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谊兄弟曾经一姐「昔日如日中天的影视一哥华谊兄弟何以沦落」
行业动态观察
崔永元勇敢揭露娱乐圈“大小合同”偷税漏税黑幕,吓趴了A股市场影视传媒板块,首当其冲的就是华谊兄弟,继6月4日跌停之后,股价继续下探,市值损失超过20亿,让投资者叫苦不迭。
原因无它,华谊兄弟与冯小刚等一系列明星大佬的关系太密切了。明星大佬们涉嫌偷税漏税,岂能有不牵扯到华谊兄弟的道理?
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009年成功登陆创业板,成为当时中国首家影视行业上市公司,被誉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名副其实的“影视一哥”。最高股价曾经超过每股80元。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华谊兄弟的经营状况却是每况愈下,行业排名逐渐靠后,“影视一哥”的光环不在。到如今股价仅7元左右,即将进入垃圾股的行列。
何以会如此?看看华谊兄弟的一系列收购你也许就明白了。
2015年底,冯小刚持有99%股权的东阳拉美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才两个月,就被上市公司华谊兄弟收购了70%的股权,收购价高达10.5亿元,而当时东阳拉美的净资产只有-0.55万元。仅这一笔收购就给冯小刚送去了十多亿。
2015年11月,华谊兄弟宣布以2.52亿元的价格收购张国立的公司浙江常升影视,而浙江常升影视当时成立不到半年,净资产只有不到一千万元。又给张国立送去了2.5亿多。据说还是冯小刚牵的线。
2015年10月,华谊兄弟又以7.56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浙江东阳浩瀚影视,这家公司当时刚刚成立1天,仅仅是一家没有任何资产的空壳公司,其股东为李晨,郑凯,杜淳等一众明星。华谊兄弟又为这些人送去了7个多亿。等等。
华谊兄弟就像是送财童子一般,花了几十个亿收购了一些几乎没有资产的公司,让空手套白狼的闹剧被演得淋漓尽致。
也不知华谊兄弟管理层是怎么考虑的,是花投资者的钱不心疼?还是有其他原因?
总而言之一句话,华谊兄弟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一样,拿着投资者的钱,送给娱乐圈这些明星大佬,或许是渴望这些人能够给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岂不知招来的是一帮大爷,一帮收入和荣誉最高,但道德水平和法律观念最差的人。
正如崔永元所揭露的那样,这些人中有许多人做人无底线,做事无原则,只认钱不认人,他们心心念念想的是如何套现,如何捞更多的钱,谁还会在意你华谊兄弟经营如何?
与“狼”共舞的华谊兄弟经营状况每况愈下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也许华谊兄弟现在才明白,他真正的兄弟不是那些空手套白狼的明星大佬,而是那些拿出真金白银投资华谊兄弟的投资者。
希望华谊兄弟能痛定思痛,扎扎实实搞好经营,为投资者带来良好的回报!
华谊兄弟为什么沦落?
原因如下:
王忠军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华谊兄弟走下坡路,心中自然很是着急,于是“断腕自救”,开始变卖自己的房子等个人资产,想让华谊有更多的资金,兄弟两人甚至已经质押了手上90%以上的股权。
但华谊兄弟没有看到惊喜,《阳光劫匪》等电影票房惨淡,就这一部电影来说,就让华谊亏了1.5个亿。
心灰意冷的王忠军无奈之下宣布退出华谊腾讯娱乐,用不体面的方式退场,仅拿到9亿的资金回血。祸不单行,随后兄弟两人均被沦为被执行人,华谊更被曝出负债累累,涉及金额近30亿。
时过境迁,华谊兄弟的衰败已经成为事实,对于电影行业来说,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当然是要多在电影制作上多下功夫。这点,华谊兄弟或许应该像吴京的“登峰国际”学习。
华谊兄弟的行为让人不由想起了港富李嘉诚,93岁“退而不休”的他投资了房地产、投资了英国的电力、水利、港口、能源,甚至还花费2500万美元投资了流行于日美韩的医疗科技“Wlnad”前代物质。
多维投资的他也确实收获颇丰,一度蝉联十几年的亚洲首富,被他选中的“Wlnad”物质随后被生科企“莱特.维健”量化落地亰东后走俏,知名投行预测2025年有望达到千亿规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该物质有着哈佛变老研究方面的背书。而今年李氏旗下和黄医药也已经上市,市值暴涨110%超过700亿。
可惜华谊兄弟终究比不了李氏投资眼光的毒辣,不仅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电影也越做越差。
随后为了挽回局面,华谊又想起了冯小刚,和他签下震惊行业内外的对赌协议,协议的内容大概是:冯小刚需要1年内赚来1亿,并且这个目标每年递增15%,如果达不到,冯小刚就需要自己垫钱补上这缺口,时间期限是5年。
原本想要凭此绑定冯小刚,没想到如意算盘落空,华谊兄弟不仅其他业务失算,而且电影票房也不给力,冯小刚累计给华谊支付2.35亿的赔款。如今的华谊已经连续3年亏损,金额加起来超过60亿,股价也蒸发了700亿以上,虽然在对赌协议中冯小刚输了,但华谊兄弟无疑是损失更大的那一位。
华谊兄弟的发家史:
华谊兄弟从来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角色。它总是野心勃勃,早年号称要做“中国的华纳兄弟”。
在发展早期,华谊兄弟发现,如果单做泛影视内容业务,永远也无法把盘子做大,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一旦无法做大做强反而会被资本吞噬。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甚至抛出一句,“只把自己定位于影视公司是不会有未来的”。对此,华谊兄弟不惜亲手自我革命。
早年,华谊兄弟是以广告业务起家,并以此积累了创业第一桶金,随后从广告转向影视,迅速实现第一次企业转型。上市,是华谊兄弟等来的第二次重要契机。
上市后,华谊兄弟开始迫不及待进行“内容+渠道+衍生品”的全产业链布局,并在影院、游戏、实景娱乐等板块有所尝试。
华谊兄弟正式开始布局“去电影单一化”战略,是在2014年公司成立20周年的时候,它宣布“新三驾马车”战略,并将旗下子业务整合成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品牌授权与实景娱乐三大板块,进行电影全产业链多板块运营。
华谊兄弟的衰败史!曾经影视巨头,沦为被执行人,究竟经历了什么?
娱乐圈中的影视公司是很多的,华谊兄弟在其中的地位就比较高。最初的经营是非常不错的,赚了很多的钱,但是所投资的电影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手机2》被观众们抵制了,而后续的两部电影也遭遇到了票房危机,分别是《我不是潘金莲》和《只有芸知道》。这样的危机也让华谊的股票出现了暴跌的情况,而之后的经营也是不怎么好的,公司出现了很大的亏损。
华谊兄弟曾经是影视巨头,如今却沦落为被执行人,这样的情况也是让人很唏嘘的。曾经的华谊被称作为影视第一股,一时之间可谓是风头无限。但等到了2018年,华谊就出现了亏损,并且一直亏到2022年。之后华谊兄弟就受到了警示函,如今又深陷1.85亿的执行案,曾经的繁荣已经没有了。其实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进行总结,成功是来之不易的,但失败可能早就暗藏着危机。跨行是能够赚钱,但是也极有可能失败。在这样的时刻,华谊兄弟只能看着别的影视公司经营的很好,自家的影视公司就出现了很大的危机。
就业内人士透露,华谊兄弟对自身的经营策略做出了改变,不会再去大额的投资电影,因为在这方面吃过亏。不过这样的改变可能就是比较难的,因为之前华谊兄弟是通过院线电影来赚很多钱的,如今却要被迫斩断这一条发展之路。而电视剧和网剧其实也有着很多的资本在投资,华谊兄弟如果想瓜分一杯羹的话,可能就是有一点难度的。不过如果一直不改变的话,经营肯定会出更大的问题,这也会让公司遭遇到的难题越来越大。
经营影视公司是需要有相应的投资眼光的,如果投资出现了一次失误,就有可能让公司遭遇到重挫。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