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反战海战电影「1969年的日本反战片啊海军的故事」

时间:2023-04-11 00:13:11阅读:4963
1888年,日本海军兵学校,由东京迁往它的命运之地,江田岛。江田岛这个名字,也将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内,搅动整片大洋。江田岛位于日本广岛县内,拥抱濑户内海,与日本当时的主要军港,吴港,隔海相望。在明治维新时…

1888年,日本海军兵学校,由东京迁往它的命运之地,江田岛。江田岛这个名字,也将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内,搅动整片大洋。

江田岛位于日本广岛县内,拥抱濑户内海,与日本当时的主要军港,吴港,隔海相望。在明治维新时代,日本全国上下都给予了这个学校以极大的期待。

根据海军学英国的方针,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号称,教学楼的每个块红砖都是从万里之外的。英国运输而来的,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效仿英国。

此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防止海军军官堕落。在江田岛学校周边的数公里之内也有规定,不能开设任何娱乐场所。

不过嘛,估计当时这座学校里面的所有人,做梦都想不到将来竟然会以聋哑学校的形式,在中国网络上爆红。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也系统性的看了一遍啊!

海军,这部诞生于1969的年老片儿。片中的主角并不是老大哥森下下士,而是说话让人听不见的平田一郎。

平田家境贫寒,因为免学费才报的江田岛海军兵学校,在老家有相依为命的老母亲和老相好。地主家的闺女,以及一个发小,本多。

在初中毕业后,平田去了海军,本多去了陆军。之后他的同学,来自东京佛的片山新泰罗,发现平田实际上已经被一高所录取。

所谓一高,即旧日本的第一高等学校。听这名字就知道肯定是个不赖的学校,而且根据片中平田的自述,他的目标是当一个政治家而不是军人。

因此平田试图放弃海兵,转而去一高学习,但是被上司无情回绝。此时,失落的平田开始抵触在江田岛的学习。

当天夜晚,四年级学生森下下士,找到了他,并且让他劈开双腿,接受教育。

由于这部片子里面有大量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美化,所以我有理由认为,可能在最初的设计中,这里的森下下士是打算使用精神注入棒,来使平田恢复精神的。

至于精神注入棒是啥,大家可以自行百度相关词汇,总之在就日本海军,体罚是非常常见的。

甚至为了取得胜利,日本军官还不惜让士兵服用觉醒剂,来达到作战目的,至于影片中描述的健康,向上,积极的江田岛。

估计只能存在于少部分昭和男儿的梦乡里吧,此外江田岛的洗脑功力也不一般,起初抵触军事学习的平田。在入学之后不久能成了真正的海军马鹿,不仅完全效忠于天皇和海军,甚至在其母亲病危的时候,都拒绝回家。并表示自己已经把自己托付给了国家,而更可气的是。

电影中对于这段描写完全没有任何反思的意味,反而为平田的军国主义行为暗加赞赏,不过对于昭和男儿的命运及反思,影片中也不是没有提及。

不过嘛,这种负面的东西,自然只能出现在陆军马鹿的身上。在电影里的缩影就是平田的好友本多,本多加入了陆军,所在部队还因参与了226事变而被压制。226事变的初衷是昭和维新,大量士兵和底层军官出于对财阀和上层贵族的不满,而发起暴动,试图改变日本。

不过嘛,此时的日本可谓是相当奇葩。天皇之下,负责具体政务执行的是首相为首的内阁,而内阁大臣们的出身、派系、诉求等等错综复杂。常常因为内部的利益冲突就被迫解散。根据帝国宪法,日本军部由陆军、海军两省和陆军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组成,其军事诉求可以直接上达天皇,要求圣裁,而不必经过内阁。

因此,日本军队的行动实际上就是将军和提督与天皇直接商讨的结果,和那些官僚政客关系不大。更要命的是,1936年后的日本实行的是陆海军大臣现役武官制度,这项制度的意思是日本内阁中的陆海军大臣,必须由陆海军的现任将领来担任。

所以,如果说,陆海军大臣对内阁感到不满,就可以选择向天皇辞职,而迟迟不推出继任者。那么内阁里的陆军或海军大臣就会空置,内阁阁员一旦缺位,且无人填补,这届内阁就必须总辞职或者解散。

所以,日本的高级将领,或者说军部,就可以此要挟内阁。

这个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1900的山县有朋内阁,后来尝到苦果后 山本权兵卫将它废除

而二二六之后 这个制度又得以恢复。

此外226事变,导致了有限的几个有远见的日本政治家和将领被草率的枪杀,幸免于难者,也趋于保守,不敢在这个日趋疯狂的国度发表太多的看法。

日本下克上的风潮进一步扩大化的同时,也让整个政坛变得更加狂热,激进,这为日后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接着说回本多,作为226事变参与部队,本多没有像平田那样受到高层的赏识。反而越发不如意,后因刺杀山本五十六上了名单,而且在东京的一次与平田的偶然相遇之后。竟然发现自己的青梅竹马曾经订婚的阿信,竟然在东京歌舞伎町从事服务行业,小姐姐也因为无法面对本多而自杀。

本多自己也悲痛欲绝,之后本多回到部队,来到了所罗门群岛,参与了著名的瓜达尔卡纳战役。

即使抛去米国的优势火力在各个方面的打击,此战,也堪称地狱,瓜达尔卡纳。是一个曾经无人问津的蛮荒岛屿,此战的美国指挥官范德戈福利特就表示,再来之前自己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个岛屿的存在。

岛上的环境更是要命,以至于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在1908到访此地后写道:“如果我是国王,惩罚敌人最严厉的方法就是将他放逐到那个鬼地方去!”

而在美国海陆空立体的打压之下,此时的日本海军可能还能对抗,但是日本的运输力量已经严重不足。为了运输并且保障在瓜岛的3万日军,日本的运输船基本都是开足马力。但是即使这样,也只能保证陆军们勉强活着而已。

此时电影中本多的境况不言自明,吃不饱饭已经是正常现象,在与平田的最后一次相遇中。本多在海军精锐平田的屋内,终于吃上了久违的白米饭,不过相聚是短暂的,本多留下了一支钢笔作为诀别的纪念之后,自己的身影消失在了热带丛林之中。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自幼贫寒,在抗争之后一路沉沦,青梅竹马沦落到风月场合,自己在世界另一头的荒岛,在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与强大的敌人进行着一场根本赢不了的战斗。

最后化为丛林中的尘埃,至于日本,无论是前线的士兵还是后方艰苦生活的平民,估计没人有时间考虑本多的事情吧,可能这就是昭和男儿吧。

昭和日本,财阀贵族垄断大量财富。

底层女孩,只能靠卖身帮助家庭继续生活;

底层男性,只能去注定失败的战争中;

燃烧自己的一切,那么让我们回到海军,在电影中登场的军官代表如刚野教官井上成美, 山本五十六等。

都极其重视航母和海军航空兵建设,但实际上日本海军内部的主流声音依旧是大舰巨炮主义,这在剧中只有平田积极响应教官的思路可以看出,对于他们来说,更大的舰体和更强的舰炮才是战争的最佳利器,而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的最终产物便是鼎鼎大名的带和旅馆。

此外,日本还非常不重视海军航空兵的教育和培训,在奇袭珍珠港之后,发出虎虎虎信号的。绿卡持有者,渊田美津雄曾经建议,把第一航空战队的部分精锐飞行员送到海军学校中,继续培训后续的海军航空人才。

但是短视的日本海军,没有同意这一请求,可能也是因为精兵政策之下。日本也仅有这么点航空兵能够在对美作战中占据上风了。

不过,无论如何,这一决定导致了在第一航空战队覆灭之后,日本的后续飞行员,不复当年之勇,实力不可避免的快速下滑。仅有的几个王牌,例如电影中的平田一郎,也在美国铺天盖地的飞机和老鸟攻势之下,节节后退。

作为1943年为数不多的王牌,平田也被调到拉包尔航空队服役。对了,值得一说的是老大哥森下下士,在珍珠港之前就已经死于航空事故,天尊杨戬和片山新泰罗在毕业后也没有出现过,应该也是在暗示他们已经阵亡。

在另一个所谓的反战电影永远的零中,曾经用海军最后的精锐,来形容拉包尔航空队。根据日本的作战计划,如果每场战役都非常顺利的胜利,战局不是走向美国,而是走向新西兰。通过彻底切断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联系,将美国人的活动半径压缩到夏威夷周边,提高美国后续作战的难度,进而迫使美国放弃与日本的敌对。

所以说作为通往澳大利亚的关键节点,所罗门群岛,对于中途岛惨败后的日本来说,完全不容有失。

所以联合舰队也是倾尽所有,而整个系列战事,也确实发挥出来了日本海军的实力。但是技术上工业上的差距,已经是无法用战术和战略弥补得了。

在电影中平田等人,不止一次的抱怨,飞机不足,燃油不足的问题,却无济于事,报告也是石沉大海。此时的日本全国,一个月也就能造90架飞机而已。

这种情况下,只有一招能帮助帝国起死回生,那就是谎报军功。在所罗门群岛一系列的战役中,日军自称击落美国飞机1000余架,航母四艘,极大地鼓舞了山本五十六,和日本全国人民的士气。

也正是这些战报让山本误以为美国的攻势已经被化解,所以出现了电影里面的山本遇袭一幕。平田作为王牌飞行员护航,在击落数架美国飞机之后,终因寡不敌众,任务失败。

平田试图自杀,不过嘛,这里也是有意的美化。在真实的世界线中,美国人轻松地就干掉了山本的座机,几乎没有任何损失。不过,给山本护航的确实有几个王牌飞行员。

从这个时候,电影开始反思战争了。战友的离去,让平田伤感不已,返回江田岛的教学经历。也出现了为了学英语而进入学校的学生,为了战后日本培养人才的说辞也成了军国主义策源地的最后遮羞布。

之前的918事变,卢沟桥事变,奇袭珍珠港的时候,几乎看不出电影中任何反思的内容,甚至可以说是一笔带过。

电影全篇也是不遗余力的美化日本海军,对于军国主义的那一套丑陋罪行避而不谈。还有一点值得吐槽的就是,电影中的战斗特效稀烂,这些可能都是在当年上映时,电影在日本遇冷的原因吧。

毕竟1969年的不少人可是实打实的昭和男儿,相比于战后60年代末的幸福生活,他们对于军国主义的丑陋时代完全没有任何留恋的理由。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