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的衰败是从机顶盒开始的吗「广电的衰败是从机顶盒开始的」
越来越多的电视机抛弃了有线电视机顶盒,不愿意再去缴纳那每月几十元的基础收视维护费,
有的用上了安宽带时电信、移动或联通赠送的IPTV机顶盒,
有的买了小米、天猫的OTT机顶盒,
但更多的用户买到家的就是智能电视机,本身自带芯片、存储和操作系统,可以直接上网,安装个“电视J”的APK,就能看直播,再安装爱、优、腾、芒的TV版,就能点播影视剧看大片了,不需要任何外设和机顶盒。
而且智能电视机越来越智能,AI、语音交互、体感、多屏互动、手机遥控… …
再也不需要什么劳什子、丑陋的、又多一个遥控器的拖油瓶般的机顶盒了,不管是DVB的,还是IPTV的、OTT的反人类设计,把高性能、高价值的电视机变成了一个普通的显示屏。
其实最早的电视机,是不需要机顶盒的,以前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那是技术落后的结果,现在呢,手机普及的都把计算机干掉了。
黑白电视机时代,一般都是靠室内天线或室外天线,接受电视台发射塔发出的无线广播信号;后来出彩色的,印在包装箱上的,除了商标,就是彩色电视信号接收机,至今,彩电还是电视的通俗叫法。
彩电时代,基本普及了有线电视,信号更清晰、没了雪花、更多的频道,标志就是《新白娘子传奇》、《西游记》和《还珠格格》的不断轮播。
那个时候的彩电还是老式CRT,就是显像管的,特征就是有大屁股,背后有个同轴电缆插口,能接模拟有线的同轴电缆。
那可是有线电视的黄金时代。
除了铺设电缆和信号放大器,有线电视公司几乎没什么成本,一个月十几元的收视费,简直就像抢钱一样,条件好的地区,还在有社区有线电视里加了凤凰卫视、东森电影台、自办录像频道放电影,每月还能多收几块钱,甚至十几块钱。
有线电视台当时几乎快把无线电视台干死了。
包括那时大火特火的录像机、VCD/DVD等类机顶盒,都不是有线电视的对手,昙花一现,随后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只可惜后来,广电改革,有线电视台与有线电视网分离,有线电视台和无线电视台合并、有线电视网独立成专司传输的公司,更不允许有线电视网自办节目,才又保住了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和播控地位。
当时的有线电视网由于收益良好、利润奇高,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40多个地级市、两千多个县里,出现了数千家有线电视网络公司。
甚至一度要从广电总局划归当时的信息产业部管理,信产部设立有线电视网络司,请时任广电总局信息中心主任的陈晓宁任司长,报告都打到了总理的案头,可惜当时发生了OOO事件,划转被紧急叫停,有线电视网作为广播电视传输专网被保留下来,从此“安播”成了有线电视网的第一要任。
直到2003年,依然是有线电视的顶峰时代。
那一年,广电总局搞起了有线电视免费数字化平移工程,从模拟有线,到数字有线,本身是一件好事,技术进步,更个性化、更多服务,节省频点,提供更多频道。
当时数字电视有两个方案,一是搞数字电视一体机,就是在用户新买的电视机上插一个卡,就像手机插SIM卡一样,接的还是有线电视的同轴电缆,只需要有线电视运营商做OA、做BOSS、做前端改造即可。
缺点是家里要更换新的数字电视一体机,但由于电视机的更换周期一般是5到10年,有的同志担心,数字有线电视普及太慢。
方案二是给电视机加一个机顶盒,不管是什么电视机,只要有AV输入端口,就由有线电视运营商免费发一个机顶盒,把电视机当成显示器,可以快速普及数字有线电视。
最早出现的数字有线机顶盒,有线电视运营商还是卖的,卖到1000-2000元/个,暴利!只是后来总局发文要搞免费统一送机顶盒,这才搞死了有线电视运营商。
到2018年底,有线电视号称覆盖了3.67亿户家庭,实际入户了2.7亿户,其中数字有线电视用户(标清单向 高清双向)2.1亿户,模拟有线电视用户还有五六千万户。当然这些是沉默用户了,由于是模拟有线,没有CA,他交不交费、在不在用都不知道了,就剩一个统计数字。
2.1亿个机顶盒啊,都是全国几百个有线电视运营商免费送的,集采机顶盒,再加上前端改造和CA,平均每户花费1000元。
那就是2000多亿啊,全国有线电视基础收视维护费一年才七八百亿的收入,这一下子就透支了有线电视运营公司近10年的利润。令很多公司生不如死。
全国几百家有线电视公司倒是养活了几百家数字电视设备厂商,上百个技术标准,互不兼容,也不统一,更造就了永新视博、数码视讯、同洲电子、金亚科技、佳创视讯等一批广电类上市公司,给广电系统搞出了数百个贪官。
更把广电拉向了衰败的境地。
由于采用电视机 机顶盒的方式,用户打开电视机,不一定打开机顶盒,或者电视机同时有几个信源,还有XBOX、PS、WII、KIRNECT、IPTV、OTT、USB电视棒,就不一定看的就是DVB机顶盒了。
看电视从必选变为备选,就给IPTV机顶盒的逆袭创造了优质的充分条件。
其次是IPTV商业模式的成功,宽带收费了,IPTV不再收用户基础费,而且不但不收电视台节目的落地费,反而给当地省电视台缴保护费,划掉,播控服务费。这样的IPTV,电视台无法拒绝啊。
至于1990年颁布的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规定的有线电视网是“一地一网、属地专营”,WHO CARE啊,广告费下来了,都被互联网抢跑了,电视台再不收点保护费,再划掉,播控服务费,靠什么发福利奖金啊。
于是IPTV一路高歌猛进,有线电视一败涂地,最新的数字,三大运营商的IPTV接近2.9亿户,有线电视机顶盒缴费用户不足1亿户。
都是机顶盒,免费的自然要比收费的受欢迎,有线电视倒不会死,还有政府补贴,但基本也是小众用户市场了,成为闲职干部的养老机构,大众用户市场拱手给了IPTV,让三大运营商大发宽带财。
如果当时选择的是方案一,是数字电视一体机,用户开机就看到电视,用户看运营商安宽带送的IPTV还要开机顶盒,IPTV一定不会这么快的抢走这么大的市场份额。
好在智能电视机来了,三大运营商IPTV也愚蠢地选择了机顶盒方案,虽然暂时灭了有线电视机顶盒,但也正在重蹈有线电视的覆辙。
新一代的智能电视机,无须任何机顶盒,开机就联网,不管是现在家里的有线固定宽带,还是未来的5G宽带。
智能电视机本身带有高性能芯片和大容量存储,目前还是安卓系统,未来都是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大屏、小屏、手表、平板、汽车、冰箱、空调、洗衣机、灯光、窗帘… …,都能智慧物联、智能家居。
至于视频,不管是直播,还是点播,就是下载安装一个APK就能搞定的,更智能的人机交互,更高的处理能力。
你确定还拖一个机顶盒?还多一个遥控器?
都丢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去吧。
为什么有人说红极一时的电视盒子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
电视盒作为电视接入互联网最方便的工具,对于一些仍在使用非智能电视的用户来说并不陌生。很多人对电视盒子是很熟悉的一般市面的主流的电视盒子都采用安卓智能系统,通过安装各种视频APP我们就可以在家里观看到丰富的电影、电视剧和其它综艺节目。
而且还具备回看、游戏等功能,相比于传统的电视机顶盒,在内容方面具备先天的优势,而且价格也非常的实惠,因此迅速在普通家庭用户中普及开来。
近年来,智能电视盒市场发展迅速,无论是老字号还是新兴品牌,都卷入了电视盒市场的激烈竞争,想从中分得一杯羹。智能的小电视盒子使普通电视接入互联网内容成为现实,电视盒子正成为成千上万家庭的必需品。
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的大量涌入,观看网络视频变得更加舒适和方便,电视机盒的价值也越来越小,销量也在持续下降。那么,为什么电视机盒越来越不受欢迎,销量继续下降,这才是真正的原因呢?
首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严厉打击非法智能电视盒。2015年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关于依法严厉打击非法电视网络接收设备违法犯罪活动的通知》,即229号文件。由于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严格控制,特别是通过加强版权管理,限制了电视盒的视觉内容。近年来,广播电视多次限制电视和盒子产品的点播和直播内容。盒子产品给用户带来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被压缩了。收费的内容开始增加,一些精彩的内容必须付出,无疑影响了消费者购买和观看的积极性
有线电视用户持续萎缩,为什么现在广电很少有人看?
有线电视用户持续减少,广电现在很少人看?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在农村老家丘陵地带,距离县城40公里,当时看电视用的是天线,一根竹竿上面弄点铜丝或者铁丝中间用木棒或者竹片编在一起,看电视还得旋转方向,方向好了效果好,不同的方向搜的电视台都不一样,当时那个叫做高兴啊,终于有电视看了。
几年后,我们这边痛“光纤”了,说是国家政策户户都要通上电视信号,这个时候的电视信号非常好,比“天线”好太多太多,而且电视台多了很多,也清楚了很多,这个时期广播电视走进了千家万户,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满满的回忆啊。
时代在发展 科技 比进步,短短十来年广电的“光纤电视”已经落伍,慢慢的被淘汰。
广电电视为什么会越来越少人看,主要还是网络发展得太快,试问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时间在看电视,都拿着手机做着“低头族”,互联网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并且能够提供所需要的所有信息,而且比之电视上所得到的信息快很多,加之网络视频的迅速崛起,自然看电视的人就少了。
再则,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充分发挥自己在宽带领域的优势,使得自家的IPTV业务迅速占领家庭电视接口,只要装网络就送IPTV,试问还有多少人愿意在花钱去专门装个广电的有线电视。
总的来说,广电的有线电视现在已经落伍,除了清晰度比较好互动点播稍微多点并没有其他的优势,对大多数人来说三大运营商的IPTV清晰度也是能接受的,毕竟送的嘛而且不另外收费,再则点播互动已经转移到互联网,广电的优势基本没有,所以,广电的有线电视用的人越来越少少。
主要原因还是网速越来越快,已经完全能满足盒子看直播~第一次用盒子看电视,不是直播的内容还好,直播那叫一个卡~那时候宽带网速才20~基本带不起来直播,而更好的网速又很贵,没办法,家里老人看直播,只能用有线电视~后来随着宽带提速降费,现在宽带普遍都100兆,有的甚至200,而且也不贵,俺家100兆宽带,一个月59,还有网络电视,还给个手机卡有一千分钟通话,还有流量~真是感觉相当不错了~我这要还是用广电有线电视,我不是彪么!
其实,可以这样算一下账的!一年1980元的电信100兆网速(独立网速),每月165元。然后可以取消有线电视28元/月的费用,网上买一个4K的安卓电视网络机顶盒299元,安装最流行的爱奇艺、优酷等APP,基本可以免费看到九成以上的大剧,要钱的就迟点看。然后一直看下去,非常超值!再反观有线电视,九成以上的大剧点播,都要钱,最低消费5元到几十元不等。少数怕长计,要想获得最佳的精神粮食,按我说的去做,不后悔!
你们不提到广电,我都不知道广电还存活着,只要仔细想想,有线电视用户持续萎缩的原因,还是非常简单的。
往前倒退十几年,有线电视几乎是家家必备的,在那时有线电视是人们度过闲暇时光的必备工具。当时,有线电视的使用人群囊括了60后至90后,而现在却几乎只有60后和70后,坚守在有线电视的岗位上了吧,80后和90后的几乎很少看电视了,导致有线电视没有持续的增量,这是造成用户萎靡的主要原因 。
让我们在把眼光拉回到现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崛起,有线电视上播出的任何视频内容都能够在网络上迅速的找,这几乎是有线电视最致命的一点。
再者而言移,动互联网对于年轻人来说是非常方便的,不用再找一个固定的时间守在电视机,互联网可以让年轻人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自由选择观看视频的时间、内容、地点和形式。
十几年前的广电就是通过广告营收来进行盈利的,到了今天广电的营收项目还是主要来源于广告播放,并没有实现多元化收入。
长时间的广告播放,对于观众的观看体验来说是非常不好的,而且广电节目播出的时间是固定的,这不适用于年轻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这些痛点,广电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改革,用户数量下降也是应该的。
因为收费越来越贵了,很早前一年80,然后一百,维持了好多年,后来大概三五年的时间从100~150~180~240左右,这都忍了,最不能忍受的是一个盒子只能看一台电视,一般家庭至少客厅+主卧有两台,甚至三台电视,这样就另外加盒子一台90每年,这样一年就要四百多。另外网络智能电视的普及和宽带运营商的活动,现在基本上每月消费58以上就能免费安装宽带了,网速也比前几年提高不少,不至于看电视卡,有资源不用还要另外花钱傻啊?最后就是网络平台太丰富,看电视无非就是看看电视剧电影和 娱乐 节目,这些网上看点播更方便,不用等想看哪一集就看哪一集,慢慢的就觉得有线电视没啥意思,我现在连春晚都不看有好多年了!
从事有线电视行业多年,每次看到有关讨论广电面临的困境的问题,心里五味杂陈,经历它的蓬勃发展,也舍身处于它的艰难前行,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的局面,有外部市场变化的冲击,也有内部改革混乱的原因。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市场决定的,有线电视网络的出现,不是一个从上而下诞生的,不像移动、联通和电信是央企,全国统一标准。有线电视网络是从早期有线电视台的发展中,形成一定规模后分离出来的,而且省市线独立运行,管理方面名义上都归广电局,但地位比电视台要低,几乎没有话语权。股权方面成分复杂,有多方利益背景。在后期国家倡导三网融合的时候,无法快速整合,不要说国网的组建,一个省实现统一就费尽周折,需要大量资金收购市网和线网,政府扶持不够,只能找银行贷款,已网络公司资产多抵押。而且各个地市公司的盈利状况不一,最终盈利的公司也会被拖垮。
还有人员问题,有线网络公司本身在广电体系中的地位低,中国式熟人关系太厉害,局里电视台都比你级别高,能干不能干都给你硬塞,还必须安排,在行业还可以独霸电视转播的时代,老百姓还必须通过有线电视网络才能收看电视的时代,这些都不是问题,毕竟公司可以盈利,但 社会 发展到今天网络畅通天下的时候,老百姓从传统电视过渡到多媒体时代,选择的空间大了,用户的流失越来越大,有线网络从盈利到了亏损,优秀的员工看不到行业的未来,纷纷跳槽,剩下的在养老了。
再说一下有线电视网络的问题,这个网络一开始只是承担着电视信号传输,网络结构多种,各个地方自行设计施工,设备也是多种型号。随着互联网发展到千家万户,有线网络也要有自己的宽带,不再只传输电视信号,还要把宽带信号通过同轴电缆传输,这是紧跟时代步伐的时机,也在宽带市场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但随着国家主导光网改造的开始,三大运行商摆脱了因电话线和双绞线对网络质量无法提高的束缚,开始飞速发展,再看下广电的网络结构还停留在同轴电缆的时代,还在全国整合的问题上明争暗斗,诸侯割据,为所谓国网网的股权和话语权做文章。内部的不统一,只能等人宰割。
用户要求的是什么,让看到想看的东西,及时周到的服务,网络的流畅和稳定,这些为什么无法做到,台网分家导致电视台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谁给钱多就卖给谁,优质的节目内容资费标准越来越贵,而其它三家运行商获取IPTV牌照,网络盒子大打免费口号大行其道,有线电视机顶盒被冲击掉大量用户。
广电宽带业务没有主出口,也是发展的致命弱点,靠着每年租用电信和联通的流量,在没有智能手机普及的时候,家用电脑还是主流的哪几年,广电系和电信系还没有严重的业务冲突,用户在网络体验感还是可以的,现在就不一样了,网络资源太重要了,任何运行商都在疯狂抢户,怎么可能让广电网络还安然发展宽带业务,这就是广电宽带用户的体验感越来越差的原因,造成用户的逐步流失。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只是点到些许,有太多感触讲不清道不明,纵有万分忧虑 ,希望这个行业能够改变现状,凤凰涅槃,在艰难困境中努力生存下去。
我也来说说使用历程吧,各位看官应该就很清楚了。
大概是06年,正是广电风光的最后余晖,我家人在某个机顶盒制造商(当时我也在那里工作),也是广电的合作厂商,于是不少人都装有广电网络,当年公司副总高喊口号要达到年产机顶盒700万台。当时广电网络30元/月,速度几十k还经常掉线,我忍住没装,公司发机顶盒,一户一台传说价值800+,节目免费但只有各大卫视,效果高清,如果想要某些定制的台收费最低18元/月,机顶盒插卡的,一大坨长相类似DVD。
07年我装了电信的adsl,10m貌似69元/月,赠送网络机顶盒,当时的电信网络机顶盒和广电机顶盒当时没得比,速度有卡顿(刚切节目时)且没有高清信号,但胜在免费,定制节目极少。
后来几年电信免费提速至20m,再后来我因为爱玩 游戏 换成了100m的169元套餐(赠送同等话费),这时电信也推出了高清网络机顶盒,免费赠送有了高清,但高清效果还和广电有小小差距不过不卡顿了。广电机顶盒已被彻底抛弃,广电居然还涨价了,电视台30元/月,这时的电信已经有了自己的百事通定制节目,不过收费节目居多,我没订购。
一直到大概15年,为了满足老人看纪录片等定制节目买了个小米盒子,我记得299买的但资源丰富比电信节目多质量优,网络机顶盒也就看看新闻用。
17年换了智能电视,机顶盒基本成了摆设(除了18年世界杯期间看球赛)。。
这就是我广电机顶盒网络机顶盒智能电视的路程。总体来说广电死于不思进取傲慢自大,也死于电信等运营商的竞争,更死于技术的进步。
有线电视用户持续萎缩,为什么现在广电还有很多的用户在看呢,这个确实是是个问题,根据数据显示,近些年来的有线电视用户使用量是持续的减少,虽然是处于下降的趋势,但是在短时间内还是不会彻底的消失的。
还依稀记得在小时候,家里看电视还需要在房顶上载一杆电线杆,用来接收信号,后来又发展到用大窝一般的来接收信号,还记得那时候如果风一大,还得上去转一下,才会来信号的,这可能也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吧,在大城市里面,基本上现在已经普及智能电视无线宽带这些,但是这依旧广大很少有人会看的。
其一,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的去看电视了,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有多少年没有坐在电视机旁边认认真真的看过电视了,但是除了年轻人之外还有老年人啊,现在对于老年人用户来说,有线电视才是最简单的,最起码自己会操作的,使用起来也是非常容易的。
其二,就是因为这些年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太过快速了,像各大视频厂商都已经推出来自己的智能电视盒子,所以导致在互联网上的免费的东西,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既然是需要付费的话,那么还不如选择同样质量好,而且内容还丰富的有线电视。
最后,时代在进步, 社会 在发展,我们一定要以发展的目光看待事物,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电视行业出现危机,但是即便是现在的有线电视用户依旧在减少,但是还是会有看的用户的,那么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咱们一起探讨!
主要还是广电给予的服务内容和价格不符,国内的广播电视价格是比较贵的,随着国内网络的普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收看广电固定时间播出的电视节目,希望更多的自主观看权,这样网络机顶盒就应运而生了,一款机顶盒不过100-200元左右的费用,至少可以用好几年,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动画资源都非常丰富,随点随看,这样广电的资源和机顶盒上的资源一比就是小巫见大巫,人们自然就被吸引过去了。
从画质上来看,广电有线电视也总是慢一拍,这几年终于实现了1080p,但是实际码率仍然较低,比起网络电视资源众多的超高清视频明显不如,而且4K电视早已普及,等待广电全面升级到4K画质不知道还需要多少年,然而网络机顶盒上的资源已经有越来越多的4K视频,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4K电视的优势,毕竟买了4K电视不能只看1080p视频吧。
除了资源和画质以外,广电电视一大痛点就是广告过多,无论是开机广告还是视频内广告都让人头痛,广大用户长期以来抱怨非常多,这一点上网路电视就好了很多,当然这两年以来网络电视的广告也在变多,但是可以通过买会员等办法消除广告。
不过尽管使用传统广电的越来越少,但是传统广电还是有自身的优势,毕竟许多老年人仍然还是习惯了传统电视简单的操作,只需要不断换台就可以了,相比来看网络电视的操作和界面更为复杂;另外网络电视受制于网络带宽和版权的影响,想要看一些广电独家资源很困难,观看体验也不好,像春晚和奥运会之类的大型节目一般还是用广电看起来更稳。
我们广东珠三角地区,大约是八十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广电的,之前楼顶上各式各样的天线蔚为壮观。
广电,最讨厌的是什么呢?有几点,其一,最最最讨厌,各地安插自己地区的广告,什么不孕不育广告,什么风流病广告,怎么恶心怎么来。当然,中央台的节目没有安插广告。其二,你安插什么广告我们都忍了,偏偏剧集开场了你还在广告,是要恶心死观众们吗?其三,信号源出来之后,在各地地方都有自己的调整,有些声音很大都失真了,有些声音又偏小,这个台声音小,好调大点呗…轮到广告时,声音忽然又大的要死,恶心死你。最后,图像质量真差劲,跟网络电视质量比起来……呵呵。
还有还有,各种屏蔽也是没人性,ESPN知道是什么吗?宝岛那边的 体育 节目,你本地的 体育 频道不思上进干不过人家,干脆就阉割你的自由,不让看那不就好了?刚开始是普通节目随便看,之后就是什么VIP后来干脆没有。。。这样的事多着呐,敢说不是吗?
收费问题都懒得吐槽了。反正广电就是恶心的代名词。
广电以前都推过广电网络的互联网,那个恶心……都不会形容。闲时还行,黄金时间网速就跟龟爬一样,后来怎样不知道了 。
反正,广电就是恶心的代名词,倒闭最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