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外国人学中文也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时间:2023-01-18 07:07:03阅读:4365
一个是曾经的公务员,放弃稳定的工作,投身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之中;一个是在中国呆了9年的英国人,只是因到成都玩了一趟,就爱上了这里。两个年轻女孩,决心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有感于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

一个是曾经的公务员,放弃稳定的工作,投身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之中;一个是在中国呆了9年的英国人,只是因到成都玩了一趟,就爱上了这里。两个年轻女孩,决心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感于外国人对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也有感于他们对中国缺乏真正的了解,中国女孩吕珂和英国女孩Kirsty一起创办了趣堂文化,一个致力于为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外籍人士服务的国际化社区。

她们主要教外国人学中文,却又不仅限于教外国人学中文。

辞去公务员工作,一心想要教外国人说中文

2014年大学毕业后,吕珂考入成都某政府机关,成了一名公务员,这一干就是5年多。

做公务员期间,吕珂就经常参与一些对外交流活动,教外国人说中文。她说,这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

“教外国人学中文时就发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在学中文,说得也越来越好了。”吕珂告诉记者,加上自己本来就喜欢做这个,于是,2020年上半年,她毅然辞去公务员工作,专职从事对外汉语教学。

辞职后,吕珂创办了四川趣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是一个致力于为对中国语言文化感兴趣的外籍人士服务的国际化社区。吕珂希望以语言为媒介,把中国文化语言分享给国际朋友,让他们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

“外籍友人年画村探中华年”活动

也是在这个时候,吕珂认识了英国女孩Kirsty,她和这个在中国呆了快9年的老外一拍即合,俩人决定共同来做这件事。

在Kirsty还是个8岁的小姑娘时,远在英国利兹市的她,就开始对遥远的东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那时候就喜欢熊猫,喜欢看中国的功夫电影,以后一定要去中国看大熊猫。”Kirsty告诉记者,到中国去的种子,从小就种在了自己心里。

2013年,Kirsty通过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介绍,漂洋过海到了中国。结果,她去的却是湖南一座湘西小城镇。当时,她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在中国也没有一个朋友。

“6个月后,我就去了长沙,在湖南大学学了一年中文。”也只有那一年,Kirsty接受过严格的中文学习,之后,全靠她自学。如今,Kirsty已经能够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英国女孩Kirsty

3年前,Kirsty从长沙来成都旅游,这一来,就再没离开过。Kirsty说,成都有太多美食和好玩的地方,于是,她决定留在这里。

从宏观层面来看,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壮大,以及在全球市场影响力的提升,全球中文热不断升温。特别是近几年来,对不少外国人来说,会说中文意味着更多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发展前景,是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我身边很多外国人喜欢学中文,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有很多工作机会。”Kirsty说。如今,除了和吕珂一起经营趣堂文化,Kirsty还在成都一所高校做英语老师。

创新形式,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中国

“来中国之前,很多外国人可能觉得,中国没有那么多地方可以旅游,只有一个城市。”Kirsty说,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还停留在很古老的阶段,“他们只知道大熊猫、长城、功夫”。就拿Kirsty自己来说,来成都之前,她也不知道九寨沟。

而即便是已经到了中国,有许多外国人也把自己装在“真空罩”里,“他们不和中国人接触,不清楚中国年轻人喜欢什么”。“我有个朋友娶了中国妻子,但他一句中文都不会说。”Kirsty说。

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和程式化的认知,正是吕珂和Kirsty选择做这件事的原因。

说起趣堂文化的运营模式,吕珂说,简单说,就是教外国人学中文。但具体而言,又不同于孔子学院、高效等专门教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机构。

“我们发现,很多外国人学中文不是想考级,就是因为对中国感兴趣,想交流、看中国的影视剧。”吕珂说,传统的中文教学更像是为了通过考试,而非真正用于交流,外国人学起中文来,也会感到枯燥无聊。

在吕珂的设计中,中文教学主要以线上授课为主,老师和学生可以双向选择。而在课程之外,吕珂和Kirsty会做一些落地活动,比如线下中文角、美食角,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学、艺术等。

外国友人体验中国民俗

在吕珂看来,这种课上学习、课下交流训练的模式,可以让外国学生与中国和老师之间建立更好的连接。“上完课聊聊天,一起参加线下活动,上课学到的东西马上就可以用起来。”相比老师讲、学生记的传统中文教学,吕珂的中文教学更注重口语交流,当然也更好玩,“这也是我们的长处和特色”。

因此,吕珂把趣堂文化称作一个文化社区。这个社区没有固定的教学点,可以是一个小众咖啡馆,也可以是一家特色美食店,也可以是一家剧本杀店铺。

吕珂希望,通过一次次不同主题的线上教学和线下活动的结合,给外国人提供一个了解中国的窗口。

促进文化交流,把真正的中国带给国际朋友

如今,吕珂和Kirsty有不同的分工。吕珂和其他中文老师主要负责课程设置和教学,Kirsty负责新媒体运营、活动执行等,因为她更了解外国人的喜欢,知道他们想学什么。

这种中西结合,可以达到一种有效的平衡,也能为学生设计出更好的课程。

除了教外国人学习中文外,吕珂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她希望,能真正帮外国人了解真正的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现在国家层面也做了很多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我觉得民间组织也应该参与进去。”吕珂说,通过一些好玩的方式进行的民间文化沟通,可能效果更好。

正如吕珂创办趣堂文化的初衷,她希望以语言为媒介,让外国人真正了解中文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趣堂文化,就是搭建双方沟通的桥梁。

去年,吕珂为一家机构策划组织了一场“外籍友人年画村探中华年”活动,她带着一群外国人在四川绵竹年画村进行了一场寻找年画之旅。参加活动的外国人,无不为中国传统文化赞叹。

不仅如此,吕珂还策划组织过“中外美食荟——四川菜走向世界”、“中外美食荟——西餐礼仪走进社区”、“探寻三星堆”等活动。帮政府、学校、公司组织跨国文化交流活动,也是趣堂文化的业务之一。

“后期,我们会聚合其他活动组织者,同时,把活动信息、企业招聘信息、旅游信息等放到网上,搭建一个信息平台。”吕珂说。

在她看来,平台上的外国学生,是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因为许多中国企业都有外国人用工需求。“这样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他们先找我们学中文,然后通过我们找工作,或者到中国来旅游。”

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外国人学中文也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为什么越来越多外国人学中文?

随着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越来越高,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也越来越多外国人开始学中文。

近几年,随着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与其他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领域都密切的合作着。很多国家领导人都表示鼓励本国人去学习中文,对于既掌握本地语言又会说中文的人他们是很看好的。

其次我国在国外投资了很多工厂和公司。在中国留学的留学生都表示学好中文,是为了更好的谋出路。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多国外的用人单位非常重视雇佣的人会不会说汉语,毕竟在公司还是要和很多中国人打交道的。

扩展资料

外国人讲述学习中文到底有多难:

在《非正式会谈》脱口秀综艺中,曾有一期各国青年一起谈论“学中文有多难”的话题。其中一位尼日利亚小伙表示,他来中国后学的第一个字是“你”,光是学会读音,就花去了整整三天时间,而学写这个字,足足花了一个星期。

就在他自以为一切胜券在握的时候,竟然在第一次卷面测试中只得了16分(满分100分),沮丧的他一度和叔叔打电话抱怨:“真的太难了,我不读了,我想回国。”

帮助外国人读懂中国「外国人学中文也为他们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为什么全世界的歪果仁都纷纷学起了中文?

那么多的歪果仁都学起了中文,还不是因为我们中国足够强大?自己想想就知道了。现在我们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一个提升,中国作为世界强国的地位越来越明显,所以中国受到的瞩目也就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多的歪果仁学起了中文。

中国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也越来越深,但是也保留着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多歪果仁喜欢中国,就是因为喜欢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就先得过了语言这一个门槛,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的歪果仁都纷纷学起了中文的原因之一。

现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也在加快,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中国是一个拥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国家,中国的市场具有无比强大的潜力,很多企业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都学起了中文,为的就是更加方便开启中国市场。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