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夫妻「1997年82岁抗战老兵三婚领证时发现新娘竟是60年前的原配」

时间:2023-05-11 10:04:53阅读:2137
1997年11月的一天,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妻站在民政局的接待大厅里紧紧相拥,眼中满是泪水。两人是半路夫妻,晚年无依无靠,本想找个知心的人度过余生。但在办理结婚证的时候,两人惊讶地发现,他们并不是陌生人,而是失…

1997年11月的一天,一对头发花白的夫妻站在民政局的接待大厅里紧紧相拥,眼中满是泪水。

两人是半路夫妻,晚年无依无靠,本想找个知心的人度过余生。

但在办理结婚证的时候,两人惊讶地发现,他们并不是陌生人,而是失散了60年的原配夫妻!

妻子紧紧抱着丈夫,生怕对方再次消失不见:“60年啊,我等了你60年!你到底去了哪里?”

丈夫也哭出声来,不停地道歉:“我这一辈子对不住你,耽误了你的青春,我会用我的余生来补偿你。”

七尺之躯,已许家国,再难许卿

丈夫名叫邱大明,是四川省荣昌县人,19岁那年,满是热血的青年报名参军,随着部队来到了四川省宣汉县驻扎。

邱大明高大帅气,训练刻苦努力,很受部队器重,得知他还单身,司务长热情地给他张罗起了婚事,问了一圈后,刚好有一户人家的女儿,年龄也合适,还未出嫁。

虽然还没有见过面,但邱大明很重视这门亲事,当即带了东西上未来岳父岳母家去拜访,也趁此机会见到了他未来的小妻子,温柔善良的李德芬。

李家人比较传统,对于女儿也严加管教,李德芬也知道有陌生男子来,不能抛头露面,只是躲在里间,站在门板后,远远地看了一眼。

少年意气风发,女孩害羞带怯,这一眼就定了终生。

自那以后,只要不值班,邱大明就跑到李家来找李德芬,帮忙李家人做农活,里里外外都打理得顺顺当当的,李家人很满意,李德芬也对他芳心暗许,交往没多久后,邱大明就正式成为了她的丈夫。

新婚燕尔,小夫妻身上那股子黏糊劲儿叫人看得牙酸,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可好景不长,1937年,卢沟桥的一声炮响不仅撕碎了和平梦,也撕裂了夫妻俩平静的生活。

邱大明一直记得,当时他还在值班,就收到了紧急集合的命令,军官的声音在黑夜中嘶吼,无数士兵集结,操场上黑压压的一片。

邱大明明白,到了要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时候了,他并不觉得恐惧,保卫山河,他义不容辞,唯一遗憾的就是事出紧急,他甚至来不及回去和妻子告别。

于是新婚不过5个月,邱大明不辞而别。

李德芬一直都被蒙在鼓里,只奇怪为什么丈夫那么多天都不回来,每天都在老地方等待,还找到了部队曾驻扎的地方,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

之前父母怕她接受不了,一直没告诉她,只说邱大明忙,回不来,可事已至此,无法再隐瞒,只得如实相告。

李德芬虽是农妇,没有太多文化,却也知道什么是国家大义,也支持丈夫舍小家为国家的做法,只是遗憾,没能和丈夫好好地告别。

于是李德芬收拾好了心情,一心一意地照顾父母,等待着丈夫归来。

可这等啊等,等到父母双双去世,一切都物是人非,那个让她心心念念的身影却始终没有出现。

愿以寸心寄华夏

不辞而别的邱大明随着部队行军辗转至淞沪前线,参与了大大小小多场战争。

当年,川军的装备很差,武器也是最次的,邱大明随行的部队里只有少量的马克沁重机枪和捷克轻机枪装备部队,正式步枪都做不到人人都有,有些人笑话他们是“杂牌军”。

可就是这样一只“杂牌军”,如猛虎下山,顶住日军的枪林弹雨,一次又一次地撕开裂口,给大部队创造生机,就算是屡败屡战,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也从不退缩。

士兵们在前线厮杀,大后方的人们也在用自己的力量支援着前线。

当年在四川的征兵家喻户晓,家家户户以参军为荣,哪怕是未成年和孱弱的女子都想上阵杀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邱大明也在前线奋勇厮杀,一路升迁至少尉,也曾数次和死亡擦肩而过。

一次遭遇战,我方战力较弱,对方的坦克开进了战场,如入无人之境,肆无忌惮。

邱大明和战友们一商量,把手榴弹捆在一起,进行人肉爆破,说什么也不能让坦克继续深入了。

手榴弹捆好了,可到了要选谁去的时候却犯了难。

虽说已经经历了多次战役,但士兵们全都年纪尚小,眼神坚毅而老成,但脸庞依旧稚气未脱。

人肉爆破九死一生,在生死面前,难免有所犹豫,可时间紧迫,邱大明不敢再耽搁,抱起手榴弹就往外走。

离开前,他拉住一名老兵:“如果我出了意外,剩下的就交给你了。”老兵眼含热泪点了点头。

邱大明抱着手榴弹滚地前进,在坦克的视野盲区里慢慢靠近对方。

到了一个极近的距离后,邱大明看准时机,把弦一拉,把手榴弹从坦克的瞭望孔里扔了进去。

“轰!”一声巨响过后,坦克燃起了大火,冒着熊熊黑烟。

而邱大明滚到了一边,捡回了一条命,这次战斗结束后,邱大明也从少尉升到了中尉。

战场上危机四伏,每当邱大明觉得自己快要撑不住时,就会想起,在四川的那个小山村里,他的妻子,他的爱人,还在等他回家。

邱大明也曾写过不少家书,想要诉说自己的思念,可当时的情况紧急,邮政系统陷入瘫痪,信根本送不了。

后来邱大明也想过去山村里找人,但却不记得具体的地址和门牌号,只能就此作罢。

于是,这对新婚夫妇就这样在战争中失散了。

绝望中获得新生

邱大明在战场上厮杀时,李德芬在家中焦急地等待着。

李德芬没有见过真实的战场,却也知道战争的残酷,她不停地打听着丈夫的消息,祈祷对方能够平安。

一晃几年过去,李德芬的眼泪都哭干了,也不见丈夫回来。

眼见着她快30岁了,守着一个不知生死的人过着寡妇般的生活,于是有许多人,包括她的父母都劝她,不要再等了,说不定邱大明已经在战场上丢了性命,她不如早点改嫁,结婚生子。

也有一些青年才俊主动上门追求,可李德芬却统统拒绝了,虽然和邱大明只有短短5个多月的相处时光,但那些爱意和回忆,已经足够支撑她面对未来的困苦和孤独。

可日子还是要继续,等待了6年后,李德芬收拾了行囊,只身来到了重庆谋生。

为了赚点生活费,她洗衣、做饭、卖花……只要能赚钱,再脏再累她都不怕,一双巧手很快就变得粗糙、暗沉,上面划出的伤口每天都被洗衣水泡得发白。

生活的琐碎磨灭了李德芬心中仅剩的希望,她不再奢求能够等到邱大明,和同来重庆打工的穷厨师闪婚,靠着搭个棚子卖稀饭过活,李德芬还时不时去帮人带孩子,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下去了。

恰好厨师认识一个老乡,建议两人办个营业执照做生意,这样也能多赚些,可李德芬是外地户口,为了办营业执照,老乡让李德芬冒充他的姐姐,名字也被改成了“刘泽华”。

改名的时候,李德芬却鬼使神差地在姓名一栏注明:刘泽华,别名李德芬。

或许她还在想着,能够有朝一日和邱大明再次相见。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刘泽华和丈夫卖起了小百货,手头也有一些积蓄,却一直没有要孩子,而是收养了两个孤儿。

孩子抚养长大后,夫妻俩也老了,干脆在南坪买了一小套房子,过起了养老生活。

没多久,丈夫因病去世,只留下了刘泽华一人,而她也和养子之间发生了一些矛盾,心灰意冷之下,带着仅有的积蓄辗转流落到了江北城,过着清苦的生活。

年过七旬的刘泽华还是会想起多年前,和邱大明第一见面的场景,想象着如果她等到了邱大明,两人就会一起幸福地生活,想着想着就会落下泪来。

就在刘泽华以为今生都不会再和邱大明见面时,就在长江对岸,相距不到3000米的地方,她等待了大半辈子的人,正在孤独地生活着。

邱大明打了几年的战,见识了兄弟战友们的逝去,也见证了胜利的时刻。

1942年下半年,邱大明从部队上退役,考上了成都的水上警察,分到泸县做警长,后来又升任派出所所长,负责守卫泸县码头。

期间,邱大明数次想要回到小山村寻找自己的发妻,可时过境迁,也不记得当年确切的地址,于是只能作罢。

孤苦无依之时,一个温柔的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两人很快结了婚,又养育了一双儿女,生活平淡而幸福。

但在夜深人静时,邱大明还是会想起李德芬,想起那个淳朴善良的女子,心中充满了愧疚。

又过了几年,因为邱大明曾经的国军身份,被列为了追捕对象,邱大明本可以大方接受调查,他却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潜逃。

邱大明隐姓埋名逃了4年多,最后因为给妻子的家书而暴露行踪,最终被逮捕归案,押送往了新疆监狱,度过了21年的(监狱)教育改造生活。

1975年,邱大明终于被宣布释放,可他的第二任妻子和儿女们并没有来迎接。

经过了4年的时间,邱大明才辗转回到了重庆,却得知妻子已改嫁两次,宠爱的小女儿病逝,儿子则因为长年地分隔两地,和他感情淡薄。

女儿的病逝让他痛苦不堪,儿子的漠视也让他倍感愧疚,至于妻子的改嫁他并不怨恨,他知道一个女子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有多难,所以并不怪妻子的改嫁。

可他已经60多岁了,身边没有亲人,手中没有存款,为了生存,他拉起了板车卖面条,帮人接送小孩,什么赚钱做什么,每天都活得很吃力。

一开始,他还和儿子一起居住,可儿子离婚后,父子之间的矛盾突然爆发,邱大明本就充满自责,于是主动妥协搬了出来,独自一人居住在重庆江北城三桥洞。

兜兜转转几十年,李德芬,也就是后来的刘泽华,就这样和邱大明一点点靠近。

冥冥之中,两人那曾经断掉的红线再次捆绑到了一起。

半路夫妻竟是真原配

80多岁的刘泽华寡居多年,但因为心地善良,和身边的人关系很好,大家伙平日里也多加照顾,日子也还能过得下去。

可刘泽华能感觉到自己的力不从心,也没有生活来源,就想着能不能找个老伴,度过余生。

她把这件心事告知了牌友李女士,原本不抱什么希望,没想到李女士居然马上就介绍了一个人给她:“那人是我干爹,也是独自一人生活,但是每月的退休金比较少,什么都没得,只有一个棚棚。”

刘泽华却不在意这些,她找老伴是找人过日子的,不看重什么经济条件:“就是个棚棚,也能躲雨,乡下不都是这样的房子嘛!”

李女士很高兴,当即就带着刘泽华来到了干爹——邱大明的住处做客。

邱大明对刘泽华的态度不冷也不热,就是在招待一个陌生人,可刘泽华却不知怎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邱大明,怎么也挪不开视线。

刘泽华哪里知道,面前这个瘦骨嶙峋的老人,就是她想了念了大半辈子丈夫!在她的心里,只记得当初那个少年意气风发的模样,半点都和现在的老人联系不起来,只是本能地想要和这个人亲近。

两位老人简单交流过后,刘泽华就带着一些生活用品,正式和邱大明住在了一起。

虽说是上了年纪,但该有的仪式感还是要有,1997年11月,两人简单摆了两桌,邀请了相识的好友和邻居们热闹热闹,这件事就算定下了。

办了酒席,两人又去领个证,算是有个合法的身份,可在领结婚证的时候,却有了意外的发现。

“你是哪里人?”

“宜汉塔河坝人。”

邱大明一下子起了疑,那里是原配妻子李德芬的家乡,他也算熟悉,基本没有刘姓的人。

“我本名叫李德芬,后来改了名字。”刘泽华淡淡地说道。

邱大明却愣住了,一个完全不可能的猜想冒了出来:“你妈姓余吗?”

刘泽华大吃一惊:“你怎么晓得?”

邱大明再也忍不住了,他一把抓住刘泽华的手:“我是你丈夫啊!你家找了一个上门女婿,但是我要抗日走得急,没法和你联系啊!”

刘泽华先是一愣,之后眼泪扑簌簌地落了下来:“60年啊,我等了盼了你60年啊。”

邱大明紧紧搂住刘泽华:“我这一辈子对不住你,耽误了你的青春,我会用我的余生来补偿你。”

时隔60年再次重逢,可邱大明已经82岁,刘泽华也年近80,不复当初的青春模样。

但在邱大明的眼中,她依旧是那个初次见面时,不敢出门见人的小姑娘。

两人深知时间的残酷,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每天都形影不离,出门都要牵着手,深怕走丢了。

邱大明恨不得把刘泽华捧在手心里,用无限的爱意和包容,来弥补两人之间错过的60年。

可命运却不曾放过他们。

2005年,刘泽华病重半边瘫痪,手也断了,后来又跌断了腿,根本下不了床,只能靠邱大明照顾。

邱大明的身体也不算好,老两口每月的药费就是一笔很大的开支,每次买药的时候,他们都想尽办法把钱留给对方,让对方能够吃药活得舒服一些。

刘泽华下不了床后,吃喝拉撒都交给邱大明来照顾,半夜睡不着的时候,邱大明就顶着困意给她抓抓后背,常常要到后半夜才能睡下。

看着一天天憔悴下去的邱大明,刘泽华心中充满了愧疚,恨不得自己赶紧死了,让邱大明能够活得轻松一些。

邱大明却制止了她的想法,对于邱大明来说,只要刘泽华在身边,这个家就还在,他也就还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2009年10月28日,刘泽华在邱大明的注视下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在离世前,刘泽华若有所感,平日里经常昏睡的她在那一刻清醒了过来,吃力地抓住邱大明的手,贴在额头边上,说不出话的她,眼泪顺着脸庞滴落在枕头上。

邱大明紧紧地握住她的手:“我知道,我都知道的……”

良久,刘泽华闭上了眼,紧握着的手也垂在一边。

刘泽华去世后,邱大明染上了烟瘾,经常点着一根烟就在屋里坐一天,什么话都不说。

干女儿李女士经常来看望他,生怕他想不开,让他多出去走走。

邱大明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轻声说:“老伴去世了,我心头寂寞得很。”

刘泽华去世的第20天,邱大明也随她而去了。

在干女儿以及亲人、志愿者们的操办下,两人合葬在一起,旁边的一块黑色石碑上镌刻着两人的故事,每个前来祭拜的人都会为他们的故事而落泪。

生同衾,死同穴。尽管两人真正相伴的时光只有12年,但与失散了60年相比,已是邱大明和刘泽华此生最大的幸福了吧。

愿天下有情人都能终成眷属。

参考资料:

七一网:抗战老兵与妻子的旷世奇缘

北京晚报:失散60余年夫妻再婚竟是原配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