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老婆王惠是干嘛的(郭德纲口中的王惠)
人人只知郭德纲,王惠才是真富婆,衣食住行均是顶配——引言。
德云社的大封箱演出,可谓是一波三折,因为疫情原因一直在不断延期,如今终于定下了准确的演出时间,让“德云女孩儿”们都非常开心。
现如今说起相声,没有人能不提到“德云社”!“德云班主”郭德纲,在相声界的地位有目共睹,德云社的门票更是一票难求,几番运作后,黄牛手中德云社的票价,甚至达到五位数。
很多人认为郭德纲一定非常有钱,殊不知,更有钱的是他背后的女人——王惠。
之前王惠过生日的时候,有许多不怀好意的人,嘲笑王惠的样貌,其实她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大美人。
王惠9岁开始学艺,十多岁就登台,名满天津卫,成了天津城的名角儿,作为曲艺之乡的天津,从来不缺有才的人,在人才济济的情况下,王惠精湛的京韵大鼓,成了茶馆的摇钱树,只要节目单上有王惠的名字,茶馆的人必定做坐得满坑满谷。
郭德纲与王惠相遇的时候,两个人的名气相差甚远,那时的郭德纲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穷小子,还带着一个儿子,而王惠早已在天津城红透半边天,用郭德纲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家出名时,我还嘛也不是”。
怎么看都不般配的两个人,却神奇地走到了最后,当年作为“台柱子”的王惠,收入要比郭德纲高上许多,不缺钱的她,花起来钱自然也是不手软,买的首饰都很贵重。
郭德纲曾“三进三出”北京城,当时王惠要跟着郭德纲去北京的时候,王惠所在的茶馆老板,还非常不舍得这个“台柱子”离开。
可以说,为了支持郭德纲的事业,王惠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她对郭德纲的感情真的非常深厚。
王惠在遇到郭德纲之前,真没有过过什么苦日子,和郭德纲在一起之后,郭德纲创业时期,王惠甚至卖了父亲给她买的夏利车。
但不得不说,王惠的眼光真的很好,她放弃事业支持的男人,最终还是熬出头了,并且也没有辜负她,大家都管郭德纲叫德云班主,实际上,德云社董事长是王惠,王惠手中有99%德云社的股份,剩下的1%在王惠弟弟那里。
这几年德云社有多红,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从岳云鹏影视约不断,到张云雷成为黄牛的“摇钱树”,一张演出票千金难求,再到秦霄贤游走各大综艺,德云社是名利双收。
郭德纲把自己所有的资产都交给了王惠打理,王惠也成功地从台前名角儿学会了如何做幕后老板。
有了钱以后,王惠也没有委屈自己,自幼不缺钱的她,生活质量一直都不低,也就为了郭德纲委屈过自己一阵。
赚到钱的王惠,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就又走起了奢华路线,甚至还曾引起过网友对她的“炫富”争议。
目前,郭德纲和王惠在北京的住址,是玫瑰园,就是在德云社演员台上“以下犯上”调侃师父时,很多粉丝开玩笑让他们“跪玫瑰园门口排一排”的那个玫瑰园。
郭德纲和王惠住的玫瑰园是北京玫瑰园别墅区,实时房价已经到了60000多一平米,一套别墅最低也要3000万左右。
通过郭德纲之前参加的各类综艺节目,我们能看到这套豪宅的冰山一角。
在这套别墅中,出镜最多的就是郭德纲的书房,各种藏书和小摆件,一看就不便宜。
王惠是很爱买首饰的,之前郭德纲创业时期,王惠为了接济郭德纲,卖了不少首饰,经济状况回温后,王惠也恢复了在首饰上的购物欲。
之前王惠参加《青春守艺人》的时候,粉丝们对她的表演都很捧场,德云社是有上台不让戴首饰的规定的,什么手表、手链一般都是不能带的,早几年还有很多演员戴着耳钉上台,现在也没有了,但王惠在《青春守艺人》的舞台上,却打破了这个禁忌。
在《青春守艺人》的舞台上,王惠左手上戴的鸽子蛋钻戒,像是一块没怎么切割的粉钻,一看就价值不菲,右手上的三个手镯,加起来价值超百万。
郭德纲的徒弟杨鹤通曾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过一段王惠素身唱大鼓的视频,视频中,王惠脖子上的白金钻石吊坠,价值近二十万。
不止在镜头前王惠打扮这样奢侈,很多贵重物品真就是她日常佩戴的,之前有网友在某剧场偶遇张云雷和王惠,两人打扮还是很低调的,一看就是不想惹人注意,但王惠那一身打扮,价格着实很“华丽”。
围巾是某国际奢侈品大牌,价格10000多元,手上的钻戒在路灯的映衬下直晃眼,右手拿的包是鳄鱼皮的限量款。
不少人都说王惠炫富,但可能真的就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大家以为的“炫富”,只是人家的日常。
抛开郭德纲妻子这个身份外,王惠自己也是一个成功人士,她不仅是郭德纲背后的女人,更是商场上的女强人。
本文主笔:柠檬
豫剧大师常香玉的弟子中,虎美玲,汪荃珍,李金枝,王慧,小香玉的艺术成就怎么比较?
河南豫剧我是非常喜欢的,豫剧的韵味非常好,是特别接地气的地方戏剧,很多省份都爱听,都有豫剧团,所以我也经常听豫剧,基本上,豫剧六大名旦的戏我都喜欢听,常香玉大师的戏,我听了也不少,常大师一生演过一百多部戏,我听过五,六部常大师的戏,比如《白蛇传》,《花木兰》,《拷红》,《大祭桩》,《人欢马叫》等都是我特别喜欢的戏。
谈起常派首先要介绍常派创始人常香玉先生,常大师是河南巩义市人,生于一九二二年,二零零四年六月一日常大师三逝世。常老在西安时期,由于唱腔洪亮,高亢,激越,奔放等特点,逐渐形成自己的常派。常大师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人,常香玉先生是个真正的爱国戏剧艺术家,在抗美援朝时期,为了支持国家打败美帝国主义,常香玉带领戏班,四处唱戏,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凑够了钱,为国家捐了一架飞机,常老不但是戏剧艺术家,还是个有胸怀,有格局的人,她总是说戏比天大,可以说戏剧唱的好的非常多,但像常大师有思想,有魄力,有觉悟,有眼光的戏剧大家却很少,人们总是喜欢纠结在儿女情长,恩爱情仇中,眼中永远是自己的一片小天地,看不到整个世界的美好,但常大眼界大,是个胸怀天下的人,戏唱的好不好,是功夫问题,追求,理想远不远大,是眼光问题,是个人的境界问题!
常先生还是个对戏剧事业执着追求的人,为了弘扬河南豫剧事业,一生奋斗不息,她看到自己的孙女有唱戏的天赋,大力支持,言传身教,就是想到自己一身的本事传给小香玉,她鼓励小香玉去山西去开戏剧学校,后来小香玉可能觉得太难了,常大师多次劝说无果,最终,和小香玉划请界线,收回小香玉的名号,可见常大师视戏剧犹如自己的生命,和对戏剧事业的热爱到了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重提旧事,不是为了指责谁,是为了说明常大师为人做事的风格,与常人不同,思想境界,的确高人一等,她不仅仅唱戏唱的好,她的为人学识,人品,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提到常派艺术,就不得不提到常派唱腔的特点,别人提到的也很多,但都没有桑派名家苗文华说的好,首先苗文华开始学习就是学得常派,苗文华说,学豫剧唱腔,是绕不过学常派唱腔的,因为常派唱腔是豫剧唱腔最基本的唱腔,开始学豫剧的人,首先就必须开嗓子,就是戏剧人说的开咽腔,而常派唱腔是最适合开嗓子的,学好常派唱腔才能唱好戏,因为常派唱腔是最朴素无华的唱腔,没有技巧,全靠真功夫,真本事,因此六大名旦唱腔中,常派唱腔要唱好,是最难的,因为她是没有什么技巧可炫,全靠真功夫,功力不到,常派你就唱不好,因此常派弟子不下真功夫,想混日子,出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很多戏迷指责常派传人唱的不好,不是常派弟子不用功,不上进,是常派唱腔要求高,没有比别人高十成的功夫是很难出彩的。
可以说,在豫剧的六大名旦的流派中,常派弟子是最多的,比较出名的虎美玲,小香玉,汪荃珍,范静,李金枝,王惠,范军,连德志,高玉秋,孙玉菊,萧玉珠,王素珍,朱桂芹,韩玉生,普广兰,菅爱梅,张月荣,唐凤英,王金兰,郝秀生,沈玉珍,张丽英等等,如今常派的再传弟子就更多了,都数不过来,也侧面说明了,常派艺术的确让人喜欢,追捧着众。同时豫剧其它流派名家也有很多唱常派戏唱的好的,比如桑派名家苗文华,就善唱常派戏,她的唱的常派名戏断桥,大祭桩,花木兰的水平就不次于当代的常派名家,陈派名家牛淑贤唱的常派拷红,大祭桩可以说是当代最好的。还有北派名家胡小凤也善唱常派戏,还有王清芬老师的打祭桩也是不错的,据桑派名家苗文化说,是名家王清芬老师首先对常派戏大祭桩作创新,这充分说明了常大师的代表作大祭桩,拷红,白蛇传,是非常成功的,受到豫剧各流派的传唱和追捧。也说明常派艺术有着特别的旺盛的生命力。
在评价几位名家谁唱的好之前,我要说下,常派的现状,弟子众,出名的很多,唱的好的不多,没有一个能达到或接近常大师的功力或艺术高度,我说这些大家或许不太爱听或反对,但现状的确如此,本来常派艺术唱腔就不好唱,功夫不到,就很难唱好,首先常派唱腔洪亮高亢,如果功夫不到,基本功不扎实,你就唱不出来,勉强提高嗓音,就可能变成喊叫,而不是唱了,因此这就是很多常派弟子唱不好常派戏的原因。不客气的说就是功夫不到的问题。
在豫剧六大名旦流派唱腔中,桑的技巧,陈的舞技,马的脆亮,崔的悲性,闫的曼妙,如果功夫不到,都可以用其它的弥补,同样可以出彩,唯独常派洪亮高亢的唱腔特点,功夫不到就是不行,别的弥补不了,同样的功力,人家五派听的感觉就是比你出彩,常派的弟子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苦下功夫,才能唱好常派,这没办法,这是由于常派唱腔艺术特点决定的。下面我谈谈常派几位名家谁唱的好。
虎美玲,女,一九四六年六月出生于郑州,主攻青衣,闺门旦,一九五七年开始学习,虎老师是回族人,主演代表剧目,有《花木兰》,《破洪州》,《五女拜寿》,《红灯记》等,一九八一年拜常香玉为师,学习常派艺术,由于年龄关系,听虎老师的戏并不多,听过虎老师主演的打祭桩,感觉并不算太好,偶尔听过虎老师的破洪州,还算可以,可能是虎老师年龄大的关系,总觉得还算可以,说多么好,真没发现,因此,对虎老师了解不多,不想作过多的评价。
小香玉原名陈百玲,女,一九六五年二月出生于郑州,是常香玉大师的孙女,一度常大师对她期望甚高,她毕业于河南大学,九二年得过梅花奖,说起陈百玲可以说在河南大名鼎鼎,争议颇多的人物,她拍过电视剧,演过小品,在央视,梨园春做过评委,有人说她不怎么样,恶评如潮,不认真唱戏,但我不认为,我认为她为人精明,善良,重感情,属于八面玲珑,长袖善舞,总之是个能力,能办事的人,至于在山西停办戏校,和常大师之间争议,是当时戏剧发展的大环境造成的。当时很多戏剧人都纷纷下海,脱离了戏剧事业,总之不是个人的原因,后来小香玉还是为戏剧事业而奋斗,没办法,她就这个命。我认为她对豫剧事业多少还是有贡献的。由于小香玉早早就不唱戏了,虽然她唱戏条件还是不错的,因此她在常派弟子中唱的肯定是不行的,肯定比不了虎美玲,王惠,李金枝的。
再谈汪荃珍,出生于一九六三年,河南正阳人,是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班,是豫剧界少有的高学历戏曲名家,也是中国梅花奖的获得者,代表作《穆桂英下山》《花木兰》,《香魂女》《风雨故园《村官李天成》,名气不小,年轻时唱的还是不错。只可惜自从身在要职后,豫剧艺术长期没有新的突破,要比王惠,苗文化在豫剧艺术水平上,还是差距很大的。
李金枝,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出生于河南孟津人,豫剧十大名旦之一,中国梅花奖的获得者,八零年,凭借《泪洒相思地》,红遍神州大地,她还主演过《魂断上河图》《风流女人》《王屋山下》,而且李金枝长得婀娜多姿,是豫剧界少有的美人豫剧名家,近年来,还活跃在舞台上为河南的豫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谈一下常派的中流砥柱,常派的希望王惠老师,王惠出生于一九六三年,河南孟县人,毕业于河南戏曲学校,她是少有的歌唱型戏剧演员,她声音的特点,宽厚明亮,丰满圆润,高音,中低音切换自如,她在代表剧目《五世请缨》中,饰演的佘太君高亢,奔放,雄健,有力,把一个爱国的老太君演义的酣畅淋漓,豪气冲天,王惠的代表剧目有《五世请缨》《义烈女》《大祭桩》《桃花庵》。其实,是去年梨园春一场大戏越调《收姜维》中才真正知道王惠实力不凡的,以前的总认为常派虽然弟子众多,但给我的印象是唱的真正好的并不多。在收姜维中,王惠演的老旦可以说高亢,雄健,一举一动,干脆利索,说实话在当今有这样实力的,不超过两个,可以说王惠的老旦,在豫剧界实力肯定是第一的。从王惠的唱腔,嗓音上说,最适合常派唱腔,这不得不说是常派之幸。
因此五位名家虎美玲,汪荃珍,李金枝,小香玉,王惠,论实力我只能选王惠,王惠代表着常派的希望。
说些体外话,豫剧六大名旦流派还是有创新的,王惠凭借实力创新了常派,苗文华在恩师的帮助下,创新了桑派,张宝英在师傅崔兰田的帮助下创新了崔派,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流派创新都必须有个天赋异禀,实力超群的徒弟出现,才会有创新的出现。
如今真正有实力,能唱的,也就俩个,南王惠,北苗文化,代表着当今豫剧艺术名旦的高度。声明仅是个人看法,水平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谅解!你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看法,相互探讨学习!谢谢大家。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