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淑兰孙志高结局(盛淑兰看到孙志高)

时间:2022-08-14 18:36:49阅读:3729
在《知否》当中,盛紘挑选女婿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他为自己几个女儿选择的夫婿那都没得说,虽然在实际过程当中出了差错,不过相较于盛紘,盛家长房挑选女婿的眼光,似乎就差了很多,盛紘大堂兄家里的长女盛淑兰,…

在《知否》当中,盛紘挑选女婿的眼光还是非常毒辣的,他为自己几个女儿选择的夫婿那都没得说,虽然在实际过程当中出了差错,不过相较于盛紘,盛家长房挑选女婿的眼光,似乎就差了很多,盛紘大堂兄家里的长女盛淑兰,就是最好的例子。

盛淑兰与孙志高的婚姻,算是全剧当中最让人作呕的部分之一,盛淑兰各种委曲求全,并没能换来婆家的优待,孙家变本加厉,不仅苛待淑兰,而且各种下作之事层出不穷,以至于盛老太太都吩咐明兰,让她也看看这人间的豺狼到底是什么模样。

有人也觉得奇怪,盛淑兰出身盛家长房长女,盛家在宥阳乃是出了名的大户,盛家长房的大老太太去世的时候,当地的县令都亲自前去吊唁,如此出身,要什么样的夫君找不到呢,为何就看中了孙志高这样的货色。

实际上,这是因为在古代,士农工商这样的等级划定造成的结果。

盛淑兰虽然出身盛家长房,与盛紘这一支乃是同族,盛淑兰的父亲与盛紘乃是堂兄弟,所以盛老太太才会叫淑兰的祖母为“老嫂子”,两人是妯娌关系,但是,盛紘的父亲,也就是盛老太太的丈夫是读书人,而且当年还是个探花郎,可盛淑兰的祖父,却依旧是商贾人家。

盛家祖上原本就是亦儒亦商,看子孙哪方面的天资更高,就从事哪一方面,盛紘家这一脉有读书的天分,从此成为了书香门第,成为了士农工商当中的最高一等,也就是士大夫,但是盛家的长房似乎不争气,没什么读书天赋,所以仍旧经商。

尽管盛家非常富有,盛家长房也算是很有钱了,可在士农工商这样的环境之下,他们的实际地位是很低的,就好像顾廷烨的母亲白氏,虽然盐商极其富裕,但是贵族士大夫都是不屑于跟他们结亲的,要不是宁远侯府当时有了大麻烦,亏空巨大,也断然不会让白氏入门。

盛家已经非常富有,为了女儿的前途,当然还是想要找个有体面的,于是这才找到了孙志高这个家伙,年少时代的孙志高家里虽然贫苦,寡母浆洗衣物养活孩子,但孙志高的确也还算是出色,十二岁就成为了秀才,通过了童子试,这在古时候,确实算得上是挺聪慧的了,至少的的确确是一块读书的材料。

即便是再怎么贫苦,但当时读书人的地位摆在那里,更何况孙志高中了秀才,也算是比较有体面的了,盛家就想着,如果将淑兰嫁过去,然后再好好培养孙志高,将来孙志高出人头地成为了真正的人上人,那么淑兰与盛家长房,都算是脸上有光了。

正因如此,才有了这桩彻底倒贴式的婚姻,淑兰嫁给孙志高,带去了大量的田产、铺面、家仆与银钱,孙家母子俩的日子也是彻底改变,周围的邻居都说:“自从盛家的女儿过门,孙婆母你是抖起来了,都忘了自己当初靠帮人浆洗过活的苦日子了。”

只可惜,孙家母子俩忘恩负义,非但不念着盛淑兰的恩情,想着这个媳妇给孙家带来的好生活与体面,还处处苛待她,并且还倒打一耙,说淑兰不贤不孝,过门之后一直没生孩子,当然实际上这并不是淑兰的问题,淑兰给孙秀才安排了很多的通房妾室,但都没生下孩子。

在盛家,孙秀才大言不惭道:“那就算是二十二三个,不也连个蛋都没生出来么?”这么多的妾室偏房都没能生下孩子,他都没意识到到底是谁有问题,只是一昧指责淑兰。

另外,淑兰的婚姻不幸,也是因为盛家长房一昧委曲求全,每每淑兰受气,盛家就送去田产铺面之类,总想着能够息事宁人,结果尝到甜头的孙家母子,愈发贪得无厌,对淑兰也是越来越过分,完全将其当做是摇钱树一般,可以说,淑兰的婚姻失败,也跟娘家有很大关系。

原著当中,孙秀才为了风尘女子花娘,想要将其纳为妾室,因为花娘有了身孕,在盛明兰等干涉帮助之下,孙秀才与淑兰和离,将花娘接进门,结果没想到花娘怀的孩子乃是孙秀才的表弟的,孩子出生后,花娘将孙家财产席卷,孙志高有如此下场,也算是报应。

《知否》中豪门嫡女淑兰,为何会嫁给无德无家世的孙秀才?两人合离后的结局如何?

看过《知否》的人,才知道真的不是所有的文人都似长柏一样刚正不阿、像小公爷一样温润如玉,像顾廷烨一样光明磊落。

比如这个把“有辱斯文”挂在嘴边的无耻孙秀才,加上他粗鄙野蛮的母亲简直就是一对豺狼虎豹母子。看剧的时候不知有多人被孙秀才母子气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提上40米大道替淑兰出气。

宥阳名门望族盛家,为何要将将嫡女淑兰嫁给泼皮无赖孙秀才?

盛家一共有三房,其中长房和二房都是挺争气,只有三房不争气过得不怎么样。二房就是盛纮他们一家,主要是在朝廷做官。长房主要经商,在宥阳是一等一的富足大户。

或许在今天看来觉得经商和做官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在古代就是天壤之别。封建社会“士农工商”等级高低非常严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就是从这而来的。

在众人眼中,商贾之家即便再富足,论社会地位是远远不如从官的人家的社会地位高。王大娘子一直以此讽刺宥阳老家、瞧不起他们的原因,不就是因为他们从商,而自己家是从官的书香门第。

原本严苛的等级制度就让长房的人向往高人一等的社会地位,再加上有二房对比,格外期望要家中也能出一个朝廷官员。可惜他们并没有一个像长柏一样有出息的孩子,所以他们就期望寻得一个能入仕为官的女婿。

但是,真正做官大户人家的青年才俊,又怎么看上商人出身的盛家长房。因此盛家长房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没有什么功名的贫寒子弟做自己的女婿,因此这孙秀才才有了做盛家长房的女婿的资格。

虽说这孙秀才后来一直再没有中举,但是他十二岁考中了秀才,在当时也算一鸣惊人,想来多少还是有一点文采傍身的。假如他踏踏实实、潜心努力,将来必有出息。盛家长房正是看中了孙秀才未来的发展前景,便相中他为女婿。

盛家长房虽没有人入朝为官,但作为商贾之家,非常富裕。他们在嫁淑兰的时候准备了足足两千两银子的嫁妆。

两千两嫁妆光说数字可能没有什么概念,那我们拿一个人来对比一下。

余家是汴京的豪门望族,余嫣然又是嫡女,所嫁之人也是云南大理的望族段家。余老太师为了给余嫣然保障和底气,给她准备了一千五百两左右的嫁妆傍身。这已经相当够气派了,但比起盛家长房给淑兰带两千两的嫁妆也还是逊色的。

况且这孙家只是个浆洗过活的贫寒之家,没有资产,没有家世更不上余嫣然的夫家。然而,盛家长房舍得给淑兰如此之多的嫁妆,一是为了面子,更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女儿撑腰,让她在夫家不被欺负。

可是盛家长房万万没有想到,这孙秀才在迎娶淑兰,过上富足之后,竟然变得如此好吃懒做,好色忘义,将读书进去完全抛诸脑后,完全没有了做官的资质,甚至欺负、虐待淑兰。

盛家长房为了面子,且淑兰一直无所出,有所顾忌便一味拿钱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结果呢?只能扬汤止沸、不能釜底抽薪,最后换来的只是孙家的贪得无厌与得寸进尺,害苦了女儿淑兰。一直到两人合离,淑兰才算从狼窝里捡回了一条命。

合离后两人的结局又如何?

淑兰在与孙秀才和离之后,改嫁给了胡桂姐隔壁村庄上的一个大户人家。虽说丈夫是乡下人,但是比起孙秀才来说,品性和相貌都好上了许多。婚后更是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狠狠打脸了孙家嘲讽淑兰不能生的脸。从此两人的日子过得美满幸福。

孙秀才母子则是把淑兰留给他们的嫁妆挥霍光了,也一直没有自己的孩子。原来一直不能生的是孙秀才自己,之前那个妓女怀的根本不是他的孩子,不过是贪图他的钱财罢了。

幸好当时有明兰相助,盛家长房的人也清醒了过来,及时止损,否则淑兰一辈子搭进去不说,盛家长房怕也要被孙家这对母子霍霍光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