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暴力评价两重天美丽而不负责任的母亲你爱吗
妈妈是什么样的形象?
50后、60后是温柔、善良、忍辱负重,为孩子为家庭可以牺牲所有的伟大母亲;唠叨、无趣,刀子嘴豆腐心,生生把自己从白月光熬成碎嘴老太太;70后、80后是事业家庭两手抓的都市精英女性、强势鸡娃的成功虎妈……
如果,这位妈妈,漂亮、有趣、闪闪发光,但少有责任感,自我、放肆、脆弱,遇到事情比孩子还怂,你会爱这样的妈妈吗?
“母亲”这个身份意味着什么
七夕当天,上映了一部李玉监制,新人导演申瑜执导,万茜、李庚希主演的女性题材电影《兔子暴力》。
这部电影曾成功入围了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东京首映2020单元”,还不负众望成为电影节上除日本本土电影外售票最快的电影。
在这个女性占绝大多数的制作班底,她们携手讲述了关于当代女性的困境与挣扎。当一个女人生下孩子那一刻起,她就成为了一个母亲吗?如果始终无法融入“母亲”这个新身份,那她的出走该被批判吗?对于成长过程中缺失母爱的女孩,在面对可能失去的母爱时,她会走向怎样的极端?
逃离“母亲”身份
故事背景设置在攀枝花,那里盛产一种青皮黄肉的凯特芒。女儿水青(李庚希饰)是那青色的皮,妈妈曲婷(万茜饰)是那黄色的果肉。女儿青涩而坚强,妈妈甜美而脆弱,这是一个女儿希望留住妈妈的故事。
电影是一个不断闪回的倒装句,让我们顺序地为大家剧透。
故事开始了。
曲婷穿着明黄色的连衣裙出场,漂亮惹眼,身为剧团舞蹈演员,习惯了舞台上的耀眼光鲜,无法适应生活中的平淡困窘。在女儿水青不到一岁时,悄然抛下女儿离开了这个家。
被抛下的水青并没有恨妈妈,反而幻想着妈妈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17岁那年,出走多年的母亲曲婷突然回来了,耀眼得如同披着光环,带来了外面世界的眩目光芒,完全吻合水青心目中完美母亲的形象。
当水青跟着曲婷来到她回攀枝花的临时居所,从一扇斑驳的铁门进入,一盏盏打开的灯照亮了黑暗的走廊,曲婷坐在舞台中央的卧榻上开始讲述自己第一次登台的经历,她在舞台中央的秋千上肆意摇荡,那是最最美好的青春。
水青问:“那时我出生了吗?”曲婷的眼神闪了一下,“大概是你两三个月的时候吧,还好有这次机会,我又能重新开始跳舞了。”
在电影中,曲婷没有为母则刚,年轻生子的她并不明白孩子对于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也不明白自己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她的逃离,也许是产后的抑郁难以适应新的身份,也许是发现家庭生活将要把“我”湮没,而她怀念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己。
她自私地选择了自我,逃离家庭、逃离小城、逃离“母亲”身份。
如果你是80后、90后的女性,生育带来的阵痛和母亲身份带来的颠覆感还离得不是很远,相信是有共情的。当你在身份转化、家庭关系转变的泥潭中感受到抑郁时,某一刹那,你是不是也希望用简单的逃离,恢复自我?
从男孩成长为父亲的过程中,角色缺失,迟迟长不大,至死是少年的男人那么多,我们能不能接受,女孩到母亲的过程,也有人暂时进入不了角色呢?
某种程度上说,为母则刚,一夜成长,是一种赞扬,也是一种道德绑架。
能玩到一起的“理想型”
母亲与女儿之间可以是怎么的相处?
第一次见面,曲婷为水青点烟(批评)。
自由叛逆,美丽撩人的形象,没有一点妈味儿,她给予水青尊重平等,很让人喜欢。
更何况,她还能和女儿的闺蜜一起组成了“青春兔子帮”,开着明黄色的车,出游、玩耍,享受自由奔放的时光。
曲婷像是一扇新打开的窗,为水青带来了美妙的风景,带她去了她从未去过的地方。
能玩到一起,可以带你去看花花世界,这样的妈妈,这样的母女关系,可能更接近00后孩子心中的“理想型”。
有时候,反思一下,美丽、有趣,真的是一张万能通行证。就算做妈妈,也别把自己熬成了自己当年曾讨厌的模样。我们尊重所有为子女付出的妈妈,但我们都爱快乐的,能给周围的人愉悦感受的妈妈。
请记得你被盲目的爱着
最后的最后,故事划向黑暗,如它的名字——暴力。
当曲婷背负巨额债务逃回家乡的真实状况彻底败露,当被威胁被追债,她脆弱,迷茫,颤抖,不知所措。
为了捍卫失而复得的母爱,执着的女儿水青放手一搏,自导自演了一出绑架案,结果失手害死自己的好友,把几个家庭推向深渊。
在那场意外杀人之后,曲婷搂住了惊慌、颤抖,甚至无法站立的女儿,她讲:“没事,妈妈来弄,妈妈来弄。”也许就在此刻,母亲这一身份才真正在她身上生根。
剧本原型脱胎于2011年南京一起令人震惊的绑架案:一位因赌博欠下高利贷的母亲,被债主逼急,教唆不满16周岁的女儿骗同学出去吃饭,借机杀死对方并向家属勒索300万。案发后,母女涉嫌故意杀人罪、绑架罪在南京中院开庭审理,因女儿未满16周岁,庭审没有公开。
人们似乎普遍觉得,父母为孩子操劳辛苦,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多更伟大,其实孩子对父母的爱,更纯粹也更盲目。
就像电影里,水青说:“我愿意、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这份无缘由无保留的爱,曾温暖了曲婷,选择回来是她做的最好的决定,没有之一。
我们不推崇女性一定要贴上伟大、无私、奉献的标签,我们应该允许做母亲、做长姐的女性也有自我、脆弱、天真的权利。
不管是什么样子的母亲,追求自我也好,离经叛道也罢。请记得,你被孩子盲目执着的爱着,为了这份爱,请尽你所能活成更好的人。
文:李鳗亿
日本观众对《兔子暴力》的评价是什么?
日本观众对《兔子暴力》的评价是首映大获好评。
《兔子暴力》在东京国际电影节接连两场放映后更是大获好评。
国际权威电影杂志《SCREEN》评论道:“这是一部扣人心弦的电影,用耐人寻味的黑色风格包裹了一个忧郁的成长故事,细腻敏感的同时又很有力量。”
作为青年导演申瑜的处女作,许多观众看过后力赞:“惊喜,太成熟的处女作了”。对于母女之间“超越亲情的爱”,申瑜在与东京国际电影节的连线中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抛开母亲和女儿的身份,她们各自还是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人格的。她们很像是一种很卑微的、然后会尽全力去保护想爱的人这样的关系。”
剧情:
《兔子暴力》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故事发生在一座即将废弃的南方重工业城市,水青(李庚希 饰)从小被母亲曲婷(万茜 饰)抛弃,渴望归属感。
某天,水青终于等回了失联17年的母亲,沉浸在久违的温暖当中。直到这份宁静被一个神秘男人打破。面对突然到来的危机,水青决定不惜一切地捍卫自己失而复得的爱。天真的女孩为此策划了一场匪夷所思的行动,一切也因她的计划逐渐失控。
如何评价万茜、李庚希主演的电影《兔子暴力》?
《兔子暴力》这部电影最近也是终于上映了,这部电影是由演员万茜、李庚希主演的。这两个演员的演技也是可圈可点的,特别是万茜,在演艺圈里她的演技也是得到很多人承认的。以一种全新的艺术方式来诠释“母爱”这个题材。这个电影表现出理想的乐园与客观的现实,就像片名的设计一样。而这部电影在色彩、光线、画面设置具有亮点。
色彩色彩是最好的塑造人内心,外化性格的方法。在导演自己的文章中,她说选择攀枝花是因为攀枝花是一个魔幻的城市,带花的名字,却是被群山包围的重工业城市。而攀枝花的特产是芒果,芒果外皮青,果肉黄。
于是青放在水青上,呈现的是一种青涩,甚至青春的感觉。但是黄的意思,包含温柔,阳光,也包含着危险,警惕,所以放在万茜身上也很合适。
色彩在拍电影的时候,除了代表人物性格之外,还有着描述人物心情处境,或者暗示人物命运的作用。最典型的就是水青的书包与校服,就是黄+绿的配色,而黄色的书包实则也是暗示着水青在影片的最后变成如曲婷一样的命运,二者命运的交错,早在颜色上注定。
颜色的运用在这部电影里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我个人也发现,这种颜色的用法其实用在两个同样体现在成长环境的配角上,会更好,比如马悦悦与金熙,不过当然,金熙的性格本身足够强烈,外化可能起不了多大的帮助,马悦悦的塑造主要依靠的是侧面人物的烘托以及环境的选择。
演员演绎:水青,李庚希饰演。毫无疑问,虽然本片的宣传主演,也就是一番主演是万茜,但全片的走向,大部分都是水青推动的。可以说李庚希才是全篇真正的主角。
说几个点吧,第一是母女互动,第一个让我心疼的点是,她卑微的向妈妈要一张照片。那样的卑微,那样渴求的眼神,让人不自觉的就心疼了起来。第二是在广播站,她打定主意要绑架金熙,当金熙提出无理要求让她读她的道歉信的时候,她是如此的坚定,就算是剖开自己的伤口也毫不在乎,一根根的掰开同学的手指,抢过来读自己的道歉信,我看的不由的毛骨悚然。
还有最后向马悦悦发出死亡邀请的时候,“你愿意来陪我过生日吗”直接一个寒颤,这不比当年张子枫在《唐探》的邪魅一笑更加让人害怕吗?
画面设置全片有一个堪称最浪漫的符号设置,就是那个隧道,在这里,我还有一个猜想,其实电影里说,穿过隧道就可以回到最想去的地方,那么是哪里呢?
在影片的最后,电影用过曝的光线作为引子,让大家感觉穿越的存在,那么如果穿越,是去哪里呢?
大概就是他们四个人站在隧道门口的地方吧,因为当时他们第一次走进隧道的黑暗的时候,假如那个传说是真的,他们去了哪里?之后坐在车上的他们还是原来的他们吗?这个想法很浪漫,我好喜欢。
另外,关于镜头设置,这里其实值得说一点,那就是整部电影的镜头其实不是为了叙事而走的,而是为了塑造人物而进行的,这个就区别出《兔子暴力》作为文艺片与商业片的区别,在电影前半段中,大量的镜头对准着水青,采用特写与近景,在一个流畅的叙事中加入对于人物的固定镜头,而且还不少,那就是来帮观众理解主人公的情绪,从而代入,并体会到后面的成长。
评论
- 评论加载中...