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秀骂人「豆瓣39还敢甩锅给配音」

时间:2023-01-17 11:30:27阅读:3628
前几天聊限薪令的时候,我在结尾提了一嘴“限制演员配音”的问题。看评论区,不少小伙伴对这件事都挺感兴趣的。那我干脆单开一篇,好好聊聊大陆影视剧的“配音”问题。对了,提前交代一句:目前关于“限制演员使用配…

前几天聊限薪令的时候,我在结尾提了一嘴“限制演员配音”的问题。

看评论区,不少小伙伴对这件事都挺感兴趣的。

那我干脆单开一篇,好好聊聊大陆影视剧的“配音”问题。

对了,提前交代一句:

目前关于“限制演员使用配音”的问题,大多数信息都是网传的小道消息,既无官方法条,也无红头文件。

所以,接下来的部分批判和分析,大家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基于市场现状的“畅想”。

首先,我们要探究一个问题:配音演员对于影视剧的作用到底是什么?

放在老老年间,影视作品用配音,一定程度上源于硬件不足。

比如最常见的,现场收声设备不行,只能后期请专业人士补录声音。

这类作品里最知名的,当属老《三国》和老《水浒》。

还有些比较特殊的角色,超出了演员的自身能力。

比如央视版《西游记》里,六老师饰演的孙悟空,找的就是知名配音演员李世宏老师。

同样的,《西游记》中用了三位演员共同饰演唐僧一角。

为了不影响观众的感受,也统一让张云明老师配音。

在这些作品里,配音的存在,或是受制于技术条件,或是为作品注入灵魂。

总而言之,在演员演技没毛病的前提下,找一个靠谱配音妥妥是加分项。

根据这种逻辑关系,配音演员也是影视制作的重要环节,堪称影视行业里的幕后英雄。

但是,演员的演技必须得没毛病!

就像六老师,虽然前些年搞了不少两开花的事。

可不得不承认,他成功把猴戏融入影视剧,成为了最有国民度的“猴王”之一。

人家演技很赞,台词功底本身也不差,找配音主要是为了让大圣更像大圣。

既然配音演员有其合理性,为什么网上对于“限制演员使用配音”的呼声还那么高呢?

只能说,时代变了……

如果说,我上文提到的各种经典作品,是演员80~90分,有配音加持能达到120分。

那如今的部分影视作品,只能说是演员5分,被配音老师硬生生救到了50分。

这问题就比较大了,咱们来简单分解一下。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西游记续集》放出的花絮,在看沙僧硬核掐人中之外,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演员们的原声录音。

味道跟上映版本比,确实是差了点。

但该有的情感表达、抑扬顿挫,还是有的。

再来到现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虽然,我没有能力搞到现场收音的一手素材。

不过,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一群“明日之星”全程绷着脸,却能发出那么抑扬顿挫、情感丰富、甚至带点仙气的声音,这事儿本身就挺值得商榷的。

假如抹掉配音老师的声音,真让爱豆们原声登场……

说是人均肉联厂杀猪实况,可能有些夸张。

但十个里面八九个车祸现场,我个人觉得这种评价还是偏保守了。

毕竟,在收音设备已经如此发达、剧组资方天天拿“原声大碟”作营销噱头的当下。

各位大咖,本该抓紧机会蹭波流量,展示真正的技术。

结果呢,一大群人逆潮流而上,头铁高频用配音。

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是真的不会说台词呢?

答案很明显:没错,他们就是不会!

这倒不是说他们不会说话,也不代表他们的普通话不标准。

啊,有些演员一开口,确实比较一言难尽……

但这不重要,台词想出彩,关键是感情!

是能紧贴剧情,收放自如的感情!

咱们近些年看到的“原声大碟”是什么德行呢?

花式棒读!

用气泡音棒读、用御姐音棒读、用播音腔棒读。

总之,我是演戏的,但我不用演戏的腔调念台词,哎就是玩。

有这么群神人在,一部片子想达到“听完耳朵不疼”的最低标准,不来点配音,是真整不了。

不过前文我说过,有部分演员,拼业务顶天5分。

但有配音老师们的加持,能达到50分水准。

那么,同样是大把大把捞银子,这些战五渣是会报班闭关精进台词功底,还是更猛烈的依赖配音呢?

答案显而易见。

内娱王者配音搭黑铁演员,已经成了生态。

配音卖力,爱豆卖脸,更是成了常态。

这种畸形的生态,催生出的结果,就是演员的门槛正在无限降低。

早年间的演员选拔极致,有严格的“声台行表”标准。

即台词功底到位、肢体动作协调、表情张弛有度。

外貌要么美轮美奂,要么丑的有特色,方便当特型演员。

现在的部分演员,形体表情拉胯,咱已经批判了无数次,这里不做赘述。

如今“遇事不决找配音”,干脆让演员无需再考虑台词功底。

长得帅、美、可爱就算硬指标,搞个营销事件就能蹿红出道。

形体不成用替身、台词不成用配音,哪哪都不成那就“禁欲高冷”,方便铁子站桩输出。

如果效果拔群,必然是“哥哥努力”、“姐姐牛气”、“明日之星是我弟”。

万一成片不给力,别问,问就是配音不贴脸,毁了一台好戏。

最后有请季冠霖老师带头道歉,好让饭圈微博洗地。

反正,爱豆天下第一,能有什么坏心眼呢?

正是出于这种原因,“配音”成了众矢之的。

毕竟,对部分演员来说,武戏有武替、文戏有文替。

咱都已经站桩捞银子了,能不能留点底线要点脸,起码把台词念好?

看这群人的操作,我甚至有了个非常赛博朋克的想法:

有没有一种可能,假如未来AI换脸技术臻于化境。

是不是个别爱豆只要向剧组提供一套精修证件照,剩下的统统交给配音、替身跟显卡算力。

啊,脑子疼了,拳头硬了,不敢往下想了。

聊到这里,我们就能看穿“限制用配音”的现实考虑。

演员,是靠演戏吃饭的。

那演员的形体台词基本功,就是他们的核心生产力。

如果核心生产力,全都要靠外挂解决,实属有点不把衣食父母当回事。

当然,他们就算用了外挂,好像拍出来的东西也不咋地。

既然横竖是烂,我就更加支持抓紧落实“限制配音”。

不为别的,就是能让口齿不清、说话不利索、以及遍地都是的AI捧读音响们原形毕露。

(佟丽娅换程潇)

也让观众朋友们,能揭开配音的伪装,看到爱豆们那“惊为天人”的嗓音和演技。

进而用脚投票,把这群说都不会话、演都不会戏的货色淘汰出局。

这么着,也算是利国利民嘛。

至于有些小伙伴担心的所谓“限制配音之后,配音老师们怎么活”这事儿呢,我倒是觉得不是啥大事。

从是金子在哪都发光的角度看,我国文创产业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总体是向上发展的。

动漫、游戏、广告、搞怪二创、有声书都是勃勃生机,机会还是很多的。

再者说,“限制配音”不是“禁止配音”。

理想状态下,淘汰掉尸位素餐的虫豸,倒逼资本把资源投入优质作品和优质演员。

在如《西游》、《水浒》这类需要配音提升质感的好作品里,配音老师照样可以发光发热。

而如果从消费者的角度看问题,则又要进入今天的暴论环节:

消费者看片看剧,是要花钱买票、充会员、掏电费的。

真金白银砸下去,却只能看到一坨“声音甜美的农家肥”。

身为“受害者”的我们,还要报以理解同情,着实有点大可不必。

最后,我要再强调一遍:

所谓“限制配音”一事,目前只是网上流传的说法,暂未作为官方准则执行。

但作为一个天天刷剧看片的观众,我由衷希望这项提议能够尽快落地。

原因上面说了,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你有张良记,我有过墙梯”。

如果没有全套监管,乃至调整整顿市场上下游做基础。

逐利的资本迟早能规避政策,继续带着一群新人,向全网倾倒多快好省的农家肥。

话这么说没错了,但正所谓聚沙成塔。

我们总归是要改变点什么,不是吗?

今天就先絮叨这么多吧,还是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点赞关注,让更多热爱影视的小伙伴看到。

我相信,有大家在,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阿翟

配音秀骂人「豆瓣39还敢甩锅给配音」

编台词、当演员,配音是全才:霍建华、钟汉良、赵又廷都是他

说起配音,那是承包各大IP影视剧的幕后功臣。

姜广涛部分配音角色

乔诗语部分配音角色

甚至有人说他们拯救了很多戏,弥补很多明星表演上的不足。

一部戏需要配音,无外乎两大原因:

一来拍摄现场杂音多,而影视剧里需要干净的收音 。

具有“东方好莱坞”称号的横店影视城每天至少有四五十个剧组同时在拍摄。这边安安静静拍戏,没准隔壁剧组就因拍摄需要放鞭炮。这样导致现场收音很难做到干净无瑕疵。

当然前段时间热播的历史正剧《大秦帝国之崛起》因现场收音受到好评。

二来某些明星的台词功底差,语言风格和剧不匹配。

这也让“数字小姐”、“数字先生”被网友诟病。

原本台词是演员演戏最基本的素养,而现在普遍意识里,只要台词不过关的,配音就可以搞定。甚至还有人调侃“ 配音演员的演技都比某些流量小生小花好得多。 ”

著名配音演员姜广涛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说起接到某部戏时里面没有演员在张口说话。

没张嘴,但必须要“配”出情绪。

这时不仅仅是对口型出声音那么简单。

能不能快速入戏,把控好感情的分寸是衡量一个配音演员的核心标准。

他们要呈现出一个有性格的语言。

银幕上已经有一个形象在演戏,配音演员只能顺着他(她)的行为逻辑去配音,就连音色,哭笑声都要模仿。

配音过程中,原片角色的演员在表演上有欠妥的地方,他们要用自己的语言去弥补,只有这样才能形神兼备,才能防止“声画不贴”。

现在配音也成了拐杖式的存在,随之屏幕上就有各种各样的“撞音”。

如五年前因配《甄嬛传》走红的季冠霖老师,从去年到今年,几乎热门IP剧女主的声音全部都被她“揽入”口里。

有网友开玩笑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样的仙侠剧听出了宫斗戏的味儿。

其实季冠霖老师在配杨幂出演的三个不同的角色时,也是细细观察每个人物的情绪、表情、口型动作。

除了要在不同状态下演出每个角色的情感起伏,配音演员有时也为了对上演员口型,临时改词,充当起编剧。

“御用配音男神”边江老师在一次访谈中提到,“ 给某些韩国演员配音内心是崩溃的 ”。

有时一句汉语翻译成韩语能变三句。

如: “ 你怎么能这样? ”用韩语表述就是一连串的词:“ dang xin yi e dde kei yi rer su ga yi se yo ? ”。

中文台词早就说完了,可演员的嘴巴还在动。这就要配合他们加词。

“ 他们说三句韩语,我能加一整页的中文台词 ”

近几年中韩演员合作拍摄的国产剧不少,如去年林更新与允儿主演的古装剧《武神赵子龙》,虽网上报道允儿中文十级,要在剧拍摄时采用中文对戏。

可剧播出后,配音和口型完全对不上,看着蜜汁尴尬。

连网友也吐槽台词说错了。

台词说不好,就甩锅给配音演员。为配口型,临时还得编词,干着编剧的活显得吃力不讨好。

对不上口型就是我们的错,这个锅我们不背。

原创影视幕后公众号(扒幕:wcjtx001)

配音秀骂人「豆瓣39还敢甩锅给配音」

琉璃》司凤又是阿杰配音,声线串戏《锦衣之下》,网友累觉不爱

热播古装剧《琉璃》近期话题度不断,这部演员总体颜值水平很高的剧还是挺受欢迎的。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是在各方工作人员的努力下诞生的,最直观的就是演员的演技,一些演员不光演技好,台词水平也高,直接使用原声即可。当剧方觉得演员本人的台词功底较弱或是声音与角色不贴合时就会请来配音演员给角色重新配音。

经常快乐追剧的小伙伴其实对那些配音老师声音都有一定的印象了,因为专业技能出众的配音老师的声音会经常出现在不同的电视剧中,那些你熟悉的影视角色的声音可能都是来自同一个人。阿杰、姜广涛、乔诗语、季冠霖这些人的声音想必是大家比较熟悉的。

《琉璃》中成毅饰演的禹司凤又是阿杰配音,他这边似乎是和欢瑞长期合作了,前不久热度挺高的《锦衣之下》里任嘉伦角色的配音就也是他。虽然够专业,但是一些观众还是有些厌倦了他的声音,觉得他配的这些个角色声音都差不多,千篇一律的感觉让人串戏,有种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嫌疑。
不过也有观众帮阿杰说话,其实配音这块经常是由片方决定的,片方会对配音提出要求,定好角色的声音效果。阿杰作为一名专业的配音,他是有多种声线的,例如《甄嬛传》中温实初这个角色的声音就他最近配音的其他角色不一样。感兴趣的小伙伴还可以去听听他在 游戏 里配过的莲花血鸭的声音,不熟悉阿杰的人应该完全听不出是他的声音。所以说大家觉得阿杰的声音总是老一套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片方要求加上很多演员的台词功底实在不达标。
喜欢阿杰声音的人也是有的。首先任嘉伦演过的好几个很有苏感的角色都是阿杰配音,例如广平王。《青云志》里面的张小凡也是他配音的。有网友评价阿杰的声音很贴合那种风流不羁贵公子的形象。大家吐槽阿杰的点主要不在于他的声音是否好听,而在于他给太多角色配过音,而这些角色的声音太像导致大家审美疲劳,一度容易跳戏。

这些配音老师真的挺忙的,不少剧里的角色都是这些乔诗语、边江、阿杰、季冠霖这些配音老师在排列组合,只能说大多数演员的台词还是不行。当然也有台词功底过硬而被夸的新生代演员,例如被网友提到比较多的邓伦、白宇、刘昊然、张新成。

每个配音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边江、阿杰经常被网友拿来做比较,他们都是很厉害的,阿杰声音的辨识度相对更强一些,这种辨识度在大家眼里有时不是一件好事。配音都是锦上添花,甩锅给配音不如多吐槽激励一下演员多练练台词,毕竟连国产电视剧都要别人来配音,本就是演员自己业务不到位造成的。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