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41都说不要贪多那么贪多少就算多了

时间:2023-05-11 10:02:36阅读:541
#颜读老子#昨天我们讲了少则多,是一种抽丝剥茧、切中要害的功夫,讲究凡事都要从关键处入手,提纲挈领、统领全局,打蛇打七寸,看人看到心。本来人生的精力、时间和体力就有限,明白了关键和要害,一切就变得简单…

#颜读老子#

昨天我们讲了少则多,是一种抽丝剥茧、切中要害的功夫,讲究凡事都要从关键处入手,提纲挈领、统领全局,打蛇打七寸,看人看到心。

本来人生的精力、时间和体力就有限,明白了关键和要害,一切就变得简单起来,就需要集中在重要的人和事上,从容淡定一些。

一旦聚焦、持续下去,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就会更加深刻,远比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来得更加丰富。

比如,当你始终深深爱一个人,从春夏到秋冬,从年少到迟暮,你就会逐渐明白爱的真意是什么,就再也不是停留表面的颜值和肤浅的所谓才华;你会体会爱的发生、滋长、不可收拾。

新电影《隐入尘烟》大家可以看一看,当这个世界少到只有你我两个人的时候,被世俗抛弃的两个人在一起,寂静得只有自然的声音,内心却波涛汹涌;就像那片麦子地,爱一旦生了根,就会疯狂生长。

整部电影主要场景就是两个人的朴素日常,却沉重得震撼人心,是典型的少则多的案例。这世间不需要更多人,有你一个足够了,你可以不完美,但只要我喜欢,再苦的日子也是甜的。

人活得越明白,就越能懂得少则多的意境。爱你,与你无关,把爱的精髓精简到只是我一个人的事儿。这个世界是你的,与他人无关。人生只有当下,没有昨天和明天。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都是化繁为简。把如此复杂的人世间,简化到了可以静心体察和修炼的程度。所以,少则多是真正的智慧。

那么多会怎样呢?多则惑,一旦多起来就会迷惑、困扰。面对多,出现了两个需求:一个是选择,一个是固守;而这两个都是非常难做好的。

一夫一妻制减少了大量彼此应对的时间和精力,也减少了许多矛盾。等到皇宫里,三宫六院,不出血案都不叫宫廷。

产品少时可以各个研究透彻,产品一多就不太容易都掌握。等到中介一下子有多达几百个产品可以销售时,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静态的刚研究完,产品又动态迭代,源源不断,几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一旦超出了认知精力的边界,真正熟悉的和售卖的也就屈指可数了。

客户少了时,各个都能兼顾到服务好;一旦多起来,几百上千上万,就会因为客户服务头痛,是必须要分顶级来做不同内容的服务,不可能一视同仁。

苹果的崛起,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每个品类只有一款产品。相比之前的诺基亚,精简很多。产品多,分配的售前售中售后资源就分散,庞大而臃肿,很难有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

当下经济下行,我们看到主要头部企业都在压缩战线。当把活下去当做首要目标,那些多元化的非核心的部分和项目就要全部砍掉了,都要把资源集中在创造净利润和现金流入上,大裁员势在必行;其实,现在裁掉的就是当初不该存在的。

人性的弱点就是迷信大而全,就是无休止的贪婪。

柔性屏概念刚出来时,前途一片光明,柔宇科技因此获得多轮融资,市值达到了600亿。只可惜,掌舵人贪心地决策,自己建立上下游,不和外界合作,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结果他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建立一个完整产业链条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资不抵债,连工资都发不出来,好好一个企业就此葬送。

格力的董明珠也会败在这个多元化上,好好的空调不深挖去做,造手机被当做笑话,造汽车被人骗。如今年纪大了,没有安全感了,竟然终止了长期合作的经销商,想要自建渠道网络。

如果这条路走到黑,格力就真的黑了。

人生的意义在于和他人合作,贡献价值,企业也如此。自尊自爱自强不息固然重要,这是基础,是个体生存必须的前提;但缺了共生、共赢、协同、合作,再优秀的个体也不过是一粒尘埃。

所以,不能总想着什么都自己做。包括养老这件事,绝对不是简单一个房子、两个保姆,就可以了;养老涉及的饮食、起居、娱乐、紧急救护、慢病管理、伙伴关系、价值体现等方面。

如果样样都要自己做,要耗费的成本代价是非常惊人的,远没有入驻高端养老社区接受集约化服务、集采团队分工协作的服务要更加经济划算。

只有破除了刚愎自用的人,彻底融入社会分工之中的人,才能得到社会的福利。

这就像有些人对教育有意见,就想孩子从此不上学,在家里自己教养。真的做起来,你就会发现难度之大,超乎想象,结果也未必更好。

社会的进步在于生产力的提高带来的效率提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协同更加紧密。我们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绑架得死死的,你我都是这网中人,多和少都是相对而生的。

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它们之间的边界。

孩子,有几个算多?几个算正好?几个算少?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丁克认为一个都多;有人认为五个都少;有人认为两个正好,一男一女。

所以,少则多多则惑,又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辩证问题,需要一个平衡。喝酒到底对身体有没有好处?多少算多,多少合适?喝茶也是如此,过量是指多少?

最近在收拾家,在思考一个问题:一家被褥和床上用品需要最少几床?每个人一年四季最少需要几套衣服?之所以想这些,是因为这些都太多了,都需要精简一下。

多余的被褥衣服占用了大量空间,一旦明确了最低需要的标准用量,采买也就有了依据,订立最低用量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比如出去旅行,根据天数和目的地来计算到底要带多少件衣服,节省行李空间,减重减负。朋友到底该交几个?什么样的朋友多少个?有个标准,就会宁缺毋滥。招聘组员也一样。

如此种种,都是多少的权衡,是对自己的了解和对事物的了解,双向的匹配问题,学问很深,需要好好琢磨和练习。

从一日三餐开始,如何吃、吃多少,才能营养均衡、保持健康?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