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综艺节目和电影会涉嫌抄袭韩国「为什么中国的综艺节目和电影会涉嫌抄袭韩国」
中国有不少观众会承认,邻国韩国虽然国土狭小,但是娱乐产业却颇为兴旺发达。无论是各档走红综艺,偶像组合,催泪剧集,还是风格鲜明的电影,都令人印象深刻。
显然,这样的兴旺发达引起了不少中国同行业人士的羡慕,他们纷纷开始潜心学习,只是这“学习”与“抄袭”之间的红线,有时候不是那么清晰。
10月7日,韩国议员金成洙从韩国放送通信委员会收到《中国电视台对国内版权抄袭嫌疑问题现状》,并对外公布称中国国内热播的综艺《我家那小子》是抄袭韩国综艺《我家的熊孩子》。除此之外,该报告还声称中国抄袭韩国的综艺节目已经多达34个。
该报告表示,中国抄袭的韩综中包括在韩国非常热门的综艺节目,比如sbs《丛林的法则》和mnet《PRODUCE 101》以及mbc的《我是歌手》和tvn的《三时三餐》。报道称“这些节目在没有得到版权保护的情况下,在中国以克隆方式制作而成。”
这份报告在国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因为似乎业界对于究竟是“学习”了韩国,还是“抄袭”了韩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综艺圈是非难解之际,在电影圈同样也爆发了风波。由导演吕乐执导、姚晨和马伊琍主演的电影《找到你》近日正在热映,而且口碑和上座率都处于领先位置,不过,有影迷发现,该片和2016年11月在韩国上映的电影《迷失:消失的女人》剧情高度相似。
对此,《找到你》的改编编剧秦海燕不得不做出回应,声称“两部电影属于一本两拍。” 一本两拍,就是原剧本当初就已经预备着要给中国放映的意思,如此的模式按道理也应该属于“学习”?
看来要在中国娱乐圈与韩国的交集中清晰地划分“学习”还是“抄袭”,还真的需要一双火眼金睛。
火热韩流之下,中国娱乐圈找到了最好的榜样?其实早在今年4月9日,号称国内首档偶像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的《偶像练习生》,在备受瞩目的戛纳电视节上,经国际节目模式保护协会FRAPA分析得出,该节目与韩综《Produce 101》的抄袭相似度高达88分,“成抄袭史上之最”。
按照国际节目模式保护协会的说法,这一数据刷新了他们提出的“版权侵害”案例相似度的世界纪录,他们表示非常“震惊和惋惜“。
真的很相似
其实早在2012年,浙江卫视和湖南卫视分别从韩国购入《奔跑吧兄弟》和《爸爸去哪儿》等节目的制作版权,这都算是堂堂正正的“学习”。
那么为何中国的综艺节目组会从“学习”逐步“堕落到抄袭”的地步呢?其实背后主要的原因就是急功近利。
真人秀类的综艺节目具有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性,原创性的打造有很大的难以预见性,风险更大,而抄袭、模仿、借鉴国外成功的综艺节目模式,或者购买版权很easy ,再结合我国的国情改编一下,成功的概率大大增加,而且这样收益很快,效率很高。
然而这种急功近利的态度往往很难长久,拍摄和剪辑均显粗糙,而且一旦与国外版权方产生纠纷,品牌、声誉等都会受到影响。《偶像练习生》在播放之后饱受争议,有不少的媒体和网民就《偶像练习生》抄袭事件发声,指出节目“涉嫌抄袭,希望停播“,当然最后各大平台为了经济利益而丝毫没有理会,将节目全部播出结束。
综艺节目从“学习”逐渐走向了“抄袭”,但是电影圈恐怕还没有这样的阶段性过度。
面对外界对于《找到你》抄袭韩国的指控,影片编剧表示2016年初,制片人就在韩国买下了《找到你》的原故事版权,那时韩国版的电影尚未拍摄,只有一个雏形剧本。“所以这个是一本两拍,指的是从剧本阶段开始进行改编,分别拍摄两个国家的不同版本。”
话虽如此,但是引发外界生疑的是,中方早于韩方买下了中国版权,但是韩国版《迷失:消失的女人》却很快于2016年11月就在韩国上映,而中国买下的版权却迟迟没有修改完成,导致中国版的影片直到两年后的2018年10月才上映。
如果说这是一种“一本两拍“的话,那么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中方的剧本改编是在韩国版电影已经上映后才开始“学习“,”参考“的,因此与其说《找到你》学习的是“一本”,倒不如说它学习的是另外的“一拍“。
至于中方是通过怎样的交易或者怎样的价格来获得原始的故事版权的,没有人给出答案和证据。事隔两年,一切都只是口头表述。
《找到你》并不是最近三年唯一受到“抄袭韩国“指责而实际是一本二拍的影片,2015年大火的《重返20岁》就曾经被指责抄袭韩国流行电影《奇怪的她》,但是结果影片也是一个剧本卖给两个国家。引人怀疑的点还是和《找到你》一样,《奇怪的她》在2014年就上映,而事隔一年后中国版本的《重返20岁》才在国内播放——这事隔的一年又成了”学习“的时间。
无论是“学习“还是”抄袭“,背后都有急功近利的影子《找到你》和《重返20岁》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还有大量的中国电影却无法正面澄清究竟自己的作品是抄袭还是学习。
《外公芳龄38》被指责故事抄袭韩国电影《非常主播》,《大鱼海棠》被指责电影人物形象设计模仿韩国动画片《千年狐》,郭富城主演的《破局》被质疑抄袭韩国电影《走到尽头》……要么就是剧情太过相似,要么就是人物形象非常相像。一些中国电影上映后,看过韩国原版的眼尖网友马上就跳出来发难,指出了不同影片之间非常明显的雷同之处。
除了故事雷同之外,抄袭或学习还蔓延到了其他艺术领域。《我不是药神》的海报被质疑抄袭了韩国电影《辩护人》,电影的插曲《药神之歌》被指责很像韩国的经典犯罪动作片《坏蛋的全盛时代》,就连潘玮柏2017年发的新专辑都被发现有多首歌是抄袭韩国流行歌曲的。
无论是学习,还是抄袭,背后的原因其实都是殊途同归——急功近利,想省功夫赚大钱。区别在于学习的背后至少还有个正规渠道来堂而皇之地模仿,抄袭则是连正规渠道的花费都不想给,暗地里就盗用他人的创作。
归根结底,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是利益在驱动。
以综艺为例,韩国制作一个娱乐节目,需要的制作费的区间是在每集18万—55万人民币之间,而中国的制作费至少是韩国的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电影、电视剧的制作费更是远高于对方。如果站在制作方的立场上来讲,花了高额资金打造了一档节目,收视率却很低,显然得不偿失。因此,备受赚钱压力的编剧或导演为了摆脱这种危机,就会想到把别的已经成功节目或者剧本的经验汲取过来,事半功倍,以小博大。
利益的攀升导致竞争日趋白热化,作为节目导演不仅要考虑到自己的内容要做好,甚至还要兼顾如何超过同期对手和竞争者。
2007年综艺节目的全天收视比重仅为8.2%,到2017年时,这个数据增长为14%。据《2017腾讯娱乐白皮书》显示,2017年的省级卫视综艺约有105档,基本与2016年的144档持平,网络自制综艺有103档。急剧发展的市场规模,给综艺节目的原创和创新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你不学习,你不抄袭,但是别人都在暗暗地学习抄袭,那你如果不用同样的方法,明显在竞争上就会落于人后。
另外一个重要的驱动原因就是创新的不易以及时间成本。真正想要去原创一个模式或者剧本,需要很多的时间去做研发,做思考,做构想,涉及到大量的用户调研、怎么设计节目结构都需要反复推敲,消耗很长的时间和很多的人力。
问题是就算花了大量时间还不一定能成功,还需要节目上线以后不断去修正,所以研发投入的成本太大——而如果简单地学习或者抄袭别人的节目,恐怕付出的时间精力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别人的经验可以形成保障,又能省去金钱成本,可谓一本万利。
起初不少制作方和制片方因为有钱,大举选择“买买买”,直接买入国外成熟综艺的版权,或者对方已经打造完成的故事或剧本,这才形成了大量中韩合拍,中韩合作,或者类似《找到你》宣称的那种一本两拍。
早期的“付费学习”模式让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尝到了许多甜头,《爸爸去哪儿》《歌手》《奔跑吧》《中国好声音》都是爆款中的爆款。
后来限韩令兴起,外加一些创作者历来就自带“急功近利“的本色,在“付费学习”受阻的情况下,节目组只好选择“免费抄袭”。相较于原创的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讨好,厚着脸皮抄袭简直是一条多快好省的捷径。
综合起来看,正所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其实不仅是我们学习韩国,韩国最早也曾抄袭过日本和欧美的节目,走过的路和中国综艺,影视公司是一样的;但区别在于韩国没有“照单全收”式的抄袭,对于舆论的监督和版权的保护还是非常重视。
尤其在通过因特网可以看到原创节目的情况下,千万双网友的眼睛决定了抄袭的成本越来越大,而且就算是正规渠道的付费学习,也会使得观众了解节目缺乏原创性后而观感大打折扣。
无论是抄袭还是学习,背后的根本原因就是制作方的心态,能力,经验,甚至品行操守都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这样的现象如果一直普遍存在,那只能说明中国影视娱乐行业的整体素质确实亟待提升。
为什么中国综艺总是抄袭韩国综艺?
首先先讲讲中国综艺的抄袭,要从中国的制式教育说起,在中国家庭中,每次孩子回家家长都会问宝贝在学校乖不乖啊,而犹太人不会这么问,犹太家庭的家长问的是今天你提出问题了吗,这就是一个对待新鲜事物的态度传承,犹太人探寻,中国人对新鲜事物是比较闪躲的,进而导致中国人的想象力是匮乏的,在现有物质的研究中国是恒强的,而在未知事件的幻想能力,我个人还是希望中国能有更强的提升,所以最近几年的歌坛,影视剧,文学界,综艺都比较低迷。
再说说抄袭这个词汇,抄袭是指在原作者不知情无授权的情况下运用了原作者的创意那是犯法的。而现在的中国综艺不会留下这么打的法律把柄的,都是买来版权的有授权产品。所以我姑且先认为问者说的是中国综艺为什么总是不原创,我已经在第一段回答了。那说说《跑男》这个当时风靡全国的热点综艺,以搞笑为主,给我们都带来了无限欢乐,后来的跑男开始往里面注射中国文化,注射知识,这之后就开始有了不断的诟病。
《鸡条》也是大家相当喜欢的综艺节目,宗旨也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欢乐,但这不是说《鸡条》的设定有多好,只不过是靠里面的演员确实人设齐全,讨喜的很,所以大家才一直追了好多季。
最后说的也是一个韩国引进的综艺,在中国引起了无数反响,一度成为华语歌手的试金石,衡量华语歌手的唱功标准,这就是《我是歌手》不是中华文化总说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这种引进不就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引进高品质综艺,而不是一味的抵制韩综。
你如何看待中国的许多综艺节目在形式内容上抄袭韩国?
综艺节目是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电视节目,能够为观众带来许多的欢声笑语,在繁忙的生活当中也能够有片刻的休息。 但是当观众朋友们在观看一些国内的综艺节目时,总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国内的不少综艺节目在形式,内容,游戏环节都存在着抄袭的情况。例如,《向往的生活》与之对应的《三时三餐》,《亲爱的客栈》与之对应的是《孝利家民宿》,《奔跑吧,兄弟》与之对应的是《Running Man》等等。
之所以抄袭或者借鉴韩国的综艺,无非是由于他们在综艺这方面做得足够好,无论是新颖程度、节目形式、还是内容的丰富程度都是无可挑剔的。为了让国内的综艺获得更高的人气以及关注度,于是选择了将节目本土化。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借鉴,不在其中注入新的元素只会让综艺节目变得越来越索然无味或者没有灵魂。
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做出思考,令综艺节目和本土文化以及一些新兴的元素融合在一起,让它能够成为具有文化底蕴又能够娱乐大众的节目形式。但是这个过程并不容易,所以需要付出许多的努力和汗水,才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
如何通过综艺节目来展现出本土文化,又如何在综艺节目当中实现创新,其实是国内综艺节目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不论是抄袭还是借鉴,节目的形式与内容终究是活在原版节目的影子之下,而且观众也很难从中脱离出来去感受国内综艺的魅力。抄袭,它的确要比原创更加的快捷方便,尤其是在现如今综艺节目更新换代如此之快的时代,想要做好原创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这也让原创的综艺充满了挑战性,也是许多综艺节目需要尝试的一件事情。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