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影评的好标题「影评优秀主标题归纳」
江湖梦想与文化反思
激情疯狂的原始生命崇拜
生命长河里的孤独故事
血泊中奏响的旋律
过往青春的荣辱沉浮
时代的分歧与共鸣
东方韵味的西方爱情
泥泞中的生存意义
厚重的黄土,苦难的民族
永不寂寞的青春
人性的囚禁
双重人格:无处逃逸的矛盾
青春只怕雨打风吹去
高原上的灵魂与信仰
中国印象与东方反思
悲喜交错·人间冷暖
平民史诗
历史的尘埃
一场清梦一场醉
追梦人传奇
半世孤单,半世飘零
未曾知道的青春祭曲
热血渐冷,一曲衷肠
从女性崇拜的轰毁到理想人格的破灭
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
苦海方舟
一个小人物的生命和尊严
忽名忽灭的传说
悖论中的情与理
边缘处境中的老人世界
平民话语与表述真实
在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
在情感和文化之间的失衡
仪式化的武侠
城市碎片下的平民真实
一首永恒的抒情诗
来自未来的虚拟和现实
花开花落两无言
东方玄幻·虚实相生
一个小人物的生命和尊严
极端浪漫主义的史诗
碎片式的记忆和后现代情感表达
一曲生命的赞歌
数字时代的现实主义
喜剧民族形式的成功探索
自然美、质朴美、色泽美
挚爱与真情:一部散文诗式的电影
对青春梦幻的现实化理解
红色礼赞
当爱成为空白
生命的细节
久违的诗意
沉沦中的微芒
一脉历史的容颜
黑暗王国里的一线光明
犹在镜中的现代都市
生命咏叹调
一曲戏梦伤千年
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于无声处听惊雷
影评怎么写(六)影评标题的写作
先述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是居于最显赫位置、以最具抽象性或涵括性语文表意的一句或两句文辞。它的目的在于揭示内容、诱使读者阅读正文。 标题一定要与中心思想有关,越密切越好。标题应该是评论性的。标题中“试论”、“小议”、“浅论”等字眼最好不要用。 影评的标题方式五花八门,不一而足,这里略举大要。 由单一的一句话组成的标题叫单行题,一般情况下,都能点明信息;两行或两行以上句子组成的标题称为复合标题。常见的影评文章的复合式标题多是主题+副题。主题以简洁话语交代文章主要观点,或向读者传达最主要的东西。副题居于主题之后,用来标明主题的指向、事实。 由表意程度划分,标题可有实题与虚题二种。实题指表意实在具体的标题,其特点是具体标明影评内容,虚题则是虚化、抽象的标题。 常见的标题大抵有下述种类: 1、赞誉题。如《大兵电影——大师手法》《喜剧民族形式的成功探索――影片〈两对半〉观后》《雅俗共赏的新尝试――浅议影片〈神鞭〉》。 2、论断题。如《从女性崇拜的轰毁到理想人格的破灭》《〈黑面人〉的奇、情、味》《“无力回天”的悲剧》。 3、论战题。如《驳斥江兼霞的〈关于影评人〉》《情节?人物?意识――与王一川同志商榷〈红高粱〉与中国意识形态氛围问题》《清算刘呐鸥的观点》。 4、批评题。如《何时梦醒?写在〈粉红色的梦〉后》《〈脂粉市场〉的三点缺憾》《白障了的“生意眼”》。 5、比较题。如《从东西文化观〈罗生门〉与〈公民凯恩〉》、《论张艺谋的“点金式”――〈菊豆〉与〈末代皇帝〉之比较》、《电影艺术中的几泡尿》。 6、设问题。如《扩张?传播?交流?--从文化角度感受〈泰坦尼克号〉》《恶耶?善耶?喜耶?悲耶?――话说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端盘子”的出路在哪儿?》。 7、并列题。如《〈机组乘务员〉与“灾难片”》《情境?人物?戏》《嘎劲与雅气》。 8、转折题。如《一个太阳,两种感受》《〈皆大欢喜〉看后皆不欢喜》《“西瓜地”不如“裤料”》。 9、浅议题。如《浅论〈红高粱〉中的颠轿》《对〈幽谷恋歌〉的一点看法》《小议〈陌生的朋友〉》《“艺术情趣”小议》。 10、杂感题。如《“老演少”可以休矣!――看〈第二次握手〉有感》《从一场戏谈起》《银幕拾零(六则)》《是否过分了点――影片〈锅碗瓢盆交响曲〉观后随感》。 11、推介题。如《推荐两部教科书》《该看一看〈活着〉》。 12、新闻题。如《〈南郭先生〉有新意》《〈红色恋人〉的路子非常新鲜》。 13、综合题。如《当代影坛四大时弊》《说当代纪录电影》《怎样拍电影?!――“电影拍摄公式”小辑》。 14、拟人题。如《生活在叹息》《道具的抗议》。 15、比喻题。如《硬吞香蕉皮》《家:苦海方舟――〈红西服〉印象》。 16、哲理题。如《美,是性格和表现》《立异方能出新――谈〈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反色彩效果》。 17、反问题。如《请教》《两个想不通》。 18、熟语题。如《半场荒唐梦,一把辛酸泪――评包氏父子“理想”之毁灭》《儿女情长,英雄志壮――谈〈秋瑾〉中一双小独生女的穿插》。 19、格言题。如《“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怎样看待影片〈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略谈〈大桥下面〉的含蓄美》。 20、评书题。如《话说〈红高粱〉》《话说“做”电影》。 21、“关于”题。如《关于〈拯救大兵瑞恩〉的话》《关于影片〈泰坦尼克号〉的音乐》《关于〈红色恋人〉的定位》。 22、介绍题。如《卡赞的〈欲望号街车〉》《有什么话好说――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 23、自介题。如《〈菊豆〉――跨文化电影的阐释学读解》《〈风雨故园〉:从文学构想到银幕呈现》《〈霸王别姬〉――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历史、情节和观念》《〈海和毒药〉的小说、剧本与电影》。 24、诠释题。如《Quatsi就是生活――论戈德弗莱?雷吉奥的影片》。 25、散文题。如《黑色的太阳……》《……时明时暗》《于无声处……》。影评怎么写
导语:影评,是文艺评论的一种,是对各种电影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文章。它主要是对蕴藏在电影艺术中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及其思想意义的揭示、开掘,是对电影艺术创作规律的探索,并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失贩的教训。所以,好的影评,一方面可为电影的友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反馈信息,一方面又能帮助观众正确理解电影,培养和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健康的艺术情趣。
影评怎么写模式一:多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不用提出角度,只需要点出评什么电影就可以了)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
第二段:评主题思想(看不出准确的主题思想,可以用感受来代替,但一定要结 合电影情节,不要写成纯观后感)
第三段:评人物形象(可以评一个,也可以评多个)
第四段:评艺术手法(镜头、音乐、台词、画面、色彩等等)
第五段:总结,提出一个总体的评价(弥补开始第一段的中心论点缺失)
模式二:单角度评析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或者艺术手法)
第一段:电影风格(30字)+电影梗概(150字)+中心论点(20字)
第二段:分论点一
第三段:分论点二
第四段:总结(升华主题,并联系现实,提出个人思考)
模式三:散评式
题目:主标题
——副标题
也可以只用一个题目:比如说“评电影《花火》”
全文自由分段,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可以评价电影的任何一个部分或细节。
注意不要写成观后感,也不要写成电影简介,要注意“叙”“析”“评”相结合。
影评怎么写穿城而过·心灵伤痛
——王小帅电影《十七岁的单车》中小贵评析
《十七岁的单车》是王小帅导演的一部电影作品。小贵是一个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的一个男孩,做了一份快递员的工作。但是,在将要把自行车拿到手的时候,却把谋生的车子给丢了,然后就开始寻找,在找寻丢失的自行车时,发现他的自行车被另外一个城市的男孩小坚骑着,于是一辆自行车,把他们两个身份不同却拥有某种共同的东西的年轻人联系在了一起。一辆自行车负载着两颗被灼伤的心灵,影片着重刻画了两个男孩内心成长的心灵创痛。小贵是一个努力融入城市,却不断受到伤害的年轻人形象。
首先,小贵在内心深处渴望融入这座城市,得到生存的机会。自行车对他来说已经超出一个交通工具的范畴,更是一种寄托。当小贵寻找到自行车后,便决定骑上“溜走”,面对小坚的穷追不舍,他拼命逃窜。但是自行车还是被小坚和他那帮朋友拦下。于是他却没有放弃,继续追踪小坚,并到小坚家里偷回来了自行车。当他抱着自行车躺在快递公司的门口,当经理决定把他留下时,小贵终于得到了继续在这所公司工作的机会。
但是好景不长,自行车又被小坚和伙伴们抢走,但小贵却直接告诉了小坚的的父亲,通过小坚的父亲要回来。然而,小坚和他的哥们也没有罢休,继续追踪。当小坚和哥们要把自行车再次抢走时,小贵抱住自行车,发出嚎叫,那种撕心裂肺,锥心刺骨的喊叫,让人感觉到小坚失去的不是一辆自行车,而是他身体的一块骨肉,是他坚守在这个城市的一块精神阵地,没有了自行车就意味着他的工作机会丧失殆尽,他也就无法与这个城市融合,为了不失去这个城市,他必须有一种“秋菊打官司”的拧劲。小贵那揪心的哭喊,让小坚和哥们不得不罢手和他商量如何解决。他们最终达成了一条协议:一个人用一天自行车。
小贵是一个倔强、执着的孩子,在常人眼里找丢了的自行车是一件几乎不可能事,但是小贵却执着的寻找着,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让他停止。他的倔强、执着来自于内心深处对融入这座城市,得到生存的机会的渴求。
其次,小贵在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中却遭受了漠视和伤害。小贵的伤害有来自这个陌生化的城市对他心灵的无意侵蚀,在影片开始,镜头里的那群来自农村的小伙子,是未经现代文明“污染”的孩子,他们在镜头前显得十分朴愣、憨厚。画外招聘人员的一种近似乎逼问的语气,以及速递公司经理的出场,以及小贵向会计刘姐要工资时,刘姐对他不搭理,却跟另外一女的谈论傍大款的问题,突显出都市人对外乡文化闯入者这样的弱势群体的一种漠视。
在沐浴中心,进去之前是一群扭秧歌的老太太在门前手舞足蹈,一位老头在擂动着一面大鼓。从他进洗浴中心时鼓声就开始伴随在画外空间,直到他洗完澡,没钱付帐被强行抓住受凌辱时,鼓声时强时弱地响着。逃跑被两个保安强行抓回后见到张先生时,也只是从后背拍了张先生的局部镜头,在画面里,我们看不到张先生的脸部表情。最后他出了洗浴中心,发现自行车被盗。这让我们感觉到这个城市似乎和小贵格格不入,一边是锣鼓喧天,手舞足蹈的热闹场面,一边却是胆战心惊,受到侮辱,而后发现自行车被偷时的惶恐不安。在胡同里边,这群青少年追逐斗殴,残暴而猛烈。而同时,镜头里常常出现十分安宁的场景,有打太极拳的,逗小孩的,唠家常的,下棋的。导演努力捕捉或寻找一些详和、静谧的画面,这样使得与青少年内心躁动甚至残忍的世界形成一种反衬与对比,流露出人们近乎冷漠的一种感觉。
影片末尾,小贵看到他的自行车被无情地砸烂时,他的心灵受到最严重的伤害,这种伤害是最为尖锐而且十分地沉痛,因为那不是简单的在砸一辆自行车,而是对他的理想,生存机会的打击。当别人对他的身体进行伤害时,他没有反抗。可是,他的自行车被无情地砸烂时,小贵毅然捡起板儿砖狠力地朝砸车的人拍去。小贵这个被伤害最深的人也成了具有一个悲剧色彩人物。最后,他扛着心爱的自行车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他的身影在人头汹涌的都市里显得十分地落寞与苍凉,我们此时感到一种怜悯。
王小帅在这部影片里,强调了对小贵这样底层人的关注,在镜头语言的选择上明显地流露出导演心目中一种很健康的人文关怀。在镜头的运用和空间的选择上,对这群“异乡人”是抱有一种尊重和理解的心态。当拍摄这群来自异乡的应聘者时,导演选择的是平视的正面机位,让他们在镜头前有一种自我审视的尊严感。城市对农村来的年轻人来说,也许是匆匆过客,也许是最后的归宿,但无论如何,在融入这座城市的过程中,总会受到各种伤害,这种伤害印象深刻,难以抚平。
影评怎么写我的眼里只有你
——徐静蕾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题思想之浅析
《一个陌生女人来信》是继《我和爸爸》之后,老徐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与后者不同的是,这部作品改编自大家耳熟能详的茨葳格的同名小说,这便被赋予了博大的精神内涵。那么老徐是否能够传神地演绎这段故事呢?答案是肯定的,在一段清脆的古典音乐中,电影以民国北平作为时代地域背景展开了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个影片的色调始终是灰暗的,像是由一张张泛黄的茶色相片拼接而成,时光的碎片就这样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者眼前,造成一种老照片的感觉。在昏黄的灯光下,悲凉的音乐中,作家男人坐在黑暗中看信,一封信引起了所有的故事,由那位弥死女人娓娓道来。女人用她的一生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神圣伟大的主题——那份独一无二的纯粹的炽热的爱情。
我爱你,与别人无关。专偷大宅院的飞贼被通缉队逮着了,一个作家搬了进来。这时候男人还没有出场,但扑面而来的是他的气息,一箱箱书籍摆在院子里,管家谦虚礼貌,房间内传出了京剧声和笑语声,于是,神秘与猜测笼罩着这个女孩,青春的涌动在心头荡漾,少女的情怀在期待中成长。终于一天,她正在门口玩耍,作家男人出现了,骑着摩托车,又像是王子的白马,就这样出现了,这是他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她着了魔似的被他吸引住了,男人一下子占据了少女的全部空间。他和她的第二见面又是在门口,她奔跑出去的同时撞上了正要进门的他。四目交投,她几乎要融化了。他看了她一眼,那眼光温暖、柔和、深情,活象是对她的爱抚。他冲着她一笑,只说了一句话:SORRY。而她的心却已经属于他了。“从这一秒钟起,我就爱上了你。我知道,女人们经常向你这个娇纵惯了的人说这句话。可是请你相信我,没有一个女人象我这样死心塌地地爱过你,我对你从不变心,过去是这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是这样。因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为人所觉察的爱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声下气,曲意逢迎,委身屈从,热情奔放。这和一个成年妇女的那种欲火炽烈、不知不觉中贪求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在母亲那儿,女孩成为一个倔强叛逆的丫头;在外人看来,她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在管家看来,她也许是个乖巧的孩子……然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能把全部热情集聚起来”,女孩爱得专心,爱得痴迷,爱得纯粹,她爱那个男人,与利益无关,与外物无关,与距离无关,更与别人无关。
我爱你,与你无关。歌德曾有这样一句话名言“我爱你,但与你无关”,我爱你,爱得超凡脱俗,并不在乎你对我的感受,并不在乎你对我怎样,甚至也不在乎你和其他女人的来往。电影一开始,男人一进家门,就问管家,蔡小姐朱小姐来过没有,我们就知道这个男人是过的什么样的生活。当男人走进女孩生活的开始,男人身边就没断过女人。女孩在巷子中驻定,每天都守侯着男人,哪怕看到的仅仅是他匆匆而过的背影,她的心也是那么那么的甜蜜。有一天,女孩和男人擦肩,却得到这样的擦肩,男人牵引着他的女人,滑滚轴时绕过了女孩。女孩终于知道,无论她是如何的爱他,却始终没有走进他的视野,也走不进他的生活。可是,爱并不为此而停止,相反却更加热烈而奔放。终于有一天,男人终于注意到她了。她远远的看男人向自己过来,越来越近了。可是马路很窄,不可能通过两辆黄包车。男人选择了让她先走,男人那漫不经心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向她身上一扫而过,立刻变成了那种专门对付女人的目光。这种目光从前第一次把她唤醒,使她一下子从孩子变成了女人,变成了恋人。她过去后男人还回过头来看,但没有认出她来。他带她去了小饭馆吃饭,又“顺理成章”的带她回到了自己的家。那个北屋,那个多少次让她魂萦梦牵的地方。他向她发出邀请的时候,
她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一夜过后,他使她已经从女孩,变成了女人。然而,男人要关心战争,关心时事,才几天,男人就说他要去外地一段时间,还说回来会找她。可是男人回来了,也就再也记不起了她。“不久,我发现有了你的孩子。我决定搬走,你叫我怎么告诉你呢。你是永远也不会相信,一个少女她曾经也将一直对你这个并不忠实的人坚贞不虞。你也永远不会坦然无疑地承认这孩子是你亲生子。你也许还会觉得我另有企图,你会对我疑心,在你我之间会存在一片阴影,一片淡淡的怀疑的阴影。而我是有自尊心的,我要你一辈子想到我的时候心里没有忧愁。我宁可独自承担一切后果,也不愿成为你的一个累赘。我希望你想起我来,总是怀着爱情怀着感动。在这一点上,我愿意在你结交的所有女人中成为独一无二的。当然你从来没有想到我,你已经把我忘得一干二净。”就这样,女人主动离开了男人,尽管她有充足的理由选择留下,她可以去找男人,让男人承当应该承担的责任,让男人照顾自己,但她还是决定离开了,不是因为爱的消失,而是因为保持爱的纯粹,演绎了歌德的那句名言“我爱你,却与你无关”。
我爱你,与我无关。女主角迫于现实生活沦落风尘中,然而即使投入别的`男人的怀抱,但心却依然属于作家男人,她出卖肉体,却坚持爱情,她的身体可以被不同的男人玩弄,但她的精神世界却保持着永恒不变的爱。女人在四川江边的一个小镇生下了孩子,八年后,她的孩子已经长得楚楚动人。女人漂亮的孩子在舞池中穿过,在一个白色的柱子前面停了下来,他喝着汽水,小眼睛望着躁动的舞池,而女人用她的肉体交换着孩子的幸福,可怜的女人,可怜的母亲。她有一些有钱的男朋友,阔气的情人,“我不愿意、更不愿意让我的孩子、我那聪明可爱的孩子在陋巷的垃圾堆中,在肮脏的空气中长大成人。不能让他那娇嫩的嘴唇去说那些粗俚的语言,不能让他那白净的身体穿着破旧的衣衫——你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拥有和你相等的生活,所以我和别人在一起,跟那些可以给我提供这样生活的人在一起。不管是年轻的还是老的。”女人在舞厅里,面对这个深爱着而又深伤着自己的作家男人,干脆爽快地答应他的风流请求,“朋友算什么?自尊算什么?下一次我还会这样,你的声音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我无法抗拒……”女人的爱,已经脱离肉体,深入灵魂。我的爱在灵魂深处,又与我的肉体何干?
如果说现代歌曲里唱的“我的眼里只有你”是传递出一种坚定不移的专一爱情,如果说歌德的那句“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诠释了一种汹涌难挡的炽热爱情,那么电影主题表达的爱情则不仅是坚定不移的专一,不仅是汹涌难挡的炽热,而且是神圣伟大的独一无二的纯粹的爱情。对于男人来说,少女的擦肩而过可以忘记,青春女性的含苞欲放也可以忘记,风尘女子的激情缠绵统统可以忘记,他阅历无数女人的身体,他感性的细胞也仅仅会在刹那间的怀疑似曾相识;而对于一个女人来说,从少女怀春到青春邂逅,再到风尘沦落,最后黯然离别,却始终执著地坚持着那份独一无二的爱情。当女人再次离开男人那间屋子时,管家那句“早啊,小姐”,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更见证了爱情的弥久……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