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装备未来佛山智造的进击商海实践」
历经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的发展,佛山装备制造业从最初为陶瓷、家具、制鞋等产业提供配套支持,逐渐跃升为产值超过万亿的产业集群,成为佛山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
但在当前,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加速推进,传统制造业的面貌正在被重塑,迫切呼唤装备制造业的新升级;世纪疫情带来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更为佛山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新的闯关题。佛山装备制造业如何走向高端,开创未来?通过各种创新实践,五位佛山企业家代表正在用行动给出自己的回答。
造“进击的AGV”,走出去风景更精彩
“疫情之下,企业绝不能固步自封,主动出击方可出奇制胜。”
形势越是不确定,企业越要走出去,如果被疫情围困住,就会眼睛看不明、耳朵听不清,最后就落伍了。5月下旬,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在疫情后首次重启线下展会,嘉腾机器人以进击的姿态,成功走进久违的展馆,亮相全球最大的舞台。
我们是汉诺威工博会的老朋友了,今年是第五年参展。但与前四次相比,这一次出行莫名的悲壮:全程口罩、伙伴稀少、获签期短、隔离期长、太多变数、病毒风险……从出发前几个月的漫长准备,到临登机前6分钟的意外插曲,再多的准备也不够,因为随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新难题。
然而,我们的脚步却无比的坚定,因为我们始终坚信:疫情迟早要过去,发展不容慢下来,全球合作势在必行,走出去才更精彩。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展会期间的参观和交流,好好通过这个停摆了两年的世界工业“晴雨表”,看看全球工业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今年的汉诺威工博会主题是“工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当今规模最大的国际工业盛会,你永远可以相信汉诺威,可以随时在汉诺威遇见全球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今年,来自全球各地的展商和产品装满了12个展馆,从原材料、零部件到半成品、成品,从软件、硬件到工艺、设想,展览包罗工业万象,让人惊喜连连。
我们还发现,融合机械手与AGV、可以“手脚并用”的智能复合型机器人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市场,德国IBG公司就在本次工博会上展出了搭载约3吨重机械手的新产品,相比国内常见的装载10公斤机械手的产品可谓“大家伙”,让我们看到了合作的机会。
展会就是大家“来来往往”的舞台,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引进来,更重要的是走出去。嘉腾是国内首家获得TÜV莱茵CE认证的AGV生产企业,这意味着我们获得了进入欧盟市场的通行证,本次我们参展的“小白豚”“小金牛”两款产品广受欢迎,共接到超100家意向客户的需求。
创造“锚点效应”让客户记住只是第一步,最关键的是要乘胜追击。展会过后,我们立即对客户进行登门拜访,因为我们出售的并不是标准化的产品,而是定制化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需要根据不同的厂房布局、工艺流程等进行柔性定制,这也是我们赢得客户信赖的秘诀。
勇闯“无人区”,敢饮“头啖汤”,是嘉腾骨子里的进击精神。我们始终是一家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国际化视野为我们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强劲的动力,也为我们确立了“要去火星上搬运与救援”的雄心壮志。
近年来,嘉腾推出的红点奖产品“大黄蜂”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抗疫消毒机器人“守护者”在全球率先将机械手与AGV相结合,负载1000公斤的搬运机器人“大力士” 精准高效地参与了“吉利未来出行星座”卫星生产中的物料搬运,是AGV在卫星生产制造领域的首次应用,即将推出的负载40吨的差速驱动单元也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从代表中国制造出海,到助力人造卫星上天,嘉腾的创新之路永无止境。我们将以本次出访的收获为契机,开展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用好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顺应国际新趋势,努力推动嘉腾机器人AGV智能装备和技术更上一层楼,用机器人为全球客户解决好搬运问题。
广东嘉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洪波。
守正创新,成就制造业单项冠军
“围绕核心科技树进行固本创新,才是长久之道。”
作为佛山产业生态中少见的海洋工程企业,精铟海工似乎显得有些“孤独”。从2007年成立至今,精铟海工就专注研发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围绕核心科技树不断耕耘,持续取得创新成果。
2013年,精铟海工组建广东省海洋石油工程重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参与制定海工装备产品的国家标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填补我国海洋装备设计制造标准的空白。2017年,精铟海工凭借“自升式海洋工程平台升降锁紧系统”核心产品,获评国家工信部第二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精铟海工在全球首创海上平台核心设备试验机,意味着通过检测验证试验的设备,达到了国际一流的交货标准。华南区首座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精铟01”(KOE-01)海上风电平台采用了国内首套连续式升降系统,保证了万吨级的平台在各种复杂海况下可以达到极高的水平及垂直稳定性,让精度要求极高的海上风机安装成为可能。企业连续多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多次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持续创新的背后是专注研发、永葆好奇、不断突破的团队。这个行业技术迭代非常快,为了不落后,就要永远快人一步。我们整个企业就类似于研究院,在2万平方米的研发基地上,创新钻研的精神渗透于每一个环节,从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我们每个人都和研发息息相关。
企业在不同阶段也需要不同形式的创新,在初创阶段主要是“开辟式创新”,因为迫切需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我们发展到现在,更多是“守正式创新”,在细节上下功夫,在原有基础上强化优势、筑深护城河。借用今年的高考题,妙手不常有,而本手才是基础,企业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做强“本手”。对于创新要有容错性,因为真正的创新都是“九死一生”,能够存活下来成功转化的极少,这是一个反复试错、从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过程。
选择与优质客户合作也是倒逼创新的重要方式。精铟海工的很多客户都是规模百倍于我们的大型国企或上市民企,都是我们学习对标的对象,每一次的合作都能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和经验。客户对产品和服务严苛的标准和要求也是促使我们改善管理、提升品质、持续创新的重要动力。
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中国将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的任务提到了新高度,致力于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展望未来,海洋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除了传统的海上油气开采平台,海上风电、海上牧场、海上文旅、海上卫星发射等新应用场景迅速涌现,为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内海洋工程核心设备的第一梯队企业,精铟海工以国家核心装备自主化研发为目标,以自驱式创新为引擎,不断潜入更深的市场蓝海。
广东精铟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达纮
发挥各方优势,共铸“大国重器”
“实现重大关键装备的进口替代,需要国有、民营装备企业的通力合作。”
今年4月,全国首条旋转导向钻井与随钻测井“璇玑”系统(俗称“贪吃蛇”系统)智能化生产线在广东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海万泰”)位于狮山的基地建成投产。由于一条“贪吃蛇”系统涉及上千个零部件,目前生产线正加快进行综合调试,并加紧完善数字化管理系统,预计再过几个月就将进入量产阶段。
在我看来,“璇玑”系统智能化生产线的成功投产,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硕果,更是国企的技术实力、民企的智造效率和国有资本有力扶持凝结成的结晶。通过三方合作,国企可以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民企则可充分展现智造优势,国资也将实现更高效率的配置利用。
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高端的专家人才,是国有企业的鲜明特色。作为全球较具规模的综合型油田服务供应商,中海油服经过7年的技术攻关,在2014年成功研发“璇玑”钻井、测井系统并实现海上作业,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该项技术的国家。
然而,攻克“卡脖子”技术只是产业规模化应用的第一步,想要破解关键装备在制造工艺、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制造成本等环节面临的瓶颈,还需要体制机制更加灵活的民企贡献一臂之力,特别是“璇玑”系统所涉及的精密加工领域,往往是国企或者大型企业的短板。
精密加工正是中南机械的特长。作为“隐形冠军”企业,中南机械在精密加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生产的关键零部件被用在了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 国产大飞机等“大国重器”上,生产的不少数控设备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我们成为中海油服的合作伙伴。在首席专家胡建武的带领下,我们的技师团队对中海油服北方基地原有的精密加工设备进行调试和重新编程,改进了工装夹具的设计,还优化了设计方案,最终成功提高了生产精度和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中海油服北方基地已产出80多套“璇玑”系统的关键零部件。
但想要推动关键技术装备的进一步产业化,还离不开更加雄厚的资金支持,于是我们携手南海盈天投资、佛山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在2020年共同投资设立了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海万泰,打造高端海洋石油机械关键装备及关键部件制造基地,力争成为国内第一、国际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化、模化的高端石油机械装备供应商。
展望未来,我期待一套套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璇玑”系统能够走出工厂、走向深海,为我国以及全球的海洋石油勘探事业发挥关键作用,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安全筑起更加坚实的屏障。
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冠。
让“成就客户价值”成为一种行业价值观
“首先成就客户,然后才能成就自身。”
慧谷科技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石材加工设备的设计、研发和制造。作为一家主要服务B端客户的装备制造企业,我们打入了不少国内外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例如欧派、蒙娜丽莎、莫霍克、赛丽石等,其中不乏世界500强巨头,例如莫霍克工业公司。
成立至今,我们始终与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同步。目前,我们正加紧打造“泛家居硬装板材全数字化示范工厂”,打造“所见即所得”的泛家居产业标杆:C端在完成设计后,效果图可立即下单到客户后端的生产线,从而实现柔性化按需定制。我预计,最快到明年年底,这一在国内率先打通门店和工厂的柔性化示范工厂即可正式启动。
不管是过去提供整条硬装板材生产线,还是如今打造全数字化示范工厂,我们坚持的经营理念始终没有改变:为客户提供高投资回报率的综合解决方案。我们客户的客户是C端,所以我就要想着如何帮助客户去打通C端。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我们希望既解决客户的生产问题,也解决客户的管理难题,更解决客户与C端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与C端的信息不对称,正是当前泛家居产业,尤其是岩板产业天量库存的根源之一。
前两年,行业在还没摸清楚消费者真正需求时,就大规模新建岩板生产线,彼时我们董事长就敏锐地意识到行业将形成产能的“堰塞湖”;同时,如今年轻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共同导致了行业面临的库存难题。岩板库存之多,以至于行业有句话叫“随意找三家岩板企业,都能找到超过1亿平方米的库存。”
天量的库存,即不符合国家倡导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不利于“双碳目标”的达成。对此,行业唯有真正打通C端,将天量的库存岩板真正转变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效果图”。而打通C端,就要从后端生产加工装备入手。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岩板、板材的生产线都是单机的,我们通过旗下软件公司开发了CAM、APS、START等嵌入式控制和管理软件,将传统的“单机型”生产线升级为柔性化、智能化的生产线。
事实上,经过持续的转型探索,慧谷科技在工厂内部制造和管理上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造,打通了人机物的链接,从一个装备供应商转型成为系统方案提供商,具备了为泛家居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系统化和集成化解决方案的能力,帮助客户大幅提高生产效能。例如,2013年我们与欧派合作的第一条生产线日产能是120片,整条生产线需要15名员工,如今产能已经提升到400片,用工却降低到了5个人,生产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从业者,我们应当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客户创造价值,只有成就了客户的价值,我们自身的价值才能实现。这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价值观,也应当是装备制造业的根本价值观。
佛山慧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邓飞舟。
锚定国际一流 突破自我极限
“企业的赛场不应该局限在国内,对标国际同行才能练出真功夫。”
伊之密创始于2002年,从注塑机出发,至今已涵盖压铸机、橡胶机、高速包装系统和机器人自动化等领域,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涉猎模压成型装备各领域的装备制造企业,在注塑机领域位列全国第二、全球前十。
从成立以来,跻身全球一流始终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作为一家装备制造企业,对我们来说,重要的赛场不只是国内,我始终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能够和全球同行比赛,在全球赛场上做出成绩。
在我们这一行当,欧洲系和日系企业是全球标杆。为此,2017年,伊之密启动了“连接中欧技术”的计划,在德国成立研发中心,结合欧洲及全球客户需求,研究新技术和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对接高端市场。
我们还不断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在我看来,中国装备和欧洲顶级装备在技术迭代上最大的差异之一,就体现在控制软技术上,为此,早在两年前,我们就找到瑞士和德国顶级技术团队,携手伊之密在国内的研究控制技术的团队共同展开研究。如今,我们已经突破了软件技术,其间伊之密的工程师们全程参与了开发,掌握了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
创新还需要紧紧围绕客户需求。我们发现,欧洲和日本的企业会和客户沟通,双方可以一起研究怎么样把杯子做到全世界最靓最平,为此机器需要达到怎样的性能、需要配备哪些模具、原料及周边自动化技术。
但在装备制造行业,以往技术人员是产品设计的主力军,洞察市场、产品定义和设计完全以“技术人”为主导,这样往往会导致做出来的产品技术性能很好,但不一定好造、好卖,伊之密过去也有这样的经验教训。
更加靠近客户,需要我们变革研发体制机制。为此,我们对标了华为,借鉴了华为的“产品开发流程变革IPD”, 把研发、生产和销售都紧密联系起来,全面负责产品生命周期完整的过程管理。
目前,伊之密已经在比利时、印度、越南、美国成立了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形成了一套基于市场和客户需求驱动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体系,还针对性地成立了新材料功能测试中心,同时聚合了机械设计工程师、高分子材料分析师等跨专业人才的力量。总的来说,我们越来越不把自己局限为一家装备供应商,而是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面对新能源产业为装备制造业带来的轻量化新机遇,压铸行业正在加快研发新技术新装备。前不久,我们自主研发制造的LEAP7000T超大型智能压铸机,采用了高刚性及高效稳定的锁模系统,可实现高标准、高性能的快速压射,压射速度最大可达12m/s,能够实现大型薄壁零件的高动态填充,满足新能源汽车超大型一体化压铸件的严苛生产工艺要求;我们还与一汽铸造合作,开发9000T压铸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将用于投产一体化压铸车身后地板等适配新能源汽车的产品。
目前,我们已经提出了“5526”战略,正朝着注塑机进入全球前五、压铸机进入全球前三的目标展开攻坚,目标是能够在全球市场赛场上,与日本、德国顶尖的机械制造商同台竞争,增加伊之密在全球市场的比例以及跻身全球高端客户的比例。我们也希望这个目标能够从伊之密第一代创业者传承到第二代创业者,在未来持续奋斗。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甄荣辉。
受访者供图
《进击的智人》讲的什么内容?
《进击的智人》是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的首部作品。作为近年来在网络上最红的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演讲的《进击的智人》播放量早已突破亿次,当然视频和文字还是有区别的,从文字上看其实能获取更多内容。《进击的智人》讲述了智人是如何成为世界上的主宰,他们是如何突破层层考验,能够顺应自然的发展不被淘汰,而且还能不断进化,相信这些问题的答案你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一:
最初比封面上用石头和木棍组成的斧子还要吸引我的,恐怕就是《进击的智人》腰封上的那句“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了。近几年开始流行讲故事,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似乎都围绕着讲故事运行着人生轨迹,因此你会发现每个人都在讲故事,然而能够真正把故事讲好的人却少之又少。
毋庸置疑,会讲故事已是公认的本事,而特别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那就更是令人膜拜的对象了!那么,腰封上说的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进击的智人》一书的作者河森堡。
河森堡,我对他了解不多,简单说一下,他目前为国家博物馆讲解员,因在知乎开辟专栏“我在国博讲故事”而被人熟知,之后曾在多个媒体平台开设个人专栏,用独特而生动的方式讲述科普知识,其极富感染力的演讲深受读者欢迎。还被微博官方评为了十大影响力科学大V。
既然是在国博做讲解员,可想而知他的知识面和语言魅力肯定不容小觑,两者之间必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读《进击的智人》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他讲故事的能力,尤其是他选了一个这么不好写的题材,因为我们都知道先前的《人类简史》风靡全球,要想超越那本书几乎可以说是天方夜谭。而河森堡偏偏要写一本中国版的《人类简史》,可见挑战难度非同一般了。仅此一点,我就很是佩服。
其次,书中那些讲述人类发展的故事,虽然它的连贯性不是很强,但足以看出河森堡讲故事的风格,他用风趣的方式讲述人类历史,让人既看得不枯燥乏味,又很好懂好记,还会时不时的笑出声来。可以说,他笔下的旧石器时代时代,充满了灵动的色彩,又混沌初开的蛮荒,有人性乍现的智慧,还有一种来自大自然的底层力量——匮乏,这也是《进击的智人》这本书的主题:匮乏塑造着人类和历史。
正因为匮乏,人类才会进步,才会发展成今天的样子。毕竟活着就要为生存算计,如今的竞争放到古时就是战争,为了一口饭,一件衣服,繁衍后代,人类必须开拓自身的智慧,我要如何才能够活下来,走得远,过得好……
《进击的智人》全书分为两个部分:智人的进化史和社会的进化史,两部分都基于匮乏塑造人类的观点出发,告诉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活计,这也是进化史的必经之路。现如今的我们,也是智人这一支活下来的人种,所谓进击的智人,就是指在与匮乏的对抗中,一边搏斗,一边前行。书名由此得来。
《进击的智人》让我最为印象深刻的是河森堡会用当下社会现象结合人类历史进行分析讲解,比如说为什么小脸和精致的下巴会成为现代社会美的标准。原本他的文字风格就很讨喜,再加上这种历史结合现实的写作手法会更加扩大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见他也是很狡猾的,但我很喜欢,因此我也认可了腰封上的那句话,河森堡确实是一个会讲故事的博物学者,不古板,很风趣,让人很容易就能失去抵抗力,这种能力真是太可怕了!
总之,翻阅《进击的智人》,的确让我有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读这本书,会让你感觉找到了藏宝图,而河森堡就是那会变戏法的魔法师,在他的魔法下,知识变得美味,耐嚼,上瘾。即使我们曾经错过了它,也不要让孩子错过它,因为后生可畏。
作者:萌二(来自豆瓣)
《进击的智人》读后感二:
读《进击的智人》这本书,首先是震撼——原来所谓的人类发展史、人类进化史,就是一部不断与自然斗争、与自己作斗争的历史,虽然并不高大上,却也很不容易,走到今天尤其不容易;所以,既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移居地球外星球还是一个很难实现的梦,那么人类就不能像现在这样恣意妄为,而是必须要从现在开始爱惜这个星球,既是为了自己的未来更是为了一切生命的未来创造一个越来越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其次是惊讶——人类能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实实在在是偶然性加必然性,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就是“天之骄子”,可以为所欲为;但人类走到这一步,也说明了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而黑猩猩之所以还是黑猩猩,之间还是有根本区别的,一定要真正成为人类,不要无缘无故拉低了自己的身位、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不等同于平常所熟知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理论,关于人类为什么能够从曾经和现存的600多种灵长类中“站”出来,说明人类特别是智人既是幸运者,又是进化的成功者——当然,这不成为觉得自己就如何如何了不起的理由。毕竟,就是从人类的祖先最早走上成为智人的进化之途算起,至今也不过只有几百万年的时间;而要论智人的话,那时间就更短,不过几万年的时间——相比较地球存在的历史,相比较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出现的历史,这么点时间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别的不说,地球上现存的动物里边,从开始就是现在这个模样的动物,可以说数都数不尽,那历史比人类、比智人久远了太多太多!但人类既然能走到现在这个地步,拥有了可怕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就要千百倍地珍惜这几万年一路走来的不容易,在接下来的道路上走得还要更加稳健才行!
在《进击的智人》这本书里,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 一共介绍了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是智人的进化史,后一部分是中国社会的“进化”史,两部分共同的立意基础,作者认为,正是“匮乏”塑造了历史。但凡有一丝奈何,估计智人也走不到今天——特别是在与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的进化赛跑中,究竟谁能够取胜,还真是难说得很!但现实毕竟如此,智人走到了今天,今天也只有智人这一支人属、人种,的确值得庆幸!但是庆幸之后,就是一定要感知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天大的责任,不要把一手“好牌”给打烂了——事实上,包括作者同样认为,正在进行中的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速率越来越快,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在起主导的加速作用!所以,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要慎之又慎,不要瞎走乱走!
客观评价《进击的智人》这两部分,感觉其实第一部分远比第二部分讲得更为有趣、更为认真。从古猿到智人,这一部分讲得十分精彩,而“匮乏”这个理由找得也感觉非常占理。但接下来对于中国这一部分的历史,感觉多少有些牵强了,更不用说隋朝能否算得上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统一王朝了。一定是讲错了——秦汉之后,不是还有一个西晋吗?!
但有一点“河森堡”讲得还是非常在理的,这就是他所解释的“进击”一词的含义:所谓的进击,就是一边搏斗、一边前行!确实如此。
作者:星空(来自豆瓣)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