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思达力挺谢娜的文章「姜思达如果放下人情和名气还有多少人会喜欢谢娜」
大家知道如今网上个人账号粉丝数最多的明星是谁吗?
是:谢娜。
粉丝数:1.24亿。
也就是说,按照统计报告发布的8.54亿网民来说,中国有15%的网民都关注了谢娜。
这个数据体现的是一个相当恐怖的名气和国民知名度,就连谢娜自己都说:在中国,恐怕真的没有人没听说过她。
就算不看电视,也会上网;就算没听过夸她的,也一定听过骂她的。反正不管以什么形式,我们都或多或少知道这个人。
但在谢娜的个人社交账号上,她单条状态的粉丝互动率却远远不能跟其1.24亿的粉丝数成正比。
虽然每条状态的转评数也都达到几千,但在如今这个动辄转评就要过万、过十万,甚至百万的流量时代来看,这个数据并不算高。
因此常有人质疑谢娜是买粉大户,并以此黑她。
但也有人从来没怀疑过这件事,因为他们知道:这种现象正是谢娜在国内娱乐圈独特属性的体现。
即:在我们这代人里,很多人是从学会上网开始就关注谢娜的,但后来长大了,却不一定还在继续喜欢着她。
这很可惜,就像10月29日热搜词条“谢娜回应网络暴力”里有一位网友说的那样:
初高中的时候真的看了好多《快乐大本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都是《快乐大本营》陪了我十几年,带给我很多快乐,所以如今是真的不忍心黑她。
也就是说,在谢娜这1.24亿的粉丝里面,多的是我们这种:小时候看过《快乐大本营》,长大后却羞于说自己喜欢过谢娜的人。
甚至有的人,早就从“羞于说”的阶段,过渡到了厌恶她、黑她的阶段。
但在我们不看《快乐大本营》的这些年里,谢娜的趣味性就真的一直没有变过吗?
看完10月29日谢娜在《仅三天可见》里头的访谈之后,我们不敢这样说了。
其中最令人惊讶的,是谢娜对自己的处境,其实心如明镜。
受访过程中谢娜说过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她说她知道许多看着《快乐大本营》长大的观众,如今都已经不看《快乐大本营》了。
因为他们长大了,成人了,每天下班回家,可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计问题,已经无法被我们这样的笑话逗笑了。
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给人的触动是极大的。
说明谢娜不仅明白自己节目的受众群是什么年龄结构的,而且她很清楚自己的趣味是什么水平的,知道自己常年沉浸在一种什么品位的趣味当中。
那种趣味,对于如今已经长大的旧观众来说,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有趣了。
而只是一种娱乐而已,仅供中学生消遣。
也就是说,谢娜是明白自己的“粗浅”的,但她本人真的是这种“粗浅”之人吗?
《仅三天可见》的这一期采访恐怕要让我们对此打问号了。
按照一部分人的观点来说,她显然是粗浅的。
因为就像谢娜自己说的一样,做十几二十几年的《快乐大本营》,这其实已经几乎相当于在做一档漫长的真人秀了。
在这个过程中,你这人是什么样子的、有怎样的性格和价值观,都会难以掩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而一个人如果能在某一种文化里沉溺这么久,那说明她本人一定也是具备这种人格的。
但显然,尽管常年沉溺于《快乐大本营》的“低幼”趣味中,但谢娜本人,是有着旁观者的冷静与清醒的。
所以面对犀利提问,她会诚恳地说觉得自己得到的赞美,已经胜过了自己的能力。
并且还会反过来意味深长地问姜思达:“你觉得你聪明还是我聪明?”
尽管只是些只言片语,但从这些意味深长的提问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谢娜思考问题的方式,已经不像我们记忆中的那么简单了。
以及最重要的是,她居然可以得到姜思达的肯定,并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使对方对自己的某个方面刮目相看。
姜思达还曾在谢娜主持风格受争议的时候,公开站出来替她说过话。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姜思达比谢娜怎样,而只是了解过姜思达的人,都知道他的性格是极其敏感和犀利的。
《奇葩说》出身的他,是如何在看透了谢娜身上的“低幼”趣味后还依然肯定这个人的?
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就像这期节目的标题一样:抛开谢娜已有的成绩,你是否还会喜欢她?
那么,抛开记忆中的印象与偏见,我们又是否有在学着重新审视谢娜,理解或肯定她?
青石电影编辑部 | 希瓦
姜思达有怎样的社交背景,他和哪位明星走的比较近?
姜思达是一个艺人,内容创作者,他在1993年10月26日出生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他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参加过《奇葩说》,在第二季的时候成功晋级到奇葩八强,2016年第三季的时候获得亚军,2017年却只在半决赛就淘汰了,还参加过《吐槽大会》、《真相吧花花万物》、《心动的信号》中担任过主持人,《明日之子》、《吃光全宇宙》、《拜托了!粉丝》等等,他还有作品《透明人》,《仙班线园2》,现在姜思达有自己成立的工作室GANGSIDA。
在《仅三天可见》这个访谈节目中,姜思达和谢娜相处自如,谢娜表示也很喜欢姜思达,何炅也表示如果有困难,可以直接说,在这个节目中还有杨超越,于正,池子,袁弘等等明星,他们相处的都很好。
姜思达在2016年12月获得网易有态度新势力犀利自媒体人,他从刚开始初出茅庐的不自信,一直到奇葩说的第四季变得幽默,高情商,既成熟了,也没有失去少年郎身上的理想与纯洁,收放自如,坦坦荡荡的,知世故但却不世故。姜思达凭着他的嘴上功夫,几句话就让人醍醐灌顶,他率真,不掩饰自我,特立独行,这就是姜思达。
近日,姜思达回应FIRST红毯的造型,他表示他的红毯造型成了热门话题,是由于20块钱楼下现买的头绳和他自己随手抓的衣服和自己的妆带来的。姜思达的红毯造型是头扎双丸子头,身着黑红配连体服,这样的装扮和其他明星的精致打扮相比很另类。姜思达说“骚扰到大家了,我也没有很抱歉,毕竟晚上又美了。”这个回应很“姜思达”啊。
很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
缺席了《奇葩说》第六季的姜思达,带着他的新节目《仅三天可见》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仅三天可见》算是一档访谈节目吧,节目组中他要和被采访者相处三天,通过三天镜头记录,与被采访者一起参与社交活动,在社交活动中完成采访,有点像访谈和真人秀的综合体。之前看过他的《透明人》,很真实,也有趣,所以对他的《仅三天可见》也同样充满了期待。
节目开播两期,很姜思达。第一期嘉宾是谢娜。俩人的渊源还要从几年前马薇薇手撕姜思达的那场风波说起,当时谢娜在微博上留言给姜思达:奇葩说里我最喜欢你,以致于被解读为谢娜力挺姜思达。
至于说当年马薇薇和姜思达到底孰是孰非,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一点我特别欣赏,那就是姜思达至始至终都保持了沉默。但是无疑谢娜的肯定,对于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姜思达而言是莫大的支持。
“我妈说谢娜是你的恩人,你要一辈子记着她。”节目开始姜思达调侃道。
“如果不记着她所谓帮你那件事,如果不记着她功成名就,你是否还会喜欢她?”编导问。
姜思达的回答很直接,“我不知道。”
跟以往印象中的访谈节目不同的是,《仅三天可见》更像是日常VLGO的记录甚至有些零零碎碎,更想是聊到哪儿到哪儿。
赶通告,上节目,忙了十几个小时的谢娜,依然精力旺盛到让姜思达自嘲自己才是个老人。节目出来后,不少营销号写谢娜的浅薄。可是每个人都不知道别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经历过什么,所以仅凭外在的表现去揣测她的为人都不足为据。
所以我喜欢姜思达的一句话,“我不会因为所有人讨厌他,一定得讨厌他,我也不会说因为所有人都喜欢他,我也要装作喜欢他的样子。”
谢娜是什么样子的,我当然不知道,姜思达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不知道。我只看到了节目中我能看到的谢娜依然像个活力四射的少女,我只看到了节目中的姜思达很敢讲,我也看到了从《奇葩说》里穿红戴绿,公开出柜的大美玲,到慢慢地有了自己的风格。再到后来离开《奇葩说》,开公众号,做视频,姜思达保持了一种进步的状态。
第二期节目请的嘉宾是池子,比起第一期我个人更喜欢池子这一期。两个舞台上都很快乐的人,舞台下却很理智甚至有些沉闷,而这沉闷似乎也在我的意料之中。尽管视频里的赤字依然表现的很快乐,面对镜头放松的就像是生活本身,却还是让人感到一股很弱的悲伤。我甚至在镜头之外,无聊地猜测他们的性格类型。
节目中池子带着姜思达和讲脱口秀的朋友们一起去野餐,姜思达用“一群池子”形容池子的朋友们,开着不着边际的玩笑,嘻嘻哈哈的荒诞式笑话……是姜思达融不进去的场,从姜思达挤出的笑容里,还是能看到他的失落和孤独。在篝火的映衬下,那张好看的脸上写满了孤独。
“我喜欢在情感上或者在人生上有一定程度破碎的人。”姜思达说。这一刻的姜思达给人的感觉也是破碎。那种破碎感,甚至也是我所熟悉的。
接下来的访谈很顺利,我第一次看到不搞怪的池子。姜思达的采访很成功,池子第一次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讲述了高二那年母亲得了脑癌,只能慢慢等死,那两年池子没有上学,一直和父亲在家照顾母亲,给母亲做饭。
池子的脸上一直带着浅浅的笑,很温柔,像是讲着别人的故事。姜思达这样形容经历过生死的池子,“人一想通,啥救都没有,就是会自在。仅三天可见,我见到他了。我们可以彼此照顾。”
对!姜思达仍然很坦诚,“我不敢说我们会是兄弟,也不能肯定我们俩一定能做好朋友,但我肯定我们可以彼此照顾。”
可是我就是很能理解姜思达说的那种彼此照顾,那是情感上有过破碎感的人之间的彼此懂得。没有伤悲,就没有慈悲。
有人用小而温暖,形容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那种疏离感、克制、冷静、不刻意打破的孤独、温柔、犀利、好奇、尊重……
只能说这是一档很姜思达的《仅三天可见》!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