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川俊太郎 绘本「文学大师莫言和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们会喜欢吗」

时间:2022-08-13 14:32:43阅读:4641
今年“五四”青年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寄语年轻人时讲了一个关于大风的故事,他那句“不被大风吹倒”更是全网刷屏。文学大师莫言和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不被大风吹倒”,我当时将这句话和莫言讲…
  •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东高密,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

今年“五四”青年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寄语年轻人时讲了一个关于大风的故事,他那句“不被大风吹倒”更是全网刷屏。

文学大师莫言和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

“不被大风吹倒”,我当时将这句话和莫言讲故事的视频给恩哥看,希望在他遇到困难时,也能从中获得力量和启示。

旁听的小恩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这句话——

不被大风吹倒。

文学大师莫言和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

彼时,我还不知道有绘本《大风》。

所以,当我后来在书店看到绘本《大风》时,我赶紧拿给小恩看,并告诉她这个“大风”就是那个“不被大风吹倒”的大风……

文学大师莫言和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

没错,绘本《大风》和“五四”刷屏视频一样,莫言讲的都是爷爷带着七岁的他去割草,大风突起,推着满满一车子草的爷爷如何不被大风吹倒的故事。

《大风》,是莫言的第一本且至今唯一一本绘本。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版绘本?到底适不适合孩子看?

自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作品越来越多进入中小学阅读选篇的视野,短篇小说《大风》当属其中点击率最高的作品之一。

绘本《大风》就是改编于他的短篇小说,近五千字,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描述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乡土生活。

将创作于四十年前的五千字小说,改编成适合现代儿童阅读的绘本,谈何容易?

经过艰难的取舍之后,文本只保留了原文的一千多字。

为《大风》配图的是著名插画家朱成梁。

大家 名人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可谓是上乘之作。

但遗憾的是,我家小恩并不太喜欢。

文学大师莫言和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

文学大家的思想,年代感的场景,优美的语言,厚重的力量,故事所传递出的精神,如果让我来看,我二话不说,只一个字:

好!

但孩子却不这样认为,看她是否喜欢一本书,有一个简单的标准:

喜欢的书,她会反复看;不喜欢的书,即便是放在书架最显著的位置,她也不会主动拿起。

这也是我困惑的一个问题:

“成熟”一点的绘本(我自己的定义,意为儿童暂时不太能理解的绘本),孩子暂时不喜欢;

我想等到她再长大一些,比如小学三年级之后再看,她又会认为绘本是幼稚的。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她会错过一些优秀的绘本。

文学大师莫言和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

《大 风》

适读年龄|5-99岁

文|莫 言

图|朱成梁

在我家书架上,还有一本绘本,同样是名家大作所创编,它就是日本文学大师谷川俊太郎的最有名的诗歌之一《活着》。

文学大师莫言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

活着

就是现在活着

是口渴

是感觉叶间漏下的阳光刺眼

是突然想起一段旋律

是打喷嚏

是和你手牵手

……

是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

并且小心地拒绝隐藏的丑恶

活着

就是现在活着

是哭 是笑 是愤怒

活着

就是现在活着

是鸟儿展翅

是大海低吼

是蜗牛爬行

是爱别人

是你手心的温度

是生命

我们都在活着,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贫乏日子里更好地活着,如何去感受日常,如何唤醒生命力,如何确切地知道自己在“活着”,这首小诗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绘本《活着》是否能获得儿童的喜爱呢?

仅我家小恩而言,也不喜欢读下去。

我读,她也听。因为字少,她也会一句句地读给我听。但她从未主动把这本书拿起来一读再读过。

有一次,当她给我读完这本书,我问她:你认为什么是活着?

读完,我问她“你说什么是活着”。

她想也没想地就说:

活着就是和妈妈共读一本书。

活着就是我们一家人写家庭日记。

活着就是大声朗读一本喜欢的书。

活着就是在这个有爱的家庭里。

嗯,真好!我赶紧抱了抱她。什么是活着?活着就是此时此刻。

至于这本书她现在是否喜欢已经不是重要的事了,待她再长大一些,我会再拿起这本书,一行行地读给她听,让她知道去感受活着的每一个时刻,进而更加去珍惜自己的生命。

文学大师莫言和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的绘本,孩子会喜欢吗?

《活 着》

适读年龄|3-99岁

文| (日)谷川俊太郎

图|(日) 冈本义朗

译|刘洋 郑京华

什么是大恩,什么是小恩?

恩是某人有恩于你,而对于大恩和小恩来说,并不能明确说怎样是大恩,怎样是小恩。

大小本身为阴阳对立,又相辅相生。比如说人对于蚂蚁来说是大,对于恐龙来说是小,那么来看待就好说明这个问题了。对于大小来说,是需要有一个判定标准的,那么大恩与小恩的判断标准是什么呢?

大恩与小恩的判断标准在于受恩的人对于大小的判断,或者是给予恩情的人对于大小的判断。就像蚂蚁与人,对于蚂蚁来说,人是大的,对于人来说,蚂蚁是小的。

小编讲个故事吧,当然这是一个假设哈。有一天小编掉进水里~有一个人把小编救了上来,小编热泪盈眶 感激涕零的对那个人表示感谢,感谢他的大恩大德,能够在危机时刻救小编一命。那个人说道:“就是举手之劳罢了,我只是顺路看到你落水,正好我也会游泳,顺手把你就上来罢了!”小编认为被人救了,这是那个人对小编的大恩,而那个人仅仅是觉得是个小恩,甚至说不值一提~

另外一种判定则是不同人对于同种恩情的看法,这个问题也与上边的判定差不多,但处于不同人的看法,再拿上边的故事说明,比如小编被另一个人救了,那个人认为是给了我大恩,要求小编给予钱财以做答谢。这里呢,就说明了,同种恩情多个人会对其产生不同看法。

那么,说明恩情的大小基于本身价值观,并无实体大小之分。

相关资讯

评论

  •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