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垒电影介绍「看完上海堡垒崩溃了给你送上五部经典公路电影疗疗伤」
小编有个朋友,平时号称爱好是读书、看球、看电影。前不久《长安十二时辰》上映,他说自己看过原著,憋着坏要给我们剧透,结果编剧为了凑够48集,把情节改得亲妈都不认识了。
你又不按原著拍,我要这纸书有何用
剧透是没法剧透了,还得提防我们这些优酷会员反过来给他剧透,他就寻思着周六进电影院第一时间看《上海堡垒》,提前拿到电影结局,就跟大国都有核武器一样,大家和睦相处互不剧透。谁能想到《上海堡垒》豆瓣分低到3.3,朋友从电影院出来跟踩了坨屎一样,转脸周日就去了工人体育场看国安打恒大。本想发泄一番,嗯,比分1:3,完败,而且输球又输人。
疗疗伤吧,各位刚被《上海堡垒》伤害又被北京国安打击的朋友们,越野部落小编能做的不多,给你们奉上五部经典的公路电影。人生在路上,出门多走走,很多事情就看开了。
1.伴我同行(Stand by Me)
上映日期:1986年
IMDB评分:8.1/豆瓣评分:8.9
四位少年,为了去河对岸的森林深处寻找一具同龄男孩的尸体,完成各自心中的“英雄”壮举,踏上了出发的路。这趟旅程不止在记录少年路上各种叛逆和大胆的行动,更拨动了每个人心中的软弱、坚强与执念。在两天的长途跋涉中,他们究竟是寻回自我,还是把自己丢进成长的困惑和野心之中?
《伴我同行》改编自美国著名作家斯蒂芬·金的小说《尸体》。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被一些人视作作者半回忆录性质的作品。值得玩味的是,在小说结尾,影片主人公之一长大之后,被一名从肖申克监狱逃出来的人杀死了。
所以,有时候好莱坞电影也是一部漫长的连续剧,你说对吧《长安十二时辰》。
2.阳光小美女(Little MissSunshine)
上映日期:2006年
IMDB评分:7.8/豆瓣评分:8.3
这是一部丧到极致同时又饱含治愈元素的公路电影。小编给大家展示下电影里的角色配置吧:一位事业一无所成的兜售成功学畅销书的老爹;一位陷入尼采崇拜并且在考上飞行学院前坚决不说话的自闭哥哥;一位吸毒、失业加自杀未遂的知识分子舅舅;一位满口脏话连养老院都不愿意收的爷爷;以及,家里那位并不擅长唱歌跳舞走T台但百分百自信的阳光小美女。
请相信小编,当这一神仙组合在电影结尾,一起推着小破车在公路上飞奔时,你会一边骂着脏话一边眼闪泪花。
——DO WHAT WE WANNA DO,AND FxxK THE REST。
以及,说不定你会一时冲动,从网上买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
3.内布拉斯加(Nebraska)
上映日期:2013年
IMDB评分:7.7/豆瓣评分:8.6
中国老人遭遇电信诈骗,警察上门拦都拦不住。你以为外国大爷会好一些?别天真,天下大爷是一家。在《内布拉斯加》一片中,对自己中了100万大奖深信不疑的某大爷,非要出远门兑奖,逼得儿子不得不开车一路相送,试图择机再行劝退。结果大爷途中经过自己老家——可能美国也有“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的说法吧——他对自己中奖的新闻毫不讳言,惹得昔日同乡、老友、亲戚、债主纷纷现身,一场闹剧就此上演。大爷荒唐而悲凉的往事,也由此浮上水面。
究竟什么是人生赢家,相信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有所领悟。
小编最大的感触是,娶老婆一定要娶个厉害的,以后有不怀好意的人上门,直接把他们骂回去。
4.落难见真情(Planes,Trains & Automobiles)
上映日期:1987年
IMDB评分:7.6/豆瓣评分:7.5
当年王宝强和徐峥的《人在囧途》,开启了中国喜剧收割票房的新一轮狂潮。而《落难见真情》作为一部上映于1987年的老片,基本上可以被视作《人在囧途》的母版。一个风雪交加的感恩节之夜,一个成功商人,一个惹人讨厌的邋遢男,因为各种误打误撞不得不长时间待在一起。出租车被抢、航班取消、火车冒烟、汽车着火,成功商人离家越来越远,与邋遢男越走越近。
各位有志青年可以在看电影的时候大概比较一下,中美两个版本的囧途,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本土化方面,分别有什么不同。哪些笑点是可以跨越时间和地域的,哪些笑点只有本地的人才会懂。
好好练练手吧,当一名靠谱的业余编剧,等待历史的召唤。毕竟《上海堡垒》这种剧本都有人拍,说不定下回就轮到咱了。
5.杯酒人生(Sideways)
上映日期:2004年
IMDB评分:7.5/豆瓣评分:7.9
尽管《杯酒人生》在IMDB和豆瓣的评分系统中都没有上8分,但它私下里是小编最喜爱的公路电影,之一(小编还年轻,话不能说死)。
与《上海堡垒》这种片子相比,《杯酒人生》走的是另一个极端。低成本作者电影,没什么一线大牌演员,最靠谱的东西就是千锤百炼的剧本,和导演讲好一个故事的决心与能力。于是,我们有机会看到两个落魄且丧失生活目标的中年男人,踏上结局难料的“品酒”之旅。整部剧的戏剧张力并不强烈,却恰到好处,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把它当作葡萄酒扫盲纪录片。电影R级的不正经背后,藏着很多一本正经的、对失败了之后该怎么活的思索。
此外,小编实名表扬一下把“Sideways”译作“杯酒人生”的那位高人。这种译法完美体现了所谓“信、达、雅”,这个译名是如此的举重若轻,让我怀疑那位高人在开始翻译前,必定小酌了两杯。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以后要是再碰上什么烂片,伤了诸位越野老炮的心,小编这里公路电影的存货还有许多,咱们慢慢来。人生总会在路上,不是身在路上,就是心在路上,在电影里看看别人飞奔的生活,也往往能找到自己生命的坐标。你说不是吗?
5部烂到让人想“吞粪自尽”的电影,如果你都看过,就太佩服了,哪5部?
电影行业不乏叫好又叫座的佳片,同样也很多让人看了想“吞粪自尽”的烂片,让人直呼想退票的冲动。不仅演技十分尴尬,剧情让人也是连连吐槽,导演的一顿神操作,简直是把观众当傻子一般忽悠,让网友不得不感叹,导演的迷之自信,堪比烂片之王更加精辟。
一、 天马行空的手法,天雷滚滚的雷人随着电影圈周星驰独具匠心拍摄手法的成功,越来越多导演都开始模仿星爷的不拘一格,试图出奇招取胜,往往却成了东施效颦的笑话而已。
烂片之王,要数《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这部作品了,导演独发奇想,采用平行线的一种拍摄方式,观看电影的时候,感觉一个主角跟另一个主角剧情压根没有联系,剧情过于混乱,让人不知所措。
随心所欲的拍摄手法,还有各种穿帮镜头的暴露,混乱的镜头,让人感觉十分混乱,一度想要陆源腊离开影院,而这部《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据说筹备十余年,然后却落了一个无口碑,无票房,无市场的下场。
《人间喜剧》则是完全辜负了电影的名字,让观众妥妥的感受了一出人间悲剧一般,毫无逻辑的感觉,过分营造出来的恶心笑点,结尾又强行升华,混乱的让观众有一种错觉,会不会是导演喝多了拍摄的效果。
二、 抄袭风作祟,直接让中国动画沦为笑柄一般国产动画一直都备受瞩目,人们带着满怀期待走进了影院,却是十分失望的出来了。《汽车人总动员》这部电影,可谓是集聚各家优秀精髓,感觉裂汪将其他电影的优秀片段带过来了,换一个人物场景拍摄一番,就成就了新的经典一般,一顿操作猛如虎,让我国动画沦为了电影圈的笑柄。
相比其他的电影,《阿修罗》这部可谓是烂片中阵容最强大的了,投资方砸了7.5亿资金进去,打着国产奇幻电影的噱头,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然后没有带来任何的奇幻不说,反而给人感觉一种中西文化大杂烩,纠结是编剧过于跳脱,观众理解的过于肤浅,五毛钱的特效,粗制滥造的剧情,完全就是一出挂羊头卖狗肉的戏码。
三、 流量撑不起的口碑,终究是错付了要说5部电影中,最烂的科幻片,一定是《上海堡垒》,就算是鹿晗的高人气和顶流,还有女神舒淇的加入,都没能拉动票房的口碑,在众多电影中,唯一可取之处,是特效还算满意。
莫名其妙的感情戏,还有早滑整个耍帅的场景,一度让人以为在看某个MV一般,完全不像是一部科幻大片,如此多的槽点,让人叹为观止。
总结想要推陈出新的同时,还要一步步的来,电影行业没有横空出世的天才,唯有一步步成长的人才,还是希望导演更多的关注电影本质,才能赢得观众的掌声和好评。
怎么评价上海堡垒?
一直以来,科幻电影都是国内电影的一大软肋。国内科幻电影市场的空白并不是来源于受众观影意识的薄弱,而是根本上的工业化生产力不足的问题。《流浪地球》的成功恰恰也证明了当下中国在打造科幻电影上的硬实力,以及在电影工业化生产上的进步,这也给中国科幻电影注入了一股强心剂,向世界彰显着中国科幻在生产和市场上的硬实力。而即将在暑期接棒的《上海堡垒》同样也是一部不容小觑的中国科幻之作,那么这部影片到底有哪些值得的看点呢?
看点一 体积庞大的遮天母舰
若说这部科幻电影的最大亮点,自然而然就是那艘入侵地球的巨型母舰!该电影存在着两股外星势力——阿尔法文明与德尔塔文明!
简单的说,宴和阿尔法文明是善良有爱的好朋友,德尔塔文明则是狂暴肆虐的大反派了。而那艘入侵地球的巨型母舰便是出自德尔塔的手笔。
按照《上海堡垒》书中所述
“那其实是庞大的滞空母舰,最长的一轴达到月球直径的四分之一。它表面对于光辐射的吸收使得我们在夜晚不能捕捉它,而在日食的时候它就显露出来了,和月球一起把巨大的阴影投在地球表面。”
可见这艘母舰之巨大!
要想在荧幕中刻画出这样一艘遮天巨舰,经费燃烧就不用说了,成神还是成鬼也要看剧组用不用心。从预告片中流出的那一片紫色星云便可感受其震撼之处!
看点二 泡防御系统
说完德尔塔邪恶的遮天巨舰,那就必须要说一说正义使者阿尔法文明的“高精尖”科技了。
为了帮助地球人类抵御德尔塔文明的进攻,阿尔法文明帮助地球人建立了一套超现代化的防御工事——泡防御系统!
用小说原著的话来说“云层高度1700米左右,在1500米的高空中,它遭遇了泡防御界面,这层界面覆盖整个上海,像是一口倒扣的锅。”
这口锅便是电影《上海堡垒》中堡垒的存在。
这样看来,德尔塔文明的武器是一杆矛,阿尔法文明的武器则是一块盾,矛盾之争到底谁家能胜呢?
再者,小说中还提到一个“陆沉计划”,看样子是非常炫酷晌伍盯的一种作战方式,但我并没有读过《上海堡垒》这部小说,若有看过的朋友可以稍微解释一下。
看点三 外星机甲捕食者
前文中说了遮天巨舰与巨型大锅,不论哪一种都是浩大宏伟的架构,若是能成功塑造搬上大荧幕,无疑会让电影《上海堡垒》成为经典!
但第三个看点则与浩大无关,因为随之出现的机甲捕食者显得小巧玲珑的多。预告片中从巨舰里喷出了一个个‘小钢珠’,这些钢珠子掉落在地上后便化身为机甲捕食者。
这个构想有一些中国古代神话中‘撒豆成兵’的既视感,看的出来《上海堡垒》的原著作者江南也是位脑洞大开者!从预告片中看到这些机甲的造型也算是良心制作。
这些捕食者并没有去刻意模仿欧美机器人的概念,按导演滕华涛所说的“电影中一共设计了4场大战,为了让每一战都能达到设想中的作战效果,捕食者的定型前后改动40余次才最终完成。”
《上海堡垒》这本书描写的是外星人侵略地球而上海沦陷,一群年轻人奋起反抗侵略者的故事。而电影版的《上海堡垒》拍出来的却是爱情科幻片,原著中的许多地方都被改动过了,电影版已经没有了原著中的意味。
在未来世界,外星人袭击地球,上海是地球最后一块安全的地方。在入侵和抵抗中间,主角江洋爱上了指挥官林澜,但江洋还有一个名叫依依的富家千金的女朋友。在两段感情之间,江南难以割舍,也是在这时,“陆沉计划”启动。
“陆沉计划”就是将上海沉没到地底下,以抵御外星文明的入侵,江洋作为这个计划的参与者,一直想着要不要告诉林澜这个机密,也无法说服自己向林澜表白。可是在计划的最后一步,林澜为了任务牺牲,十几年后,当江洋打开手机的时候,他发现了当年林澜给自己发的短信,和林澜为他争取到的活下来的机会。
众所周知,科幻电影制作成本极其橘行昂贵,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是科幻电影,整部电影的成本都非常高。这意味着出品人以及公司票房回本成本较高,投资风险偏大。另外科幻电影对演员的演技要求较高,大部分镜头都是面对无实物表演,特效镜头全靠后期制作。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