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自治县工商联(紫云自治县工商联)

时间:2022-08-14 18:25:33阅读:4763
县委第四巡察组巡察县工商联党组工作动员会议。县委第四巡察组副组长魏加良及巡察组全体成员,县工商联党组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管安奎,县工商联中层干部列席会议。陈懿就巡察工作的重…

县委第四巡察组巡察县工商联党组工作动员会议。

县委第四巡察组副组长魏加良及巡察组全体成员,县工商联党组班子成员出席会议,县纪委县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管安奎,县工商联中层干部列席会议。

陈懿就巡察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作了动员讲话,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强化巡察责任担当;二要坚持原则,明确任务,依规依纪开展巡察;三要支持配合,共同努力,确保巡察取得实效。

县工商联党组书记任宏诚表示,县工商联全体干部职工一定要切实提高认识,坚决贯彻县委巡察工作部署,积极配合衔接,全力保障巡察工作顺利开展,强化纪律意识,自觉主动接受巡察监督。针对巡察反馈问题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全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县委第四巡察组将在县工商联工作2个月左右,巡察期间设值班电话:0851-35230371,专门邮政信箱:紫云自治县纪委县监委信访室转第四巡察组收。巡察组受理电话的时间为工作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县委巡察组主要受理县工商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重点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廉洁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问题的举报和反映。其他不属于巡察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交由有关部门认真处理。(图/文 陈玉贞、王江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首诗是文天祥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诗?

题目中问的诗句,来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文天祥写过两次。咱们得分开说说。

第一次,文天祥是在回忆的情况下创作这首诗。

很明显,“辛苦遭逢”、“山河破碎”、“身世浮沉”……这些都是文天祥的回忆。而且“人生自古谁无死”,这句话原原本本的七个字,也并非文天祥原创,也是他的“回忆”。

在文天祥写下这首诗的三十多年前,“人生自古谁无死”就已经传遍中国,原作者是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也是咱们历史课本中出现过的名人,非常厉害。他的家族家世显赫。耶律姓是辽国的贵族,他八世祖是辽国的丹东王。后来辽国被金国所灭,耶律家就在金国做官,政绩不俗。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做到金国的尚书右丞,也是很大的官了。再后来,金国被成吉思汗灭掉,耶律楚材就在蒙古为官,追随成吉思汗平定八方,政绩卓著。并且深得两任蒙元君主的信任。

但耶律楚材毕竟是辽人,不是蒙古人,所以蒙古贵族经常污蔑他,歧视他。在仕途的晚年,耶律楚材到山东公干,登上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的“东山”。这座山当时叫做“峄山”,耶律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在担任金国右丞时,曾于承安五年登上这座山,并且题诗留念。耶律楚材看到父亲的诗句,想起无数家国往事,写下两首《峄山书怀》。其中一首是这么写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

望极天涯路漫漫,才如江湖命如丝。

贤愚千载知谁是?唯有流水自来去。

忽闻邹峄仙境妙,踏破铁鞋走天奇。

回到文天祥的创作,跟耶律楚材可是大大不同的。

文天祥于1236年出生在吉州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在1256年,也就是宋理宗宝祐四年,二十岁的文天祥状元及第。后来背着小皇帝跳海的陆秀夫,是他的同榜进士。

文天祥在高中状元后,二十年内就做到了宰相。四十岁的年纪做宰相,在中国历史上都极为少见,他的仕途不可谓不顺。但当时的南宋王朝已陷入风雨飘摇的危险境地,北方蒙古连年南侵,南宋军事要地屡屡被攻陷。

文天祥临危受命,散尽家财,组织武装力量,奉召勤王,辗转各地,出生入死。正如他在《指南录后序》中说的:

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实际上,文天祥经历的,比“痛定思痛”还痛。在写完这篇文章后,文天祥继续在南方坚持抵抗,屡败屡战,直至家破人亡。

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第二年北归时写成《过零丁洋》。在写诗的时候,文天祥回忆了自己的一生,回忆了自己一生与家国命运的关联。他一定想到了耶律楚材,所以完整引用了耶律楚材曾经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第二次,文天祥是在被威逼利诱的情况下重新写这首诗。

活捉南宋宰相,这可是大事。蒙元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利用文天祥的机会,他被押送到崖山。这是南宋唯一的抵抗力量所在,也是南宋小皇帝的居所,领导者正是陆秀夫。

蒙元官员逼迫文天祥写信招降陆秀夫,因为文天祥是陆秀夫的同榜状元,而且是他的老上级。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无数曾经同僚的劝说,文天祥誓死不从,提笔重新写下《过零丁洋》,以诗明志。

侵略者见文天祥誓死不从,只能把他又押送到首都燕京。文天祥在这里又被囚禁了三年。

文天祥是当时汉族知识分子的偶像,年纪轻轻就状元出身,不仅有政治才能,还有军事才能,人格上毫无瑕疵,号召力更是无以伦比。而且,还是大帅哥,《宋史》上说他:

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

也就是说他个字很高,身材很好,皮肤也好,眉目有神,光彩照人。

这种人,蒙元肯定是要加以利用的。忽必烈不仅派已经投降的汉族官员招降,还亲自招降,允诺文天祥投降后,仍然可以做宰相,但文天祥不为所动。诱降不成,蒙元不敢释放他,担心他的影响力,担心他重新号召起义。当时也确实有人假借文天祥的名义在南方起义,如果文天祥真的被释放,蒙元肯定会面对更加棘手的问题,所以他们最终下令杀死文天祥。

文天祥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对看守的狱卒说自己该做的事情都做完了。行刑时,他面朝南,跪拜宋朝。终年仅四十七岁。

他的妻子在几天后收拾尸体,在文天祥的衣服里发现了他的绝命诗: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回顾文天祥两次写下这首诗或者这句话,虽然在创作时他受到耶律楚材的启发,但仔细考究起来,文天祥的境界可比耶律楚材高太多了。耶律楚材只是看到自己父亲留下的字句,感概自己的遭遇,而文天祥则把家国把气节放在个人利益的前面。

这正是文天祥的伟大之处,而他写下的诗句,也因此而伟大!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