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文字版「红高粱高粱红散文」
“秫秫红,
谷子黄,
葵花朵朵向太阳。
大豆圆,
棉花白,
芝麻、花生堆满场。
……”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初中毕业回村参加生产队劳动时期写的一首打油诗,描述田野里庄稼成熟季节五彩斑斓的丰收景象。
这首打油诗和我的一篇名为《红高粱之歌》的小说,先后发表在我们县的刊物《革命文艺》上。——这是我最早变成铅字的稚嫩得不能再稚嫩的作品。
见笑了!一段难登大雅之堂的顺口溜儿,而且对现实多有美化。
但是,“秫秫红”一句,却没有任何夸饰,是实实在在的客观描述。秫秫就是个“红”嘛,红得恣肆,红得酣畅,红得快意。
秫秫,是我家乡豫东方言,普通话叫高粱。——张艺谋电影《红高粱》中的高粱,高粱酒的高粱。
生产队时期,在我家乡广袤无垠的大平原上,高粱绝对是靓丽无比的壮美风景。那时,各个生产队都种植高粱,你几十亩,他几十亩。登高远望,一块一块的高粱地连在一起,仿佛海洋一般,森林一般。青纱帐,高粱海;青纱帐,高粱林。高粱熟了。高粱红了。高粱穗子又长又圆又大,铺天盖地的青纱帐上面就像点燃起无数火把,是一片火海一片火林了。那个红哎,红艳艳,红彤彤,映红了初秋的天空。
农人们的脸,也都红了——被红红的高粱染红了。
被红高粱染红脸的农人们,开始收获红高粱的果实了。
“立秋”刚过,正是“三伏”烈日炎威正炽的时候。头顶太阳毒辣辣,脚下暑热似蒸笼,在密不透风的高粱地里,即使什么也不干,都会使人汗流浃背。
当时,有人总结出“四大凉快”地方——“秫秫地头,厨房门口,树凉荫下,坑塘水中。”树凉荫下歇息,坑塘水中洗澡,自然凉快,这大家都有体验。而“秫秫地头”和“厨房门口”,是说高粱地里干活儿和厨房做饭,热得让人受不了,若到高粱地头和厨房门口一站,哪怕无风,也让人感觉凉快——有风那就更凉快了。
高粱地里干活儿,不说累,单说热,就让人感到苦不堪言。
收获高粱,第一步是“砍”。
砍高粱是青壮年男子的活儿,要有力气,还要眼准手稳。左手揽高粱,右手握镢头,瞅准了,用力扬起镢头。镢头入土,不浅不深。“咔”一声,镢头落处,高粱根与土分离。“咔、咔”一阵声响,“唰啦啦”高粱倒下一片。
接下来,就是扦高粱穗子。这工作由妇女去做。妇女腰肢灵活,手快手巧。左手持高粱穗子,右手握扦刀子,在你还没有看到她怎么用力的时候,高粱穗子就已经被从高粱杆上扦下来了。
二十多个青壮年男子在前面“砍”,十多个妇女紧随其后“扦”,再其后是几个老汉“捆”——用踩扁踩软了的细高粱杆把高粱穗子捆成捆儿。
当然,还有专人用架子车往打谷场里运送高粱穗子。
生产队这劳动场面,是不是有点儿像工厂生产流水线?井然有序,有条不紊。而且,热闹热烈,红红火火。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大家有说有笑,且不断有人插科打诨。说能话笑话荤话玩笑话,招致别人反击笑骂。欢闹得像在戏台子上唱大戏。
笑语欢闹,似乎冲淡了热与累。欢笑声,伴随着一片镢头撞击高粱的“咔、咔”脆响,和着路边杨树、柳树上知了的鸣叫,组成了一支乡村特有的田野交响曲。
劳动,创造物质财富。
劳动,创造精神快乐。
生活在那个还很贫穷的艰苦年代,人们精神却很高昂,满怀理想和希望,痛并快乐着。
正因为如此。经风雨,见彩虹;历寒冬,迎春光。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向好,社会逐步发展,富足兴旺,繁荣昌盛。
好,不多发感慨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继续说红高粱。
高粱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种植历史了。
虽然高粱吃起来口感不如小麦、大米、谷子、豆子等,但在当时高粱产量还算可以,亩产可达三、四百斤。小麦被称为细粮,然而小麦产量太低——亩产一百多斤。从满足填饱肚子上来讲,种植高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高粱不好吃,可是比起“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红薯来,还是胜过许多。那时候,对我来说,能吃上顿高粱面窝头儿,或者喝上碗高粱面做的香醋、蒜泥调味的”蝌蚪”儿,就是改善生活了。
高粱还可以做牲畜饲料,还可以制糖,还可以造酒——我国许多名酒都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
高粱全身都是宝。
高粱脱掉高粱粒儿之后,用铁锨刮下来的高粱壳儿是酿酒酿醋的好辅料——其后成为酒糟醋糟。而酒糟醋糟又是很好的鸡、鸭、猪饲料。
高粱穗子去除粒儿、壳儿,剩下的叫高粱毛子。高粱毛子扎成把儿,就成为了厨房用的炊帚和扫地用的条帚。
高粱杆儿最上面较细长的一节,叫高粱筳子。高粱筳子可以制作成排子、篦子、锅盖、馍筐、托盘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高粱杆儿织成箔,铺床、夹墙、盖房、囤粮……
高粱杆儿剖开碾轧去叶去瓤就是篾子——我们叫弥子。用高粱篾子编成席子、篓子、茓子、斗篷等,既经济又实用。
就说高粱叶子吧,不仅可以养牛养羊,还可以编织成蓑衣、囤子、床垫、坐垫。
即使是高粱疙瘩根子,和制作高粱篾子刮下来的高粱瓤子,也供人们做柴烧火取暖蒸馍煮饭呢。
高粱,可谓牺牲自己,服务万家。
高粱红,红高粱。高粱不是”高大上”。但高粱卑微而不自卑,奉献而不骄矜。
红高粱,高粱红。高粱不随波逐流,不媚俗跟风。高粱就是高粱。高粱不会改变,一直在做普普通通的自己。
魏巍描写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这是对战士的赞美,也是对红高粱的赞美啊!
现在,高粱种植少了。
在我家乡,多年来很少见到高粱了。
然而,高粱在我心里,却是难以忘怀。
红高粱,高粱红。
更有那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红遍的高粱,红得淳朴,红得通透。
红高粱的红,是自然,是本色。
红高粱的本色是“红”——不论何时何地,都是一个样儿。
比如,公仆就是公仆,而不会高高在上作威作福。
比如,战士就是战士,而不会战场胆怯退缩畏首畏尾。
再比如,爱国者就是爱国者,而不会背祖叛宗崇洋媚外奴颜婢膝无脊无骨。
最后,说说我们普通人。普普通通老百姓,安分守己做好人。
做个好人,做个纯朴善良的人,乃做人之根本也。
好人就是好人——正如,红高粱就是红高粱。
红高粱,高粱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