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爱情故事「民间故事金瓶梅第一集」
莲儿是北宋政和年间一个小山村潘裁缝的小女儿,排行老六。潘家是一个不幸的家庭,由于潘裁缝和他老婆是近亲,前面五个女儿都不太正常,要么残疾,要么低智商,唯有莲儿是正常人,不但正常,还特别聪明,长得也挺漂亮。五个姐姐都是她照顾着,所以个个都叫她潘六姐。潘六姐心灵手巧,从小跟着潘裁缝打下手,她很快也学会了裁剪和缝补,别看她年纪小小的,她在设计服装这方面非常有天赋,加上她大胆的思构,有时潘裁缝在设计新衣服时还听她的建议。
潘六姐九岁那年的夏天,下了几天几夜的大暴雨。在一个深夜里,黄河决堤,洪水一瞬间把整个村庄都淹没了。潘六姐的五个姐姐全被洪水冲走,潘妈妈被大洪水冲到了一棵大树的树杈上,她抱着大树杈才逃过一劫。
直到第二天她才发现,自己已经飘离了村庄很远的一个小山坡上。雨小了,洪水褪去,她才和侥幸活下来的村民们回到了村庄。村里的大部分房子都倒塌了,一片狼藉。傍晚,潘裁缝和潘六姐才从清河县城赶回来,他们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家了,因为在县里王招宣府赶活儿。知道村庄爆发了洪水,一宿没睡,城门一开他们就往家里赶。一路上,潘裁缝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妻儿都能够平安。很晚他们才赶到家,到家后潘裁缝才知道五个女儿都被洪水冲走下落不明,一时心急,他突然两眼漆黑,原本就是近视眼的潘裁缝双目失明了。
几天后,村里来了一个妖里妖气的女人。她叫薛嫂,三十岁上下的年龄,涂脂抹粉,贼溜溜的双眼,巧舌如簧的嘴巴。这个女人不简单,她脸上一团火,肚里却是一把刀。她到村庄来的目的是替大户人家买妾买奴。这是一个惯例,每次乡间遭遇天灾,大户人家就到乡下买丫鬟奴才。薛嫂也就看到这里面的商机,所以来受灾的乡下地区买那些看起来长得机灵,手脚又灵活的小孩子,转手卖给大户人家。
不过这次,薛嫂是带着任务来的。因为王招宣府托她来买一批样儿俊俏,能歌善舞的小孩当家庭乐队,另外王招宣府的林太太知识潘裁缝双眼失明了,就托薛嫂把潘六姐带回府,把剩下的活儿赶完。虽然潘六姐还是孩子,但是已经能干很多活儿,加上有其他老妈子帮忙,林太太想应该可以把活儿赶完。
府上准备建个家庭乐队,林太太知道潘六姐嗓子好,唱歌像百灵鸟一样好听,想买下潘六姐。以前潘裁缝能赚钱,也知道潘裁缝把六姐当宝贝似的,肯定不会卖女儿,所以林太太也不敢贸然开口,现在发生了天灾,加上潘裁缝失明,林太太觉得是个机会,于是托薛嫂来给出高价想买下潘六姐。潘裁缝夫妇才失去了5个女儿,咋能接受又一次骨肉分离呢?所以死活不肯卖六姐。薛嫂自然不会这样轻易放弃,她对潘妈妈说,是去王招宣府家当小姐,不是当丫鬟,林太太那么喜欢六姐,指不定认六姐为干女儿呢,六姐在那样的环境长大,将来也能找到好人家。再说近的,她不仅不用跟着你们挨饿,还能给你们家赚点家用,潘裁缝治疗眼睛也是离不开钱的。
潘裁缝夫妇还是犹豫着,潘六姐看出他们的担心,安慰父母说,她已经长大,想出去赚钱给潘裁缝治疗眼睛。后来潘裁缝做了几番思想斗争,想到王招宣府家的林太太是个慈善之人,最后也就答应让潘六姐跟薛嫂去王招宣府。和潘六姐一起进王招宣府的丫头一共是八个,最大的十二岁,最小的是六姐,九岁。林太太给这几个女孩子取了带莲字的新名字。林太太最喜欢潘六姐,所以给她取的名字叫金莲。
潘六姐把潘裁缝没完成的活儿赶完后,就和那几个小女孩们学习琵琶,笙,筝,琴等乐器。潘金莲特别有天赋,三年时间,就已经样样精通。除了这些,她还学习当时流行曲儿和舞蹈。金莲在府里特别招人喜欢。她性子好强,凡事都力求争第一,林太太看到她的优秀,所以把她认作干女儿,闲暇无事时,她跟林太太的女儿学字学文。凭着好记性,诗词赋文记下来不少。王招宣府上上下下都喜欢她,每次府上宴请宾客,都让金莲到前席伺候撑面子,唱曲,歌舞,行酒令,说笑话,绕口令,总少不了她。除了金莲,家庭乐队的丫头们中就属玉莲优秀了。
玉莲比金莲大两岁,模样也漂亮,文文静静的,还有两个小酒窝,笑起来特别迷人。和金莲比起来,她的性子稳重许多,两人的性情相反,相辅相成,像亲姐妹般要好。转眼八年过去了,金莲和玉莲都长成美人儿,不仅招来男人惊异的目光,连女人都想多看她们几眼。金莲还是那样快嘴快舌,倒是玉莲,渐渐的面对男人盯视的目光让她感到很害羞,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羞涩的她都快速走开,但越是这样,越显得她楚楚动人。金莲却没意识到这一点,她还是人前人后蹦蹦跳跳,无忧无虑地生活着。
夏季的一个月圆之夜,天气闷热,蚊虫成群,夜市喧嚣,金莲拉着玉莲偷偷溜出了王招宣府,这也是她们第一次出来逛夜市,平时林太太管教得严,从不让她们晚上出去过。走在夜市上,玉莲挺胆怯的,双手拉挽着金莲手臂。金莲却不同,她开心得就像一个逃出笼子的小鸟。
街上好不热闹,茶坊酒肆,顾客盈门,街边各种小吃。远处还有游乐场,奏散乐的,耍傀儡戏的,说荤话的,每个棚子都挤满了人。不时还爆发出畅酣的笑声。
走着走着,她们到了狮头山桥头,看见一个卖炊饼的小贩。这个小贩身材矮小,憨头憨脑,样子还长得有点猥琐,正在嘶哑着嗓子喊:卖炊饼咯,新鲜的炊饼,又香又好吃。
玉莲说道:想必那就是卖炊饼的武大郎,他还有个弟弟叫武二。
金莲问道:你怎么知道?
玉莲说:俺爹生前卖豆腐的,常听他提起过此人。人们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三寸丁谷树皮”。
金莲看了看武大郎,笑得直不起腰来,原来世间真有这么丑陋的人,难怪有丑八怪这个词。说笑间,她们走到武大郎的摊口,金莲说想要尝尝他的炊饼。
武大郎看见有顾客光临,满脸堆笑。金莲走到摊前,二话不说,拿起炊饼就咬了一口,随手又拿起一个递给了玉莲,就如同拿自己家里的东西一般随意。好香!金莲说完几口就吃了一个炊饼。又一连拿了五个炊饼揣在怀里,准备拿回去再吃。然后拽了玉莲一把,给她使了一个眼色,轻声说道:走!
由于她们是临时决定出门,又走得有点匆忙,没带银两,白吃白拿的,再不赶紧撤,被逮到就不好了。金莲拉着玉莲转身就走。走出好几步,没见武大郎追来要钱,金莲又返了回去,调皮地问武大郎怎么不跟过来要钱?武大郎直勾勾睁着眼睛,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根本就没听到金莲说了啥。金莲提高声音喊他,他才回过神,嘴里喃喃地说:仙女,姐姐们是仙女吧?
金莲看着他猥琐的样子,心里一阵反感。暗暗骂道,你才是仙女,你全家都是仙女。
武大郎呆头呆脑地说,炊饼不用钱,姐姐们是仙女,武大郎供给仙女姐姐们吃。金莲看他糊里糊涂的,也不同他多说,从头发里拔下一个银簪子扔在饼摊上。金莲说道:簪子抵炊饼钱,也绰绰有余啦。说完转身就离开了。(未完待续)
《金瓶梅》与《金瓶梅词话》是一回事吗?
《金瓶梅》的版本主要有两个系统,一是十卷本的《新刻金瓶梅词话》,现存三部完整刻本及一部二十三回残本(北京图书馆藏本、日本日光山轮王寺慈眼堂藏本、日本德山毛利氏栖息堂藏本及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残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戴鸿森校点《金瓶梅词话》以及香港星海文化出版公司1987年出版的全校本《金瓶梅词话》,都是这个系统的本子。
二是二十卷的《金瓶梅》,现存有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和首都图书馆藏本《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及张竹坡评本《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等,齐鲁书社1987年出版的王汝梅、李昭询、于风树校点《金瓶梅》,属于这个系统。
十卷本《金瓶梅词话》与二十卷本《金瓶梅》的主要不同有四点:
1、《金瓶梅词话》保留着大量可唱韵文,《金瓶梅》则基本上将可唱韵文删去;
2、《金瓶梅词话》从景阳岗武松打虎开头,依傍《水浒传》的痕迹明显,《金瓶梅》从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开头,独立性加强;
3、《金瓶梅词话》的回目、引首不够严密统一、《金瓶梅》则比较严密统一;
4、《金瓶梅》修补了《金瓶梅词话》情节中的明显破绽,文字上作了加工润饰。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