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两种不同的价值观的斗争

时间:2022-08-14 12:12:50阅读:4910
网络电影《大赢家》讲述的是,一名不受待见的银行普通小职员,在某一天阴差阳错的被选择成为警匪演习中“劫匪”的角色扮演者。电影中的“演习”,本就是一场大家都知道规则的游戏。在这场游戏里,无论是参加演习的警…

网络电影《大赢家》讲述的是,一名不受待见的银行普通小职员,在某一天阴差阳错的被选择成为警匪演习中“劫匪”的角色扮演者。电影中的“演习”,本就是一场大家都知道规则的游戏。在这场游戏里,无论是参加演习的警局、银行,还是第三方媒体和围观群众,都心知肚明,正如电影里台词:演戏而已。但是谁也没想到,“劫匪”认真了,不仅提前做足了各项充分准备,在“打劫”过程中,他持之以恒的求真务实,打破了与其他人之间的规则平衡,因此形成剧情的反差冲突,让情节变得不仅好玩有趣更有嘲讽色彩。

从主题上来说,这是一部比较成功的黑色喜剧,近年来有很多小成本电影往往影射的都是大问题。但是这部电影出彩之处在于,看起来似乎是剑指花样百出的形式主义,实际上却是对人性本质和真实生活的洞察与揭露。它一面演绎了多数人在面对“人生如戏”时的种种本能反应,从另一面又刻画了异类“劫匪”面对同样情况时选择保持自我人格独立的坚守,最终成就了英雄主义。说到底,这压根就是两种不同价值观的斗争——有人得过且过,有人认真生活。电影用了一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闹剧撕下了形式主义的花裤衩,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一顿戏谑过后,留下来的是只有参与者自己才知道的“荒唐”。

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斗争,我理解成是“追求本能”和“保持自觉”的价值观。人从动物界里分离出来,是人“自我意识”的形成,把自己与动物区别开,开始文明新纪元,这是第一步。第二步,人的自我意识经过不同宿主也就是主体的演变,能把自己与他人区别开,从而在社会生活中有了独立人格, 至此成为“自觉的人”,自觉的人往往拥有成熟的信念和信仰体系。电影中“劫匪”让事物回归到本来的样子,这就是他“保持自觉”的独立人格和价值取向。

同样,个体独立人格出现在另外一个群体中,他们发现把社会和人群类比成自然,如果能发挥野蛮的求生本能,生存会变得更加轻松,这时的人就是“追求本能”的人。显然,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追求本能的人,毕竟拿独立人格去挑战要远比适应规则累得多。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在面对司空见惯的潜规则时,所做出的种种反应,均可看作是在“追求本能”这一价值取向的不同层次。“胖子”急着赴约,三番五次要求加快演戏节奏,甚至最后寄希望于被“枪杀”以便尽快脱身出局,完全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的行事本能;负责处置的现场指挥,自己本就不当回事,全然当作演戏,但还是像模像样地组织部署,扩大宣传,随后发现不按剧情出牌,情绪顿觉不安,言语中以维护警队形象自居,实际就是“伪君子”的心理本能;全片最高的领导警察局长,开局自带上帝视角,俨然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心态,以至于“我”要完成用此次事件把你们叫醒的目的,但不禁要问,之前的演习都是怎么开展的呢,作为局长,明知大家“集体装醉”为什么还不启动自我革新、自我净化程序,反而寄希望于“劫匪”呢,难道这不是典型的“之乎者也”的伪善本能?

电影说到这就比较有意思了,戏演得多了,无论是电影里还是生活中,都不太容易分得清真假,追求本能和保持自觉都不是原罪,说到底也不过是个人的选择罢了。“劫匪”不愿意和其他人一样选择无视、顺从,甚至是加入虚伪的狂欢,而选择了发现、抗拒和坚持,这依赖于他独立人格和思想自觉所建立的自我、完整、牢固的信念体系,换而言之,即便外界的影响无处不在,他能根据自己的内心信念自觉作出决定,摆脱这些附着在生活表面相似的本能反应。

而事实上,人总是厌恶和反感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或者排斥和自己选择不一样的人,因此劫匪的这种独立人格和思想自觉会经常变成大家口中的“异类”。这样的话,就变成了一帮装病的人去指责别人有病,而且还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病入膏肓。

那么对电影里吃瓜的和电影外围观的群众来说,两种价值观该如何选择和追求,电影自然给出了明确答案:该认真的认真了,该反思的反思了,该投诚的投诚了,局长最后微微一笑,“满怀深情”,劫匪一己之力取得了打劫和价值追求的双重胜利,成了对抗闹剧和潜规则的“大赢家”。连最后那个开车的警察都在说:这样的人,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就够了,但是没有这一个,还真不行。

你们看《大赢家》了吗?好看吗?

刚刚刷完才来回答,早上看见这个问题,有人回复说好看,大鹏竟然是卧底。一下就激发了我的兴趣,同样改编自《游戏永不结束》的《率性而为》也看过,没什么卧底,这是新创意啊,得看。

结果发现,我特…特…地赶来谢谢你。确实有卧底,抢银行还送屠龙刀,连阿伟都出现了,说了句:“你知道我知道我这五年怎么过得吗?打游戏啊!这是你没玩过的船新版本。”

这部《大赢家》其实也是蛮精彩的,感谢大鹏无私的线上播放。可惜总体上来讲,瑜不掩瑕,缺点同样明显。以下内容涉及大量剧透,请谨慎观看。

1.主角太过脸谱化,演技流于表面。

我知道大鹏不是科班出身,也很尽力地融入角色。但是,全程情绪表情真的变化不大,很容易让人产生无法代入的感觉。

总有种流露于表面的刻意感。

女主角柳岩也是我挺喜欢的一个人,就是电影前半段镜头真的太少了,少到我特意暂停看了下演员表。甚至在前半段的群戏里,根本感受不到她的存在。

2.配角发挥比主角亮眼,笑点也多集中于配角身上。

也许是配角们的发挥太好的缘故,以至于我全程将目光盯在配角身上。

扮演警察的张子贤,台词幽默,形象突出。

扮演公司老员工的代乐乐,自私加花痴的形象惟妙惟肖。

孟鹤堂和王戈更是让人觉得笑料百出。

更惊喜的是大鹏的父母扮演者腾格尔跟许娣,每每语出惊人,笑果满满。

就连孟非都很抢镜。

唯独缺乏特色亮点的,也就男女主了。

哪怕有段女警假扮医生秀了场格斗,

强行拉升大鹏“都市兵王”的形象,提升大鹏智商跟神秘感,也没什么作用。反而突兀感强烈,甚至跟一开始塑造的形象产生矛盾。

至于田雨,如果不加进入银行的设定,表现还是可以的,就是进去假装被击毙后,整部剧的出现了更大的败笔,把整部剧的刻意感显得更足。游戏还能读档重来?那还要努力通关干嘛?Bug逐渐增多,我也是在这里出戏的,前面还能看,这里就有点难受了。

3.强行升华主题,铺垫不够。

镜头在一开始给大鹏的性格做铺垫确实能塑造出一个做事爱较真的又被人忽视的小人物形象。

就连大鹏自己都给自己定性了,可是没有引发任何共鸣,有的只是场景的匆匆切换,强行固化人物形象之感。

众人在得知大鹏妹妹声带受伤后仍给哥哥支持鼓励时,受到感动那段。再到经理假死,众人纷纷维护支持大鹏那段。情感的转折承接,过渡得极不自然。

以至于最后大鹏对着镜头自白,升华主题时感觉就像在做报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