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兼宪史岛耕作日语(弘兼宪史岛耕作日语)
一、不自欺、不苟且、不找借口,坦然认怂
几年前将“把资产减半”开始整顿身心灵、以漫画《课长岛耕作》系列而闻名的日本漫画家弘兼宪史,在日本的7-11店里上架了他的新书《扔掉的实践》。他说,“人性对荣誉、金钱和权力的贪婪无止境,人得到越多活得就越沉重而会作茧自缚。不能用所拥有的东西去衡量幸福,生活中有一些东西并不需要背负,那就将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全部扔掉,可使心灵变得轻松,每一天都变得自由,人生100年也能生活愉快。” 本文选自书中的部分内容。
我最近很少听到“竹を割った(直率)”的短语了。查阅字典的解释是,“爽快没有弯弯绕,秉性上没有阴险或扭曲的地方。”这个解释真好,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至少希望我自己能这样保持简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生活简单富足,这种简单标准的极致,或许就是“竹を割った像破竹一样的人”。
许多人向往以这样方式的生活,内心讨厌那些心存芥蒂、阴险而个性扭曲的人。那么,简单爽快的人和复杂难理解的人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呢?那就是是否有着自己“不可动摇的价值观?”即有没有自己的主心骨、守着寸步不让的底线。
这里的“坚定不移的价值观”、“不可撼动的主心骨”和“不可放弃的底线”几乎都是相同的意思,那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作为自己生存的原则底线,我们都会坚决捍卫它。这是自我的轴心和根本,所以我称之为主心骨。
一个简单的人是有着不可动摇的主心骨的。无论别人怎么打击摧毁,都有着坚强的意志力而永不动摇。相反,只要无关乎主心骨的事情,则完全不必拘泥;因为内心坚守的只有唯一,认准自己的主心骨而已。坚守底线,其他随缘,便呈现出如此这般高洁、透明、简单的风范。因此我才推崇“扔掉主心骨以外的一切”。
在给年轻人的生活指导丛书里,经常写着“为了规范自我习惯,需要制定规则”。日常起居早上,如7点必须起床;晚上不可熬夜;睡眠必须到6小时以上;不可不吃早餐;每日至少阅读两份以上的报纸;不可酗酒;假日里要锻炼身体等。工作上,如当天的工作当日毕;每天必须和上司谈话一次;在酒席上不谈工作等。所灌输的规则目不暇接。
这些要求都是最好的规定,所以只要遵守上述所有的规则,生活就会有条不紊而被人称道。不过另一方面,被褒奖品行端正的同时,往往会被人诟病难以相处。最重要的是,因为自己被如此多规则所束缚而开始感到窒息。
为生活充实,我们本该制定规则,但不知不觉会将“遵守规则”当成了目的。最终为了遵守规则过着无聊枯燥的生活而本末倒置。这是毫无意义的,因此我想强调只有一件事值得坚守;不需要那么多规则、信条和做派或是面子。只要根儿不动摇就好。
我唯一的底线座右铭就是“不输给自己”“战胜自己”,这是我生存的信条。换言之,只要不输给自己,不自欺、不苟且,其他一切随缘。这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后,想法做法都变得简单多了。
“不输给自己”“战胜自己”,也意味着只要不输给自己,在其他竞争中败了也就败了,没什么大不了。换句话说其他任何比拼,只要输给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都不用感到沮丧而一蹶不振。
工作上,不仅是上级还有同级或同期、下级或晚辈里都可能会出现让自己不得不服气、甘拜下风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认为对方比自己高明,就应该诚恳地承认失败而不是推卸责任。“输了不也很好吗?”乐天派的优点就在于能够高洁地做到这点,真心赞扬对手,承认自愧不如,从而令自己迅速调节好最佳状态。
战胜自我意味着没有彼岸,这是一场不断超越当下自我的永无止境的战斗。相反与别人的比拼只是眼前小小的战斗,输了就输了, 输也是暂时性罢了。人生就是这些小小胜负的不断重复,无论是谁都无法做到常胜将军。也正如此,绝不可因为一时的成败一喜一忧或是对失败遮遮掩掩、左右言它而输不起。这样只会习惯性失败。
所以,请坦然地承认“这次输了!”并准备下一场战斗。因为接下来的比赛早已拉开序幕,我们根本就没时间遗憾或沮丧。
人不可拘泥于眼前的战斗,只需坚守“战胜自己”,“与自己斗争”。人生哪有一帆风顺,更不会是永远的常胜将军。当然,这里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自欺”或“严于律己”并不是要像苦行僧般抑制冲动和欲望,咬紧牙关艰难度日。
事实上,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短板、弱项、不足以及当下比拼的败北,才能悠然地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这是因为内心始终坚守着“不输给自己”的底线。十年或二十年是很难意识到战胜自己或超越自己的, 这是一场漫长的斗争。
战斗无处不在。如在某集团某部门某科室里,明明知道做错了,但为了适应周围步调而拼命压抑自己的那份挫败感;诚实老板和耿直下属因正确的举动在组织中被孤立,没有试图保护他们,却因东风压倒西风、迫于权势而随大流的那份挫败感。这些都不是属于眼前小打小闹的失败,而是与自己斗争中的重大过失。只有自己知道在自我欺骗、彻底输给了自己。
在这种情况下,人往往会找借口来掩盖伤痛。为了能在组织中活下来别无选择;他们想法或许正确但做法错了;为了让自己处于有利方也只能这样做等等。可是无论给自己找多少借口,内心的苦痛都不会消失,因为可以欺骗别人但不能欺骗自己。怀揣着这般的痛楚依附于掌权派,即便日后飞黄腾达,恐怕也无法挺起胸膛堂堂正正做人。所谓“不输给自己”的生活方式,就是能够挺起胸膛自我主张。
二、遭遇气量小的老板该怎么办?试图取悦老板求认可是错的
如果碰到心眼小的老板该怎么做?弘兼宪史说:“这种情况就自行指定自己的上司吧。当然,我们无法左右组织对上司的任免,而我所指的是心理上的上司。自己就是上司,一个会辅佐上司的上司。
老板可以选择下属,但下属无法选择老板。都说老板决定着工薪层的成功和命运;然而下属不能选择老板,这经常被描述为工薪层的宿命或尴尬。但因为“无法选择老板,所以别无他法只能等待跳槽”的这种态度,是把运气交给上帝,我觉得太被动了。
倘若直属上司不值得尊敬、器量很小,此人较快爬上那个位置,理应该有一定的管理者风范,但就是在他身上找不到;不知道是否靠运气或关系,总之是可以断言此人不行的上司。在这样的时刻该怎么做呢?是作为反面教材静等下一次的领导调换吗?可谁也不能保证人事调动就会换掉此人啊!
在这种情况下就自己决定自己的老板吧。当然,我们无法左右组织的任免,我指的是情感上我们在心里可以树立一个老板,我们自己就是辅佐老板的老板。直属上司若是不行,可以把他的直属上司当成自己的老板;若还不行那就再上一级老板或别的部门老板也行。无论如何应该找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唯一老板”。
当然,我们必须遵守职场规则。即便自己认定的上司是老板的老板,也不可无视直属上司越级去直言不讳地表达意见,或者懈怠向直属上司汇报的义务。然而,当直属老板的判断无法令人信服,或当发现他明显的错误时,应该堂堂正正指出来。只是这样做会使自己和老板的关系越来越糟,工作氛围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尽管如此,反正是自己已经看不上眼的人,要与这样的老板调和,只能自欺欺人。还不至于要到自我欺骗以维护关系的重要程度。
这就类似于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下属总是很在意老板的评价;总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得到上司的认可。因此,结局往往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即“讨好上司,让自己被上司喜欢”。于是点头哈腰般地效忠老板,在公司里就不用说了,甚至连私人要求也唯命是从。
老板虽然人上一种形形色色,但对下属情绪的好恶大抵相同。一个是无论交代什么都照办不误、不拒绝。另一个挥舞着公论果断干脆地拒绝指示。毕竟上司也是凡人,大多数老板还是会青睐前者而对后者苛刻的。
正因为如此,才会制造一堆“让自己被老板喜欢”的下属出来;相反,也有人“断然拒绝溜须拍马”和“绝不为了讨好上司而委曲求全”。两者我都不会予以否认。可问题是尽管口口声声拒绝溜须拍马,一旦不被上司认可又会心生不满;希望得到合理公正的评价。其实这样就不如想着被那样的上司考评,即便不被认可也罢!压根儿不想被这种凭个人好恶左右的上司去考评。这样想不更会令人耳目一新吗?
只需要完成所指定的工作,稳步积累个人的业绩成就就行,届时一定会被看到而出现伯乐,认可自己的工作的。不必为了老板个人的好恶或因私偏袒而左右自己的情绪,只要具备社会承认的实力就好。若决定不讨好自己的老板,就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漫画《课长岛耕作》中,有这样一个插曲。岛被直接主管福田部长命令揭露公司内部的间谍活动,由此而得到了福田部长的高度评价,但同时也令导卷入了一场派系斗争。 福田部长是推举高级董事宇佐美取得成功的,是宇佐美派的先锋尖兵;宇佐美开始计划把岛纳入宇佐美派。
然而在那之后,岛明确地告诉福田部长自己不属于宇佐美派;同时也拒绝了宇佐美派的对手“大泉派”的邀请,选择了独善其身。结果岛遭受了总部派系精英们的厌弃,从总部左迁往京都工厂。
拒绝加入派系后,同期进公司的人事部职员小笠原问岛:“难道你不想成功吗?”岛回答说:与其干着令人生厌的工作横空出世,倒不如像狗一样做自己喜欢的事。”岛拒绝溜须拍马上位,也拒绝了加入派系斗争获得出世成功;选择了独自一人,做自己能够接受的工作。
漫画《科长岛耕作》中描绘的上司和下属之间的关系是基于我在松下电器的实际经验,我在那里工作了大约三年。岛被卷入了一场派系斗争而左迁至京都工厂后一直没能遇见卓越的老板。后来岛被调回总部,终于遇到了一位理想老板,愿意跟随其下工作;此人是销售助成部的中泽喜一部长。
某新年前夕,销售助成部制作的日历出现了缺陷,导致在年底未能及时交付给客户。 负责人课长岛和上司中泽参加了在大阪举行的客户方的新年年会并当场道歉。酒席间半醉半醒的客方逼迫窘态百出的岛跳裸体舞,岛尴尬地说道“啊?还是请不要这样吧”可对方的社长当仁不让地大声吼道“你不是来谢罪的吗?”宴会上的空气好似结了冰。这时中泽部长说“什么?跳裸体舞,那可是我的长项啊!”说着自愿赤身裸体挑起了“住吉舞”。 为岛救了场并把现场推向了高潮。
当晚心碎的岛被中泽带走后又去了一家屋顶酒吧喝酒。 岛说:“对不起!刚才我才知道自己涉世有多么稚嫩!”,“我作为打工族真的很失败!”,岛陷入自我厌恶无法自拔。中泽看着岛跟着说,“别担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久没这样纵情了,挺有趣的”。之后他说了自己曾经在京都跑销售时,被叫到宴会席上参加“坐敷相扑”的一段痛苦尴尬的往事...... 漫画的情节几乎大多数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我是从松下电器京都销售分部的同事那里听说的关于他的故事。
据说,那时同事作为从日本一流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的精英,被叫到经销商宴会上,被客户要求在内裤上扎相扑带子,当众转来转去,根据三味线和鼓“坐敷相扑”。后来每当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说:“研究生院的学习有什么用!?”他抱怨道。
岛意识到想要在公司体制内开展工作,“什么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和自尊心一切都毫无用处,所谓正义和常识也不适用”。他意识到了自己作为工薪层的想法太天真。与中泽的相遇,从前面的文字里可以看到,改变了岛的一生。
三、铁律:不利用别人,也不被别人利用
我从很早开始就一直讨厌“集体行动”。最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是当我刚进入早稻田大学之时。出生于1947年(昭和22年)的我,在1966年4月(昭和41年)二次世界大战后婴儿潮的第一年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在其前一年,美国空军对越南北部发动了大规模轰炸,反越战运动在日本迅速扩大。
再加上,早稻田大学校方和学生就前一年年底竣工的学生会馆的管理运营问题,发生了冲突,学生们游行反对学费的上涨。这就是引发1968年(昭和43年)日本全国学生运动“全共斗运动”的先驱“早大斗争”的高潮。我四年的大学生活正处于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学生游行斗争之中。
在那样一个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被邀请参加学生运动集会。在那里我感到了强烈的不适。
当时我对政治全无浓厚兴趣,是个Nonpolitical,他们所声称的左翼思想、理想共产主义,我怎么听起来都觉得不符合逻辑。我自己看书学习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国家控制经济,则民营企业的活力就会消失”。所以不管他们怎么大声疾呼“要革命”,我都丝毫感觉不到革命的必要性。
再有,他们一边叫嚣着“反对越南战争”,一边戴头盔,用方木作武器和“国家政权”作对,有时还用火焰瓶。一方面痛斥战争是暴力,另一方面却践行着自己的暴力,这有什么说服力吗?我感受到了他们的自私任性。
此外反对学费上涨的运动,当时日本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收入和物价都在迅速上涨。那样一个时代,仅仅要求学费不涨是不合理的,且学费大都是由父母支付的。我认为与其抵制上课,把更多精力放在反对运动上,不如老老实实去上课。到头来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成为咬断父母脖颈的学生,一个无法自立的学生怎么有资格谈论天下国家?
我只是一旁冷冷地看着这群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结党享受着朝着某个目标一同前进的奇特连带感。打那时起,我就开始讨厌结党组织群体性的行动。
我这种“不合群”的想法后来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反映。漫画家出道10年后36岁时,我接到了刚刚创刊的《コミックモーニング》的约稿订单。思考究竟画什么,于是我想出了一部以普通工薪层为主角的漫画——《课长岛耕作》。
在那之后近40年被广泛阅读,它成为了我的代表作,让我觉得人生实在很有趣。最初以主人公岛耕作为主角的短篇小说,从不定期连载到正式连载小说,从以办公室恋情为主题的幻想系列转型成严肃的工薪族职场故事漫画。
在此之前尚且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薪层题材的漫画,我觉得是自己实际的生活经验帮到了我。因此,为了重编这个故事我制定了岛耕作的行为准则。首先第一条要彰显的是“不合群”。
《论语》讲“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即有美德的人固然会与人亲近但不会同调;小人,即度量或品行有所缺失的人会立即与人同调,但不会亲密。大家既然都是社会一份子,也于公司组织里的员工,就必须与周围人很好地合作协调;但绝不可为了适应对方而舍弃自己的意见,以保持“同调”。
孔子也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的意思是“合围合群”,“比”的意思是“前后相随,结党为歼”。换句话说,有美德的人以公正之心交往众人,但不会成群结队、徇私护短;品位有亏的人结党营私,无法公正地与人交往。
为什么人喜欢扎堆一起呢?或许是想求得关爱。不是有句成语叫“同病相怜”吗?当遇到痛苦或悲伤的事情时,人们抱在一起互相关爱抚慰;正是因为想求得关爱抚慰,人们才会扎堆抱团的。
而且当说到“同病相怜”或“互相抚慰关爱“时,给人感觉是“互相彼此”,但事实并非如此。仅仅只是单方面要求对方“关爱”或“抚慰”自己罢了。这往往成为“同调压力”,对那些做不到这点,达不到要求的人,则会试图踢出圈外。到头来,这群集团分子对自己宽松却对别人严苛;绝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不指望关爱,也无心关爱他人,或许这会给人冷漠或很酷的感觉;但只要坚持不趋炎附势、不自欺、不恃宠作态的原则,便可以爽快地与人交往。为此,必须严于律己而不是严格地对待别人。
例如工作中,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如此努力为何那家伙总是溜号?”这若是围绕一个项目组建的团队合作则应该充分警惕,但如果不是,则应该放任自流。
我觉得不要把要求自己做到的事强加给别人,也不可向别人要求太多。关键要记住“不要利用别人,也不要被别人利用”的铁律。
所谓“利用”是指“基于利益上的使用”。利用他人,意味着“借他人为自己谋福利”和“自己做不到的让别人来做”;也包括“自己会做也让别人去做”。因为让别人做会更轻松,而且可能效果更好。
而且让别人去做效果很好,会觉得自己的力量扩充到两倍或三倍。尽管自己什么都没做,但支配的快感让人产生狂妄自负。
那么被利用的一方呢?如果是双赢那还好,但若觉得自己只是单方面被利用,则应该立即停止与这样的人交往。哪怕是自己的老板,在工作范围之外利用自己的话,请果断予以拒绝。
被人利用本身,即便自己认为是一种施恩,或是对对方的一种“放贷”,最终几乎肯定会徒劳。因为对方只是把你看成工具而没有丝毫感激之情。哪怕你完成得再漂亮,对方也会错以为是自己的实力和功劳。
“雪中送炭”和“共同拥有”的关系的确存在。但利用他人和被他人利用的关系则与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相去甚远;因为是建立在彼此相互算计的基础之上。
最后一点:
即使不利用别人也可能被同事帮助过,不经意间得到过某人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请表达诚实地感谢之情。毕竟我们并没有打算利用别人。
有哪些霸道总裁类型的漫画可以推荐?
快看漫画,什么都有,喜欢金凌风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