大多数情况是不可控的,并不能作为一种生活的“辅助工具”。
还好,如今人类有了一种“可控”的梦境——电影。
看电影的作用似乎和做梦有些类似,人可以在梦中获得安慰、启发、快乐等等,在电影里同样可以。
无论是怎么样的电影,都多多少少具有一定的娱乐消遣功能。不管作品是优秀无比的,还是腐烂不堪的,都能够让观众消磨闲暇的时光。人是需要休息的,在忙碌的生活也需要劳逸结合,电影是其中一种“逸”的方式。
只要喜欢看,愿意去看,享受去看电影的人,都能够达到这个层次。
多数美国人都认为电影是一种娱乐工具,所以可以看到在北美票房上,娱乐功用的商业大片有着明显的优势。看电影就是为了图个乐,你也并不能完全否认这种观点。
不过多数法国人依然坚持认为,电影是一门艺术。也许电影从一开始就是一门艺术,只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影已经不再局限于“艺术”两个字了,而是一种具有商业、文化、科技等多种元素的“多元综合体”。
人之所以想做梦,是因为梦境能给给人现实之中无法体验和实现到的东西。几乎所有电影都能带给观众娱乐消遣的作用,但只有制作足够出色的电影,才能带给人更高一层的享受,体验现实中不能体验的。
相对的,观众也必须全身心投入到电影情节当中,最好还要在影院当中,才能够获得这种体验。
比如《云中行走》,就带我们到纽约世贸双子大厦的顶层走了一回;《极盗者》带我们领略各种极限运动的魅力...虽说和亲身体验有不小差距,不过总好过那些守在沉闷的现实里不知世界有多精彩的人吧。
况且,还有各种奇幻科幻电影,是目前绝大多数人必须通过这扇窗才能体验到的奇景。《地心引力》带我们在太空中漂流;《阿凡达》带我们在潘多拉星球翱翔...也许你为了生活忙碌在工作之中,无法到外面的世界看看,但电影却给了你一扇窗,通过这扇窗所体验到的,何尝不能成为人生中值得回味的回忆?
另外,电影还能“穿越时空”,还原一些历史现场。最典型的应该是诺兰的《敦刻尔克》,观众甚至不需要专注于剧情,只需要走进电影院,就犹如走进了那场二战经典战役的现场。
艺术源于生活,再怎么梦幻都好,电影都需要在现实逻辑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否则观众很容易恼羞成怒,怒砸屏幕。
所以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观众可以从中学习到一些知识,或者了解到异国他乡的一些文化习俗。譬如在许多印度电影中,我们就能了解到,许多印度本地人是对伊斯兰穆斯林信仰有意见的。
现今也不乏许多类科普,还原历史的电影。《火星救援》里就涉及了许多科学知识,《辛德勒的名单》告诉了后人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惨案,如果你被这些电影所吸引,或许就会进一步去了解相关的知识和历史。
当然,电影和事实是有出入的,观众需要清楚知道这一点,独立思考,才能真正地达到这一层次。否则这就不是认知功能,而是误导功能了。
如果做电影真的只是为了给观众图个乐,那电影应该不能属于文化产业,而是属于服务行业。电影人专门为了取悦观众而服务,其作用和“服务员”并没什么区别。
事实上,大多电影人表达自己的念头是大于“服务”他人的,试想如果给你选择,你要想成为诺兰、王家卫那种能有高度创作自由度的导演,还是要成为被制片方操控的“工作人员”呢?
电影人为了表达观点,传达价值观等目的去做电影,于是我们才能看到如此多震撼心灵的作品,而不只是震撼视听。
优秀的电影震撼视听,伟大的电影震撼心灵。
就算是代表电影是“娱乐”的美国,也产出数不清的伟大作品。《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教父》...观众能从中获得鼓舞,甚至能领悟某种人生道理,影响自身的价值观。
而电影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同时,往往还会指出社会的问题所在,通过批判和讽刺反思其中的不足,这类型的电影大大的提升了电影的实际价值。一般来说,这类电影的评分也是相对较高的。
例如《搏击俱乐部》,通过患有失眠症的Jack批判了当今的消费主义,人们只为了买买买而活着,所以大部分人都只能沦为平庸。电影在警示的同时,还附带一些励志的效果,甚至现实中真的有人效仿搏击俱乐部的做法。
电影人到做到这个层次不容易,观众同样也需要具有一定的思考能力,才能达到这一层次。当你懂得去深挖角色和故事的深层内涵,去思考主创为什么要那样设置的时候,就会发现许多爆米花电影为什么会“烂”了。
第五层:学习电影艺术专业和业余是有很大区别的,电影也是。
能看出电影的意义和内涵还不是最高层次的,更专业的人看电影会注意到镜头、剪辑、表演等不容易发现,又极其重要的方面。
对于普通观众,许多文艺片甚是乏味,实际上优秀的文艺片除了故事和角色,导演用的什么镜头,什么蒙太奇手法,乃至叙事结构,配乐等等,都是值得品味的。黑泽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奥逊·威尔斯等大师作品皆是如此,当你懂得的专业知识越多,就越是不会觉得经典老片无聊。
要达到这个层次并不是看的电影多就行的,还必须参考各种资料学习,不断温故知新,才能学习到电影艺术的精髓。
所以说,并不是看过上万部电影就能当影评人的。比如,如果连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都分不清,不懂这两种镜头各自能制造什么效果,又怎么评判导演做得对不对,好不好呢?
很多东西不是光看就有用的,不断的学习和研究,思考和探索,人才能往更高的层次迈进。
如果你失去理智,可能会追悔莫及。——《公民凯恩》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