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美国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轻武器「一篇文章了解美国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的轻武器」
本文作者在《轻兵器》2005年第4期上半月刊发表的《CAR-15小传——从XM177到M4A1》一文中,曾对美军特种部队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初期所装备过的CAR-15卡宾枪做了简单介绍,限于当时所获得的资料,部分细节说得不够清楚。本文为作者寻到更丰富的资料后重新考证的结果——
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期间负责担任联军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贴身护卫的三角洲队员Timothy Griz L. Martin,竟然还在使用XM177E2,不知道这支枪有没有更换发射M855弹的枪管,或仍在使用M193弹
诞生多款型CAR-15
越南战争时期,美军的陆、海军特种部队装备了XM177E1与XM177E2短突击步枪,由于美国陆军没有看上这种武器,因此XM177系列并没有获得正式定型。越战结束后,美军特种部队装备的部分XM177系列也开始到寿命期限,但由于柯尔特公司已经不再生产这一型武器,于是特种部队一方面通过收集一些报废枪支上的可用零件作为其他还在使用的武器的备件,另一方面则开始采购柯尔特公司生产的653型卡宾枪。
1983年,当更换了新弹药的M16A2装备部队后,柯尔特公司也开始研制发射SS109/M855弹的新型卡宾枪。这种设计基本上就是把653型卡宾枪更换成采用M16A2膛线(缠距178mm)的枪管,并采用不同的部件搭配,推出了几种不同型号,其中比较有名的是720型、723型和727型这三种卡宾枪。而720型卡宾枪在几经试验和改进后,最终在1991年被正式定型为M4卡宾枪。但由于M4卡宾枪没有全自动射击功能,因此直到M4A1在1994年定型、1995年试装备之前,美军很多特种部队所使用的卡宾枪是柯尔特723型和727型。
但就和越战时期使用XM177系列一样,这些M16A2系卡宾枪一直未得到美军的“正式”定型和列装,而很多士兵也不会使用生产商给产品的命名称呼这些产品,所以依然把这些卡宾枪统称为CAR-15。
不同款型CAR-15之区别
有资料提到海豹突击队大概是在1988年开始接收727型卡宾枪,而三角洲突击队大概是从1989~1991年间陆续接收到723型卡宾枪。不过也有部分退役老兵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前三角洲队员拉里·韦克斯(Larry Vickers)就说过,他们在1988年下半年开始使用723型。但大致上,都是海豹突击队先装备727型,而三角洲则紧随其后开始装备723型,接着如游骑兵等不同单位也开始采用这些M16A2枪管型的CAR-15。
有一些资料中提到海豹突击队在1988年采用R0727,而不是Model 727。但后来笔者发现柯尔特公司大概是在1994年修改了产品型号的编码规则,步枪类产品由3位数字升为4位数字并加上“R”作为前缀,而原有的3位数字编号一律在前面加上一个“0”,因此才会有R0727的叫法。所以在1988~1989年时期,并没有R0723或R0727的叫法,只有Model 723和Model 727之称。另外,这个“0”有时会被误认为字母“O”,所以导致一些资料中误写作为RO723、RO727。
本质上,无论是723型还是727型,皆相当于720型的全自动型,也相当于653型的178mm缠距枪管型,但这些款型彼此之间还是稍有区别的。要分辨这几种卡宾枪,就需要先认识它们的上机匣特征。
图中为A1式上机匣,这是XM177、柯尔特653型的特征。其采用只有风偏调节功能的A1式照门,辅助推机柄为长形按钮,抛壳窗后方没有导壳板
图中为C7式上机匣,这是柯尔特723型的特征。其采用A1式照门,辅助推机柄改为圆形按钮,抛壳窗后方增加了导壳板
图为A2式上机匣,这是柯尔特727型的特征。其采用具有俯仰调节功能的A2式照门,辅助推机柄为圆形按钮,抛壳窗后方设有导壳板
早期的M16A1卡宾型(主要是XM177或柯尔特653型)的照门只有风偏调节功能,其一般被称为A1式照门,而辅助推机柄则是一个长形按钮,抛壳窗后方没有导壳板。这种上机匣也称为A1式上机匣。
这是1987年海豹突击队的照片,图中队员手持的是柯尔特653型
723型提把上的照门仍然采用A1式,辅助推机柄改为圆形按钮,同时在抛壳窗后方增加了导壳板。而这种机匣经常被统称为C7式上机匣(C7 Upper Receiver),这是因为由加拿大迪玛科公司所生产的C7步枪(在柯尔特的产品名录中被称为725型)便是采用了这种A1式照门、A2式上机匣的结构,而柯尔特公司自己所生产的型号,除了723型和733型卡宾枪外,就基本没有这种类型的上机匣了。
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队员手持C7步枪
至于727型与723型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提把上的照门增加了俯仰调节功能,即A2式照门。而后来的M4卡宾枪尽管其开展研制时间较早(所以称之为柯尔特720型),但定型时间比较晚,吸取了许多特种部队使用723型和727型的经验,因此最终定型时采用了727型的上机匣,即A2式上机匣。
这是1990年代初期使用柯尔特727型的海豹突击队队员,该枪采用A2式上机匣、M4式枪管
下面是一个区别A2式上机匣与C7式上机匣的例子。英军在198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同时购买了柯尔特生产的M16A2E3和加拿大生产的C7步枪,前者是M16A2的全自动出口型,外观上与普通M16A2完全一样。图中可见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队员手持的是使用C7式上机匣的步枪,这自然就是C7步枪,而另一张图是2000年在塞拉利昂拯救人质的“毛松香行动”(Operation Barras)中的SAS队员,前方队员手持的枪采用A2式上机匣,所以这是出口型M16A2E3。
笔者之所以要花费笔墨去说明A1式上机匣、C7式上机匣和A2式上机匣的区别,是因为从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美军特种部队所使用的CAR-15卡宾枪更换了几种不同类型的枪管,因此通过枪管特征去识别型号是不可靠的。
XM177E2和柯尔特653型所使用的枪管,其外露部分(指三角形准星座至枪口这一段)的外径为0.625英寸(约15.9mm),这与M16A1的外露部分枪管的外径是一样的。M16A2枪管的外露部分则加粗至0.730英寸(约18.5mm),但最初推出的M16A2枪管型卡宾枪无论是720型(XM4早期型)、723型,还是727型,虽然枪管内部是M16A2式的,但枪管外径仍然采用653型的0.625英寸细直径枪管。
2000年在塞拉利昂拯救人质的“毛松香行动”(Operation Barras)中的SAS队员,前方队员手持的枪采用A2式上机匣,所以这是出口型M16A2E3
可能是XM4项目在研制过程中,也在试验不同类型的枪管,其试验过程影响了一些使用单位(也可能是让这些单位去试用不同设计的枪管,为XM4项目提供反馈),于是这些单位就在订购的723型或727型上先后更换了两种类型的枪管。第一种是直接加粗至0.730英寸的粗直径枪管,第二种就是在这种粗直径枪管的中段部位,环切出一截0.625英寸外径的缩颈的M4式枪管。之所以这样改动,是因为M203榴弹发射器的前安装挂环,只能装在这样外径的枪管上,为了直接使用现役的寿命未到期的M203榴弹发射器,设计人员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加粗枪管的中段直接加工出一小段细直径的形状。
由于723型和727型都不是美军的制式装备,所以尽管给723型和727型更换这种可加装M203的缩颈形状枪管的做法比M4卡宾枪定型时间要早,但这种枪管在后来还是被称之为M4式枪管。需要注意的是,柯尔特只在美军特种部队所订购的723型和727型上才会安装M4式枪管,而出口的柯尔特723型和727型则仍然采用原本设计的细直径枪管,包括一些民用的半自动型号也是采用细直径枪管,所以当电影《黑鹰坠落》上映后,有不少民间用户另行购买M4式枪管装上去还原出电影中的道具形状。
1993年在索马里参与“哥特蛇行动”的美国陆军游骑兵士兵,他们手中的枪并不是M16A2,而是柯尔特727型(注意看A2式照门的特征)
因此,通过这些卡宾枪上机匣的细节,可以识别出723型与727型,甚至还能识别出M16A1枪管型的653型卡宾枪,因为在1980年代的海豹、绿色贝雷帽、三角洲、游骑兵等单位使用了不少653型卡宾枪,而1987年至1988年是替换A1式与A2式(上机匣)卡宾枪的年代,因此可能会存在混用的情况。
这是一张1993年在摩加迪沙上空拍摄的照片,照片中CAR-15的枪管是0.730英寸外径枪管,看不到M203安装缩颈,由于看不到上机匣,所以难以判断是723型还是727型
特种部队装备的CAR-15考证
目前通过已经曝光的照片判断,723型被发现是三角洲突击队在使用,727型则装备海豹、游骑兵等多个单位。而从1980年代未至1990年代初有关海豹的照片中便可以看到两种枪管型的727型:有一部分是没有缩颈的枪管,另一部分则是有缩颈的枪管。
此外,美军特种部队有时会在723型或727型上安装消声器,目前所发现的照片,枪上均安装OPS公司所生产的3RD消声器。这种消声器的外套管会向后延伸包裹住外露枪管,一直贴到三角形准星座前,因此安装这种消声器的14.5英寸(368mm)长度枪管卡宾枪很容易被误解成是枪管被截短至10英寸(254mm)左右。但实际上在后来的Mk.18 CQBR装备部队前,三角洲、海豹等特种部队极可能没有装备过733型卡宾枪(暂时未发现这样的证据,因为退役的三角洲队员从来只说他们那段时间装备的是723型,没有提过733型),只是因为外接的消声器容易产生误解。此外,这类消声器不同于后来的QD(快拆)消声器,不能直接安装到消焰器上,而是要先把消焰器拆除,才能安装消声器。
1991年“沙漠风暴”行动期间为联军总司令施瓦茨科普夫担任贴身护卫的三角洲队员。其卡宾枪的外形曾被误认为是M4,但其实就是柯尔特723型,图中右侧那名队员手中的723型安装了OPS 3RD消声器
所以,当发现安装有OPS 3RD消声器的CAR-15时,注意观察上机匣类型,就可以识别出是723型还是727型了。
1989年入侵巴拿马的“正义事业行动”中的三角洲队员。从图中枪管来看,似乎是细直径的枪管,图中左侧队员手中的枪安装了OPS 3RD消声器
14.5英寸(368mm)枪管的卡宾枪在安装了OPS 3RD消声器后很容易让人以为是10英寸(254mm)左右的短枪管型号。图中是民间玩家的民用枪,并非军方的723或727型
HEL E4A消声器内部结构图。由于未能找到OPS 3RD消声器的内部结构图,而该消声器与OPS 3RD消声器内部结构类似:消声碗都设置在前半段,后半段只是一个中空的套管,包裹着外露的枪管
当前流行的QD消声器不用拆卸消焰器便可直接安装,而且很少有向后延伸至三角形准星座的套管
当M4在1991年定型并开始试装备部队后,美军特种部队仍在使用非制式的723型和727型,直到1995年M4A1卡宾枪装备部队后才开始换装。特种兵之所以选购这一系列用作出口的非制式武器,是因为他们不喜欢M4卡宾枪的点射控制装置。首先,M4的点射控制装置设计不佳,如果在射击中过早松开扳机而只打出2发弹时,那么再扣动扳机时就只能打出1发弹;其次,特种部队也不喜欢在战斗中被限制射击枪弹的数目,一方面他们有信心控制住2~3发的短点射,另一方面在一些战斗情形中确实需要连发扫射。比如遇敌撤退时常用的“中央剥皮”战术(Center Peel,其实就是交替掩护的脱逃术,在国内曾被误称为“地狱火”战术)就需要轮流进行全自动射击。
事实上,这些特种作战单位坚持使用CAR-15,推动了M4A1的试验和定型。例如CAR-15的伸缩式枪托原本只有最长和最短两个固定位置,但不同身材的特种兵认为需要有适合自己的枪托底板到扳机距离【他们称之为最佳“Length of Pull(LOP)”】,特别是穿了防弹衣之后的最佳LOP会比不穿防弹衣时要更短一些才合适,于是他们会找修械员根据每个队员的需求在CAR-15的枪托缓冲管上钻上第三个伸缩长度的定位孔。正是他们这种使用反馈,才促成了最终定型的M4卡宾枪采用有4个固定位置的枪托,而后来更是发展到有6个固定位置。
《黑鹰坠落》中CAR-15装备之辨
考证柯尔特723型和727型,就不得不提及著名电影《黑鹰坠落》。
在历史上,“哥特蛇行动”中的三角洲队员所使用的CAR-15均为柯尔特723型,而游骑兵并不如电影中那样只装备了M16A2,同时也有一部分游骑兵装备有柯尔特727型。但在《黑鹰坠落》电影中,三角洲队员所使用的却是727型,而游骑兵只使用了M16A2,这是有两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导演需要普通观众能一眼就从画面上识别出三角洲与游骑兵,因此在装备上就必须有明 显区别,如果大家都拿着长得差不多的枪,观众要辨别角色理解剧情进度时,就会比较慢,对于一部剧情进展快节奏的电影来说是不合适的。
参与“哥特蛇行动”的三角洲队员使用723型卡宾枪,注意看C7式上机匣以及细直径枪管
另一名参与“哥特蛇行动”的三角洲队员,他的723型则安装了M4式枪管
参与“哥特蛇行动”的三角洲队员合照,红圈中的便是加里·戈登,图中可看出他的枪上安装了OPS 3RD消声器
那么,为什么不根据历史,让电影中的三角洲使用723型呢?这就是由第二个原因所导致的。这部电影中的这些道具枪,均是使用从危地马拉收购回来的退役M16A2出口型。游骑兵所用的M16A2最好改造,只要堵上枪管、换上自由式枪机去发射添加镁粉的影视专用空包弹就可以了。而三角洲队员所使用的723型则需要更换短枪管、短护手和伸缩托这样的外观改造。由于危地马拉采购的M16A2出口型是采用柯尔特生产的A2式上机匣,照门就是A2式样,并不是加拿大C7式上机匣,如果再要求道具师傅去改装瞄具就太麻烦了,所以干脆将就一下,反正绝大部分观众也看不出723型和727型的区别来,只知道这也是1993年美军特种部队实际所使用过的CAR-15就可以了。
《黑鹰坠落》电影中的三角洲队员所使用的CAR-15是柯尔特727型的造型,但其实是用M16A2改装而成的道具枪
《黑鹰坠落》电影中,加里·戈登手中的枪并非一度认为的安装消声器的柯尔特733型,而是安装了HEL E4A消声器的柯尔特727型
《黑鹰坠落》剧照,镜头中的枪看起来像XM177,但采用A2式上机匣,因为这也是一支用危地马拉军队退役的M16A2改装的道具枪
于是,在电影《黑鹰坠落》中的三角洲队员使用了历史上1993年游骑兵在索马里所使用过的727型卡宾枪。不过老实说,这部电影里不符合史实的细节也不少,不说时空穿越的Aimpoint Comp M2红点瞄准镜(实际使用Aimpoint 3000或5000),还有那些“黑鹰”牌子的战术背心也是早于它实际生产的年份,总之,赞助商“创造历史”。
这是一位民间用户的收藏品,从上到下分别为XM177E2、柯尔特723型(细直径枪管)、柯尔特727型(M4式枪管)和M4A1
这是另一位民间用户的收藏品,上面的是还原了历史上三角洲所使用的723型,下面的则是还原了电影中三角洲所使用的727型,均采用M4式枪管
另外,电影中的三角洲队员加里·戈登(Gary Gordon)所使用的727型上安装了一个看起来很长的消声器,笔者以前曾误认为电影中的道具是安装了消声器的柯尔特733型(733型未装备美军,其与723型的区别在于枪管长度,733型枪管更短,在当时被称作“冲锋枪”,即现今流行的短突击步枪——编者注),但其实这个造型是安装了HEL E4A消声器的727型。而根据历史照片,加里·戈登所使用的723型上安装的是前文提到的OPS 3RD消声器,至于HEL E4A消声器,也是美军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消声器(从越南战争时期就开始使用),这种消声器同样有一段向后延伸至三角形准星座的套管包裹住外露的枪管,因此整个消声器的造型看起来就特别长。
(原文发表于《轻兵器》2022年第4期,公众号文有删改)
重要通知!!!
2023年第3期《轻兵器》杂志已经上架!
诸多商品,待君挑选
编辑:丁涌强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有专业有态度的公众号,欢迎关注,领取你的最权威轻武器攻略
订阅数字版,将《轻兵器》随身携带
小轻优选图书、
官方文创打包带走
M16步枪的详细介绍
M16是美国军方给由阿玛莱特公司的AR-15发展而来的步枪家族所指定的代号。它是一支突击步枪,使用北约标准的5.56毫米口径弹药。M16曾经是自1967年以来美国陆军使用的主要步兵轻武器,也被北约15个虚郑知国家使用,更是同口径枪械中生产得最多的一个型号。M16是一支轻巧的5.56毫米口径步枪,具有通过导气管由高压气体直接推动枪机框操作启动的回转式枪机。它由钢,铝以及复合塑料制成。
M16主要分成三代。第一代是M16和M16A1,于1960年代装备,使用美军M193/M196子弹,能够以半自动或者全自动模式射击。第二代是M16A2,在1980年代开始服役,是用来发射比利时SS109子弹(北约5.56毫米口径标准弹药,美军制式M855/M856子弹)的。M16A2可以半自动射击,也可以以最多3发连发的点射射击方式来射击。射击模式是由枪支一侧的选择开关决定的。最后,M16A4成为21世纪初美伊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标准装备,也越来越多的取代了之前的M16A2。在美国军队中,M16A4与M4卡宾枪的结合使用仍在逐步取代现有的M16A2。M16A4具有配备护木的四个皮可汀尼滑轨,可以使用光学瞄准镜,夜视镜,激光瞄准器,握柄以及战术灯。
除了早期有一些毛病之外,M16逐渐成为了成熟而可靠的武器系统。它主要由柯尔特轻武器公司以及丛灶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制造,而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生产过其改型。其半自动版本AR-15,是由少数大生产商生产的,并加以许多细小的改进,从而美国流行的民用枪械之一。
M16的发展在差消1950年代由军方主导,1960年代在越南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实战测试。这导致在1964年M16正式被美国空军(USAF)采用。许多个M16的改进版本陆续进行了实战测试,成功的产生了M16A1。M16A1仅仅是基于M16应军方要求加上了一个复进助推器。它从1967年到1980年代一直都是美国陆军的主要步兵轻武器,直到被M16A2取代。M16A2如今反过来又被M16A4取代,后者采用了为M4卡宾枪开发的模块化“平顶”型机匣。该武器的最初版本仍然有库存,主要供留用,以及给国民警卫队以及美国空军使用。M16A3是M16A2的全自动改型,主要在美国海军中使用。
轻武器的发展史,有谁知道呀?
手枪发展史1手枪是单人使用的自卫武器,它能以其火力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手枪由于短小轻便,携带安全,能突然开火,一直被世界各国军队和警察,主要是指挥员、特种兵以及执法人员等大量使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枪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已经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现代手枪家族,并且性能和威力都有大幅度提高。因此,手枪的作用和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1.发展简史
手改姿枪出现的时代,说法大相径庭。一种说法是手枪出现在1540年,由意大利人造出了皮斯托亚手枪。另一种说法是,1419年,胡斯信徒在反对两吉斯蒙德的战争中使用了一种哨声短枪,手枪因此而得名。
从火器史来看,手枪大致经历的发展过程是:火门手枪—火绳手枪—转轮发火手枪—燧发手枪—击发手核汪绝枪—转轮手枪(又称左轮手枪)—自动手枪。但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手枪,实际上只包括击发手枪、左轮手枪和自动手枪。
手枪应用于军事领域,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叶。1544年,德国骑兵在伦特战斗中,对法军使用了单手转轮打火枪。随后法国也使用了相同的手枪骑兵。金属弹壳发明后,击发式手枪便出现了,其首要标志是美国人伊桑?艾伦设计了胡椒盒手枪,即多管旋转的击发手枪。接着,英国和欧洲大陆也开始生产此类胡椒盒手枪。但这种手枪较重,击锤抬起时影响瞄准,军用价值不大。
1835年,美国军人柯尔特发明了装有底火撞击与线膛枪管的左轮手枪,这是第一支真正成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左轮手枪。它作为武器在1861~1865年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得到迅速发展。1873年,柯尔特11.43mm后装式单动左轮手枪被美国陆军正式采用。同年,史密斯-韦森研制出新型斯柯菲德11.43mm左轮手枪。1909年,美国陆军又正式采用柯尔特11.43mm重型左轮手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使用了韦伯利11.6mm左轮手枪,俄国使用了纳甘M1895式7.62mm左轮手枪,意大利使用了M1889式10.35mm左轮手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英国还继续使用韦伯利11.6mm左轮手枪以及美国的9mm左轮手枪。由于左轮手枪对瞎火弹处理十分简便,安全可靠,所以至今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仍有使用。
1889年毛瑟手枪问世,确立了自动手枪结构原理。1893年,德国制造了第一支实用的博尔夏特7.63mm自动手枪。德国人卢格对该枪又进行了改进,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卢格手枪。卢格9mm手枪,从1908年起装备德国军队达30年之久。陵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自动手枪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的自动手枪,如美国的柯尔特M1911式及M1911A1式11.43mm手枪,比利时的勃朗宁9mm大威力手枪,苏联的托卡列夫TT33式7.62mm手枪,德国的华尔特7.65mm手枪,意大利的伯莱塔M1934式9mm手枪,奥地利的施泰尔9mm手枪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也研制了一些新型手枪,差不多都是自动手枪(自动装填手枪)。这些手枪主要有:捷克的M1975式手枪,法国的MAB PA15式手枪,德国的HK P9式手枪,意大利的伯莱塔M1951式手枪。70年代后,又出现了一些新手枪,如意大利的伯莱塔92F 9mm手枪,奥地利的格洛克17~23系列手枪,苏联的5.45mm小口径手枪等。从19世纪末自动手枪出现到现在,尽管手枪特别是近代手枪在技术上并没有重大的突破,但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包括手枪自动原理和结构的改进与发展,而且手枪的口径也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2.性能特点
手枪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军用手枪、警用手枪和运动用手枪;按用途可分为自卫手枪、战斗手枪(大威力手枪和冲锋手枪)和特种手枪(包括微声手枪和各种隐形手枪);按结构可分为自动手枪、左轮手枪和气动手枪(如运动手枪)。
与其他枪械比,手枪的主要特点是:
<1.质量小,体积小,满装枪弹手枪的总质量:军用手枪一般在1kg左右,警用手枪在800g左右,便于随身携带。
<2.枪管较短,口径多在7.62~11.43mm之间,也有采用小口径的,但大多采用9mm口径,适合于杀伤近距离内的有生目标。
<3.弹匣供弹,自动手枪弹匣容量大,多为6~12发,有的可达20发;左轮手枪则容弹量小,一般为5~6发。
<4.多采用半自动(单发)射击,但也有少数手枪(如冲锋手枪)采用全自动(连发)射击方式。前者战斗射速为30~40发/min,后者战斗射速高达120发/min左右。
<5.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大批量生产,成本低。手枪的不足之处是有效射程近,一般为50m左右,冲锋手枪的有效射程远些,但也不超过150m。由于冲锋手枪质量较大,连发精度差,火力不及冲锋枪,因此,尚未被广泛采用。
3.装备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装备的手枪的口径有5.45mm、7.62mm、7.63mm、7.65mm、9mm、0.380in、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径,大约有几十种型号。
美国和北约各国采用的是9mm、10mm、11.43mm和12.7mm等口径。装备的军用手枪主要有美国的M1911A1式11.43mm自动手枪、柯尔特11.43mm手枪和2000式9mm手枪,奥地利的格洛克17式9mm手枪,意大利的伯莱塔92F 9mm手枪等。装备的警用手枪主要有德国的HK P7M8/P7M13式9mm手枪和HK P9S式9mm手枪,瑞士的SIG P225式9mm手枪等。
前苏联和原华约各国采用的是7.62~7.65mm及9mm口径。装备的军用手枪有前苏联的托卡列夫7.62mm手枪、马卡洛夫9mm手枪,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61蝎式7.65mm冲锋手枪等,装备的警用手枪主要有前苏联的ПСM5.45mm手枪,前捷克斯洛伐克的M1975式9mm手枪等。
在世界各国装备的手枪中,口径最小的为5.45mm和0.22LR口径,口径最大的为12.7mm,尤以美国的M1911A1式11.43mm自动手枪装备时间最长,装备量最大。9mm口径自动手枪,因其后坐力小、射击稳定、弹着密集、弹匣容量大,目前为世界各国军队和警察广泛使用。
4.发展趋势
随着使用要求的变化,手枪也在不断发展。从目前看,主要的发展趋势是:
<1.重点发展双动手枪
从安全和减少手枪操作程序的角度出发,大力发展双动手枪,有的手枪甚至是三动,如韩国的DP-51式9mm手枪。这种手枪开火迅速,手枪意外落地也不会发生走火现象。
<2.大力发展进攻型手枪
进攻型手枪的概念是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于1990年11月提出的,它的目的是既作为士兵的自卫武器,又在长枪受损时充当进攻性武器使用,而且可用不同的枪弹,对付不同的对象。
<3.用冲锋手枪和小口径冲锋枪取代手枪
手枪由于弹匣容量小、射程近、故障率高限制了它的使用,因而有些国家提出用冲锋手枪甚至小口径冲锋枪取而代之。
<4.再度发展大口径手枪
美国M1911A1式11.43mm手枪虽已被9mm手枪取代,但1986年4月迈阿密枪战促使美国再度考虑大口径手枪的发展,如美国联邦调查局准备采用10mm口径手枪。
5.手枪趋于系列化和弹药通用化
目前手枪除统一弹药口径,使其通用化外,还通过变换枪管、复进簧、弹匣等部件发射多种完全不同的枪弹,以满足不同的需要。
展望未来,无论手枪如何发展,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会占居应有的位置。
◇鉴别手枪的表面涂层
要想判断二手枪的涂层是否是原来的,最好最科学的办法是了解手枪涂层的技术。我们知道手枪涂层的工艺有许多种,每个工厂在某个时期采用的技术都有不同。而后来涂层跟原厂相差极大。任何人都能够比较出来。因为枪店涂层,采用的都是单一一种工艺,不可能克意模仿某厂的涂层。这样如果我们手头有资料的话,很容易比较出来。
以上“最好”办法,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些麻烦,我这里评经验介绍一个窍门。枪的涂层磨损有三种情况:
1.机械摩擦痕迹,比如套筒轨道,这种磨损对辨别涂层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分析枪的射击数量;
2.携带磨损,这是枪的楞角部分在枪套衣服上的磨损,这种磨损位置固定;
3.撞击磨损,枪如果真正作为武器使用,一定会出现撞击磨损。无论你多么小心,枪总会跟金属物品碰撞,如撞上其他武器、石头墙、金属柱,汽车门,金属工具等等。这种碰撞的痕迹没有规则和具体位置,往往在枪的表面。如果枪身出现瘪坑,划钩形状,然而表面涂层完好,就说明涂层是在碰撞之后涂上去的。
查看的时候,仔细观察枪的金属表面,多数重新涂装的枪都能够看出来。
世界轻武器集锦 - 机枪发展史
机枪原是步兵自动武器的一个笼统称呼。这种武器的供弹、进膛、击发、抽壳、抛壳和装填的一次循环完全是自动的。由于现代步枪也是自动的,因此机枪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安置在两脚架或三脚架上射击。机枪的口径一般在l5mm以下,通常是弹链或弹鼓供弹.具有较长的持续射击能力。
现代机枪一般有轻机枪、重机枪、通用机枪,坦克机枪、坦克并列机枪、航空机枪、大口径机枪等。
据史料记载,首次出现的机枪叫蒙蒂尼机枪,据说是-个叫伐商的比利时上尉于185l年设计的,山蒙蒂尼工厂监制,定名为 ‘Mitrailleuse‘,即机枪。该枪是用手动曲柄操纵25个击发装置进行击发的第一挺机枪,在1870/1871年的普法战争中曾被法军所使用。手动击发的第二挺机枪是美国著名机枪发明家加特林设计的。他1861年发明,1865年作了改进,1866年把枪提供给美国陆军使用。英国政府l870年对这挺枪进行了对比试验,证明其比第一挺机枪性能优越。于是,在英格兰建厂生产加特林机枪。与此同时,俄国政府也买了加特林机枪,更名为戈洛夫机枪,
上述机枪均属于外力推动的机枪.真正靠自身驱动的第一挺机枪是美国人海勒姆.S.马克沁(Maxim,Hiram Stvens,1840-1916年)发明的。1885年,他设计一种单管枪,利用枪管的后坐能进行装填发射等动作。1887年,他首次公开展出此枪。1888年11月21日,英军在进攻冈比亚的一个部落时,第一次使用了马克沁机枪。1590年,该枪曾引销奥地利、英国、德国、意大利、俄国和瑞士等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得到了普遍运用。自此以后,世界各国军队都装备了马克沁机枪。英国改进的马克沁机枪定名为7.7mm维克斯机枪,英军于1912年开始列装,一直到1968年才撤装。
1909年,德军提出使用轻型马克沁的要求,主要想用在飞机上。这挺枪由海涅曼设计成功,定名为‘派拉贝鲁姆‘(Parabellum是个拉丁语,亦即‘si vis Pacem Para bellum‘,其意是‘如果你渴望和平,就得准备战争‘)1911年投产。这可说是航空机枪的鼻祖。
在马克沁机枪出现后几年,美国著名的枪械设计家约确·M·勃朗宁 (Browning,JohnMoses,1855一1926年)于1890年也发明一种机枪,交给柯尔特公司,1892—1893年进行了试验,美军于1895年正式采用,这是美军首次装备自动机枪。这挺枪是导气式自动武器的元勋。
还有一个奥地利军队的上尉柯列克,也搞出了一个导气式机枪方案,1893年出售给巴黎的哈其开斯公司。法兰西军队1897年来用这挺机枪,这就是有名的哈其开斯机枪。1904年日本军队曾使用此枪打过俄国人.
另有一种着名的机枪是丹麦骑兵l902年使用的轻型枪管短后坐机枪,型号叫¨麦德森‘全世界曾有3个国家使用它。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对机枪机动性的重视,真正的轻机枪也应运而生。其中最典型的是美国勃朗宁M1918AR。此后近30年间,各国都研制了不少轻机枪。如捷克的ZB26,英国的布仑等着名的轻机枪,在此期间,原西德首创了两用机枪MG34。
MG34两用机枪的优点迅速为各国军队所认识,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研制的机枪都是两用机枪,也叫通用机枪,如比利时的FNMAG、原西德的MG3、美国的M60、捷克的VZ59、原苏联的PK,PKM等。它们发射的主要是两种弹:7.62x5lmm和7.62x54mm。由于这类枪弹威力大,枪管散热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两用机枪的火力一般都比不上老式重机枪。
目前,通用机枪的含义已不仅指轻、重两用功能,而且还指携行和上车两种机动方式。例如北约和美国,它们的通用机枪既能利用三脚架,在地面实施火力支援,也可以作为车载武器使用。
随着小口径步枪的发展,小口径班用机枪也应运而生。在北约小口径步枪选型后,比利时的FN MinimI(米尼米)、原苏联的RPK一74、奥地利的AUG、英国的L86A1等著名的小口径班用轻机枪相继问世。关于大口径机枪二次大战中它曾是有效的防低空武器,但是,随着飞机的不断发展以及小高炮和防低空导弹的大量使用,大口径机枪已由以高射为主变为以平射为主。国外大多用作坦克并列机枪或装甲车载机枪,有的也支在地面,主要目标是打轻型装甲车辆。70年代以来,各国在研制新型大口径机枪的同时,更加重视新型弹药的开发和对老枪的改造。新型大口径机枪中最有名的原苏联的l2.7mmNSv,它设计新顿,工艺很好,装在T—72等新型坦克上作坦克机枪。弹药的开发主要是提高性能,因此出现了诸如瑞典的罗福斯多用途弹之类集穿、爆、燃于一身的新型大口径枪弹。对旧枪的改进主要围绕快速更换枪管问题,还有的设法改进枪架,以便进一步提高大口径机枪的勤务性能和使用性能。
除了上述各种机枪外,还有航空机枪,它们是随同飞机一起发展起来的。原先,因在飞机上的安装位置与使用方法不同。航空机枪分为固定式和回转式两种。一般来说,单人执行战斗任务的飞机上使用固定式机枪,执行侦察如轰炸任务的飞机上使用回转式机枪。大多数航空机枪是普通机枪的变型枪,如美军武装直升机上的7.62mmM60C就是M60的变型枪。
http://bk.jhrx.cn/05/book/193003.html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