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灵中短篇小说选集连载「刘灵中短篇小说选集连载708」

时间:2023-05-03 05:39:12阅读:3052
团聚(1)肖惠芬醒了。透过浅色丝绒窗帘布,她看到一片亮光。不需要到窗口去看,肖惠芬感到城市仍然被冰雪严严实实包裹着。二00八年的冬天特别冷。空调已经没有用处,停电了。开始的时候电时断时有,那一天正看着央…

团聚(1)

肖惠芬醒了。透过浅色丝绒窗帘布,她看到一片亮光。不需要到窗口去看,肖惠芬感到城市仍然被冰雪严严实实包裹着。二00八年的冬天特别冷。空调已经没有用处,停电了。开始的时候电时断时有,那一天正看着央视的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大嘴痴呆了一下,屏幕突然变成灰色,只在中间留下个发亮的圆圈,瞬间连亮点也消失了。电已经停了整整一个星期,只能点蜡烛。他们似乎有先见之明,上街买回来五大包蜡烛,而现在蜡烛已经脱销。到处都停水。所幸他们家住大楼一层,水像麻线一般细细地淌着,丈夫老李买了个塑料大水缸,如今派上了大用场。为了便于听到“嘀嘀嗒嗒”的水声音,连厨房门都不关,听见水声她脸上就露出轻松的笑意(停电还可以克服,没水可真要他们的命)。肖惠芬七十一岁了,以前是一所中学的物理老师。丈夫李大侨比她小三岁,退休前是省文化厅副厅长。老两口住着四室一厅的房子,阳台上种着十几钵花草,雪凝开始那天,没有思想准备,次日上午打开阳台门,十几钵花草全被冻硬了,看上去像是塑料做的了。老两口心痛啊,早饭都没弄,他们把花盆端进客厅暂放,但冰凌融化后大部分花草还是死掉了。他们膝下有四个儿女,五个孙儿孙女(老二家生的是龙凤胎)。和多数家庭一样,虽然同在一座城市的天空下,但大家都忙,平时很少见面。如此宽大的房子,老两口只和这些花花草草为伴。一场出人意料的凝冻下来,花草全完了。伤感叹息了一阵,老两口就释然了。他们都是性情豁达之人,心想人死不能复生,何况小花小草,等开春去阳明路买回来重新栽上就是。

几十年的夫妻了,两老口互称老肖老李。这天老肖起床后,把头天晚上封好的铁炉子捅开,添上新煤,烧开水。老李起床后头一件事情是要用新开水泡一杯“碧螺春”,一面喝茶一面看杂志,等当天的报纸。可是最近由于雪凌天气,送报纸的小伙子送来的都成了真正的晚报。老两口会把报纸从头到尾仔细读,不漏掉任何一个小标题,没有电视,读报纸也成了老李老肖了解外面事情的唯一途径。

楼下隔他家一百米左右有个农贸市场。从前天不亮开始热闹,车水马龙,吵吵闹闹的,老肖老李都曾经抱怨过,有好事者甚至向媒体反映,希望取缔。半个中国被冰雪封冻起来,肖惠芬听不到市场上的吵闹反而不安起来,平时成百上千菜农和居民在菜市上讨价还价的情景不见了,市场上十分冷清,有农民挑菜来卖马上就被一群人围拢去买走了,并且菜价出奇的贵。

九点钟,老李还没有起床。肖惠芬有点担心他,老李退休以来的八年,只要是不下雨,总是七点钟起床,去爬黔灵山。他有个爱好,喜欢吹笛子,他在黔灵山的树林里吹,有些晨练的人路过时会停下来听一阵,他在那里也结识了一些爱好者,变成朋友,大家有时候会凑在一起搞个把小合奏什么的。二00七年春天开始,老李不再爬山,偶尔吹两首曲子也是在自家的阳台上。老肖问老李,你不去和你那帮朋友搞联欢?老李回答,不想去了。老肖说,要不我陪你去爬黔灵山,去弘福寺烧柱香?老李点点头,跟着老太婆出门去了。老肖后来察觉,丈夫并不是不愿出门,而是想和自己呆在一块,买菜两人同行,逛超市逛公园两人手牵着手,肖惠芬在家里看电视剧,李大侨就坐沙发上看杂志,寸步不离。她越想越害怕,问,老李,你是不是身体有什么地方不舒服?丈夫拍拍胸脯回答,你放心,我身体结实着呢,你瞧!他故意做个伸胳膊伸腿的动作。肖惠芬疑惑,那你?老李说,我只是想多陪陪你,难道说你不愿?她思忖,越老越小,丈夫比自己小了三岁,却开始返老还童。

电话铃响了。

是李荷打电话。李荷是他们的长女,原在小河一家军工企业工作,单位效益不好,李荷早早就办了内退。女婿原是这家企业的一名科长,总算有点本事,自己悄悄在外面开了家修理汽车电路的门面。他手艺过硬,招三个小徒弟帮忙,生意兴隆。因此,李荷尽管领不到多少内退工资,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李荷说,妈,我家这边都停水好几天了,没法煮饭,我打算带着娟娟来你那里吃饭。肖惠芬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说:“来,来!我这里没停水。叫小熊一起来!”小熊是李荷的丈夫。李荷沉默,没放电话,又问:“李顿和老三老四他们打没打过电话?”母亲说:“前几天打过。”接下来母女两个说了些天冷路滑菜价贵之类的话,然后就把电话挂断了。等挂断电话,肖惠芬回过头,才发觉丈夫已经起床。原来他没睡着,听见妻子和李荷打电话,马上就穿衣服起床了,正坐沙发上系鞋带。他穿的棉鞋是老幺李华去北京出差时专门到王府井买的。李大侨一辈子没穿过棉鞋,嫌棉鞋上脚笨,走上大街真变成老爷子了,不料今年凝冻大,棉鞋适用,而且今年他好像特别怕冷。国庆节前,李大侨瞒着全家人去医学院做了一个检查,先是进行常规检查,后来医生要他做了活检,结果出来他吓一跳,直肠癌,而且已经扩散。李大桥清楚,病分三种:不医都会好的病,要医才好的病和医都医不好的病。癌症就是属于医都医不好的那种病,动手术搞化疗只对早期管用,等到晚期只会加速死亡。他把检验报告单阴悄悄烧了,灰都丢在了马路边的垃圾箱里,回家连老肖都不告诉,日子应该怎么打发照样怎么打发。

铁炉子上水开了。肖惠芬替丈夫把茶泡好,端放茶几上。李大侨系好鞋带,站起身来跺跺脚,看有没有哪点不适应。

“不要看杂志了。”他说,“我俩上街买点菜。”

老肖说:“外面滑,冰箱里还有那么多菜。”

“李荷不是要带娟娟回来,恐怕老二老三老四都会回来,冰箱里那点菜不够。”他说,“如果都回来了,就是十几个人,将近两桌,冰箱里那点菜做一次都不够。”

“不会都回来。”老肖说,“老三两口子那么忙,停电停水也难不倒老三,有水有电他两口子还不是三顿吃馆子。”

“老二老四如果回来,我亲自打电话去叫老三,”老李说。“天气这么冷,停水断电,他那个公司还能上什么班,我看早放假了。现在都使用电脑,没电就瘫痪。”

“外面滑,你和我老胳膊老腿,摔跤怎么办?他们要回来吃饭,叫他们自己买菜,买回来我们弄。”

“也好,看他们会不会回来,”老李无奈地说。“水缸满的吧?”

“差不多满的。”老肖回答。

老李一贯喜欢厨房里的工作。干这些事,物理老师肖惠芬是外行,最多能帮忙洗一洗,淘一淘,敲个边鼓。平时,两个人的饭菜,李大侨连忙都不要他帮,总是叫她去客厅看电视。电话铃又响了,这一次是老二李顿。真的让老头子拿准了。片刻,老四李华打电话说,二哥李顿想回父母家住几天,那么她和丈夫也带着儿子回来,理由都是一样,停水做不成饭。李华家住九楼,水上不去。放下电话,李大侨就给老三李响打电话。老三手机关机,打他家电话没人接,可是刚放下电话几分钟,老三的媳妇赵如萍打电话来了,她说要和李响带着儿子李大志回来住几天,停电,公司上不成班,因为没法充电,李响连手机都停了,李大志的学校早都放假。

“怎么样?我说你冰箱里的那些菜不够吧。”老李做了个摊手的动作,抬头对老太婆说。

“不够也没办法。”老肖说,“不够等他们来后各人去买,外面那么滑,你和我逞能,摔伤一个才是给他们添麻烦。坚持原则,等他们采购回来,我们负责弄。他们可以打麻将。”

“打起牌来你就不要指望谁还能去买菜。战火正酣,剩下三缺一该怎么弄?”

“三缺一我和你跟他们打!”老肖车脸笑着说。

“人家是赌钱的,你有钱输我可没钱给。”老李说,“我们就不要凑热闹,孩子们难得回家,就让他们开开心心玩几天。等凝冻一化,忙起来了,他们几兄妹都难得碰头。”

“你用不着慌慌张张去买菜,冰箱里的菜和肉我看都能对付着今天,等人来齐再说。”老肖说。

“那也好。”老李拗不过老伴,只得让步。他系好围裙,去厨房准备午饭。他想,就依老伴的,情况不明,随便点,简单点。

老二李顿和老四李华两家是一起到的。肯定事先约好,先在哪家碰头,然后再来父母家。兄妹四个,老二和老四关系比较亲密些。老四的心细,在途中买了些卤菜蒸菜,李顿也买了啤酒、可乐还有父亲喜欢喝的花生奶,他们徒步去父母家。开头的时候,李顿的两个孩子李月成、李月秀和李华的儿子赵晨还规规矩矩走路,走了小会儿他们就开始疯打,装出溜冰的姿势,好几次差点撞着路人。李华的丈夫赵大军一路上吆喝,说赵晨你要是撞着个老头就叫你去医院当陪护,替别人端屎倒尿。李顿的老婆岑丽性情温和,只是细声细气说,李月成你瞧你裤子,早上出门才新换的裤子,停水,弄脏了看你拿什么换。李月成小声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李月秀于是说,妈,哥哥喊你给他买条牛仔裤,他去“沃尔玛”看过好几次了。李月成冲着妹妹做个鬼脸说,真多嘴!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