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电影为什么会感动这么多人呢「中国机长电影为什么会感动这么多人」

时间:2023-01-27 18:08:17阅读:372
 中国机长确实口碑褒贬不一,有人说真实的故事特别感人也特别刺激的场景惊险环生,但也有人说电脑没有高潮部分,  没有拍出真实的故事感,前后都太冗长,全片都在强调民航的专业素养,真正到了过雷雨的猛戏,居然…

 中国机长确实口碑褒贬不一,有人说真实的故事特别感人也特别刺激的场景惊险环生,但也有人说电脑没有高潮部分,

  没有拍出真实的故事感,前后都太冗长,全片都在强调民航的专业素养,真正到了过雷雨的猛戏,居然不拍机长的神操作

  一个真实事件愣给拍成个假的。剧本,镜头,表演,布景,灯光,CG,配乐都是灾难级的。

  本来抱着很大的期待,失望透顶。这片子的周期太短了,成片拼凑感极强。

  刘伟强拍建军大业中毒了吧,一堆明星出镜卖脸,制造不少废线。即使票房爆了,也是刘传建们的功劳。

  可是电影就是电脑不可能还原到当时真实的场景,在电影中

  原来登机前机组人员有这么多检查和准备工作,低估了空姐“端茶送水”的日常。全方位的乘机流程、空中和地勤服务展现,的确是新鲜又亲切的体验,

  有序规范的配套操作和细节流程,看得好舒爽。毕竟曾经也梦想过做飞机餐饮收纳工作,

  40分钟后的空中险情,对于经历颠簸都心有余悸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接近纪实的灾难还原。

  贴身体验和观赏性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映前贴片增加的“角色、故事经过戏剧化处理”也算聪明之举。

  敬畏生命、职责和规章,后半段好几处戳中泪点。最后机长和乘务长在机舱内享受片刻的安静,跟前面的备降危机形成巨大落差和对比

  反而达到情绪顶峰…机组人员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和认真负责,更让人心疼。“当你认为没有错的时候,错就会来找你”

  平凡而伟大!即使知道结局也依然看得惊心动魄!而印象最深刻的其实是结局管理局高官巡视一遍面不改色地说:怎么这么牛啊,这句话其实就是片子的内核。

  本片其实和《萨利机长》是两部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虽然都是还原那一天的真相,一部是对法律严谨度的拷问,而本片是对一份职业的敬畏,

  刘伟强从人性出发,在生死边缘徘徊的时刻,让你去经历真实和考验。制作在水准之上,情节铺排有序,表演松弛有度

  袁泉不愧是舞台剧磨砺出来的,一个眼神足以盖过其他女性。唯一的遗憾在于对群像刻画过多而导致对机长的人物刻画少了很多维度,也可能是没看够。

  总之,应该去电影院向这群军人致敬。

中国机长电影为什么会感动这么多人呢「中国机长电影为什么会感动这么多人」

有人看《中国机长》从头一直哭到最后,那么泪点到底在哪里?

《中国机长》一剧中,泪点主要体现在敬畏生命、拥有职业操守的机组人员上。

《中国机长》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它刻画了一个伟大的机组在遇见危险时的专业表现。电影看得肾上腺素飙升,这是奇迹更是传奇。影片弘扬了中国精神。这是所有航空电影里最接近真实民航的一部。

《中国机长》把更多的镜头聚焦于机组人员在面临危难时的精神品格和职业操守,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灾难片。影片从不同角度对“英雄”进行了解答。机长在结尾说出的话,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让影片主题得到升华。

英雄机长刘传建“举重若轻”的胸襟也在影片中得以展示。影片还展现了塔台、空管局、军方等相关部门为此事所做的努力,起到了很好的科普作用。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遇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极端罕见险情。机组成员凭借着极少仍在工作状态的仪器,艰难地进行手动驾驶。

座舱释压发生时,乘务组立即执行释压处置程序,指导旅客使用氧气面罩,并训练有素地喊出:“请大家相信我们,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领大家安全落地。”生死关头,英雄机组的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安全,创造了世界民航史上的奇迹。

中国机长电影为什么会感动这么多人呢「中国机长电影为什么会感动这么多人」

《中国机长》吹爆了袁泉的演技,为什么让人感动的是刘传健?

我觉得是因为他在这么危险的时刻也没有放弃所有人的生命。在短短95秒的电影宣传片中,这一行充满高度责任感的影片感染了许多观众的心。 在一次采访中,扮演首席空姐的袁泉说: 演员袁权的演技被各种媒体夸大了,而具有很强职业素质的袁泉实际上“忍住了哭”。这是因为“中国机长”背后是一场真正的生死之战。 不需要做太多渲染和耸人听闻的事情,只要真实的事件被准确地呈现出来,它就足够强大和足够好。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公司载有119名乘客的3U8633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刘传健是这架3U8633飞机的机长。飞行半小时后,没有任何警告,伴随着一声巨响,右侧驾驶舱座椅的前挡风玻璃爆裂。接着飞机剧烈摇晃,巨大的噪音,瞬间释放的压力立刻将乘客吸出飞机,其中一半漂浮在空中。 

机舱内的温度很快下降到零下40摄氏度以上,然而,驾驶舱里的所有人都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和裤子。强大的气流抽打着机长的脸,感觉他的脸好像被撕破了,变形了,而乘客的衣服被直接切成了布条。最可怕的事情是无线电丢失了,自动驾驶仪失灵了,仪表板损坏了,无法获得飞行数据,甚至机长由于严重的湍流根本看不见仪表板。绝望的程度就像把特斯拉变成手扶拖拉机。飞机运行最初需要的数据支持现在都失败了。


我想控制飞机,我必须控制飞机。这是刘传建从事故中恢复过来后唯一的想法。事故发生后,留给刘传健队长的反应时间以秒为单位,非常宝贵。刘传建看到“战友”都在坚持,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力和100次飞行的经验,很快断定如果他想安全着陆,他必须被成都取代。 

为了避免对整个机组造成进一步伤害,飞机被迫两次减速着陆。在没有其他自动设备能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机组人员返回家园,完全依靠人工和视觉控制以及毅力进行了强行着陆。 无论生死,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来自本能。 由于他高超的驾驶技术、心理素质和专业责任感,刘传健使每一次操作都准确到位。所以我觉得是因为他在这么危险的时刻也没有放弃所有人的生命。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