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可以做的小生意,电影资源卖给私人影院
家附近的万达影城,这两天突然在外卖平台亮相,我正在想电影怎么配送,点进去发现是卖爆米花。
我在朋友圈发了个感慨,微信好友评论说:“本来影院就靠爆米花盈利啊,好!去掉所有中间环节直接卖爆米花了!”
确实啊。每次跟率哥一起看电影,他都执着于影院的爆米花和可乐。即使是团购价,两个人弄个基础小套餐也赶上一张电影票了。
明明很心疼,可这边看电影边边嚼爆米花的体验,就是上瘾!就是戒不掉!
不过,线上如今卖得和线下一样贵,不知道有没有人买单。毕竟让爆米花获得这么高溢价的情景基石不再了。且大家宅在家这么久,都在向厨神迈进。
但不管怎么说,总归商家是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在努力做新的探索,而且迭代速度还挺快。比如我刚刚看,就有了爆米花哈根达斯套餐,甚至爆米花盲盒套餐等新奇玩意儿。
想大家宅家的生活都平淡无奇缺点刺激,盲盒套餐有可能会卖得不错吧?不试一试,谁知道呢?
除了万达影城,还有很多商家,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 Plan B。
一个做投资的平台,投资顾问就给我发了蔬菜套装的广告。
我一开始以为这投资顾问搞起了副业,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公司行为。公司做了个服务生活的品牌,15种蔬菜搭配好,顺丰包邮,次日配送,竟然还能分期付款。
生鲜是个很难做的生意,利润薄,损耗大。
尤其在一线城市,客户对时效性要求高,下班了想起要吃什么,地铁上下单,回到家就希望能送到。这样就得前置仓储,成本非常可怕。价格高太多的话,大部分人权衡下又选择了自己跑去小区门口菜市场。
而现在这个档口,大家不管一线二线十八线都宅在家,都可以提前规划明天后天吃什么了。于是一线的次日配送也变得可接受了。趁现在推一波,666。
02
其实不止一些企业拿出了 Plan B,很多宅在家的员工、或者做小生意的人,也已经拿出了Plan B,或者正在积极行动中。
比如我住的小区门口,有个餐饮小店,夫妻店那种规模的。
最近在各种物资都紧俏的情况下,老板不知道从哪里进了一批日用百货。店门口横一根拖把杆子挡住门,放个板凳摆个微信和支付宝二维码,无接触买卖就开张了。
我今天去取快递的时候,路过小店,就给家里补给了椰汁、王老吉和两袋盐。
比如我关注的几个视频号,号主做电商的,一直走出街打卡风。
这次疫情只能宅在家里,本来对这块业务影响很大。但是她们一点没闲着,纷纷做起了居家内容。有的先生出镜互动,有的开始拍自己的温暖家庭生活。
这么一来,博主的人设反而丰富很多,有的活泼有趣,有的温婉贤惠,像极了你想跟她聊聊天的邻家女孩儿。
我想等疫情过去,这波拉好感的操作,不仅会带动她们日常服装的销售,说不定还能探索出销售居家品的新路子。我就看上了某博主家的桌子ORZ。
再比如我最近混迹在好几个课程群里,看见不少学员在群里说,自己一直想开启某项副业,或者学习某个技能,但是一直在忙碌中拖延。甚至之前很多报了名的课程,都收藏在那里没打开过。
这次终于利用这大段空闲时间开了个头,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
03
风平浪静、岁月静好的时候,来谈Plan B,总会被认为多此一举。
我是个偏稳健型的人,经常在号里写大家要有Plan B,要未雨绸缪,职业上要多多探索,钱袋子也要留足钱,不要过度消费。
这次黑天鹅突然降临到所有人的生活里,所以关于Plan B,我这个大婶儿真的发自内心的又忍不住想出来唠叨唠叨了。
它让我们的人生更稳健这些常规的,之前说很多了,这次就先不说了。这次想聊聊两点。
1、 Plan B让我们敢于做高风险尝试
前几天,一个高中生,给我留言,留了很多很多,关于职业规划的问题(好佩服现在的高中生啊,我那时候脑子里只有高考一件事,填完志愿好像都没搞明白怎么选专业)。
p.s. 微信的消息实在有些多,所以大部分不能一一回复,请见谅。很多读者朋友留言说希望深度交流,去年有开【付费咨询】板块,公众号内回复“咨询”可以看到,但是今年由于身体状况,时间非常少,因此咨询也接的很少。各位有问题、不介意我没时间回复的话可以留言,问得多的我有可能会写文章集中答复。
他想学习小语种,未来去外交部门工作,但是查阅了相关讯息,发现竞争非常非常激烈,很怕自己考不上。
其实,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自己一个 Plan B。
假如A计划失败了,还能做什么?比如小语种专业,同传是不是自己期待的就业方向呢?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做哪些准备?自己能否提前准备起来?
面对风险较高的事情,给自己一个备选项,会让我们更敢于在一个小概率的事情上全力以赴去拼搏。
就像创业的时候,就总听人讲很多富二代创业,会更敢于走讲情怀的放长线的路子。
为什么?因为人家不着急赚钱,是真的不着急啊。他们的Plan B,是大不了搞砸了回爸妈公司接班。既如此,那为什么不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坚定地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呢?
我等没有老爸老妈给兜底这个Plan B的,那就自己给自己铺路。
很多明星搞直播,或者入驻小红书带货,还被群嘲。
要知道明星可是高风险职业,今天有戏拍不一定明天有戏拍,今天被捧得多高明天也有可能摔得多重。趁着有顶级流量的时候,给自己铺好另一条路的,是聪明人。
这次疫情突然来袭,电影电视剧综艺都拍不了,而带货的明星生意可不受影响。
我年前想去横店转转,后来身体原因暂时搁浅了。
当时我在小红书上刷了很多横店的打卡笔记。其中有几个笔记,就是怀揣着演艺梦的横店年轻人写的。
她们有的目前还是群演,有的有接到一些小角色会写笔记分享昨天妆容好看的快乐,今天衣服找不到了的难过。除此之外,她们还在小红书分享护肤、分享穿搭、积累起不少粉丝。
这就说个不错的Plan B啊。充分利用了自己身材好脸小上镜会表演的优势,把自己的笔记经营得有声有色与主业相辅相成,且在演艺赛道之外,也能有一份兜底的经济来源。
2、放下偶像包袱
我们都知道,赵薇之前做直播被群嘲。
为什么被群嘲?
因为赵薇在很多人心中,或者是那个灵动的小燕子,大眼睛忽闪忽闪,机智顽皮,或者是胡润百富榜上的女富豪,在投资界叱咤风云。
总之,怎么也不应该是直播时眼神呆滞的那个大妈。
其实,这是你的心理障碍,不是人家赵薇的。
阅历丰富、心理强大如赵薇,应该早就明白每一个赛道,都有一个崭新的起跑线。
很多人都有不小的“偶像包袱”。
比如之前一位读者找我咨询,说自己写公众号,想知道怎么写得更好,怎么能有更多人关注。我一翻她朋友圈,一篇自己的文章都没有。她说:“朋友圈都是熟人,自己的公众号也没几个人看,不好意思发。”
再比如很多人想转型互联网,但是看到互联网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那么小,自己一把年纪却什么都不会,就心里发怵。尤其是传统行业的朋友转型互联网,心理冲击会很大。
千万不要有包袱。
如今市场的细分程度非常高。你在你的领域也许很专业甚至于是处于头部水平了,假如你的Plan B不是完全匹配你专业的延伸,你都有可能是个从头开始的小学生。
拿自媒体举例,各平台之间的规则、玩儿法就很不同。且用户在平台之间的迁移也非常困难。有三方公司统计过公众号啊、抖音号啊什么的头部大号,发现重合度很低。
就是说你在一个平台已经玩儿得很牛逼获得顶级流量了,在另外一个平台也有可能不得要领摔大跟头。
所以,做个小学生没什么丢人的。
如果再有“偶像包袱”的时候,想想勇敢翻车的“小燕子”?
04
这次疫情结束后,人才的竞争有可能非常激烈。
读书时,放了个假,你看了一个假期的电视获得了短暂的快感和快感过后的巨大空虚。开学后你发现,那些比你牛的同学,人家假期在家每天一套模拟卷。
高考离我们大部分人已经很遥远了。但是人生的考题依旧在继续。
越是心焦空虚的时候,越要给自己鼓气,积极行动起来。
非典的时候,携程的市场部,就在原来业务几乎都归0收入也为0的情况下,去和银行合作,争取到了信用卡的电话销售业务。
牛逼不牛逼?
所以,宅在家的日子,除了刷新闻葛优躺,你一定也可以做些什么。不知道干嘛可以私聊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