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这两年的好电影「中国电影越来越烂但韩国电影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时间:2023-01-17 12:27:07阅读:1697
文|令狐伯光今天是12月31日,为2022年最后一天,度过今天这个波折不断的2022年就彻底过去了。今年的国内文娱市场,综艺和华语音乐市场还是处在怀旧当中,而国产剧虽然骂声不断,但其实还是挺繁荣的。这当中只有电影…

文|令狐伯光

今天是12月31日,为2022年最后一天,度过今天这个波折不断的2022年就彻底过去了。今年的国内文娱市场,综艺和华语音乐市场还是处在怀旧当中,而国产剧虽然骂声不断,但其实还是挺繁荣的。

这当中只有电影因为影院直面受到“疫情”影响,所以显得特别的惨淡。

2022年马上就结束了,这个马上就是2023年。只要疫情彻底过去了,观众对于电影消费的信心逐渐回来,特别是只要上面对于管理不要那么严格而是放开,影视公司把那些存货陆续放出来。

可能说了很多人不信,2023年的国产电影水平是完全能超越韩国电影的。这确实有点反直觉,但确实如此,“疫情”三年对于国产电影市场影响就很大,而且这导致上面管理更加严格了,这让国产电影有着太多积压的存货。

国产电影只要把这些存货给放出来,因为限制还是有些题材不如韩国电影丰富。但论文艺片艺术性,类型片的探索和风格化上面,哪怕商业大片的娱乐性层面,韩国电影也是很难企及的。

拿奥斯卡,横行全世界?韩国电影到底有多强

这几年韩国电影在世界上确实大杀四方,先是《寄生虫》先拿下戛纳金棕榈,后又拿下奥斯卡,今年枪赞郁又凭《分手的决心》拿下了戛纳最佳导演,宋康昊凭借另一部电影拿下了最佳男演员。

韩国电影,特别是敢拍的商业大片更是非常丰富,但如果仔细分析韩国电影,你会发现韩国导演其实青黄不接很严重,这几年在世界上大杀四方的都是老牌导演。

这个韩国导演如果从辈分上面计算,他们的林权泽,大概相当于中国内地导演第三代谢飞,吴天明这类导演。

朴赞郁、奉俊昊、李沧东、洪尚秀、包括已经去世了的金基德就相当于内地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第五代,还有晚半代的姜文,冯小刚这些大导演。

要知道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是2000年到2005年的片子,奉俊昊的《杀人回忆》是2003年的片子。金基德,李沧东和洪尚秀等大导演的电影也一样。

如果从电影艺术角度出发,《寄生虫》也好,《分手的决心》也罢。都没有办法和朴赞郁,奉俊昊之前早期的片子比较,这两年相当于韩国电影人终于获得西方电影节的认可。

换句话说,这两年在世界上大放异彩的韩国电影人还是2000年时代那批老人。相当于张艺谋等第五代,贾樟柯等第六代还拍出片子在外国电影节获得认可。我们可以说他们老当益壮,但对于一个行业未必是好事。

那么韩国有没有优秀的年轻电影人呢?答案是有一些但断代严重。

这里再说一个很多人没有关注但很残忍的事实,韩国大导演和港台导演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那就是巅峰时期有过世界级别的大导演,但在此之后戛然而止。

香港导演在杜琪峰后就没有大宗师,台湾导演是李安后就没有了。韩国导演也是在朴赞郁等过后就没有世界级别的大导演,这方面远远不如日本电影导演和中国内地导演。

韩国中生代就没有出现世界级的导演了,特别是文艺片大导演上,这个类型片大导演也就《黄海》《哭声》的罗泓轸还算不错,其它大导演基本上是商业类型片导演,用来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顶尖导演也有一些但其实越来越套路化。

像《釜山行2》之于《釜山行》,这个导演新作科幻片《贞伊》还是部网飞的网大。《特工》《南山的部长们》《魔加迪沙》《魔女2》《共助2》等等导演都是这样,挺热闹,也娱乐,挺商业化的。

这种电影能撑得起市场,但对于电影艺术和类型片风格化探索并没有多大的作用。

这些电影如果放出来,2023年中国电影,有望吊打韩国电影

可能很多人不明白上面什么意思,意思就是韩国电影确实繁荣,但电影主要集中在商业娱乐层面,真讲文艺片和类型片其实也就那样,它是非常娱乐化的。

2019年,中国电影本来有全面开花的味道,新生代文艺片导演如雨后春笋般涌起,风格化的类型片也开始涌现,同时《战狼》《红海行动》代表的现代军事动作片,《流浪地球》的科幻大片,《唐探》《误杀》的商业悬疑大片等等。

包括《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动画大片,反正类型商业大片崛起的态势很明显。

结果“疫情”来了对于电影行业本来严重冲击,比如直接让中国最顶级的商业特效大片,乌尔善的《封神三部曲》暴死。这片如果没压,它在影视工业层面的突破是可能挑战《流浪地球2》的,现在还不知道暴死到什么时候。

同时上面收紧政策,对于很多题材敏感的文艺片,还有类型片收紧导致市场上主旋律泛滥。

这当中有些现实主义,题材敏感的文艺片,按照《隐入尘烟》跑到柏林电影节能入围,它们未必就没有斩获,毕竟《陷入尘烟》在文艺片里质量也就那样。

比如田壮壮公开吐槽过,送审一两年连信都不回的《鸟鸣嘤嘤》。

比如陈冲导演的明显那个年代,非常忌讳的《英格力士》。

同时这个青年导演顾晓刚拍了“山水图三部曲”的第二部《草木人间》。《永安镇故事集》还没有上映,导演又拍了新片《白鹤亮翅》和朱一龙主演的《孩子》。

要说这个拍了没有上映的文艺片,第六代导演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就在柏林电影节大放异彩,这是他“家园三部曲”的第一部,第二部《沃土》也早拍好了。

这种上面收紧导致出不来的文艺片还有很多,拿奖真没有大家想象的困难。特别是国内电影人在文艺片这个领域,什么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真没有那么难,但出不来。

同时在风格化探索的类型片同样出不来的电影也有不少,这些电影在电影美学,类型片风格探索层面,其实大多数电影走得比韩国电影都要远。

像前段时间说是张艺谋的反腐《坚若磐石》过了,那曹保平的《涉过愤怒的海》呢?

曹保平是从来没有失过手的大导演,评分稳在8分左右,这很可能又是一部《烈日灼心》。

武侠片导演的徐浩峰就是电影一直在拍,但电影一直不上映,从《刀背藏身》到《诗眼倦天涯》再到《门前宝地》,也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在压。

同样没有定档,但明显有突破的还有程耳的《无名》,以及对于国产动画在技术,美学,甚至是题材都有巨大突破的《深海》。

其它电影就不列了,“疫情”这三年真的是太多电影莫名其妙撤档了,莫名其妙被压了,莫名其妙没有过,2023年哪怕就把上面列举的这些电影给正常放出来,真的方方面面就远超现在的韩国电影。

韩国电影在世界上太嚣张?不用羡慕,国产电影有更重要的责任

最后,韩国电影也就这两年在世界上拿下了两三个奖,且不说《寄生虫》本身是财阀家族内斗的产物,财阀在掌控韩国社会,但财阀可以毫不掩饰与自身相关的社会阴暗面被揭露,这部电影在韩国播映也没有对韩国社会产生何种触动,这本身就反映了韩国社会和国家的悲剧!

韩国能够获得的欧美电影大奖很少,偏偏这部揭露韩国社会阴暗面的电影在欧美获得空前殊荣,这算什么?历年好莱坞最佳影片的题材丰富。

比如爱情题材的《莎翁情史》和《美丽心灵》,战争题材的《巴顿将军》和《野战排》,家庭伦理题材的《雨人》和《百万美元宝贝》,奇幻题材的《指环王3》和《水形物语》,励志题材的《阿甘正传》和《国王的演讲》,西部题材的《与狼共舞》,黑帮题材《教父》,警匪题材的《法国贩毒网》和《无间道风云》,历史题材的《勇敢的心》和《角斗士》······

但凡涉及到非西方国家,好莱坞最佳电影都是反映这个国家贫富差距或阴暗面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寄生虫》,你以为这是巧合?欧美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台、电影机构和网站的统治阶层对于国家意识形态是极为清楚和敏感的。

你以为这是巧合?中国历史题材的《末代皇帝》,西欧对那么多辉煌的中国历史和人物不拍,偏偏选择中国历史的灰暗时代和悲剧人物来拍,然后好莱坞评选这部电影为最佳影片?为什么张扬中国大一统帝国气象的《英雄》不能获奖?

电影如此丰富的题材,怎么就让非西方国家电影都能聚焦到国家阴暗或灰暗的题材?你以为这不是欧美在通过电影和文化对非西方国家搞文化意识?

大家不用对中国限韩令之后韩流海外扩张抒情?韩流当初在中国也是逐渐增长的,中国市场这种规模和成长性的市场原本是韩流海外市场的基本盘,基本盘的失去,于是韩国找到了美国市场接盘,也就是扶持。

韩国失去根本性的增量市场(高成长性),然后去开拓存量市场(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和市场成熟),这不是韩流到头了?本来因为疫情的关系对于全世界都有冲击,但是韩国那边走美国的路子,表面上还是挺好看。

国内这边本来冲击就严重,这个管理越来越严格,最终导致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国产电影是有问题?但是韩国电影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最后,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延续,如果你从经济发展来看,还有市场体量,无论哪方面来看本来2019年的中国电影崛起态势都明显,相反韩国电影早就发展到了巅峰,因为“限韩令”失去中国市场,最终找到美国市场接盘才反弹。

韩国电影衰落的话,那就要看什么时候出现资金断裂的时候。

比如九十年代一度嚣张的声称自己是东方好莱坞的香港电影,结果因为内地开放经济发展之势逆转现在香港电影如何?现在有了西方的扶植政策,韩国又有了不臣之心。韩囯的资金很快也会在和中国的呛行和在美国的悉心指导下陷入险境。

不用多久,我估计大概和美国在亚欧两处战线上都应接不暇选择收缩退回本土的时间吻合。那时候韩流也必须依附于大陆市场的风向才能存活,狂病会马上治好。

那时候只要按步骤开放一部分限制,就算是好莱坞也要在中国建合资公司,投入大量资源琢磨拍中国观众喜欢的类型片,韩国电影真的不值一提。

当然这个扯得有点远,2023年真就把上面列举的国产电影正常上映,真就没韩国电影什么事儿了。因为莫名其妙没有上映的电影,真的太多了。

韩国这两年的好电影「中国电影越来越烂但韩国电影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国产电视剧 电影,为什么越来越垃圾?越来越假,一听名字都不想看了,到底什么原因 ,国内就拍不出一部

1.教育失败导致没有创新2.经济落后导致技术跟不上3.审查制度导致很多敏感题材不能拍4.风气不正导致影视圈庸人当道5价值观畸形导致影视圈追求利益而不是艺术6.某些影视剧目的是为了洗钱7.某些影视剧是为了捧人才拍的

韩国这两年的好电影「中国电影越来越烂但韩国电影的好日子也不多了」

在电影拍摄技术越来越先进的今天,我国拍的片为什么越来越烂。。。

我国拍的片为什么越来越烂,具体原因如下:
1、
1、中国在特技水平上不如美国是一个原因,很多电影请外国特技工作室(例如阿修罗),而后就是水土不服,弄得中国电影特效跟外国差不多!中不中,洋不洋,不伦不类!中国审核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2、中国演艺届功利化。中国90年代以前,拍摄的都是经典,因为那时候,中国电影、电视都是艺术,最近这些年,电影效果提升了,电影质量却没有了。而且整个演艺圈都被香港给带歪了。例如以前的四大名著,无论看多少遍都不厌烦,现在翻拍很多次,都是垃圾。
3、中国体制上的原因。美国的电影有一个独立的剧本审核制度,很多烂剧本,在剧本阶段就被咔嚓掉了;所以,美国绝大多数片子,至少不至于赔钱。而中国,我们只能说制度还不成熟......
4、中国还有人情上的原因,我跟某演员关系不错,指名道姓就要他演男(女)一号....(或者,我是演员,我跟某某关系不错,脱不开恳求,要我出演某个烂片的男一号)(或者,我让你演某某片子,就是给你面子,你如果不演——封杀)。还有投资方.....某老板之类的,我们就是一点都不懂电影,我们就是有钱,我们就是要某某某当男一号、女一号.......最明确点出这一点就是拍战狼2的吴京,其在接受采访是说“比如有人跟我说,这电影我投资了,你得用我女朋友。我说凭什么啊,我自己媳妇都没用。”
5、中国还有演员的高片酬,据说占了电影投资的一半甚至更高....
6、中国市场太大了,只要有办法,就能赚钱。典型就是《天机.富春》,没开机就知道是烂片,但是就是评价2.9的片子,通过合理营销,最终收获颇丰。
7、转型期的阵痛,例如很多演员转行当导演,也有成功的,例如吴京和陈思成。当然也有失败的:
黄磊翻拍日本同名电影《麻烦家族》,由于不接地气,票房只有3232.5万,豆瓣评分4.6;“四大天王”之一的黎明也想尝尝导演滋味,结果处女作《抢红》票房为1625.4万,豆瓣评分3.2;蔡康永的《吃吃的爱》票房2729.2多万,豆瓣评分5.3;王啸坤的《有完没完》票房3739.9万,豆瓣评分5.4;高晓攀的《兄弟,别闹!》票房1210.2万元,豆瓣评分3.5分;张歆艺的《泡芙小姐》票房1933.1万,豆瓣评分3.6分……
如果他们都知道自己非拍电影的料,自然会停止导演生涯,那么烂片会少一些。
总起来一句话,市场不成熟,导致烂片多。但是不成熟也孕育生机,例如吴京和陈思成。不试过怎么知道自己不是百亿票房的导演呢?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