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园离世引发电影圈集体怀念张艺谋陈凯歌发文追忆这个带给人快乐的老同学

时间:2023-02-21 03:15:07阅读:3997
著名演员谢园突然离世,引发圈内人士的集体悼念。他所在的北京电影学院以及张艺谋、陈凯歌、刘晓庆、李少红、刘亦菲、姚晨、黄磊、海清、关凌与与他合作过《疯狂的代价》的伍宇娟等电影人士纷纷发文悼念。以上图片均…
  • 中国影视演员。生于北京,满族。1977年北京清华园中学毕业,次年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

著名演员谢园突然离世,引发圈内人士的集体悼念。他所在的北京电影学院以及张艺谋、陈凯歌、刘晓庆、李少红、刘亦菲、姚晨、黄磊、海清、关凌与与他合作过《疯狂的代价》的伍宇娟等电影人士纷纷发文悼念。

以上图片均据网络

8月19日下午,北京电影学院发布讣告: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谢园老师因病于2020年8月18日逝世,享年61岁。遵照家属意愿,谢园老师的丧事从简。

张艺谋说,他和谢园的第一次合作是《一个和八个》,“那是第五代的第一部电影。导演张军钊、美术何群都先走了,现在又是谢园,令人唏嘘。谢园是一个快乐的人,也随时会把快乐带给别人。最难忘的是有一次看他和何群一起模仿我和陈凯歌、张军钊、肖风以及何群本人,形神生动、夸张搞笑,模仿刚刚开始,所有人已笑成一团!至今,这幅画面仿佛还在眼前。老同学谢园,我会记着你的笑容,你的笑声……”

曾经和谢园合作过《孩子王》的陈凯歌表示,谢园是一个带给人快乐的人,认识他的人没有不喜欢的,“我对他说,你在人前表演,得到最大快乐的是你自己,所以他是天生的演员。多少年前我们一起在云南拍《孩子王》,为了演活这个知青,他两三个月蓬着头,脸也不洗,穿着一件旧衣服不换,过年大家都回了北京,他也不走,为了活在人物里,他一个人守在景地,等大家回来。我最喜欢一张《孩子王》的法国海报,谢园从竹屋的窗里向外看出去,不知是在看什么,眼睛里满是柔情。我们今天也这样看看你,谢园,我们的老同学!”

1988年,陈凯歌与谢园在戛纳电影节 图据网络

李少红导演感慨:“今晨两点收工,醒来打开手机惊悉谢园走了?!18年我们还在一起拍大宋!听了一辈子永远不腻永远不尽的,属于我们的青春记忆的段子再也没有了……”

演员黄磊惊闻谢园突然离去,心中万分难过,“谢老师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老同事,我们还曾经合作过《风雪夜归人》和《我爱男闺蜜》两部戏,戏里戏外我们亦师亦友,在拍戏之余我们还是酒友棋友,他更是孙莉大学四年的授业恩师。谢老师热情活跃,兴趣广泛,天性乐观,与人为善,平日里是朋友间的大暖男,开心果。谢老师一路走好,愿您在天堂平安。”

海清微博悼念谢园 图据网络

姚晨微博悼念谢园 图据网络

余男、左小青、孙莉、刘亦菲悼念谢园 图据北京电影学院公号

刘亦菲与谢园 图据刘亦菲微博

红星新闻记者 张世豪 编辑 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谢园离世引发电影圈集体怀念张艺谋陈凯歌发文追忆这个带给人快乐的老同学

人间再无“孩子王”

近日,电影演员、曾在北京电影学院长期任教的谢园因突发心脏病去世,终年61岁。作为老一辈电影工作者,他为观众贡献了一大批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许多学生都是我国影视工作者。回顾他的一生,不禁让人为他的突然离开扼腕叹息。

谢园

梁天(左)和葛优、谢园(右)三人被称为中国内地“喜剧三剑客”。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孩子王》海报

中国内地“喜剧三剑客”

谢园和梁天、葛优三人合作的影视剧风格多以喜剧为主,因此被称为中国内地“喜剧三剑客”。上世纪80年代末,他们三人曾一同创办影视公司,合作拍戏、出演小品。1993年,在英达导演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中,三人均奉献了精彩的表演。《我爱我家》是中国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它以家庭生活为主的布景方式,后来被很多国产情景喜剧所效仿。该剧讽刺辛辣、情节巧妙,往往几句轻描淡写的插科打诨就举重若轻地抛出包袱,成为一代人的喜剧记忆。梁天在该剧中扮演痞里痞气、玩世不恭的二儿子,葛优和谢园虽然只是客串,但葛优在该剧中的“葛优躺”直到现在还是网络热词。在《双鬼拍门》这集中,谢园饰演“宝财哥”,他一口浓郁的陕西方言把一个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演绎得惟妙惟肖,这个人物的单纯与狡黠让人忍俊不禁。

谢园的喜剧风格特点在于他善于模仿。如今,在网络上还有大量他在综艺节目中模仿其他影视明星的片段,其喜剧天赋从中可见一斑。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模仿的艺术能够给人带来快感。谢园的表演就像老派的武林高手,看似招式简单,实则功力深厚。他在模仿人物时总是声情并茂、表情生动,尽管有些许夸张,但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

“第五代”的回响

当然,谢园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喜剧演员,他还参演过大量的严肃影视剧。曾被老师评价为“形象一般,没有演技”的谢园,却幸运地接连出演了两部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和陈凯歌的《孩子王》。张艺谋是《一个和八个》的摄影。谢园去世后,张艺谋、陈凯歌这两位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也纷纷发文表示哀悼。

许多电影观众对于第五代导演的印象是模糊而遥远的。1988年,张艺谋的《红高粱》获得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那一代电影人取得的成绩成为中国电影的高光时刻。

不过,可惜的是,《孩子王》这部作品并未获得有分量的奖项。这部影片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后现代的表达手法,让许多普通观众很难理解。当年,《孩子王》与《红高粱》都参加了世界顶级电影节,张艺谋的《红高粱》在柏林国际电影节夺魁,陈凯歌的《孩子王》却在戛纳败北。也许对于西方电影评委而言,他们很难理解那个年代的中国人对教育的极度渴望。

从影视圈到象牙塔

谢园猝然离世后,许多电影人纷纷发声哀悼,他们的悼念更像是对一个时代的怀念。谢园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表演系本科生,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至2019年6月。参与拍摄《孩子王》后,他又接连拍了《棋王》《大喘气》等多部电影。在他饰演的众多角色中,能够清晰感受到他在影视剧中的真诚表达。

在电影产业不断商业化后,我国许多导演都先后投入大手笔的商业片,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葛优也在与冯小刚贺岁片的深度合作中,成为国民喜剧明星。不过,这些喧嚣都与谢园无关。经历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红大紫之后,他迅速隐退,近20年来都在象牙塔里当老师,只是偶尔出来客串一些小角色,因此许多年轻观众对他并不熟悉。

在上世纪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谢园等老一辈演员们充满了对影视行业的热爱与激情。后来,他们在风起云涌的时代逐渐被“后浪”所超越,不再独领风骚,逐渐归于沉寂。谢园去世后,葛优发声表示:“观众会永远记住谢园对中国电影、电视剧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梁天说:“所有和谢园合作过的业内人士,都会怀念他曾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感动,愿他的灵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此天堂不再寂寞。”(严鑫超)

谢园

1959年出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他塑造了许多经典角色,代表作品有电影《棋王》《寡妇村》《疯狂的代价》等。

谢园多次获得国内重要电影节表演类奖项:1980年荣获第9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第二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此后又荣获第三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第10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第1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奖和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等奖项。(徐辑)

谢园离世引发电影圈集体怀念张艺谋陈凯歌发文追忆这个带给人快乐的老同学

影帝谢园冷清“葬礼”:不设灵堂与告别仪式,圈内众星沉痛哀悼

说起谢园这个名字,年轻一些的朋友恐怕有点陌生。

这位50后演员,与葛优、梁天并称为“内地喜剧三剑客”,一生留下的作品不算多,虽然其中包括了《孩子王》、《棋王》等国产电影教科书级别的作品,然而毕竟年代有些久远了,在年轻观众当中知名度并不算高。

谢园为人低调,生前就留下嘱托,自己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办追悼会,不召开任何形式的追思会。

要不是张艺谋、葛优、刘晓庆等圈内众星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缅怀,恐怕都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四料影帝去世的消息。而在这看似冷清的“葬礼”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谢园呢?

谢园是1978级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跟张丰毅、张铁林同班,跟张艺谋、陈凯歌也是同一届的好友。

他和张艺谋合作的《一个和八个》,是公认的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那时候的张艺谋还是一名摄影师。

谢园的长相并不出众,1982年北影毕业的时候,老师给了他八个字的评语: “形象一般、没有演技。”

这句评语算是说对了一半,谢园长得确实普通,他不像葛优、梁天他们那样,有一张让人过目不忘的脸。不过,说谢园没有演技,那就是冤枉他了。

大学四年里,谢园就是大家的开心果,特别是讲段子和模仿别人,是他的一绝。

他经常在学院晚会、宿舍里为大家表演自己创编的小节目,模仿形形色色的人,活灵活现,妙趣横生,往往一演就是个把钟头,让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捧腹大笑。

那时候的一个现象就是:哪里有谢园,哪里就充满了欢笑和热闹。

或许人们会说,这种即兴喜剧式的表演不能作为评判一名专业演员演技的标准,那我们就来看看谢园在专业领域的表现如何。

1987年,谢园凭借《棋王》,获得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

1992年,《上海一家人》,谢园获得第十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配角奖,和第十二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5年,《天生胆小》,谢园获得第十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这些耀眼的成绩,毫无争议地证明了谢园作为一名优秀电影演员的出色演技,然而,他本人心里却有另外的情结。

2005年,《新京报》采访谢园,问他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是什么。

谢园的回答是:《孩子王》。

谈到这部电影的时候,谢园非常深情,他表示十分有幸拍了这样一部最纯粹的电影。

1988年,《孩子王》获得第4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足以说明其分量。

影片平静地呈现了 历史 与命运,呈现了那个特殊年代下,一代人的失语与无语,他们那些不能细说,又不能不说的隐秘心事。这些心事既是第五代电影人的,也是千秋万代中国人的。

而谢园在《孩子王》中,贡献了极其出色的表演。

为了逼真地呈现乡村老师“老杆”这个角色,谢园在整个拍摄期间不洗澡、不洗脸、不刷牙,大热天在露天晒太阳,把自己搞得又黑又瘦,春节都不回家,一个人守在拍摄地。

如今回过头来再看,谢园饰演的老杆,晃荡着瘦削的身躯,摇摆着自由的双臂的形象,已经成为了银幕经典。

他站在黑板前,面对着眼前的孩子,一张黝黑而真诚的脸,让人由衷地感动。

老杆,也成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一个缩影。

可惜的是,《孩子王》没能在戛纳获得最终的成功,谢园和导演陈凯歌对此都感到很挫败。

最近这些年,一直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谢园有过两次出圈。

一次是2018年某天,他到星巴克去买咖啡,赫然发现咖啡杯上写着“宝财哥”的字样。

喜爱国内情景喜剧的观众朋友都知道,宝财哥是《我爱我家》当中的经典配角,在剧集《双鬼拍门》几十分钟的时间里,谢园令人拍案叫绝地塑造了宝财哥这个经典的人物,时隔二十多年,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谢园当然很高兴,给咖啡杯拍了照片,传给了《我爱我家》的剧迷朋友们,大伙儿一起高兴了好一阵。

另外一次,是某一年的春晚,葛优穿着一件风衣出席,眼尖且好事的网友们因此翻出了九十年代的一张老照片。

照片里,葛优、谢园、梁天三个人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身材精瘦,像葱一样水灵。

葛优穿着风衣,梁天穿一件蓝色polo衫,谢园则穿着红色鸡心领毛衣,照片质感和三人的衣着,无不透露出那个年代的随性和亲切。

这三个溜肩斜胯,没个正经样子的胡同小青年,正是当年大名鼎鼎的“内地喜剧三剑客”。

这三剑客,私下里是极好的朋友,走穴演出的时候,一人一间的单间不住,非要凑在一个屋里喝酒扯淡。

三个人还合伙开了影视公司,很戏谑地起名叫“好来西”。

畅想未来的时候,他们各司其职:葛优爱琢磨、肯钻研,以后可以当老艺术家;谢园话多,说起来没完,可以当评论家;梁天有生意头脑,适合做制片人。

当然,这都是玩笑话。

谢园和梁天在他们演艺生涯正当辉煌的时候,早早地就抽身而退了,艺术家活得太辛苦,就让葛优一个人去吃这个苦吧。

他俩一个开饭馆,一个下围棋,自有一番畅快自在。偶尔一起上节目,回忆往事,插科打诨,互相拆台,怀念那段美好的日子。

关于为什么要早早地远离演艺界,谢园在2005年接受《新京报》那次采访的时候说: “激情消失了,1994年就结束了,芝麻已经开不了门了。这不是别人的问题,不是政治不是市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心灵的窗户已经焊死了,今生不会有余地再次打开了。”

在谢园看来,他们在最青春的时候,赤身裸体地在冰天雪地里呼喊过一回,痛快淋漓,以至于这样极端的体验再也不可能复制了。

正如谢园所预料的,雨打风吹去,属于他们的那个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一代人潮水般退去,新的一代人登场。

市场的规则变了,观众的口味变了,“喜剧三剑客”这样一个稍显落伍的名号也在时代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更迭中逐渐淡去,以至消逝了。

谢园曾有过两次婚姻,1979年,曾经帮谢园考上北影的恩师将女儿托付给他,请他给女孩子辅导功课。

谢园义不容辞,尽心尽力地教导她,生活上也悉心照料。

这一来二去,两人渐生情愫,最终在1984年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很可惜,这段婚姻并不长久,短暂的甜蜜之后,两人的矛盾逐渐显露,最终在迈入“七年之痒”后,这段婚姻走到了尽头。

然而,命运仍是眷顾谢园的。

1996年,谢园在剧组认识了后来的第二任妻子邱悦。

邱悦比谢园小17岁,一直十分崇拜谢园。两人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探讨诸如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之类的问题。

谢园是公认的口才了得,他满溢的才华很快俘获了邱悦的心。

年龄的差距并没有阻止两人相爱,1998年,谢园迎来了他的第二段,也是非常幸福的婚姻。

结婚20余年,两人一直享受着悠闲清平的二人时光,伉俪情深,是圈内有名的模范夫妻。

只是20年来,两人没有生育子女。谢园曾经在采访中表露过不想要孩子的想法,而妻子对此也很支持。

在如今这个时代,丁克家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没有儿女绕膝,也并不妨碍两人过着幸福的日子。

很可惜,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2020年8月18日,谢园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离世,享年61岁。

谢园撒手而去,留下遗孀邱悦形单影只,不免让人感到一丝悲悯。

谢园在生前就已经留下嘱托,自己去世后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办追悼会,不召开任何形式的追思会。

究其原因,恐怕也跟他无儿无女有一些关系吧。

除此之外,谢园还有一个特殊的“怪癖”,或许能当作他不办葬礼的一个注脚。

在一次节目中,梁天透露说,谢园从来不参加朋友的追悼会,每一次都是拜托梁天替他把钱和问候带到,给人家多鞠几个躬。

主持人问其原因,谢园煞有介事地说,他害怕死者突然坐起来。

原来,在一部叫做《戴手铐的旅客》的作品中,有一个情节是一名“被去世”的人在追悼仪式上突然“死而复活”坐起来了。

而当时与之对戏的演员并没有被事先告知这一情节, 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惊吓,这名演员的精神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以至于最终彻底放弃了表演,还留下了精神错乱的后遗症。

正是这件事给谢园造成了心理阴影,导致此后再也不敢参加追悼会了。

然而,谢园走了,他走得真的就像看上去那样落寞吗?当然不是的。

谢园去世的消息一出来,立即引发了圈内的大震荡。

张艺谋、葛优、宋丹丹、刘晓庆、左小青、冯远征等明星都在第一时间发文悼念,这其中有谢园多年的好友和合作伙伴,也有他在北影教书时的得意门生。

张艺谋发文表示: “惊悉老同学谢园病逝,沉痛哀悼,愿你在天堂仍有笑声陪伴。”

刘晓庆则惋惜悼念: “好朋友谢园去世,享年61岁。为什么不好好照顾自己呀。怀念合作电影《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的日子……”

很难在现在找出一位当红明星来对比谢园,“他就是现在的XXX”这样的句式放在谢园身上是不成立的。

作为一种风格,一种表演形式,一种内在精神的洋溢,谢园在当下已经找不到继承者了。

在他意外去世之后,怀念他的除了那些圈内好友以外,其余的恐怕也主要是一群中年观众了。

谢园似乎一直停留在那个年代,一直站在那个年代的某扇窗户里边,面带微笑地默默观察着这个变化匆匆的世界。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