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爱情动作片正把魔手伸向女高中生
没想到,5月24号又出来一个“AV出演被害防止法”在参议院华丽登场。这一击直接来自日本参众两院,看来爱情动作片业界是躲不过了。该条法案已在日本参议院投票通过,以目前日本朝野的共识来看,接下来在众议院的投票将不会受到太大阻拦,因此,预计未来爱情动作片界应该也会面临一场地震。
“这个世界上的不公不义明明那么多,为什么现在偏偏都来找我的麻烦!”这是日本爱情动作片界诸君最心底的呐喊了吧。
AV救济法的细则正在讨论中
百年一遇的漏洞
“AV出演被害防止法“,下文简称“AV救济法”,为何此时上路?为何日本朝野上下齐心此时要来补破网?这事要从明治维新时期开始说起。
1876年,日本民法宣布成年的定义为20岁。受孔孟之道影响的日本社会还是非常重视这个人生的过度,不仅为每年年满20岁的男女青年们设立专属的节日,也就是每年1月的“成人之日”;而且还会特别庆祝,用举办各色成人礼仪式、赠送礼服和礼物等方法,来激励年轻一代独立生活,担负责任。
时隔140多年后,就在今年4月,日本政府决定顺应时代进步,把20岁成年下修至18岁成年。
所谓牵一发动全身,下修民法的成年年限,会导致少年法、合同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变更。具体到爱情动作片界,那就是,可能会涌入一大批刚满18岁、19岁的女孩子,要知道“女高中生”在爱情动作界从来都是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主题。
以往是找20多岁的人来穿制服咬吐司来扮演高中生(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三上老师),观众们也只能调整自己的心态假装配合。现在可以找真的女高中生来了,简直是开启了新世界大门。接下来就是再加紧开发时间停止器这个计划,就梦想成真了。
各位看官已经准备好迎接开新花。日本的片商也是这么想的,早已准备了一批适龄的新人,只等一合法就招呼大家赶快上车。
这对于观众也许是福利,但对于日本政府而言,一下子全球都开始想象自家高中女生的裙底风光,真是一个天大的耻辱。为了避免爱情动作片产业就此失控,成为全球笑柄。亡羊补牢,犹未迟也,“AV救济法”因而提上议事日程,并将以极快的速度被审议通过。
星探在街头挖掘有潜力的女孩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观众爱看,片商发财,这财路干嘛阻挡,实在是因为爱情动作片业界那些说不出口的秘密。
初入社会的小女孩们,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实在是因为没见过老虎的厉害。爱情动作片业界,因为要不断招募新血,养了一大堆所谓“星探”,日夜徘徊在街头,用三寸不烂之舌诱女孩子们下海。
说引诱算是轻的,很多时候其实是骗更贴切。名为“胡桃香气”的隐退女优,就出面炮轰爱情动作片的星探制度,表示当时只有18岁的她,本来是向往成为模特和歌手,却被星探连哄带骗,再加威逼利诱,最后内心滴血也只能屈从签下了合约,从此误了终身。
正是这位女优,揭开了爱情动作片这个金钱怪兽丑恶的嘴脸。迫使日本政府开始正视“诱骗和强迫弱女子出道”这一问题。而一个名为Lighthouse的人道组织,也爆出近两年来,救助的女性大幅增长。警方也开始在街头打击星探行动,并且开始逮捕明显使用暴力威胁的星探。
总之,很多数据都从侧面佐证了爱情动作业界的正在逐渐失控,如不及时止损,大和民族早晚会颜面扫地。
“AV救济法“,就是从法律的角度,为这种事安装一个保险。换言之,当法律无法禁止18岁女青年们去拍摄爱情动作片,但可以为她们的签约提供冷静期,在拍摄过程中增加知情率,以及万一日后反悔,可以要求片商收回影片,算是给一个回头是岸的机会。
因此目前的法案就宣布:
未来的女性签约下海后,至少要一个月以后才能拍摄。所签合同必须明确写清未开拍摄的种种接触行为。而女优自影片发售后一年内可随时无条件解约。女优可要求片商下架作品。
该法案大框架已近完整,只等日本众议院通过即可。
该法案未来会对爱情动作片业界产生什么影响呢?女优们,女权团体们,甚至男优们,一大波抗议已经走起来了!
话说这不是为你们女优们着想吗?干嘛大家还这么不爽呢?原来是爱情动作片商,未来要伺候一票随时会翻脸的姑奶奶,势必要花更多钱来遮住她们的羞耻心加良心。
投资成本变多,风险变高,业界规模缩水,势必引发新一轮的变相压榨。更有把一切推向地下化非法化的疑虑,像是无码界才是真正的打工陷阱,为什么不去管管那些。
而男优们则是沦为边缘团体,低阶的男优团体,虽说可以不露脸,但这行终究是成双成对的做事,但是女主角们一旦罢演,男优们的工作也受影响。到时候女优们反悔了,要把钱退回去了事,男优们也要被牵连,这不就是断了另外一群人的财路么。
就连女权团体也不开心了。毕竟以前,爱情动作片业界干什么都是在睁一眼闭一眼,就算是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是在演什么,但是就是不能捅破窗户纸,给一切冠上“合法”二字。
在场外抗议新法的女权主义团体
如今一纸立法,说“可以签约”,签的什么约,还不是自愿宽衣解带的约。如果自愿签约了,这不就是变相等于法律承认这些女孩子的卖身契了吗?日本政府还要不要脸了?!
不如禁止算了!
真是的,爱情动作片最近吵不完了。
日本最大的在野党-立宪民主党,本着左翼政党的立场,什么保守就挑战什么,一张牌要忙着要立女天皇,另一张牌要打要夫妻不同姓氏,反手又出一张牌,点名爱情动作片,要用演的!
日本的立宪民主党是一个标榜开放的左翼政党
用演的,这是唱哪出戏?是啊,日本人啊,长期以来,总是爱揣着明白装糊涂,爱情动作片,早就不是“演”的了,明明就是“做”的。
纵观这电影界,枪战追车爆炸放火那都是假的,总不是拿真枪去杀人。那么凭什么爱情动作片就是要真刀真枪的做给人看,摆明了有损个人尊严,并且鼓励侵害合法。大家不都是演员嘛,再说了从合法渠道观看的时候一定要加马赛克,反正也是雾里看花,不需要真实表现。
一个政客,又不是这行的受害者,来秀什么业界良心。反观这爱情动作片不就是女的要赚钱,观众又爱看。没事找事一般要立法来限制,最终不是又要把所有的一切推入地下化嘛。君不见无码界的东西越来越多且“优质”了吗?
因此“禁真枪实弹”言论一出,日本社会自己先把那位议员的社交媒体给灌爆了。大家觉得她完全是吃饱撑的,把杀人放火和身心娱乐放在一起讨论,假装要保护女性,其实是要限制女性。
可惜立宪民主党的若干政客,脑袋里没有最激进只有更激进。“禁真枪实弹”还不算严重,“AV禁止法”也是他们提出来的。就算往好处想,说政党的出发点应该是保护女性的权益,因而在未来是值得参考的,然而让整个行业完全消失,这影响真的太大了。
因此,“AV禁止法”一提出,很多在野党的政客也开始纷纷表示切割,表明自己只管“救济”不提“禁止”。因此“AV禁止法”目前看来也是嘴上说说,不见得能做到。
其实合法的爱情动作片业界在日本一直就没少过监管。包括像是日本知识产权促进协会、AV人权伦理机构等等,不仅是在日本,也开始在全世界展开维权活动,主动出击在日本以外揭发不法业者。业界应该清楚,来自政府的打压是会削弱自身没错,但是能把自己逼死的主要还是盗版和非法拍摄。
爱情动作片未来的两个月,几乎被网友戏称为会有一场“浩劫”,恐怕已经有很多观众,都在扩充硬盘空间。。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推荐几部国内没上映的好电影,现实体裁的最好?
笔者推荐一部最近看完的电影-----绿皮书
摘得2019 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男配角三项桂冠的奥斯卡电影。
《绿皮书》用轻松温暖的故事阐述了一个相对沉重的话题。一个黑人,一个白人 ;一个天才,一个莽夫。从陌生到熟悉,从对立到亲密,两人一路的“打情骂俏”直戳观众笑点。在这里,导演彼得 · 法雷利一改往日风格,通过一段跨越美国的公路旅途,讲述了一场超越种族与肤色、身份与阶层的人性之旅,在构建温暖情感空间的同时,完成了美国人对自身种族传统的批判与反省。全片风格轻松幽默,又不时透露出一种奇特的温情,在悠长的公路上,那辆闪闪发光的凯迪拉克绿色 De Ville 车飞驰而去,把观众拉回到了那个精致的复古年代⋯⋯
这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影片,将背景设定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时期,黑人钢琴家唐 · 雪利要去往种族歧视尤为严重的美国南部进行巡演,为了照顾自己的出行并保证安全,他雇佣了生活在纽约布朗克斯街区的意大利族裔白人托尼 · 利普做司机,两人由此开始了南下的巡演之旅。
或许温柔的讲述比激烈的控诉更有力量,整部影片用这种“黑白融合”的方式打破了世俗的偏见和有关人种的刻板印象,让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收获惊喜与感动。从对立冲突到和解共识,设定在两人身上的对立面看似形成了一个无形的困局,实则又相互调和与渗透。也许最好的友谊,就是让彼此都变得更好。托尼和唐在结伴同行的路途中共同成长,两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勇敢对抗着南方世界的规则,竭尽全力捍卫着作为个体的权利。于是种族关系默默地蜕为背景,社会环境的紧张也在温情的旅程中被渐渐化解,两人在相遇和相知中拓宽了彼此的生命维度。
经典的黑人吃炸鸡片段,带给人欢笑的同时让我想起了网络热词“真香定律”,以及在钢琴家的帮助下,托尼学会浪漫的给妻子写信,以及懂得了如何忍受,很多小的细节都特别能感动人心,并且在看电影 的同时我们能发现社会上仍存在的影子,对于他们的解决方法,电影中都给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办法,有些智慧到现在仍旧很受用。
电影里这句唐的台词我很喜欢,不仅让我们领会到当面美国黑人解放运动成功之后,依旧存在的已经不是法律所能赋予的权利,更多以的是反抗人们的传统思想。“我刚学会走路,她(母亲)就教我弹奏一架小钢琴,我们穿过整个佛罗里达走廊,我在音乐厅里进行小型演出。幸运的是,一个听过我演奏的人,把我安排进了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我是那儿招收的第一个黑人学生。事实上,我接受的都是古典音乐训练,勃拉姆斯、李斯特、贝多芬、肖邦,都是大师的音乐。”最后一场演出前,唐向托尼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生长在白人世界的他,在艺术的滋养中成长,然而艺术给了他尊严,却无法让他冲破身份等级的限制,“但是我的唱片公司却让我往流行乐方向去发展,他们觉得观众是不会接受一个黑人钢琴家在舞台上弹奏古典乐的”。唐并没有做错什么只因他是黑人,便成了原罪。即使身为美国五六十年代最负盛名的钢琴家,他依旧无法摆脱身份认同的困境。
也许最好的友谊,就是让彼此都变得更好。托尼和唐在结伴同行的路途中共同成长,两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勇敢对抗着南方世界的规则,竭尽全力捍卫着作为个体的权利。
于是种族关系默默地蜕为背景,社会环境的紧张也在温情的旅程中被渐渐化解,两人在相遇和相知中拓宽了彼此的生命维度。不管是他们的友情逐渐升温还是所表达的思想内涵,都值得我们去品味。在这部影片中我仿佛看到了中国男女不平等到男女平等经过5000多年的历史下的影子,我们所面临的并不是她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想。
在电影中,我们不仅只是看到了美国的黑人解放运动。我还看到了中国男女平等原则下的歧视,以及对于农村人的歧视,工作生活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等等等,我们都可以在这部影片中,想到这样例子。
影片没有局限于对历史事件纵向的回溯和种族矛盾的时代背景,而是将关注点指向一个人生而孤独的至暗时刻,专注于人物在旅程中的点滴变化和成长,展示出人生而平等的
信仰和抵抗世界黑暗的决心。没有过于深刻的主题、焦灼的冲突和形式的炫技,导演在种族题材“大格局”基础上,将焦点聚于一次公路旅行,通过“黑人精英”与“白人底层”两个身份的碰撞,用脉脉温情来缝合种族和阶级的裂痕,以平等的目光看待不同族裔、不同阶级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描绘了生动又写实的社会风情画。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