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历史电影托博尔,哥萨克骑兵团结局

时间:2023-03-06 19:40:39阅读:3566
先说说俄罗斯2019年拍的一部描写俄准战争的超级大片,《托博尔》。该影片讲述的是俄国人东进过程中修建的城池情况,以及他们如何守卫城池,“反击”策妄阿拉布坦的准噶尔骑兵。该片高度还原了俄准双方当时的服饰、发…

先说说俄罗斯2019年拍的一部描写俄准战争的超级大片,《托博尔》。

该影片讲述的是俄国人东进过程中修建的城池情况,以及他们如何守卫城池,“反击”策妄阿拉布坦的准噶尔骑兵。

该片高度还原了俄准双方当时的服饰、发饰、装备、器械及城池结构,制作宏大,十分具有观赏性。特别是还原了准噶尔军队是怎么在没有大炮的情况下攻城的,十分惨烈。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是,在俄国人眼里,准噶尔人是“侵略者”。

冲锋的准噶尔骑兵

准噶尔牧民转移,俄国人真的是下了血本,那一个个小点就是一匹匹马

俄军装束

左为大策零敦多布,右为策妄阿拉布坦

准噶尔牧民在跳舞

准噶尔人在凌辱俄罗斯妹子

沙俄堡垒

正在攻城的准噶尔士兵

好啦,开始我们的故事,沙俄的东扩之旅。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在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人是很惨的。

从最初的留里克王朝开始,先是被瓦良格人抢,再是被钦察人抢,再是被蒙古人抢,中间还穿插着跟波兰、立陶宛的战争。等到伊凡雷帝干掉了喀山汗国,蒙古人终于奄奄一息了,奥斯曼人又强盛了,接着怂恿克里米亚鞑靼人去抢。

奥斯曼帝国鼎盛时,克里米亚地区正好位于基督教势力和伊斯兰教势力的边界处,自有东西方的商人们在这里交换商品。在琳琅满目的货物当中,奴隶是主要的商品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577--1578年间共14个月的时间,克里米亚地区共出口奴隶17502人。而你用屁股想也能明白,这些奴隶肯定不是鞑靼人自己生的。

当时鞑靼人抢掠的主要目标是俄罗斯、波兰、乌克兰、高加索等周边地区,最远能够抢到加里西亚,在今天的波兰境内。

从15世纪中期开始到17世纪末。鞑靼人几乎每年都要出去抢斯拉夫人,几乎每次都要抢万把人。

这些奴隶除了小部分自用和向意大利贩卖外,大部分被出口到了奥斯曼帝国。

这些奴隶中的男性有少部分被编入奥斯曼军队,大部分被送到桨帆船上做划桨奴隶——这是最艰苦的工作,他们大部分都是斯拉夫人。

1622年一艘桨帆船的划桨奴隶们在一个波兰贵族的领导下发起叛变,他们成功逃往意大利。据当时意大利方面的统计,这些划桨奴隶包括:22个因为犯罪被罚做苦工的土耳其人,1个意大利人,2个英国人,3个希腊人,以及214个斯拉夫人。

沙俄东扩史

正是由于西边(瑞典)、南边(奥斯曼)的人群太猛,所以沙俄才开始了最初的东扩。

东边有什么值钱的呢?对当时的沙俄来说,毛皮和黄金是最重要的。

黄金就不用介绍了,是个人都喜欢;而皮毛在棉花普及之前,是最重要的御寒手段。而对生活在寒冷的俄罗斯地区的人意味着什么,想必也不用我解释了。

但是抢东西这种事情,并不需要正规军去。只要派雇佣兵去就可以了,于是,大名鼎鼎的哥萨克登场。

被沙俄整编的哥萨克

这个哥萨克并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群人,一群在原来居住的地方活不下去的人。他们中有波兰人、乌克兰人、俄罗斯人甚至还有鞑靼人和土耳其人。

他们因被压迫、犯罪、没饭吃等种种原因,跑到了今天的东欧和乌克兰草原地区。说白了,就是一群由各国的地痞流氓组成的族群。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跑到这里呢?

因为这里是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地盘。所谓鞑靼人,就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其成分比哥萨克还要复杂。他们中有蒙古人、中亚人、突厥人、钦察人甚至还有斯拉夫人。他们是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国界,所以哥萨克就涌入了他们的地盘。

当时的鞑靼人是雇佣兵,他们的雇主是奥斯曼人。鞑靼人为奥斯曼人抢掠沙俄,抢钱、抢东西、抢妹子,哥萨克一开始也是这么干的。

但是后来,哥萨克发现了更好的去处,就是给波兰人看门。16世纪初,波兰国王开始把札波罗热的哥萨克编入军事殖民团,用他们保卫波兰的边境,防备的正是克里米亚鞑靼人。这是典型的以毒攻毒策略。

这对当时保守鞑靼人、哥萨克人劫掠之苦的沙俄眼前一亮,我去,还可以这样,于是乎,十八世纪初,沙皇俄国开始通过发给俸禄、分封土地等手段收买哥萨克上层,以掌握哥萨克军队,驱使和诱骗他们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和进行侵略扩张充当马前卒。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强大的沙俄竟然打不过鞑靼人?

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误区,西方的火器是万能的,游牧民族是怕火器的。至少在18世纪以前,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直到1500年前后,西方的火器才开始超越他们东方的老师。但是当时他们的火器使用方式是这样的:先用火药瓶往枪口倒入推进用的火药,再将用纸或布包着的弹丸从枪口塞入,并用长条细棒将弹丸推入,接下来把导火用火药倒在枪机中的火皿上,并且把火盖盖上,当要进行射击时,把火盖掀开,瞄准后扣下扳机火绳会接触火皿而将导火药引爆,导火药的爆炸会立即引爆推进药而将弹丸射出。

土耳其火绳枪

当时的火绳枪装添麻烦,射程近,威力小,准头差。万一你打不中,在你装填的时候,鞑靼人的马刀就朝你脑袋招呼过来了。

而且,鞑靼人也用火绳枪。

前面说过,鞑靼人受雇佣于奥斯曼土耳其,奥斯曼的火器生产非常发达,至少比同时期的明朝领先一个档次。说句明粉不爱听的话,把鞑靼人放在东方,说不定能灭了明朝。

所以,沙俄跟装备火器的游牧鞑靼骑兵作战,就像与一个巨大的影子作搏斗,看得见、打不着、追不上。

所以,当时的沙俄就改变策略,用正规军对付瑞典和奥斯曼,雇佣哥萨克去东方抢东西,而对鞑靼人呢?沙俄索性懒得管了,由着他们去抢吧。

然后,哥萨克就开始东进。

当时的乌拉尔山已经以西基本上已被沙俄占领,哥萨克顺利翻过了乌拉尔山,他们沿着西伯利亚森林的边缘东进,走到中亚,发现南边是哈萨克人,不好惹,继续东进;走到阿尔泰山,发现南边是准噶尔部,不好惹;继续东进;走到贝加尔湖,发现这里的人比较少,于是他们开始修碉堡,从贝加尔湖一直修到了黑龙江。

1653年,俄国的哥萨克人向贝加尔及黑龙江流域入侵,沿喀尔喀蒙古边境建立了阿尔巴津(1657)、叶拉夫宁斯克(1660)等一系列城堡。

而此时,清朝入关才仅仅16年,沙俄已经构建了一条从东北至北部环绕外贝加尔西部的战略蚕食线。

当然,南边的准噶尔人、喀尔喀蒙古人和康熙也不是傻子,他们跟哥萨克发生了大量的冲突。

1634年,准部头领巴图尔珲台吉(噶尔丹他爹)派兵包围了在亚梅什湖附近抢夺资源的俄国人,并对周边的沙俄据点进行了小规模的军事掠夺。

1668年,僧格就其属民被沙俄掠去的事实与俄使柏林进行交涉,并表示不惜兵戎相见。

1686-1688年,清俄雅克萨之战。

这中间有一个十分重要但被很多人忽视的战争。

1686年2月5日,沙皇全权特使,负责尼布楚条约签订工作的戈洛文从莫斯科启程,1687年9月到达外贝加尔湖地区的色楞格斯克(楚库柏兴),此后又分兵驻扎在乌丁斯克(今天的乌兰乌德)。

随同戈洛文使团的军队达二千人之多,包括由500名莫斯科火枪手组成的费奥多尔团、1400人的帕维尔“士兵团”和由西伯利亚各城军役人员组成的安东·别尔赫团。很明显,这支部队的使命不仅仅是谈判,更有一点要挟谈判的意思。

当戈洛文使团到达属于喀尔喀蒙古人领地的外贝加尔湖一带时,引发了当地蒙古部落的高度紧张。但是俄国人很乖巧,他们派使者携带一封友好的信和一份丰厚礼物去见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

这个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当时喀尔喀蒙古的活佛,相当于外蒙地区的达赖喇嘛。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对沙俄很有好感,毕竟送礼了嘛,要求土谢图汗在清俄双方之间保持中立,但是土谢图汗却嗤之以鼻。

这些年沙俄军队的所作所为喀尔喀蒙古人是有目共睹的,土谢图汗当然也知道沙俄是什么东西。所以很快,土谢图汗派他的弟弟西第什里集结了大约八千军队,将俄国军队重重封锁起来。

依据后来戈洛文的出使报告,这场围困战自1687年12月开始持续到1688年头三个月,色楞格斯克被包围则是从1688年的1月26日起到3月25日止。

1688年2月29日夜,蒙古人从三面向色楞格斯克发动进攻,“向城内放射带铜管的火箭,投掷一束束着火的芦苇”,战斗直到黎明。

但是俄国人对蒙古人进攻早有准备,在色楞格斯克修筑了坚固工事,所以,“当蒙古人企图攻占该城时,碰到了修筑良好的栅栏、高墙和炮塔”,而蒙古军队由于缺乏重炮,无法攻破坚固的城防。第二天清晨,大约三千人的蒙古军队沿着色楞格河往上向鄂尔浑一带撤去,双方僵持在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一带。

然而,这种长期围困的战略,却被蒙古内部的局势的巨变所打破。1688年,噶尔丹发起了对喀尔喀蒙古的进攻。土谢图汗立即抽调色楞格斯克-乌丁斯克的围困部队,在图拉河与噶尔丹大战三日,土谢图汗失败,整个喀尔喀被噶尔丹占领,喀尔喀蒙古溃散,土谢图汗残部向清朝边境撤退。

而剩余围困沙俄的蒙古人,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面溃败。

痛心疾首,痛心疾首!

土谢图汗的这次战败,有两个十分严重的后果。

一是喀尔喀蒙古人在尼布楚谈判前失去了对尼布楚地区、贝加尔湖区的控制权,让清朝在谈判中十分被动。

很多人肯定不明白,我简单说说。

噶尔丹是卫拉特蒙古,大致在今天的新疆地区;喀尔喀就是现在的外蒙古。噶尔丹打喀尔喀,喀尔喀当时有很多人在打沙俄,喀尔喀被迫撤军回援,结果两头都败了。北边的贝加尔湖区被沙俄打败,南边的老家被噶尔丹打败。喀尔喀蒙古被迫归附清朝,清朝同意接收,但是,此时的贝加尔湖地区和尼布楚地区已经不是喀尔喀蒙古的地盘了,所以就没法接收。

二是在这次大规模的战役中,沙俄人终于发现了游牧民族的最大弱点,攻坚能力不足。也就是游牧民族怕碉堡。

这个很好解释,你总不能骑着马攻城吧?你只能靠人堆、爬城墙,而当你放弃了马的天然机动性的时候,我的大炮和火枪就能够派上用场了。

1716年底,沙俄军队重建亚梅什盐湖要塞;当年,沙俄还修建了鄂木斯克要塞。

1717年,沙俄修建了热列金斯克要塞,该要塞位于鄂木斯克与亚梅什湖之间。

1718年,沙俄修建了塞米巴拉金斯克要塞。

1720年,沙俄修建了乌斯季卡缅诺哥尔斯克要塞,该要塞位于在额尔齐斯河中上游斋桑湖北岸,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地图,该地区据准噶尔统治的核心区域伊犁已经非常近了。

不仅在东方,17世纪中期开始,沙俄在南部靠近鞑靼人的地区兴建了大量的堡垒要塞,并组织当地民兵驻守,同时派遣一定数量的巡逻队在边境巡逻。这些措施有效地遏制了鞑靼人的入侵。

之后,鞑靼人的劫掠次数以及成功率都显著下降;即使有所俘获,很多时候也会被当地驻军救回。当然,之后鞑靼人的入侵还是时有发生,直到1783年俄国兼并克里米亚才完全终止。

而在东方,因为康、雍、乾三代持续百余年的对西北的经略,将沙俄人牢牢地控制在了西伯利亚森林的边缘,当然,贝加尔湖区的失陷是个意外。

至于后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