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龙俱乐部》(小神龙俱乐部简介)
说起以前那个手机只能打电话、个人电脑尚未普及的年代,看动画的方式全是在电视机上。
一家人扎在电视机前,时不时还要跟爸妈抢着遥控器,每晚放学回家为了准时收看动画,忘记吃饭、做作业都是常有的事。
跟现在不同,那时候电视播出的动画可丰富了,想看国产动画的可以去看大家最爱的《动画城》和《大风车》,或者直接转到央视少儿频道。
而想看日本动画则可以去看翡翠台和星空卫视,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地方电台,那时电视上播出的日漫作品还是挺多的。
而若是喜欢看欧美动画的朋友们,则会专门去收看《小神龙俱乐部》。
《小神龙俱乐部》,原是一档由美国广播公司ABC在1994年创办的儿童娱乐节目,两年后该公司被迪士尼收购,由此成为了迪士尼面向中国内地的唯一授权节目。
该节目曾在约40多家地方电视台每天的中午、下午或傍晚时分播出,因为是美国公司创办的节目,故节目放送的动画也多为美国动画,这在当时日本动画盛行的年代里可谓独树一帜。
1997年推出的迪士尼动画《下课后》,故事围绕在一群性格、身份迥异的学生们,专门讲述那些千奇百怪的课间日常,其情节脑洞大开。
说起那些角色,我依然能记得他们的名字和人设,比如满脑子都是主意的领军人物提杰,擅长打篮球的文斯,性格不输男生的侠义女生史比娜莉,肥胖且特别爱吃的麦奇,爱搞发明的天才少女葛莉琴,以及性格胆小有着军人世家的古斯。
还有《彭彭丁满历险记》,作为从迪士尼著名动画电影《狮子王》脱颖而出的一对活宝,彭彭和丁满在自己的专属剧集里会有更多有趣新奇的冒险旅程,从非洲丛林,到北美洲、欧亚大陆等地,为大家带来笑声。
不仅如此,那些原作中的老朋友也偶尔会出来露面,同时还会有新朋友加盟。
接着是《鬼马小精灵》,过去一提到鬼,大家的印象都是觉得很恐怖、很吓人,没少给咱们留下过童年阴影,但唯独这只名叫“卡斯珀”的鬼却是一个例外。
他不仅样子长得可爱,而且也不像自己的三个叔叔那样喜欢到处吓人,对谁都非常友善,但很多人一见到他就跟我们见到鬼一样吓得飞快逃离,这让他感到非常苦恼。
但也不是所有人见了他都会害怕,有一次他与一位放羊的小女孩就相处得很融洽,在故事结局还帮忙吓跑了想抓走小羊的大灰狼。
除此之外,还有《星际恐龙》和《马丁的早晨》。前者讲述一群穿越时空的恐龙,霸天龙、剑背龙等,利用高科技手段对抗反派的故事。在前些年,该动画甚至还被制作成表情包,在网上疯狂。
而《马丁的早晨》则讲述了男主人公马丁,每天起来都会面对不一样的世界的新奇故事。它的那首主题曲“马丁马丁,每个早晨你醒来”,至今也是朗朗上口的存在。
值得一提,这可是中法合拍的哦。
但好景不长的是,随着2006年出台的有关规定,禁止电视频道在黄金时段(下午五点到晚上八点)播出国外动画,从那以后《小神龙》就开始改为播放国产动画。
值得一提,该节目还制作过一部同样是校园题材的情景喜剧《课间好时光》,有真人和动画两个版本,内容全部取材于中学生课间生活的种种热门话题,每集故事独立成章。
老实说,就算放在今天,这部情景剧可比电视上放的那些青春向的电视剧要好看得多了。
动画是小神龙的主要节目内容,但小神龙的节目内容可不只有动画,还有之前提到过的尼尔叔叔主持的《艺术创想》。
这个节目最大的看点不在于“艺术”,而在于“创想”。
它专门为观众展示如何使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来制作各种好看的小工艺品,或者是一些别出心裁的绘画技巧,尼尔叔叔的每一次露面总是能带给大家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到现在还记得节目中会用到的三大神器---废报纸、透明胶带、白乳胶,特别是白乳胶,那就是尼尔叔叔用来注入灵魂的重要物品,也是所有想动手试试的小伙伴们执念最深的东西。
除此之外,尼尔叔叔还会在每一集用各种大小物件在空地上摆出一幅巨大的画作,每次不到最后都猜不出是啥东西。
小神龙的栏目组曾经更换过好几代主持人,其中大家熟悉的和主持时间最久的便是迟帅哥哥,1998年至1999年与胡可第一次主持节目,隔了一年后又主持了八年之间,与他搭档最久的人是吕昀姐姐。
顺便补充一点,迟帅在之后也参演了《回家的诱惑》,这样一部收视率爆炸,且直至今依然为鬼畜大佬痴迷的都市剧。
自节目开播的十几年来,《小神龙俱乐部》不仅在青少年观众中拥有极高的影响力,更赢得了众多家长和成年观众的喜爱,假如这档节目能一直播下去,再过两年就会迎来30周岁了。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这只绿色的恐龙实际上只“活”到了25岁,也就是在2019年年初就停播了,而那些出现在电视节目上的熟悉画面也随之被一同被埋没在信息的洪流中。
节目停播肯定有个原因,但遗憾的是,直至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答案,相关的猜测也从未停止......
不过,就算《小神龙》依然还在播出也好,我想以前那种感觉也早已不存在了。
而且那时候,网上的游戏产品也多了起来,玩游戏的时间也比看动画更长,随着长大,那些陪伴我们成长的节目就这么淡出了视野,尽管后来还想重新打开电视来回味一下,结果发现感觉已经变了。
最主要的一个外在因素是,2006年的黄金时段规定,从那时开始电视上国外动画的出现频率开始减少,据说国产动画与进口动画的播出比例被调整为7∶3。
不仅国外动画播放次数少了,连国产动画也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也就是家长们所谓的“要求”,无形把国产动画往更低龄的方向推去,使得很长一段时间,电视上的动画角色基本都是羊、熊、猪这三种动物,想多看一点别的作品都难。
具体表现就是---后来电视上的国产动画越来越单调、低龄,曾经类似《哪吒传奇》、《虹猫蓝兔七侠传》、《超兽武装》、《神厨小福贵》等优秀的国产动画开始变少,直至消失。
这只是局政策影响下的现象之一,与此同时全国的少儿节目也都不约而同地受到了约束,动画的选择和引进开始变得小心谨慎,好作品的供应量不足,节目看点自然就少了。
其次互联网的崛起,也开始瓜分国内动画市场,再加上对境外动画的限制只停留在电视台,当年的互联网可是“法外之地”。在这种时代环境下,大量用户都选择离开电视转去网络观看动画。
没了优质动画供应,青少年也都跑去网上看,电视少儿节目仅剩的观众也就只有暂时不会使用手机电脑的幼儿群体,而为了保证电视的收视率只能不断往低龄化方向靠拢,新的内容越来越变味,这也就进一步劝退了青少年受众。
政策、时代、环境等多方面的作用,让电视少儿节目的生存土壤不断缩小,最终,各大地方卫视基本看不到少儿节目的踪影了,能活下来的也都不再是我们过去认识的那些节目了。
就比如陪伴了我们整个童年的《动画城》,在2010年就已经宣布停播,并且宣布改为《第一动画乐园》,只有《大风车》是从央视综合频道改为在央视少儿频道继续播出。
所以,当我们长大后想再去回顾时,却发现那些陪伴我们记忆的节目要么消失了,要么完全变味了。
我想这恐怕也是《小神龙俱乐部》会莫名停播的根本原因吧?没人看电视,也没有好的动画提供,同样的,这也可能是央视少儿频道变成现在这副没落模样的原因。
简单点来说,曾经看着这些节目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开始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有了更多的新见解,而那些负责电视节目的大人们,却没有像我们这样跟上新时代的步伐,而是选择固步自封。
《小神龙俱乐部》的停播虽然让人惋惜,但从娱乐媒介的演变历程来说,这也是一种必然的事情。
每一档娱乐节目的诞生都有它独属的时代背景,像以前网络不发达,大家的娱乐方式只有看电视,只要有一档内容够丰富够有趣的节目,我们就可以看上好长时间。
但现在,娱乐手段变丰富了,选择变多了,也更便捷了,相比之下电视节目就没什么吸引力了,就算没有政策影响,停播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就连创意无限的尼尔叔叔都会有灵感枯竭的一天,而最终不得不停播《艺术创想》,更何况那些我们熟悉的少儿节目呢?
已经过去的事物就让它过去吧,让那段属于小神龙和那些少儿节目的快乐时光永远镌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时不时和网上的小伙伴们一起重温下,怀念下,这样子或许要比让它继续播放要好得多吧?
你怎么看90年代的《小神龙俱乐部》?
每天18点,刚放学的小学生们一定会慌不择路的落荒而逃,一路直奔回家,因为他们要准时收看《小神龙俱乐部》播放的动画片。
90年代,在那个夏令时冬令时还要调表的时代,在周末还需要分大礼拜和小礼拜的时代,《小神龙俱乐部》为什么这么惹人喜爱呢?
在《小神龙》之前播放的都是以国外动画片为主,《希瑞公主》、《聪明的一休》、《花仙子》、《巴巴爸爸》、《鼹鼠的故事》,有的来自日本,有的甚至来自东欧国家捷克斯洛伐克。那么什么时候可以看到自己的动画节目呢?
《小神龙俱乐部》就这样顺势而出了。
不过他真的是国产吗?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国产动画开始播出是到2006年才开始的。
而且,《小神龙俱乐部》是美国迪士尼公司制作并运营的节目,早期播放的大部分都是美式动画,让90年代小朋友最记忆犹新的有三部作品《汤姆历险记》、《恐龙丹佛》。
《汤姆历险记》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汤姆的少年,因为父母早逝,从此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放养生活
当时的小朋友特别羡慕汤姆的这种生活,但是每当在教室看向窗外的时候,总会有老师、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大队长等人透过窗户射来令人心里发毛的目光。
另外,这部动画改编自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导演是日本人齐藤浩史,也是能流传的一个原因。
《恐龙丹佛》则更加有趣,主角是一只跨越时光在现代复活的小恐龙,90年代的小朋友们第一次领略到动画片中的穿越乐趣
而且这部动画的音乐也朗朗上口,等灯,灯瞪灯灯灯,等灯灯灯灯灯灯等灯灯灯!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要说是——《忍者神龟》
在纽约的下水道里生活着4只忍者神龟: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爱因斯坦和拉斐尔,他们担负着正义的角色,惩恶扬善,他们的老师则是巨型老鼠斯普林特。
忍者神龟的故事不用多做介绍。
知道了美式动画和迪士尼创作的《小神龙俱乐部》之后,你是不是依然喜欢他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