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获金棕榈大奖「豆瓣88金棕榈最佳影片寄生虫为何被捧为神作」

时间:2023-01-28 04:45:08阅读:3131
韩国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一直是深受观众好评,从《杀人回忆》到《熔炉》,再到《釜山行》等影片,抨击着现实,在呐喊,在诉说,也同样带给观众心灵上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而2019年,韩国又一次用一部电影证明了自己…

韩国的反映现实题材的电影,一直是深受观众好评,从《杀人回忆》到《熔炉》,再到《釜山行》等影片,抨击着现实,在呐喊,在诉说,也同样带给观众心灵上一次又一次的冲击。

而2019年,韩国又一次用一部电影证明了自己。戛纳金棕榈获奖影片《寄生虫》在韩国本土上映之后,连续12天稳居票房首位,随后在法国、越南、澳大利亚等地上映均创造了韩影最高票房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不仅在豆瓣获8.8高分,更是创下了香港史上金棕榈得奖电影最高票房。

“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就是看完《寄生虫》后映入脑海的这段话。 ​

穷人钦羡富人,富人怜悯穷人,世界上真的没有感同身受这种东西,因为阶级和身份之间的鸿沟是难以跨越的。而说到底,《寄生虫》中的悲剧,是因为不同阶级之间产生了欲望的穿插,才发生的。

都说生活来源于艺术,高于生活。电影这东西,看似不真实,却也让观众了解到原来在那不见天日的地下室和黑暗角落里,还有人在挣扎着生活,如蟑螂一般。

而谈到这部电影,那么不得不说的就是其导演奉俊昊。2003年拍摄的《杀人记忆》为奉俊昊在电影界建立的极高地位。也就是《杀人回忆》这部影片,让他和老戏骨宋康昊这对“王炸组合”出现在观众面前,而这一次他们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拍摄出一部优秀的电影,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影片中一家人的唯一的生活来源,就是靠帮披萨店叠纸盒来勉强度日。儿子没文凭,女儿读不了书,种种一切,让这家人明显的低人一等。

而能与富人接触,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家人来说,可谓是一个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大儿子变成了富人家女儿的家教,并成功于富人千金看对眼;小女儿也以虚假艺术疗愈师的身份融入了这个大家庭;父亲成为司机;母亲也成功取代了女佣的位置。

而对“上层”生活的体验,也让他们产生了既然这户富人又善良又单纯,那么为什么不能过和他们一样的生活的念头。“寄生”计划,也正式开始实施。

善良的男女主人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而这一家人也终于在富人外出旅游之时,鸠占鹊巢,真真正正体验了一把上层社会的生活。

看完整部电影,有很多网友提出疑问,为什么无业游民父亲金基泽一再的“越界”呢?难道是因为众人口中所说的因为他是个穷人,所以不知道分寸吗?还是以为别人好脸色就是关系好,就可以平等的互相关心隐私?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一种贬低“穷人”的意思,如果非要说为什么基泽一再越界,那么大概是因为两种阶级的思维的差异性吧,他意识不到自己的问话不合适,就像他意识不到自己身上的味道。

阶级的差异,或者说身份的鸿沟真的无法跨越,接触的思想不同,圈子不同,即使你想融入,也是无谓挣扎。世界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就像富人体会不到穷人的苦,穷人也无法感受富人的甜,富人的施舍,也仅仅是填补物质上的缺憾,却无法弥补导演奉俊昊轻轻松松的把几种类型融入进了影片,一开始你以为它是喜剧片,但是画风一转,变成了惊悚片,而全程也带有讽刺意味,多种类型的融合,也让整部影片的故事看起来更加的饱满。上的缺失。

层层反转,步步为营,导演的精心安排令人拍案叫绝。喜剧色彩的插入,前面有多欢乐,后面就有多悲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过着底层的生活,不得温饱,到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甚至趁主人旅游鸠占鹊巢,享受上流社会生活,这一切看起来在变好,可偏偏导演不让你如愿。

前女佣的出现撞破了一切秘密,接下来主人们的回归也将故事结构推入高潮。当前女佣按响门铃,监控镜头出现狰狞变形的脸,伴随着电闪雷鸣,真的可以媲美经典恐怖片里的场景。

通往地下室的路仿佛永无尽头,像是封闭空间一般让人窒息。本来观众还沉浸在喜剧色彩的情节之中,画风一转,这部《寄生虫》悄无声息地,变成了惊悚恐怖片。

到了地下室,观众以为这一家人可以开始他们的毁尸灭迹计划了,但是又是一个反转,这阴暗的地下室,信号竟然好的不得了,主角一下跪在地上,被毫无尊严的拍着罪证。

主人回归后,这一家人像蟑螂一样,藏匿在富人家的沙发底下。主演宋康昊的演技也在这一瞬间体现,他像蟑螂一般,拖着笨重躯体想要移动到阴暗角落。察觉周围动静有危险,就一动不动,进入假死状态,这仿佛就是蟑螂附体一般。

而剧中一直强调 ,这富人一家是有钱的善良的人,但是从一些细节中还是可以发现富人的“隐瞒”。他们不是所谓的善良,只是下意识地去施舍、去伪装,因为他们对“气味”是那么敏感。

富人家的小少爷一下子就闻到了他们身上的“气味”,当时小少爷说他们四个闻起来都一样,主角一家以为是他们用的沐浴液和洗衣液导致穿帮,但是这里所指的是“地铁的味道”,其实也就泛指穷人了。

看下来,这部电影并不是在歌颂富人的善良,也不是在贬低穷人的无知。而是将贫富差距这一事实赤裸裸的摆在观众眼前,再告诉你这个事实:贫富差距就像无数面墙,将人分为了三六九等, 而任凭你怎么蹂躏这面墙,这墙就是纹丝不动,压根无法将它推倒。

导演奉俊昊轻轻松松的把几种类型融入进了影片,一开始你以为它是喜剧片,但是画风一转,变成了惊悚片,而全程也带有讽刺意味,多种类型的融合,也让整部影片的故事看起来更加的饱满。

而“荒诞”也是看完电影后比较大的一个感触,还记得“一家人坐在寄生之处的客厅中饮酒谈笑。当忠淑提到‘蟑螂’时,基泽突然面色阴沉转而大怒——之后又与忠淑两人相视大笑。从这些安排中皆可看出导演想要给观众传递出来的荒诞信号。

韩国电影一直以现实主义为主,这样的略显荒诞的故事设计确实比较少见,而就是这样一个很少出现的题材,却被导演奉俊昊运用到如鱼得水,真的是很高明了。

或许“穷人的符号”让很多观众看了并不会觉得很舒服,但是现实就是现实,贫富差距是不想面对,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东西,它就像一块石碑一样,屹立在那里,虽然不吭不响,但是却如阳光一般刺眼,并且深深地刺入人们的内心。

寄生虫获金棕榈大奖「豆瓣88金棕榈最佳影片寄生虫为何被捧为神作」

《寄生虫》包揽各项大奖,这部剧到底为何这么出彩?

近几年的韩国电影很火,和巴西电影一起成为近几年世界电影中崛起的重要地区。最近韩国电影在国际上屡获大奖,去年韩国导演李沧东的《燃烧》才提名了戛纳金棕榈,今年奉俊昊的《寄生虫》就捧得大奖,而《寄生虫》又被影迷们说这是必刷剧,究竟《寄生虫》出彩在哪里呢?

《寄生虫》影片讲述了生活在贫富两极的两家人的故事,一边是全是无业游民的一家四口,一边是生活在富人区的IT人才。导演用他擅长的悲喜剧、讽刺剧形式,辛辣的讽刺了韩国社会和对阶级社会的尖锐批判。作为一部横扫戛纳的佳作,它拍得通俗易懂,将商业和艺术完美融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小编觉得实至名归。

《寄生虫》的口碑如此之好,传播范围如此之广,认可度如此之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它的确讲述了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有些电影虽然伟大,但因为深刻晦涩的艺术门槛,注定只能成为小部分人的心头好。而《寄生虫》这部电影,任何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的人,都会被它接地气又略带悬疑、接连反转的情节深深吸引,并且都能在电影中找到共鸣。

人性的部分已经提及太多,一切看起来是真的,或许也是假的,正如这一家人总是活在虚假之中,渐渐忘掉了什么才是真实。这部影片毫无疑问是压抑的,无奈的,海报亦是。在整体设计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细节和隐喻,即使它只是一张单独的海报,也为受众传递了太多讯息。抛开《寄生虫》想要传达的社会问题层面,仅仅从整部电影的精细程度上来看:众多伏笔,处处亮点。

寄生虫获金棕榈大奖「豆瓣88金棕榈最佳影片寄生虫为何被捧为神作」

《寄生虫》被誉为最佳之作,意义在于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上进,这是为何?

荣获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韩国影史上第一座金棕榈奖,还获得第77届全球奖最佳外语片,并在第92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斩获四项大奖。

而获得诸多奖项的聚集者便是由韩国电影《寄生虫》,在豆瓣的评分中高达8.7,足以见得电影作品的优秀。

寄生虫从生物角度来说,绝对是个令人讨厌的物种,它主要是靠寄宿在主体身上存活,吸食其血液,以食物残渣为食,一旦离开主体之后,便无法自己生存,这是在自然界中一种另类的存活方式。

影片以此为名,足以见得导演背后的寓意,而且这部剧在2019年上映之后,便成为了观众们必看之作。一部电影的背后,不知是多少人的原形?

所有人都是寄生虫

《寄生虫》主要讲述的是金基泽一家四口依靠寄生在朴社长生活的故事,展现了韩国社会阶级之间的深层矛盾,影片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告诉观众,贫富差距是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

电影刚开始的镜头,就是一家人住在暗无天日的地下室,过着贫穷的生活。父母都在失业的状态,而儿子与女儿也没有学可以上。大家围绕在一起,看着披萨盒工作,这样的卑微生活,肉眼可见的是他们不想过了。

寄生不只是穷人对富人的吸食,靠富人的怜悯讨生活,也是富人对穷人的剥削,榨取一无所有只有劳动力的劳动者最后的价值,两者相互利用、相互争斗。

经济发展的趋势下,韩国社会中的失业率逐步上升是影片所处的大背景,随着新兴行业的兴起,无数实体经济中的中小阶级接连破产沦为底层的贫民,相比富人滋润的生活,生活在阴暗狭窄地下室中的穷人生活更显窘迫。

纵观整个电影,朴社长是最大的宿主,周围的人都是他的寄生虫,因为他是资本的来源关系着整个家的运转,家中厨师、司机、保姆等都要寄生于他才能生活,而他也依赖于这些仆人的照顾,这正是穷人与富人的相互寄生,互相提取利用价值。

单看朴社长的妻子,或许会笼统地将她归结于宿主的行列,实则朴太太也是寄生于朴社长之下,她希望丈夫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不敢犯一点错误,每天等待丈夫的回归,经济独立人格才会独立,这句话放在这里更显其中的道理。

在高晓松看完之后,他表示:“我看完被彻底掏空了,艺与术俱佳,夜不能寐。平复一天才能二刷。”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评价,无益于这部剧的精彩制作,便是前半部分是喜剧,后半部分就成了悲剧,引发无数人的思考。

影片中朴社长还养了三只狗,狗与人类的关系其实也是一种寄生关系,狗有专门的仆人带其散步、喂食,狗与人的对比更具讽刺意味,狗的生活都比住在地下室中穷人的生活要好,可见贫富差距的鸿沟有多大。

打破常规,新奇思维

以往的电影中,凡事有富人和穷人两种阶级出现时,导演都倾向于把富人刻画成反面的形象,狡诈似乎便是富人的标签,穷人则与朴实、善良挂钩。

而影片反其道行之,用客观的角度叙述穷人与富人的差距,人们总是把同情心赋予处于弱势群体的一方,而对另一方充满仇视。

影片中导演用诸多细节描述穷人的生活环境,俯拍镜头中铁栏后金基泽的面部特写,更显得人物在社会中的渺小。穷人家的孩子在富人家,当家教,仅仅需要一张SKY大学的入学证明,能看得出来韩国人心中的地位绝不一般。

当穷人的儿子,他不单单是自己伪造学历,进入富人的家庭,拿着高薪资的薪水,还用尽一切办法,将父母、妹妹也弄到这个富豪的家庭当中。而他们之间当作不认识,只有在富人们不在的时候,他们才相认,肆意在豪宅内想做什么都没有问题。

其中母亲有一句话感染到了我:“有钱却很善良。”不是所有的有钱人都是那么的善良,不得不说,他们遇到了一家好人。要说前半段是好笑的片段,那么后半段却是引发无数人思考的问题。在一日,富人家的孩子补习完功课之后,富人就带着孩子去外出露营。

那么剩下的就是贫穷的一家人,而富豪的豪宅也变成了穷人们的暂时避难所。他们生活的很开心,父母想睡在哪里就睡在哪里,反正不用再睡那暗无天日的地下室了,儿子也能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公然看别人的日记本,而女儿则洗了一个澡,一家人很是快活。

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金基泽一家生活的窘迫虽让人心生怜悯,可他们用尽一切手段挤走朴社长家中原本的仆人取而代之,这一不择手段的形象在影片中尽显无疑,可靠双手发家致富,偏要绞尽脑汁地充当别人的寄生虫。

但是正当他们快哉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是,之前在富人家干活的女管家突然敲门。这一家人就开始慌了,她表示自己来拿遗留下来的东西。当她进来的时候,却被这一家人发现了,这里竟然还有一个秘密的地下室。在这个地下室里,藏着女管家的老公。

这一幕几乎看呆了寄生家庭,前女管家本身就是自顾不暇,但是没有想到寄生家庭也露出了马脚。而且前女管家还说要向富人拆穿他们,原来是他们一家人,让自己丢失了工作,害得自己与丈夫不能在一起。

这种丑恶的嘴脸似乎与观众刻板印象中的穷人相差甚多,血淋淋且极具真实性地展现了穷人的阴暗面。

不易察觉的气味

影片中气味是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也是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富人一家所鄙夷、厌弃的气味,就是长期处在阴暗地下室中所携带着的霉味,也象征着贫人身上的味道。金基泽一家使尽手段谋进富人家里,自以为摆脱了身上的穷酸味。

可富人多次的提醒,像是把美好的梦境一次次击碎,层层累积,刺激了金基泽敏感的神经线,最终杀了朴社长。人本就是个敏感动物,不易察觉的细节就有可能触碰到别人的逆鳞,不知不觉中已为自己铺上了通往死亡的道路。

我们会说富人的家庭头脑简单,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评判的标准,就随便去用人。但是回归到生活中,普通人的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有多少人挤破了脑袋都想爬上顶峰,最后却输得一败涂地。

现实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不能走捷径,反之会让自己跌入深渊,这是在正常不过的了。人性永远都是复杂的,谁都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才是最真实的社会与残酷。

在《演员请就位》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温峥嵘饰演的前女管家,她的演技的确很是精湛。相比较于其他人,她算是很优秀的了。人生何尝不是这样,要想成功就要想办法,往顶峰处努力,而不是坐等别人的施舍。

寄生虫看似很少见,实则是多少人的现状呢?在适者生存的年代,若是没有一项优秀的技能,往往吃亏的就是自己了。身在社会,光有颜值与小聪明,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多数人还在面临着打工,每天就是工作、路上、家里,三点一线的生活。

而这样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了,不是所有人的家庭都是穷人这样的家庭。一部分都是在靠自己的体力或者脑力,为自己寻求更好的出路,而不是做一张虚假的证书,就能成为富人家里的教师,这是远远不够的。

当我们嘲笑寄生家庭时,有些反应出来的现象,何尝不是我们最真实的窘状呢?不论是富豪还是穷人,都有自己的宿命,不用同情谁,或者可怜谁,因为生而为人,没有谁是很容易的。

小结

对比蒙太奇是指透过镜头之间的强烈对比,以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深意。影片整体是通过贫与富之间的对比来深化主旨大意,如一场暴雨下的对比,富人看着大雨充满情趣,穷人的家却被大雨所淹没。

影片中这样的剪辑手法十分常见,对此,导演对于不同场景的色调也有所变化,描述富人生活场景时,全程是暖黄色调,突显出生活的温馨;描述穷人生活场景时,全程是冷色调,突显出生活的窘迫。

两种场景搭配两种不同的色调,对比更加强烈,全面客观真实地向观众展现出贫富的差距,更能体现出影片所表达的深意。

无论是对过去的总结还是对未来的计划,都是对自己所处阶段的总结,“寄生虫”并不好当,与其碌碌无为、安于现状,不如逆光而行,脚踏实地、勤奋努力才会使未来变得更加光明。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