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元妮人物分析「唐山大地震从3个阶段解读元妮母女情感变化历程及现实思考」

时间:2023-01-27 19:29:05阅读:2476
前言:《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故事背景,根据作家张翎小说《余震》改编拍摄而成的灾难电影。故事讲述1976年唐山市发生了7.8级大地震,房子倾塌,仿佛末日降临。元妮的丈夫在地震中去世,一…

前言:《唐山大地震》是冯小刚导演以1976年唐山大地震为故事背景,根据作家张翎小说《余震》改编拍摄而成的灾难电影。

故事讲述1976年唐山市发生了7.8级大地震,房子倾塌,仿佛末日降临。元妮的丈夫在地震中去世,一双儿女被同一块水泥板压住只能保一个。无奈之下元妮选择了救儿子,造成了母女二人长达32年的怨恨与自责。2008年汶川地震,姐弟重逢相认,姐姐方登回家后母女之间解开了心结。

整部影片通过元妮一家在遭遇灾难之后的种种,展现了在灾难面前人的渺小与坚韧。灾难过后带来的影响远远没有结束,心里的“余震”是需要去面对的难题。

今天我将从女儿方登与母亲元妮分开时的怨恨与自责、重生后的执念与愧疚、相逢后的原谅与释怀这三个阶的情感变化去解读唐山大地震后,这场“余震”是如何影响着元妮一家人的命运。在文章的第四部分,我将会结合整部电影,来谈一谈我对于防灾减灾意识、伤痛与谅解的几点思考。

01、母女之间的怨恨与自责:方登对母亲放弃救她产生了怨恨、元妮对于放弃女儿选择救儿子的自责,让彼此间的心结无法打开

唐山大地震属于突发灾难,让人们措手不及。元妮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丈夫,在寻找儿女的过程中,被告知一块水泥板下压着两个孩子。救援人员说,选择救儿子,女儿就会被压死,选择救女儿,儿子就会被压死。母亲元妮一遍遍的哀求,两个都救。

救援人员说你若不选择,我们就要去救别人了,别人的命也是命。元妮最终选择了救儿子方达,元妮从那一刻开始永远的活在了自责里,她觉得是她害死了自己的女儿方登。

另一方面,被石板压住的女儿方登发不出声音,不断的敲击着石头告诉弟弟她还活着。在听到母亲元妮说救弟弟之后,女儿方登眼中留下了泪水……她也想活下去。

在极端的条件之下人性抉择本就是残酷的考题,无论选择哪一个,都是错误的。做出选择的人要背负一生的“罪孽”,而被放弃的一方也有理由去“怨恨”。

我永远也无法忘记,在救出儿子之后,元妮一边抱着女儿一边哭泣,自责的哭喊道,登啊,妈对不起你。那是来自一个母亲的绝望与悲恸。但当时弟弟方达的状况也不是很好,救援人员说先救活的吧,死的顾不上了,让她抱着孩子去找医疗队。她只能无奈的放下怀里的女儿,这是她第二次面临选择,再次放弃了女儿。

一群灾民组成的队伍中,元妮背着儿子方达一瘸一拐的走着,元妮的脸上看不到一丝生气,仿佛一具僵尸,仿佛一个死人在行走。直到解放军从她手中接过孩子,她才晕了过去。以为女儿死去的元妮再也没有回去找过她的女儿。

而另一边天空中下起了雨,躺在地上的方登被雨水浇醒,她茫然的坐了起来。她漫无目的走着,曾经的家园现在满目疮痍。一个解放军叔叔问她家在哪里?还记不记家人?她摇了摇头。后来无论谁问她,她都说什么都不记得了。方登无法原谅母亲对自己的抛弃。

母女二人因这次“选择”放弃了彼此,这也成为了她们一生中无法打开心结。一个母亲被迫放弃自己孩子的生命,这样的选择是残忍且无奈的。而被放弃的孩子方登,在被解救后,同样也选择了放弃母亲,这次的经历成为了她一生难以治愈的童年伤痛。

02、重生后的“余震”:方登的伤痛及执念,造成了她性格中的偏执;元妮的愧疚让她固守原地,拒绝更好的人生

方登选择远离伤害她的母亲元妮,跟着养父母开始的新的生活。但是方登刚到新家的时候,不爱说话不愿意交流,总是低着头。周围的人以为她是经历了灾难造成的创伤后遗症,但旁人想不到这个小姑娘遭遇的伤痛比他们想象中的严重很多。

另一方面元妮带着在地震中失去一条胳膊的方达一起生活。方达的奶奶和姑姑过来唐山看他们母子。方达奶奶想要接走方达,元妮万般不舍却还是放手了。对于当时的元妮而言,在丈夫与女儿都失去的情况之下,儿子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元妮差点垮掉。幸好最后奶奶把方达留了下来,元妮一边照顾儿子长大成人,一边仍旧活在自责中。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句话用来形容方登再恰当不过。方登的心结一直没有打开,让她的性格变得不愿与人亲近且偏执。元妮在做出了一系列的选择之后,差点也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仿佛连上天都在惩罚这个伤害了女儿的母亲。

倘若她们母女的人生没有那次的错过,倘若元妮抱着女儿哭泣的时候,女儿方登能够醒过来。虽然女儿方登心灵依旧会受伤,但在元妮母爱的温暖之下,那些深可见骨的伤口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愈合结痂。因为方登终会明白,母亲对她的爱和弟弟是一样的。如果可以选,母亲愿意替她被压在水泥板之下。

长大后的方登考取了医学院,上学期间意外有了男友的孩子。男友不想留下孩子怕影响学业,她选择一个人留下孩子。她经历了唐山大地震之后,她不会轻易的放弃一个生命。她心中对此是有执念的,她不想做抛弃自己孩子的母亲,不想重蹈自己母亲当年的“错误”。

而母亲元妮日复一日的选择活在自责愧疚的情绪里,自我惩罚着。不搬家怕逝去的丈夫与女儿找不到回家的路。拒绝儿子方达接她去过好日子。即使她遇到对她好的男人,她仍旧惩罚自己不配得到幸福。

无论是元妮还是方登都活在过去的“余震”中,伤口流着血不肯愈合。在我看来,生活中大部分的误会都是没有来得及解释。但如果双方有机会,心平气和的去交谈内心的真实想法,也许心中的伤痛就不会那么深。彼此之间不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日复一日在自责、怨恨中度过,把自己困在自己设的“监牢”之中,不得解脱。

03、重逢后的原谅与释怀:方登在真正了解母亲后,选择了原谅,元妮见到女儿道歉后的释怀,两个人的心结由此慢慢打开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姐弟两个不约而同参加救援。方登在救援过程中遇到一对母女。女儿的腿被倒塌的建筑物压住,救援人员在营救的过程中负伤。母亲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锯掉女儿的腿。她说如果女儿以后会恨就让她恨吧。

这位母亲做出放弃女儿腿的决定,她的内心非常痛苦绝望。影片中用了这位母亲的艰难决定让成年后的方登再次审视了当年所发生的一切。

弟弟方达与他人交流的时候讲述了小时候所经历的唐山大地震的种种。方登听到了弟弟的谈话,认出了弟弟方达,选择与他相认。

方登心底筑起的冰墙慢慢的开始融化,她看到了面临艰难决定时一个母亲的绝望与悲恸,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母亲。她看到了身体残疾的弟弟,听到了母亲的消息,她开始尝试重新接纳她的家人。

母女二人再次相见,元妮给女儿跪下道歉,元妮这么多年对于女儿的愧疚之情终于有了一个出口,她终于可以亲口对女儿说一句对不起,妈妈放弃了你。

一家人去墓园祭拜了父亲方大强,方登看到家人为自己立的墓里有东西。墓里是课本和书包,从小学到高中,母亲都会买两份,有弟弟一份就有姐姐一份。母亲从来没有把她遗忘。

这时候母女两个的心结才真正的打开。方登哭着说第一眼看到自己弟弟就后悔了,开始恨自己。

方登说:“那是我弟弟啊,弟弟能活着,多好啊”。

人的心底都是柔软的,所有的恨意终究会因为心软而动摇,因为爱意而消散。其实元妮和方登在她们各自的立场都没有做错什么,只是命运弄人,让她们的重逢晚了32年。唐山大地震的伤痛已经让他们承受了一次打击,但“余震”却不断,让他们无法真正从这场灾难中走出来。

个人觉得无论如何,人应该向前走,不要把自己困在原地。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积攒力量,积攒够了力量就要继续出发,放过自己也放过他人。虽然放下心中的执念与怨恨是何等的艰难,但如果不放下就会越陷越深,只有做出积极的改变,人生才有转机。电影中方登做到了,她选择与弟弟相认,选择回家见母亲。正是因为这种改变,她们的人生才有了转机与和解,母女两个解开了心结。

04、基于电影《唐山大地震》中地震所造成的悲剧、元妮与方登母女之间的情感变化,谈谈我的几点思考

影片最后女儿方登与母亲元妮之间达成了真正的和解,两个人放下了心结,大哭一场,哭出了心中的委屈、悔恨与自责。看完电影后,除了灾难的残酷以及“余震”对于元妮一家的影响之外,我还看到了更多的现实意义。

①掌握防灾减灾知识,让身边更多的人重视起来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于灾难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总觉得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于一些防灾的科普知识也没有认真对待。这里建议大家开始重视起来。如果关于地震的知识,元妮夫妻之前有对姐弟科普过,那么我想他们在面对地震时生存概率可能会更高一些。

地震时如果在家中:

就近躲避,震动停止后撤离到安全的地方

躲在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旁边,如:桌、床等,也可跑到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等

如果来得及,要先打开门,以保证通道畅通;关闭煤气开关、电闸

要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也可蹲下或者坐下,尽量卷曲身体。注意保护头部和颈部。

地震时如果在公共场所:

听从工作人员指挥,不要急于涌向出口,保持跟前面人的距离

遇到拥挤,解开领扣,双手交叉胸前,护住胸口

地震时如果被困在废墟:

尽力保证呼吸空间,如有可能,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避免灰尘呛闷

不盲目呼救,节省力气,用敲击等方法呼救,注意外边动静,伺机呼救

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候救援

总之,面对灾害的时候,我们个体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如果我们把我们能掌握的知识掌握住,在面对灾害的时候是可以增加活下去的概率的。

②面对伤痛,可以暂时休息调整,但要勇敢迈出第一步

电影《献给你的勋章》中主人公和也靠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与天赋,成为了一名足球运动员,实现了儿时的梦想。他与未婚妻相恋多年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但却因一次意外车祸,和也下肢瘫痪,这次意外折断了他梦想的翅膀。

他经历了痛苦与绝望,整个人差点崩溃。但在未婚妻的帮助之下,他重拾了对生活的的热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也接触到了“轮椅篮球”的运动。和也开始尝试“轮椅篮球”这项运动,开始了新的人生,他对运动的热情之火从未被真正的浇灭。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与困苦,痛了累了就停下来积攒力量,但请一定要记得迈出脚步,不要固守在原地。俗话说得好,既来之则安之。既然碰上了就坦然去接受,活出真正的自我。自暴自弃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自己推向更深的深渊。当你重新出发的时候,就会发现过去的阴影已经离你越来越远,影响不到你了。

③选择原谅,是为了放过自己,让自己更好的生活

2019年12月24日,一名男子从重庆市沙坪坝区三峡广场一公寓楼跳楼自杀,砸中经过的两名艺考学生,三人经过120抢救无效死亡。

12月29日下午,受害者小雨的父亲来到了事发现场,他带了三束花,送给死去的三人,包括那名砸死自己女儿的凶手。小雨的父亲说,“就算他赔我一百万、两百万,我的女儿能回来吗?我愿意放下,未来的路还很长。”

这位父亲是伟大的,在痛失了爱女之后,没有活在仇恨之中而是选择了放下仇恨。

作家纪伯伦曾说:“人类有两个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选择原谅他人也是为了放过自己。如果一直活在仇恨中,那么自己也会被蒙蔽双眼,看不到人生还有其他的可能性。选择原谅,放过自己,就像是那位爸爸说的未来的路还很长。

结语:

看电影《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我流了很多泪。灾难的无情、母亲两难的选择、元妮给女儿下跪道歉等等,影片中的一幕幕在脑海中回放,引起我共情的同时,也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

面对灾难的时候,不要悲观,掌握必要的逃生技能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面对伤痛,不要把自己困在原地,试着给自己一次机会,勇敢的迈出第一步;面对心中的怨恨,不要任其滋生,选择原谅他人也是在拯救自己。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挫折与困难,但请一定要向前看,试着去迈出新的一步,也许转机就在拐角处。时间是治愈一切伤痛的良药,自己给自己一次机会,无论是尝试梦想、开启新的生活亦或是选择谅解。

唐山大地震元妮人物分析「唐山大地震从3个阶段解读元妮母女情感变化历程及现实思考」

母女情作文 母女之间的爱……

  母女情
  人们常说:“南海深,泰山高,何比父母情!”父母给予我们的太多太多,我们永远也报答不了。今天,我有一个特殊的任务,对自己最爱的人说“我爱你。”
  回家后,我激动不已,急急忙忙倒了一杯茶,准备送给妈妈,可我太紧张了,一下倒溢了,水在桌子上流淌着,我急忙拿来抹布把桌子擦干净,就给妈妈端去了。
  妈妈接过水杯,轻轻吹了吹,喝了一口,对我说:“这谁好甜啊!”我清楚自己没有放糖,但我更清楚的是,我的行动比糖甜一千倍,一万倍,一直甜到妈妈的心窝里。
  我该怎么办,终于,我毅然决定,对妈妈说“我爱你”,用自己的行动,给妈妈最甜美、幸福的一刻。
  我轻声对妈妈说道:“妈妈,我爱你。”只见妈妈微微一愣,脸上毫无表情,接着,嘴角微微往上翘,我知道妈妈在笑,可她的脸上,分明挂着晶莹的泪珠,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似笑非笑,似哭非哭的表情。
  接着,妈妈也对我说:“傻孩子,妈妈也爱你。”渐渐的,我明白了,那泪是感动的泪,那笑是骄傲的、幸福的笑。
  我没有说话,我不想说话,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我现在唯一拥有的权利,就是坐着,沉默着,回味着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感激,没有任何人可以描绘出来的场景。
  突然,我心潮澎湃,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炎热时,妈妈给我送来了凉爽,汗水却浸湿了她的衣衫;下雨天,妈妈用雨伞给我一个避风港,雨水却打在她爱的躯体上……此时此刻,我多想化作一缕凉风,带走妈妈的炎热;此情此景,我多想化作一把雨伞,为妈妈遮风挡雨……
  妈妈啊,妈妈,你好似一股涓涓细流,无时无刻不滋润着我幼小的心田;你好似一轮皎洁的明月,在黑夜给我送来希望的光芒;你好似层层浪花,时时刻刻激励着我的精神……妈妈啊,妈妈,你好比春天的溪流,为我弹起一串串胜利的音符;你好比夏天的西瓜,为我送来可口的汁液;你好比秋天的果实,让我感到收获的喜悦;你好比冬天的阳光,让我享受寒冷中的温暖……
  不知怎么,我情不自禁的抱住妈妈,冲口而出五个令我陌生的字眼:“妈妈,我爱你!我爱你!”
  “南海深,泰山高,何比父母情!”父母的爱,像一罐永远吃不完地蜂蜜,我们就是那只贪吃的小熊;父母的爱,像一条望不见尽头的小河,我们就是漂流在河流上的那只小船;父母的爱,是拥抱着我们的温暖和甜蜜,可有时,也是打在手心上的疼;父母的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里面的故事,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同学们,在父母面前,我们没有太多的千言万语,只有一点一滴小小的爱的表示,就能让父母感到我没得感激。

唐山大地震元妮人物分析「唐山大地震从3个阶段解读元妮母女情感变化历程及现实思考」

母女情作文800字

当父母踏着晨钟送你去上学,当同学们为你解决了学习疑难,当医生为你解决了病痛……你是否想过向他们表示感谢?   

  有一天,我妈妈踏着晨钟送我去上学,当时,天下着大雨,雨像千万根银线一样。我和妈妈打着一把伞,走在泥泞的小路上。妈妈把大半的伞都让给了我,自己的左肩却被淋湿了。其实,那把伞容得下两个人,只不过妈妈怕我淋着,才把伞让给了我,一股股暖流流遍全身。我刚要说一句感谢的话:“谢谢!”妈妈就把我送到了校门口,说了一声:"再见。”   

  中午,太阳出来了,有一点热,我就把外衣放在了家里。没想到,在下午快放学时,天空又阴起来,一会儿,米大的雨滴像赛跑似的,飞快的落下来,从米大到豆子大,不一会就变成了倾盆大雨。我雨衣雨伞都没带,只好冒着大雨跑了出去。“在这儿,在这儿!”妈妈大声叫道。我连忙跑过去,妈妈把大半伞又让给了我。妈妈见我浑身上下都湿透了,还冷得打哆嗦。妈妈就把她的大衣给我披上,还说:“看你冷的样,走,带你去吃热乎乎的饭。”我很纳闷,妈妈就带我来到了汉堡包店,买了两个热乎乎的汉堡包,还有一大杯热果汁。我大口大口的边吃边喝,妈妈欣慰的笑了。吃着,我觉得汉堡包更香了,果汁更甜了。我热泪盈眶,激动地说:“谢谢妈妈!”   

  学会感恩,从现在做起!让我们在感谢中奉献真情,拥抱快乐!

“啪”,“嗵”,梳子被妈妈扔到地下,“咚!咚!咚!”气鼓鼓的妈妈走进书房不管我了。该不会打电话向老师告状吧?哼!不管了,我不会向妈妈认错的,我决心反抗到底!

“嘀、嗒”,两行泪水竟不争气地落了下来,“厌的泪水!” 我在心里嘀咕着,被妈妈见了,还不被笑话?我狠狠地拭去了泪!

“唏呼、唏呼……”我惊讶竟管不住自己的泪,拭去了这边那面又流了下来,搓了半天得到的只是满手泪水……我不再努力,索性任其畅流……

缩在椅子里,一阵孤独向我袭来,尽管不饿,我还是抓了块蛋糕啃了起来,嘴上不觉说出了声:“有这种妈妈!这么热的天还不让我穿短袖,不就打了个喷嚏吗?这么短的头发还非要我扎辫子,我就不让你扎!哈!” 我竟还觉得有些得意“哈哈哈”地笑出了声。

大概妈妈听见了,又“咚!咚!咚”地走了出来,铁青着脸“啪”地扔给我一张纸,好奇使我悄悄地打开了纸:“你的错误:1……2……3……”看着,看着,我的脸渐渐红了,心也越来越虚,是呀,妈妈的话一针见血,句句在理,可自己呢?不理解妈妈的良苦 ... ...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