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诊所,老人养生馆的骗局

时间:2023-05-02 13:13:56阅读:3428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老中医馆,以及它们被强制关闭的原因和依据。根据网上搜索的结果,老中医馆一般指那些由民间传承或师徒相授的中医诊所, 它们多数没有正规的执业资格证和营业执照,而是靠着自己的医术和口碑…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老中医馆,以及它们被强制关闭的原因和依据。根据网上搜索的结果,老中医馆一般指那些由民间传承或师徒相授的中医诊所, 它们多数没有正规的执业资格证和营业执照,而是靠着自己的医术和口碑在社区为患者提供服务。

它们被强制关闭的原因通常是有人举报它们无证行医或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而被强制关闭的依据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未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立、变更、撤销或者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从事诊疗活动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活动,并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或者拒不停止违法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设备、药品等物品,并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我们要分析老中医馆被强制关闭这样的行为是否合理合法。从表面上看,这样的行为似乎符合现有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序良俗,旨在保护患者权益和公共卫生安全。但如果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行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忽视了老中医馆作为传统文化遗产和民间智慧资源的价值和意义。老中医馆虽然没有正规资质和设备,但它们秉承了中国几千年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医学术体系和实践经验,在治疗一些常见病、多发病、难治性疾病方面有着自己独特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它们在社区中承担了一定的基层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教育的功能,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低成本、高效果的医疗选择。它们也是中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为中医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基础和人文环境。如果一味地以无证行医为由,将老中医馆一概取缔,就等于断绝了中医文化的生命之源,损害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软实力。

二是忽视了老中医馆作为社会民生需求和市场竞争结果的客观存在。老中医馆之所以能够在社区中长期生存和发展,并不是靠着强制或者欺骗,而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和信誉,赢得了患者的认可和支持。这说明老中医馆满足了社会民生需求,也体现了市场竞争结果。如果没有需求,没有竞争力,老中医馆自然会被淘汰出局。如果有需求,有竞争力,老中医馆就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果强行关闭老中医馆,就等于剥夺了患者选择合适自己的医疗服务方式的权利,也等于扼杀了市场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

三是忽视了老中医馆作为法律主体和公民个体享有合法权益和法律保障的必要性。老中医馆虽然没有正规资质和设备,但它们并不是非法组织或者个人,而是依据《民法总则》第十六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能力。”以及第十七条规定,“自然人从十八周岁起到死亡时止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而成立并运营起来的合法主体或者个体。它们在从事诊疗活动过程中遵循着《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所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及《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上工治未病。”等古代先贤们留下来的中医道德准则和专业标准,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不仅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反而有益于社会福祉。它们在从事诊疗活动过程中也应该享有合法权益和法律保障,比如财产权、人身权、名誉权、知识产权等。如果强行关闭老中医馆,就等于否定了它们作为法律主体和公民个体的地位和价值,也等于侵犯了它们的合法权益和法律保障。

综上所述,老中医馆被强制关闭这样的行为是不合理不合法的。它忽视了老中医馆在文化、社会、法律方面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损害了患者、医生、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我呼吁有关部门对此事件进行重新审查,并给予老中医馆公正合理的待遇。我也呼吁广大公众对此事件保持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支持和保护老中医馆。我们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我们要为我们的文化、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法治创造一个更美好、更公平、更人性化的环境。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